《档案学》复习资料-
档案学复习资料

档案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就是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
2、档案信息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3、档案的种类划分:(1)按照档案的来源标准;如国家档案、事业单位档案…(2)按照档案的内容标准;有普通档案和专门档案两种(3)按照档案的载体形式标准;如甲骨档案、电子文件…(4)按照档案的时间标准划分;如古代档案、近代档案…(5)按照档案的所有权标准;如国家所有档案、私人档案…(6)在中国常见的档案种类划分,分为文书档案、科学技术档案、专门档案三大类别。
4、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至少有两层面的含义:(1)档案的内容若没有失实、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在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其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但不能将其与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本身混为一谈;(2)档案有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那么其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这一客观事实也恰恰是有档案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它依然有其另一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它还是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认识水平、本来意图或欺骗活动,从这一意义上看,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
总之,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在提供利用方面必须审慎从事,予以控制,加强咨询,以便合理的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5、你怎么看待档案的行政作用和科学文化作用(1)档案利用实践。
档案在日常存放的静态中,其价值处于潜在阶段,只有在人们利用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档案的价值,并校正和提高人们对档案价值的认识。
(2)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档案管理政策,对于档案利用的需要和可能提供利用的程度,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社会进步程度(2)从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看:档案馆的工作,是一种带有学术性、研究性的工作。
档案馆不仅要收藏档案,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而且要通过各种手段提供利用,其中有的手段带有研究性。
档案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二、档案工作的内容 八个环节之说档案业务工作内容可分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利用、统计。
三、档案演变(选择题)(一)甲骨档案(二)金石档案(三)简牍档案(四)缣帛档案(五)纸质档案(六)音像档案(七)电子文件档案实体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四、档案现象(一)(二)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条件:(重要)(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A、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B、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办理完毕。
C、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2)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本质属性(1)十分丰富,无所不包(2)原始性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五、档案的种类(一)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对档案的认识性分类;第二,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第三,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
(二)档案的具体分类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名词解释)这类档案归“公家”所有,主要被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收藏,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公务文书。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个人。
(名词解释)私人档案归“私人”所有,散存于私人手中,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日记、文稿等私人文书。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名词解释)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档案学复习材料

档案学复习材料★→绪论←★1、档案产生的条件:条件一: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直接条件2、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的概念。
★→第一章←★【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对处理完毕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实体及信息进行收集、整合、鉴定、保管、开发和提供利用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供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它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也是档案区别与其他信息的主要特征。
【档案的种类】——(书本)形成领域:公务档案、私人档案形成时间和作用:历史档案、现行档案所有权: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的档案、个人所有的档案政权性质:革命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工作中通行的方法: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载体形态:甲骨档案、照片档案、录像档案、光盘档案等——(笔记)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档案形成时间和档案和作用:历史档案和现行档案使用过程中形成习惯性: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档案的作用】确凿的凭证作用,广泛的参考作用【档案的规律】①档案作用范围的递增规律,档案作用从形成单位向社会扩展②档案作用方向的转移律,档案作用方向的多元化趋势③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规律,档案的机密程度逐渐递减④发挥档案作用的条件律,档案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一定的条件(社会环境、人们的档案意识、档案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服务性,机要性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一是要熟练地掌握档案管理的业务内容、技能和规范;二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学会运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灵活地处理各种具体问题,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各项工作中的信息保障作用【档案室】是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档案的部门,是单位内部具有信息服务与咨询性质的机构,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开放。
单位的性质、职能不同,形成的档案的门类也有一定的差异。
【档案室的类型】文书档案室、科技档案室、音像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联合档案室【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室、档案馆、档案局(处、科)【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辩证统一的。
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复习整理一、档案的定义到底何为档案:几种代表性观点(1)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2)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3)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尽管人们对档案的定义仍在争论,但对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即档案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换句话说,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
行业标准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档案的定义表述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从追求学术严谨性的角度出发,档案的定义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形态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三、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成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档案的作用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无论各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如何、发达程度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在日积月累地形成和保存档案,并将其流传于后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档案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广泛的社会作用。
一、行政作用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对于该机构、地区乃至国家工作人员察往知来,保持政策、体制、秩序、工作方法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称为资治作用或行政作用。
二、业务作用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就其宏观而言,纵贯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穿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就其微观而言,它记述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涉及生产经营、金融贸易、工程设计、教育卫生、文学艺术、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
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复习整理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形态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三、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成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三、档案学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总结:1、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得更抽象、更简洁。
2、档案学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简单点就是指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二、档案学的任务档案学的任务是由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社会需要决定的。
三、档案学的研究范围1、基础理论研究2、档案史学研究3、应用理论研究4、应用技术研究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档案实体管理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P21●指针对处于实体状态的档案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二、、档案工作实体管理的内容P22(一)档案收集工作 (二)档案整理工作 (三)档案鉴定工作(四)档案保管工作 (五)档案统计工作 (六)档案利用工作三、档案实体管理的基本特点根据事物现实存在状态及情况对其进行管理。
而档案的虚拟管理主要是根据事物抽象的属性、特征(是一些只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观念性的东西,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实施的管理。
四、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P23)●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有机联系原则保管与利用方便原则一、来源原则●“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来源原则的理解●1、对同一机构、组织的认识●2、机构或组织职能的变化,对来源有影响●3、产生于一个特定机构或者组织的全部档案应该集中保存,不能把它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淆二、全宗原则●“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

档案一:档案的定义1.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各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活动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为了日后工作活动和生活的查考,人们便把文件保存起来,转化为档案。
文件转化为档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a)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承办中的文件不是档案;而文件的归档要区分对待:①.文件中的内容短期内可以办理完毕的,可等办理完毕后归档;②.文件中的内容需要长期办理的,只需将文件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后,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③.不需要具体承办的文件,只要经过收发,登记,传阅等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
b)对日后社会活动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办理完毕的文件不需全部归档的原因: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文件是大量的,若全部作为档案保存起来,档案馆和档案室将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工作;②.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参考利用,若将没有价值的文件归档保存,会造成档案资源管理的浪费。
c)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转化为档案。
文件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逐份累积起来的,文件之间的排列没有规律性,彼此孤立,不能完整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文件在归档前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归类整理。
使其具有内在联系地排列起来,这是档案优于文件的特点之一。
2.档案是各种机构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a)档案的形成者广泛:官方性质的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半官方或非官方性质的有各种群众团体,私有企业等;个人。
b)档案内容广泛:由于档案形成者分布在不同领域,部门和地区,因此形成的档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司法,外交等,既有中央机关形成的又有地方机关形成的档案,既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又有群众团体和个人形成的。
3.档案的类型是多种多样a)载体:骨甲,金石,竹木,缣帛,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b)记录方式:手写,雕刻,印刷,摄影,录制等;c)文种:古代有诏,诰,题本,摺片;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计划,报告,会议记录,通知,通报,批复,指示等;d)文件内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档案学相关学习材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1.古埃及人、古印度人-------象形文字2.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且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3.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均产生与秦朝4.造纸术的发明对后来的文书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后世档案载体的统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在当时,档案的载体仍以简牍为主,还有少量缣帛档案。
5.两汉王朝中央在宫廷内外修造了诸如石渠阁、麒麟阁、东观、兰台、石室、宣明等多处殿阁用来收储各种档案典籍。
6.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7.隋唐时期的一文一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8.宋代出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架阁,这些架阁放置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架阁库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9.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10.后湖黄册库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规模最大、收贮籍帐档案最多、管理制度严格的专门档案库11.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建造了皇史宬,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匾之典范建筑12.1911年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档案工作的迅速近代化,孙中山领导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革除了封建档案旧习以令、咨、呈、示、状取代沿袭多年的制、诏、诰、敇题、奏、裘、笺13.泥板档案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发明的,纸草档案是公元前二三千年时期古埃及人形成的档案14.档案一次源于明代,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15.纸张的品种多种多样如书写纸、打字纸、新闻纸、牛皮纸、复印纸、传真纸等16.档案用纸:应选纤维含量高、酸性残留物质少,最好是呈弱碱性的纸张作为档案用纸,传真件不能满足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要求17档案的根本属性:档案的知识和信息属性以及档案的原始记录性18.档案的一般属性:既是档案所具有的也是其他文献资料所共有的,如:文化属性、不可分离性、价值性、价值属性、社会属性等。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档案学是一门围绕着档案管理、档案保存和档案利用展开的学科,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学理论基础是档案学研究的根基和基本理论。
为了更好地复习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下面将从档案学的概念、特点、分类、价值、原则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是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档案的管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关于档案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二、档案学的特点1.对象明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档案,是一门以档案为中心的学科。
2.实践性强:档案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
3.信息载体:档案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活动留下的具体记录。
4.历史性:档案学关注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研究档案时必须考虑其历史背景。
三、档案学的分类档案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1. 按照档案的种类分类: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档案等。
2. 按照档案管理的范畴分类:分为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
3. 按照档案的保存载体分类: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微缩胶片档案等。
四、档案学的价值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档案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五、档案学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档案应真实、准确地记录历史事实。
2.完整性原则:档案应完整地保留所有相关信息。
3.保密性原则:档案中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的信息应严格保密。
4.便捷性原则:档案应方便检索、使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通过本文的复习资料,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档案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下列选项中,最具直观性的是()
A甲骨档案 B金石档案 C简牍档案 D音像档案
★考核知识点:档案的种类
2.我国现存的历史档案证明了自元朝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实施了有效的管辖,这表现了档案的()
A. 业务作用
B. 文化作用 C凭证作用 D. 教育作用
★考核知识点:档案的作用
3.GB/9705-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属于()
A. 国际标准
B. 国家标准
C. 区域标准
D. 专业标准
★考核知识点:档案的种类
多项选择
1.造成档案价值主体扩展的主要原因有()
A载体形式的变化 B档案作用从形成机关扩展到社会 C机密程度递减D作用性质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档案管理工作()
A. 档案的收集工作
B. 档案的整理工作 C档案鉴定工作 D. 档案保管工作
★考核知识点: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对档案行政事务做出全面系统规定的档案行政法规
()
A.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C.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
D. 《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
★考核知识点:档案行政法规的的概念、种类
4.档案工作的效益区别于其他工作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A. 实践性
B. 社会性
C. 隐蔽性
D. 滞后性
★考核知识点:档案工作的区于其他的特点
(二)、判断部分
1.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和专科三个层次。
()
★考核知识点:档案教育结构
2.国家技术监督局给予档案工作行业标准编号为——DA。
()
★考核知识点:档案法制化建设阶段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为了依法加强对全国的档案工作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国家技术监督局将国家档案局列为档案工作行业标准的行业归口管理单位,并给予行业标准代号—DA。
3.从世界范围讲,档案学最早出现于欧洲。
()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世界范围来讲,档案学最早出现于欧洲。
二、主观部分:
(一)、填空部分
1.化石、山川、河流、沙漠等不能成为档案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档案的社会性特点。
★考核知识点:对档案定义的理解
2.美国学者西奥多·谢伦伯格认为公共文件具有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和对利用者的第二价值,他的这一理论被学界称为文件双重价值论。
3.我国国家档案馆一般分为历史档案馆和综合档案馆两类。
★考核知识点:国家档案馆的分类
(二)、名词解释
1、联合档案室
★考核知识点:联合档案室的概念
2、档案行政工作
★考核知识点:档案行政工作的概念
3、档案保护技术学
★考核知识点:档案保护学的概念
(三)、简答
1、档案宣传工作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考核知识点: 档案宣传工作的内容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1:宣传档案
一方面,宣传档案机构及其他部门、个人保存档案的状况、价值、以及通过利用他们所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和熟悉档案,得到启发或线索,利用所需的档案信息。
另一方面,通过展览、书刊等形式宣传馆藏档案中有普及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内容,使用户能借此直接利用档案信息。
2:宣传档案工作
包括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就、先进的经验;宣传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等。
3:宣传档案人员
宣传在档案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及其先进事迹,提高档案人员的社会地位,激发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
2、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职业道德的特点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1:鲜明的职业性
每一种社会职业都会形成特定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档案职业道德有自己特定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鲜明的体现本职业的特点,从而使档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区别。
如忠于历史,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忠实守信,不为功力所动;保守机密,守口如瓶;甘于寂寞,不图浮华;严谨求实,不畏权势等等。
2:存在方式的具体性
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职业化表现,所以,就总体而言,各种社会职业团体对个体成员的道德要求总是带有本职业活动的特征,即同一定社会职业活动的具体环境条件相适应。
因此,档案职业道德具有具体性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度,甚至不同行业的档案职业道德,均具有特定的规定性。
3: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档案职业活动具有历史延续性的特点。
在一定意义上讲,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职业的社会责任、义务、服务方式、内容、手段等,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心理、工作习惯及道德要求等,常常具有一定的承袭性和连续性。
当今世界各国的档案职业道德都是社会历史的发展与选择的结果。
2、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含义主要有哪些方面?
★考核知识点: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含义
3、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包括哪些方面?
★考核知识点: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四)、论述
1、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具有哪些意义?
★考核知识点: 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的意义
附2.4.1:(考核知识点解释)
1:首先是在来源原则自身层面。
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增强了来源原则在电子时代的生命力,是来源原则的自我调适、完善和升华。
新来源之所以拓展来源的涵义,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类社会的时间活动大多是以各机关为单位来进行的,社会职能活动的界限、文件形成者的界限都可以通过不同机关得到基本明确的区分,因而传统机关来源是反映文件形成过程中来源联系的最佳形式。
其次是在档案学理论层面。
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充分证明,历史主义思想是指引来源原则应对未来挑战的“航标”,是档案专业的理性之魂。
来源原则实质上贯穿着历史主义思想。
再次是在档案专业层面。
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不管档案实践如何变化,不管档案学理论如何发展,档案专业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始终立足于档案的本质属性之上。
档案专业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1、谈谈你对档案鉴定理论发展规律的理解
★考核知识点:档案鉴定理论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