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66313

合集下载

盆腔炎性疾病名词解释

盆腔炎性疾病名词解释

盆腔炎性疾病名词解释
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疾病,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对男性和女性的患者来说都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真菌、细菌等。

1、病毒性盆腔炎
病毒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由HPV、HSV、CMV等病毒引起,女性患者多见于外阴、宫颈肉芽肿等部位。

临床表现以带状疱疹样病变和阴道病变为主,可伴有腹痛或疼痛感,也可发热、腹泻等。

一般病毒性盆腔炎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苯妥英钠、利巴韦林、氢化特罗凯等,同时可选择抗生素联合用药,防止细菌并发症的发生。

2、真菌性盆腔炎
真菌性盆腔炎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但静脉滴注药物后也可引起。

女性患者多表现为慢性阴道炎,症状有白带增多、不规则月经、痛经、阴道灼痛等,男性患者多表现为细菌性尿道炎症状。

真菌性盆腔炎多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曲克霉素、头孢菌素等,同时也要注意调节体内的发炎因素,改善机体免疫力和肠道菌群。

3、细菌性盆腔炎
细菌性盆腔炎是最常见的盆腔炎,主要以脓肿炎和脓毒症为主要病症,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或分娩后的孕妇,脓肿炎一般表现为尿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而脓毒症则多表现为腹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治疗
以抗菌治疗为主,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等,同时要注意改善局部环境,改善机体免疫力和肠道菌群,以防止细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详细介绍,只要注意饮食起居、坚持体育锻炼,并及时就诊治疗,就能够更好的把控住病情,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进行病原体检测,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第2节盆腔炎性疾病

第2节盆腔炎性疾病

诊断要点
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 沉升高>20mm/h,C-反应蛋白升高。
阴道、盆腔、宫腔分泌物:或涂片见白细胞, 或培养见致病菌,并可加做药敏试验。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脓液。
B超:可见盆腔积液或肿块。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异位妊娠 流产或破 裂
卵巢囊肿蒂 扭转或破裂
盆腔炎性疾病的西医认识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
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末、桔梗 。
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疼痛加
重,经来量多夹血块,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 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 黯紫,或伴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温肾助阳,活血止痛。
方药:温饱饮(《傅青主女科》)合失笑散( 《和剂局方》)。
巴戟天 、补骨脂 、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 、白术、山药、芡实、人参。
西医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 对慢性盆腔痛,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辅以理 疗等综合治疗。
不孕者多需要辅助生育技术协助受孕。输 卵管积水者需行手术治疗。
症状: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常在劳
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或复发。可伴有低热起伏, 带下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经量过多,肛门坠胀,异 位妊娠和不孕等。
诊断要点
检查
妇科检查:宫体一侧或双侧附件片状增厚或条索 状增粗、轻压痛,或可触及囊性肿块、活动多受限 ;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骶韧带 增粗、变硬,有触痛。
脓肿或盆腔脓肿。
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1
病因病机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三节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

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彻底治愈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

以往将PID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盆腔炎大致相当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性疾病之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月经不调”、“妇人腹痛”、“癥瘕”、“不孕”、“产后发热”等病症中。

一、急性盆腔炎【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流产后及宫腔内手术后,摄身不慎,湿热毒邪乘虚内侵,客于冲任胞宫,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所致。

常见病因病机分型有热毒壅盛、湿热瘀结。

(一)热毒壅盛经期、产后、流产后或手术损伤,体弱胞虚,房室不洁,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

(二)湿热瘀结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则瘀血与湿热内结胞宫、胞脉,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缠绵难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分娩、流产、经期及宫腔内手术等期间有感染史。

2.症状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

严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

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若有脓肿形成,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或腹泻、里急后重和排便困难。

3.检查(1)妇科检查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穹窿触痛明显,饱满;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举痛明显;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窿或侧穹窿饱满且有波动感。

(2)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沉加快,>20mm /h。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查见病原体。

②B超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扩散到整个内膜层,引起急性炎症。

【诊断标准】
(一)病史:流产或产后或经宫腔手术后史。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有时起病急,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臭味分泌物流出。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宫腔培养应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口,以无菌棉球擦净宫颈外口及阴道内的排液,用无菌吸管伸人宫腔,吸取分泌物置入无菌试管内送培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半流质为宜,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二)抗炎治疗
1.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2.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宫内节育器放置者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盆腔炎性疾病课件PPT

盆腔炎性疾病课件PPT

03
组织疗法
如胎盘组织液、胎盘球蛋白,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
程。
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术
当盆腔腹膜炎有脓肿形成且脓肿位置较低时,可作后穹窿穿刺,明确诊断,在局 麻下切开引流。
附件切除术
发生输卵管卵巢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手术时腹部宜做 下切口,以减少盆腔粘连的机会。
其他治疗方式
避免不重视治疗
确诊后应遵医嘱治疗,并按时复查,以免病 情恶化。
04
盆腔炎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年轻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一位28岁的女性,因急性下 腹痛和发热就诊。
诊断过程
通过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医 生诊断为急性盆腔炎性疾病。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和必要 的手术治疗,同时进行了健康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妇科检查发现盆腔有明显的炎症改变,如子 宫压痛、附件区增厚或形成肿块等。实验室检查可检测到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
02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急性盆腔炎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使用抗生素(一定是广谱抗生素),包括静脉 输液、肌肉注射、口服给药途径。并且联合抗厌氧菌的药物,会取得更好的疗 效。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
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减少意外怀孕和人工流
产的次数。
保健知识
合理饮食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
力。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
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盆腔处压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症,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故而会导致许多亚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的知识,欢迎阅读。

背景知识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炎症多由阴道或宫颈口蔓延至上生殖道,子宫内膜炎作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期阶段。

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盆腔处压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症,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故而会导致许多亚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和诊断
大量病例表明,上生殖道感染和炎症可以导致缺乏症状的长期生殖障碍,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亚临床盆腔炎性疾病。

许多由输卵管异常引起不孕的女性并没有盆腔炎性疾病史,但血清学检查发现许多患者之前有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

研究人员对这些女性的输卵管进行活检检查,发现有盆腔炎性疾病史的女性输卵管上皮明显被破坏。

临床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依据盆腔器官疼痛,如宫颈触痛、附件区压痛以及双合诊子宫压痛等,这些均提示下生殖道炎症。

当前,临床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并不严密,仅有75% 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在出现典型的盆腔压痛和下生殖道炎症感染后才得以确诊。

《盆腔炎性疾病》课件

《盆腔炎性疾病》课件

1
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询问症状以及进行盆腔检查
实验室检查
2
来初步判断盆腔炎性疾病的可能性。
血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可以帮助确认盆腔炎性疾病炎性疾病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 治疗,以消除感染并减轻炎症。
预防盆腔炎性疾病的措施
1 保持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期和性生活后的清洗。
盆腔炎症性疾病
盆腔炎症性疾病是指盆腔区域的 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输卵管 和卵巢的炎症。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卵巢上形成的囊状结 构,可能会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 症状。
盆腔炎性疾病的症状
盆腔炎性疾病的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不规律 以及性交疼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盆腔炎性 疾病的定义、原因、种类、症状、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并发症和后 果。
盆腔炎性疾病的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发生在女性盆腔区域的感染性疾病。它可以涉及子宫、输 卵管、卵巢等生殖器官,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2 规避高危性行为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减少感染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
3 定期体检
定期接受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的并发症和后果
如果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堵塞、不孕症、盆 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
盆腔炎性疾病的原因
性传播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源包括淋病 和支原体等性传播感染。
细菌上行感染
细菌可以通过阴道进入宫颈, 然后进一步感染子宫和其他 盆腔器官。

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医学养生常识】

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医学养生常识】

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文章导读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性的疾病,它包括子宫内膜炎,包括输卵管脓肿,包括盆腔腹膜炎等等,炎症可能会局限在某一个组织和器官,也可能会出现扩散,导致几个组织器官出现感染的情况,对于女性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容易导致比较严重的妇科疾病,容易导致女性出现不孕不育。

病原体一、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以仅为需氧菌、仅为有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为多见。

主要的需要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有脆弱类的杆菌,消化球,消化链球菌。

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

据文献报告70%-80%的盆腔脓肿可以培养出厌氧菌。

二、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有衣原体、淋病奈菌及支原体,其他有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

据西文国家报道,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在美国,40%-50%盆腔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

10%-40%的盆腔炎可以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对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筛查及治疗已使得盆腔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主在明显的增加,由此引起输卵管堵塞的患者也随着的所增加,这已引起人们重视,但目前尚缺乏引起生殖道炎症仍有争论。

性传播疾病常\u3000同时伴有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可能是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容易继发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

感染途径⒈上行性蔓延。

病原菌由外阴、肛门进入阴道,沿粘膜间上行,通过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蔓延至卵巢、腹腔。

是淋球菌、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血行播散。

多先有其他脏器如肺、肾盂感染,而后经血循环扩散至生殖器官,是结核菌感染的主要方式。

⒉经淋巴系统蔓延。

细菌经阴道、子宫颈侵入后,经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蜂窝组织及子宫附件以至腹腔,常为链球菌、葡萄球菌的蔓延方式。

⒊直接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 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 ➢ 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 具体:
➢ 一般感染、体征轻: 口服抗生素 ➢ 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
➢ 时间:2周
➢ 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腹腔镜探查治疗 ➢ 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
盆腔炎性疾病
精选课件
1
一、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 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 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CDC2006) ,其中最常见的 是输卵管炎
➢ 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很少发病
➢ 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后者称为急性盆腔炎后遗症
➢ 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年发 病率有上升趋势
➢ 手术:腹腔镜手术
精选课件
1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精选课件
13
一、概述
➢ 近几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认为慢性盆腔 炎的术语并不恰当,从病灶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所 谓的慢性盆腔炎再次发作,实际上是又一次盆腔炎的 发作
➢ 主要病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疤痕形成
精选课件
14
➢ PID的后遗症复发机率
手术 ➢ 4.脓肿、包块形成,在抗感染基础上手术 ➢ 5.后遗症治疗以中药治疗为主,内服外治相结合
精选课件
19
五、其他治疗
➢ 1.中药保留灌肠 ➢ 2.中药离子导入 ➢ 3.穴位注射
精选课件
2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病名
临床表现
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盆腔炎性疾病 后遗症
子宫内膜异位 症
卵巢非赘生性 囊肿
长期慢性疼痛,可有反复 急性发作,低热,经行、 性交、劳累后加重
渐进性痛经,性交痛,经 前肛门坠胀,病程长,非 经期一般不痛,经期则腹 痛难忍
无盆腔炎病史,可无症状
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肿块呈腊肠形,囊性,与周围 粘连,不活动 宫骶韧带结节,触痛;一侧或 腹腔镜检查可确诊 两侧卵巢囊性包块
精选课件
2
二、病原体
➢ 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 ➢ 需氧菌:
➢ 葡萄球菌 ➢ 链球菌 ➢ 大肠杆菌
➢ 厌氧菌:
➢ 消化链球菌 ➢ 脆弱类杆菌 ➢ 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
➢ 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精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创伤、宫 体创伤处的淋巴侵入内生殖器,盆腔腹膜、盆腔结缔 组织等
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无 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粘连,较活动
卵巢癌
无盆腔炎病史,早期可无 包块为实性,与周围常有粘连 B超检查、肿瘤标记
症状
物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盆腔静脉淤血 有长期下腹疼痛,腰骶痛 无异常 综合征
通过盆腔静脉造影术、 腹腔镜检查以鉴别
18
精选课件
五、治疗
➢ 1.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反复感染 ➢ 2.急性感染期抗生素联合应用,足量,时间2周 ➢ 3.抗感染治疗48~72小时,症状、体征未缓解,及时
➢ 特异标准:
➢ 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 ➢ 阴超、MRI 提示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
输卵管卵巢肿块,或腹腔镜检查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精选课件
10
四、鉴别诊断
➢ 宫外孕 ➢ 流产 ➢ 卵巢囊肿蒂扭转 ➢ 黄体破裂 ➢ 急性阑尾炎
精选课件
11
五、治疗
➢ 原则: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 不孕不育:20%~30%,不孕的发生率与盆腔炎发作次数 有关
➢ 异位妊娠:是正常妇女的8~10倍,与盆腔炎发作次数 有关
➢ 慢性盆腔痛:20%,往往发生于PID急性发作后的4~8周
精选课件
15
➢ 盆腔炎反复发作:约25%再次发作
➢ 1.由于PID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防御机 能减退
➢ 2.若患者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 染导致反复发作
精选课件
16
三、诊断要点
➢ 1.病史:急性盆腔炎史、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 ➢ 2.症状:下腹痛、坠胀痛,劳累、经期、性生活后加
剧,低热,月经失调,不孕,白带增多 ➢ 3.检查:
➢ 妇科检查:子宫固定,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增厚,压 痛,宫旁组织增粗
➢ 其他:B超、HSG、腹腔镜
精选课件
17
四、鉴别诊断
➢ 沿着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 沿粘膜面而经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至卵 巢及盆腔发生感染
➢ 直接蔓延:盆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如阑尾
➢ 经血循环传播:如结核
精选课件
4
急性盆腔炎
精选课件
5
一、概述
➢ 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
精选课件
6
二、诊断要点
➢ 1.病史:经期、产后房事不洁、不节,或妇科手术后, 或既往有生殖道炎症
8
4.实验室:
➢ 血常规:
➢ 血WBC ↑ ➢ 血沉↑ ➢ C反应蛋白↑
➢ 白带常规+培养 ➢ B超:盆腔积液,肿块。
精选课件
9
三、PID的诊断标准
(2010年美国CDC诊断标准)
➢ 基本标准: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近区压痛 ➢ 附加标准:
➢ T>38.3℃ ➢ 宫颈或异常粘液性阴道脓性分泌物 ➢ 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 ➢ 红细胞沉降率↑ ➢ 血C-反应蛋白↑ ➢ 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
➢ 2.症状: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坠胀感)
➢ 次症:
➢ 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 ➢ 尿频、尿急、尿痛 ➢ 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精选课件
7
3.体格检查:
➢ 妇检:
➢ 阴道:脓性分泌物,或脓血性。 ➢ 宫颈:举痛,或充血。 ➢ 宫体:压痛明显。 ➢ 附件:压痛,或扪及包块。
➢ 后穹窿穿刺:脓液。
精选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