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及补液疗法

合集下载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实验室 检查诊断为食饵性(饮食性)腹泻、过敏性 腹泻、症状性腹泻、糖源性腹泻等。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 可见黏液、脂肪滴或红、 白细胞,或细菌、霉菌菌丝和孢子。 病原学检查 大便培养细菌、真菌 和病毒学检查 血生化检查 包括血清钠、钾 氯、钙、镁、二氧化碳结合力 和pH值。
浓度,不可静脉直接推注, 以免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混合溶液
把各种等张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溶液 中电解质所具有的渗透压作为溶液的张力。
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 ,ORS)
理论基础: Na+-葡萄糖偶联转运吸收机制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膜上存在着 Na+-葡萄 糖共同载体,载体上有 Na+ 和葡萄糖两个结合 位点,当 Na+ 和葡萄糖同时与结合位点相结 合时即能运转,并显著增加钠和水的吸收。
隐孢子虫等
非感染因素 食饵性 喂养不当 症状性 胃肠外感染病原体毒素 过敏性 牛奶、大豆(豆浆) 其 他 双糖酶缺乏,气候
发病机制
主要机制 病理生理
粪便
分泌性腹泻 吸收减少,电解液血便和
吸收能力下降, 白细胞
肠蠕动增加
渗透性腹泻 消化不良,吸收 水泻有酸味
吸收不良 乳糜泻、双糖或单糖酶缺陷 营养不良 消化吸收↓,免疫↓,胆酸↑
过敏 牛乳蛋白、大豆蛋白 免疫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
药物性 肠蠕动↓、肠吸收肠道菌紊乱 先天性畸形 巨结肠 短肠综合征 免疫缺陷病 肿瘤 内分泌病
诊断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
中 5~10% 较明显 较明显 明显 少 少 较差 肢冷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科补液是指给患儿输注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在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因呕吐、腹泻、发热等病情引起的体液丧失,及时的补液是非常关键的。

一、补液的目的儿科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补液可以恢复体液的容量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内外的正常代谢和信息传递。

同时,补液还可以纠正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二、补液的途径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补充体液。

通常使用口服补液剂,如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儿童可以适量饮用。

2.静脉输液:当儿童严重脱水,口服补液不够或不能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通常分为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为基础的补液和含有药物的输液,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补液的方式1.经典补液:经典补液法也称为“外伤补液法”,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患儿。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分次输注。

通常在输液的第1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10%~15%,接下来的2-3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5%。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改变情况。

2.中度脱水补液:中度脱水补液适用于呕吐、腹泻、发热等轻度病情造成的脱水。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口服补液并饮食治疗,采用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每次补液20~30ml。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3.无脱水补液:在一些不严重的疾病或轻度脱水恢复后,可以使用口服补液来补液。

给予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每次饮用适量即可。

四、补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要确切地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以达到快速有效的补液效果。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补液治疗方案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补液治疗方案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补液治疗方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继续适量饮食、合理用药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补液方式分为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和鼻饲管补液。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同样有效,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

目前推荐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ORSⅢ),配方见表1。

表1 ORSⅢ配方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予ORS Ⅲ或米汤加盐溶液[每500 ml 加细盐1.75 g(约为1/2啤酒瓶盖)]。

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 ml,6月~2岁100 ml,2~10岁150 ml,10岁以上儿童按需随意饮用),直至腹泻停止。

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用量(ml)=体重(kg)×(50~75),4 h内分次服完。

4h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调整补液方案:① 频繁、大量腹泻(>10~20 ml/kg·h);② 频繁、严重呕吐;③ 口服补液服用量不足,脱水未纠正;④ 严重腹胀。

2.静脉补液。

适用于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患儿、休克或意识改变、口服补液脱水无改善或程度加重、肠梗阻等患儿。

静脉补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须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

补液原则为“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1)第1个24 h的补液。

① 确定补液总量。

应包括累积丢失、继续丢失和生理需要三个方面。

累积丢失根据脱水程度估算(见附表2);继续丢失一般为20~40 ml/kg·d;儿童生理需要量按照第一个10 kg体重lOO ml/kg,第二个10 kg 50 ml/kg,其后20 ml/kg补给。

第1个24 h的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表2 脱水程度评估②确定液体性质。

等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一般选择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3~1/5张含钠液。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
一、概述
小儿腹泻一般与病毒细菌感染,气候变化过快,温差过大,受凉后导致肠蠕动增强有关,如果发现小儿腹泻的情况,家长们最好是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小儿腹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一旦有脱水的情况,对小儿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今天大家来分享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补液体原则。

二、步骤/方法:
1、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是通过适当的途径,输入质、量的液体,实体业重新获得平衡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泻导致脱水的症状得到平衡,使体液的数量、分布和电解质成分发生变化。

2、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针对由于腹泻和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进行液体疗法,液体疗法能及时的补充脱水的症状,预防脱水,液体疗及时的平衡失调,补充累积损失量,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3、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首先要解决血容量,要以先盐后糖的原则,以先快后慢的原则,先浓后淡的原则随时的调整,治中有防,要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来定量、定性,定时的补充。

三、注意事项:
小儿出现腹泻严重的话会引起脱水情况,一旦有脱水的症状,会让患者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们平时为了预防小儿出现腹泻
的情况,要注意小额的个人卫生,要注意小儿的饮食,不要给小儿吃不新鲜的食物,以免导致腹泻的情况。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童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补充到儿童体内,以维持体液平衡和排除体内毒素。

儿童补液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补液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失水的儿童(例如腹泻、呕吐引起的轻度脱水),可以尝试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适用病例包括儿童情况稳定、有意愿、能够吞咽和保持接受液体的能力等。

常见的口服补液剂包括ORS(口服补液盐)和EPS(儿童口服补液溶液)。

给予口服补液时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建议每次给予10-20ml,每次间隔10-15分钟,可逐渐增加饮用量。

如果儿童无法进食或呕吐严重,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需考虑其他补液途径。

2.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儿童的静脉输送到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液方法,适用于重度失水、呕吐无法进食、水分摄入受限、需要迅速补液的儿童。

静脉补液一般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静脉补液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重来确定,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

3.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儿童,如胃肠功能受损、呕吐严重等,肠内营养可以是一个选择。

肠内营养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直接输送到儿童的胃肠道中,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在儿童较稳定、无需频繁补液时使用。

肠内营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年龄和需要来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

4.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一种更复杂的补液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肾衰竭等严重情况。

腹膜透析通过在腹腔内放置导管,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膜的渗透作用排出体外,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腹膜透析一般只在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或无法进行其他血液透析方法时考虑使用。

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在短时间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呈水样或稀糊样,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主要由感染、肠道疾病、饮食不当等引起。

治疗小儿腹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水补电解质:小儿腹泻时因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引发脱水。

因此,补水是治疗腹泻的首要措施。

对于轻度的腹泻患儿,可以通过口服补充水分,如水、果汁、盐水等。

对于重度腹泻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并静脉补液。

此外,还要考虑补充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2.适度断食:在腹泻初期,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因此,可以进行适度的断食,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一般情况下,腹泻开始后的6-12小时内,可仅给予清汤、米汤等清淡饮食。

腹泻症状缓解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忌辛辣、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3.控制病因感染:如果腹泻患儿是由感染引起的,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应积极控制感染源。

对于病毒感染,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观察和支持治疗即可。

对于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使用抗生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4.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小儿腹泻时,肠道蠕动通常会减弱或中断,导致食物和废物在肠道停滞时间过长。

因此,可以通过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来促进废物的排出。

但同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适当使用或滥用。

5.维持正常菌群:腹泻可能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因此,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例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6.注意个体差异:治疗小儿腹泻时,需要注意儿童的个体差异。

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需要特别关注,更加注意保护。

总之,治疗小儿腹泻的原则是补水补电解质、适度断食、控制感染、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正常菌群。

儿科补液(乡村医生培训)张永恒1

儿科补液(乡村医生培训)张永恒1
6个月以下小儿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 也应继续喂奶。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小儿应该 继续给予软食,并可适当加少量盐和植物油。给 予食物的量应尽可能依小儿的口味和需要多给, 少量多餐。
家庭护理三原则

必要时带病儿去找医生 母亲应该知道腹泻三天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 症状时应该去找医生: (1)多次水样便。 (2)频繁呕吐。 (3)明显口渴。 (5)发烧。 (4)不能正常饮食。 (6)大便带血。
脱水程度
小儿体重公式:
1-6个月:
2-12岁:
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体重=年龄*2+7/8
7-12个月: 体重=6+月龄*0.25
液体换算公式:
5%Naco3 10%Nacl
10ml*5%=
x*1.4% 10ml*10%=x*0.9%Nacl
脱水程度
脱水(是指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生虫、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先天性或获得性免
疫缺陷、炎症性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1、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年龄越小,间质 液比例较高。 2、体液的组成 小儿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唯新生儿在
3、重度脱水:损失体液量约为100-120ml/Kg。
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 睡甚至昏迷;体检时见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 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 哭时无泪;口唇粘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 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 下降、四肢厥冷、尿量极少甚至无尿。
有些 脱水

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和不同张力液体的配制1

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和不同张力液体的配制1

类型
盐水丢失比例 血浆渗透压 血钠浓度 病理特点
低渗性脱水
失盐﹥失水 <280mmol <130mmol
等渗性脱水
失盐<失水 280-320mmol 130-150mmol
高渗性脱水
失水为主 >320mmol >150mmol 细胞外液得到代 偿,细胞内液脱 水明显 皮肤黏膜干燥, 极度口渴,烦燥 见于腹泻,呕吐 伴高热,口服或 输高渗液
压正常值(280-320mmol╱L,计算时取其平均值 300mmol╱L)相比所得的比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
子所能解离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
╱58.5=308mmol╱L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 相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 含钠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 渗性脱水处理.
液体疗法的实施
③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
量和速度,对于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 先快速扩容20ml╱kg等渗含钠液,30-60min内快速 输入。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量)一般在8—12h 内补完。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 要量时速度宜慢,于12-16h内补完,约每小时 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 口服补液。
11张(临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 1张 5%(NaHCO3) 4张 10%(KCl) 9张 1.87%乳酸钠1张 11.2%乳酸钠6张
10%(NaCl)
■0.9%氯化钠(NS):等渗等张;
含氯比血浆高,大量输入可致高氯血症
■3%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5%碳酸氢钠: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杆菌、
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道内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肠道内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上感、肺炎败血症等 (可能的原因)
第6版


第6版
(三)喂养及护理不当(10%)
喂养质和量不当 环境、情绪影响
第6版
(四)加强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第6版
八、预防
(一)加强卫生宣教,培养良好卫 生习惯 (二)提倡母乳喂养 (三)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肠道 菌群失调 (四)腹泻流行时加强消毒隔离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6版
轮状病毒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
不同程度脱水表现

失水量(占体重%) 精神 眼泪 5% 良好或稍萎 有

5~10% 萎、烦躁 少

>10%
第6版
极萎、淡漠 无
口干
皮肤弹性
+
无变化
++
较差
+++
极差
眼眶、前囟
尿量
稍凹
稍减
明显凹陷
明显减少
深度凹陷
极少或无
循环

四肢凉
四肢冰凉或BP
不同性质脱水体征
等渗脱水
血钠
皮肤颜色 皮肤温度
第6版
第6版
直接侵袭
小肠 结肠
肠壁
粘膜充血、水肿、 渗出、溃疡、出血
(三)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 回吸收功能
第6版
双糖酶 (乳糖酶)
乳糖
渗 透 性 腹 泻
水 电解质
双糖 分解不全
Na转运 障碍
(四)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不当
食物 发酵腐败 食物过量 成份不当 肠腔内渗透压
第6版
消化功能 紊乱
渗透性腹泻
第6版
小儿腹泻病及补液疗法
一、概述
腹泻病的定义:
第6版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性质改变, 大便次数增加的一组常见疾病。
第6版
感染性腹泻
按病因分
非感染性腹泻
按病程分
急性:<2周 迁延性:2周2月 慢性:>2月
轻度腹泻
按腹泻程度分 重度腹泻
二、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 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乱
第6版
腹泻 呕吐 腹痛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四)食物过敏及吸收不良
牛奶、豆浆过敏 酶的缺乏、脂肪泻

三、发病机制
(一)肠毒素作用
ATP 不耐热 (LT)
激活
第6版
腺苷酸 环化酶
水、钠、氯 CAMP 向肠腔转移
GTP
耐热 (ST)
激活 鸟苷酸
环化酶
小 肠 液 总 量 增 加
腹 泻
CGMP 肠液分泌
(二)细菌直接侵袭作用 炎性变化明显:
脱水程度与补液量:
1、轻度脱水:50-80ml/kg.24h 2、中度脱水:100-120ml/kg. 24h 3、重度脱水:150-180ml/kg. 24h 。
第6版
举个例子
一个1岁小儿,腹泻4天加重2天,稀水样便, 每日达5-10次,每次量约50-100ml,目前小 便明显减少,查体:精神欠佳,眼窝凹陷, 心音皮肤弹性明显差,肠鸣音活跃。血压 尚可。四肢略发凉。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抗生素诱发)
白色念珠菌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第6版
秋季腹泻 粪-口或呼吸道传播 6~24月小婴儿 伴发热、上感、呕吐 大便:三多(次数多、量多、水分多)
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少量粘液
轮状病毒 肠炎


脱水:轻/中度,等渗/高渗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第6版
多发于夏季 各年龄期(营养不良、人工喂养) 起病缓慢,部分迁延 病初不发热,少有呕吐
腥臭味
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炎


大便: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较多粘液, 大便培养

脱水:多为等渗/低渗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第6版
常并发于其他感染 大便:黄色稀便、泡沫多、带粘液
“豆腐渣”样
白色念珠菌 肠炎


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及菌丝
掌 握
病因 发病机制
第6版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第6版
2、 3:2:1液 (1/2张) 30-50ml/kg 300-500ml 采用 360ml 医嘱: 10%G.S 180ml 0.9%NS 120ml 1.4%SB 60ml 10%G.S 220ml 0.9%NS 120ml 5%SB 20ml
变成:
3、1:1液 这个好办 400ml 10%G.S 200ml 0.9%NS 200ml 4、见尿补钾 5、随时可以重新判断脱水程度和脱水性 质,可以重新开始另一个新的补液方案。
第6版
第6版
这个补液方法很实用,请掌握。谢谢
二、病因
(一)易感因素(内因)

第6版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机体防御功能差 人工喂养
(二)感染(外因)

第6版
肠道内病毒感染 占80% 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埃可病毒、柯萨 基病毒、腺病毒等 肠道内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肠致病性 (EPEC)、产肠毒素(ETEC)、
肠侵袭性 (EIEC )、肠粘附性 (EAEC)、 肠出血性 (EHEC)
低渗性脱水
第6版
间 血 质
细胞
不同性质脱水 细胞

间 质

间质 细胞 用水治疗
水 正常 缺电解质

血浆低渗 间质\细胞液高渗
细胞膨胀
细胞外液仍低渗 更多的水进入细胞
细胞更膨胀
高渗性脱水
第6版

不同性质脱水

间质 细胞 正常
间 质
细胞 缺水
血 间质
生理 盐水
细胞
用生理盐水治疗 细胞外液渗压
五、诊断
判断 感染性 非感染性
第6版
判断脱水 程度 性质
判断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
诊断不困难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大便的 性状
六、鉴别诊断

第6版
生理性腹泻


细菌性痢疾
吸收不良综合征 Malabsorption Syndrome
七、治 疗
(一)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 (二)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三)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第6版
诊断:急性肠炎Ⅱ度脱水
补液性质:等渗脱水 补液量:1岁10kg 总量1000-1200ml
按照张力由高到底的原则 1、 4:3:2液 (2/3张) 30-50ml/kg
300-500ml 采用 270ml 医嘱: 0.9%NS 120ml 10%G.S 90ml 1.4%SB 60ml
第6版
更多的水进入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水 肿
血浆高渗,
水从间质区和细胞区 进入血浆
胞内脱水
第6版
一、腹泻病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性质改变,大便 次数增加的常见疾病。
小婴儿发病率高(6月~2岁)
二、临床表现:
1、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脱水:程度、性质 3、代谢性酸中毒 4、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 、低血钙
低渗脱水
<130mEq/L
发灰花纹更明显 冰凉
高渗脱水
>150mEq/L
发灰有/无 凉或热
130~150mEq/L
发灰花纹 凉
皮肤弹性
皮肤湿度 粘膜 眼眶及前囟 神志 脉搏 血压

干 干 凹陷 嗜睡 快 正常或低
极差
湿而粘 稍湿 凹陷 昏迷 快 很低
尚可
极干 干焦,极度口渴 凹陷 易激惹 稍快 正常或稍低
治疗
第6版

液 疗

第6版
原则:按脱水性质决定补液张力 按脱水程度决定补液量 原则:先快后慢 先盐后糖 张力由高到低 先 晶体后胶体 见尿补钾
脱水性质:
第6版
1、高渗性脱水:仅见于想喝水而无法得到水的人,例如: 沙漠中的人、 矿井、地震中救出来的人。 2、低渗性脱水:一般多见于医源性。 3、等渗性脱水:大多数的呕吐、腹泻病人。
临床中只有5%SB,因为5与1.4的比值约为3.7。我 们大约认为它们是3倍的关系。当我们需要1.4%SB 60ml的时候,我们用5%SB 20ml代替它,剩下的部分 我们用10%GS 40ml补足。
第6版
这样,医嘱变成: 10%G.S 90+40ml=130ml
0.9%NS 120ml 5%SB 20ml *人体内的缓冲系统将会缓冲掉其中的差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