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件丝虫病
丝虫病PPT医学课件

淋巴管炎
发作时可见皮下一 条红线自上而下离样皮炎 ( erysipelas-like
dermatitis )
25
erysipelas
What’s the pathogen of erysipelas?
Streptococcus?
skin is bright, hot and tender
26
四、淋 巴 丝 虫 病
3.慢性期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发生机理
反复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
成虫阻塞+淋巴管壁纤维增生
淋巴管扩张、破裂
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流入组织 刺激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淋巴肿、体腔积液 血运障碍 象皮肿
27
四、淋 巴 丝 虫 病
晚期丝虫病临床表现
⑴elephantiasis---- 马来丝虫、班氏丝虫
18
四、淋 巴 丝 虫 病
致病虫期: 成虫(主要) 微丝蚴(次要) 潜伏期:4~5个月,也有长达1年 以上。 临床表现类型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2.急性期(早期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3.晚期 (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19
四、淋 巴 丝 虫 病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发热、淋巴管炎, 可持续10年以上
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马来微丝蚴:Pm8~Am4 班氏微丝蚴:Pm10~Am2
17
生活史小结:
1 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2 蚊是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3 蚊吸血时,丝状蚴经皮伤口钻入 4 人是两种丝虫终宿主,马来丝 虫可能存在保虫宿主(猴、猫)
5 成虫寄生于人的淋巴系统,但 两种丝虫的成虫寄生部位有所不 同。
⑵睾丸鞘膜积液
⑶乳糜尿
《传染病》_第五节 丝虫病_中医世家

《传染病》_第五节丝虫病_中医世家第五节丝虫病丝虫病(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
我国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古籍中记载“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或一月发,半月数月一发”。
民间流传的“流火”、“大脚风”等,说明该病在我国流行已久。
病原学世界上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流行。
斑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细长如线,乳白色,表面光滑,雌雄异体。
斑氏雄虫身长 28.2~42mm,马来雄虫身长20~28mm,两种雌虫身长约为雄虫一倍。
雌雄成虫常相互缠绕,寄生于淋巴管及淋巴结内。
寿命可长达12年或更久。
雌虫胎生幼虫,成丝状活动,称微丝蚴。
斑氏微丝蚴长约280μm,宽约7μm;马来微丝蚴较斑氏短细。
微丝螺从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后,白天多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入周围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夜周期性。
通常马来微丝蚴为晚8时至次晨4时,斑氏微丝蚴为夜晚10时至次晨2时。
微丝蚴周期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肺部微血管扩张,微丝蚴大量从肺进入周围血液;②肺和周围血液中氧分压的变化可改变微丝蚴的周期性。
夜间给患者吸入O2,提高血的氧分压,则周围血中微丝蚴数量减少;③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萤光颗粒有关。
凡微丝蚴体内含有萤光颗粒多的,其夜现周期性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数月~2年以上。
斑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别,两者区别见表及图。
表斑氏及马来微丝蚴鉴别要点种别斑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大小(染色后)244~296×5.3~7.0微米177~230×5~6微米体态柔和,弯曲自然,无小弯较硬,大弯之外虫体可有小弯曲头端空隙较短,长度与宽度约相等或略长较长,长度较宽度约长1~2倍体核圆形或椭圆形,各自分开,排列整齐不规则,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核与核聚集排泄孔较小,排泄细胞在排泄孔旁较大,排泄细胞距排泄孔较远G细胞G1较小,与G2距离远G1较大,与G2距离较近肛孔小,常不显著较大,显著尾部渐渐尖细,无尾核有2个尾核,前后排列,有尾核处较膨大斑氏和马来丝虫生活史分为二个阶段:一个阶段在蚊虫(中间宿主)体内;另一阶段在人(终宿主)体内。
丝虫病演示课件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 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情
感支持和家庭关爱。
05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
病原学研究
丝虫病的病原体为丝虫,国内外学者在丝虫的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丝虫 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对丝虫病流行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丝虫病的流 行规律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鉴别诊断
淋巴结炎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 炎症,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
,但无微丝蚴存在。
淋巴管炎
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 淋巴管炎症,表现为红线状皮疹 、疼痛和发热,与丝虫病的淋巴 管炎相似,但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
其他寄生虫病
如疟疾、血吸虫病等,也可引起 类似丝虫病的症状,但通过流行 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来自丝虫病 流行区,有无蚊虫叮咬史 。
临床表现
丝虫病可引起淋巴系统炎 症和阻塞,表现为淋巴管 炎、淋巴结炎、象皮肿等 。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或淋巴液检查, 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率较 高。
淋巴液检查
在病变淋巴结或淋巴管内穿刺抽取 淋巴液,查见微丝蚴即可确诊。
新的手段和途径。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 对丝虫病等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推动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可进行鉴别。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
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01
为首选药物,对微丝蚴有杀灭作用,对成虫有短暂抑制作用。
丝虫ppt课件

2019
-
26
三.致病
由于该病可导致患者永久或长期致 残,被WHO列为第二大致残病因。
2019
-
27
四.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1)血检微丝蚴:宜于夜间9时~次晨2时
取血检查。常用厚血膜法,也可用浓集 法、新鲜血滴法、乙胺嗪(海群生)白 天诱出法。 (2)积液、尿液检查:取鞘膜积液、乳 糜尿患者的尿液等检查微丝蚴。上述液 体可直接涂片或离心沉淀后涂片检查。
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班氏丝虫:10:00pm~2:00am
马来丝虫:8:00pm~4:00am。
2019
-
15
三.致病
丝虫的致病作用受感染虫种、数量、寄 生部位、宿主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病变主要与成虫尤其是雌虫有关,幼虫 发育为成虫的过程也可造成一定的损害, 微丝蚴可能引起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症。丝虫病的发病过程分为下面几个 阶段:
2019
-
31
五.流行病学
2006年,我国已达到全国消除该病的 目标,在2006年3月30日举行的“消除淋
巴丝虫病全球联盟”会议上,我国向 WHO正式提交申请确认中国消除了淋巴 丝虫病的传播,并于2007年获得审核认
可。由此,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消除该
病的国家。这比全球2020年消除该病的 目标提前了l5年,同时也成为首个消除 一种寄生虫病的国家。
2019
-
36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思考题
1. 生物源性线虫与土源性线虫的生活 史过程有哪些主要不同(以丝虫和钩虫 为例)?
2. 两种丝虫的致病作用有何差别?
丝虫病讲课PPT课件

丝虫病的危害
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影 响范围广
并发症:引起丝虫性肺炎、心脏疾 病等
预防和治疗:加强卫生宣传,及时 治疗患者
丝虫病的临床 症状
早期症状
淋巴系统改变:淋 巴结肿大、疼痛
皮肤改变:皮疹、 瘙痒
消化系统改变: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改变:头 痛、头晕、乏力
中期症状
淋巴系统反应:丝虫病中期,淋巴系统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
丝虫病讲课PPT课 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内容 03 丝虫病的临床症状 05 丝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02 丝虫病的概述 04 丝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06 丝虫病的研究进展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丝虫病的概述
丝虫病的定义
丝虫病是一种 由丝虫寄生于 人体淋巴组织、 皮下组织或浆 膜腔引起的寄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胸腔积液。
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腹痛 等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丝虫病中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心包积液。
晚期症状
淋巴系统病变:淋巴管阻塞,导致肢体肿胀、疼痛 泌尿系统病变:肾脏受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呼吸系统病变:肺部受累,出现咳嗽、气急等症状 神经系统病变:脑部受累,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
治疗药物
丝虫病治疗药物:海群生 丝虫病治疗药物:呋喃嘧酮 丝虫病治疗药物:伊维菌素 丝虫病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治疗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丝虫病的预防 与控制
丝虫病的预防PPT课件

预防丝虫病的措施
社区防控措施: - 强调社区防控的重要性,如消灭蚊
子滋生地和普及卫生教育等
预防丝虫病的措施
治理丝虫病的措施: - 介绍治理丝虫病的主要措
施,如药物治疗和世界卫生组 织的行动计划 Nhomakorabea结论
结论
强调预防丝虫病的重要性: - 总结丝虫病的预防措施,强调个人
丝虫病的预防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丝虫病的传播途径 预防丝虫病的措施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丝虫病: - 简要介绍丝虫病的定义和
流行情况
引言
丝虫病的危害: - 解释丝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
害
引言
预防的重要性: - 强调预防丝虫病的重要性
,避免患病的后果
丝虫病的传播 途径
丝虫病的传播途径
和社区的责任
结论
号召合作: - 呼吁个人、社区和政府的
合作,共同预防和控制丝虫病 的传播
结论
急需行动: - 强调立即采取行动的迫切性,为预
防丝虫病做出努力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蚊子的角色: - 解释蚊子是如何传播丝虫的主要媒
介
丝虫病的传播途径
丝虫的生命周期: - 详细介绍丝虫的生命周期
,包括在蚊子和人体中的不同 阶段
丝虫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 描述丝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叮
咬传播和输血传播
预防丝虫病的 措施
预防丝虫病的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 提供个人防护的有效措施
常现丝虫病讲课PPT课件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 接触被丝虫病
感染的物品
加强环境管理: 改善居住环境, 减少蚊虫滋生, 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 疗丝虫病感染
03
丝虫病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皮肤瘙痒、皮疹 淋巴结肿大、疼痛 咳嗽、呼吸困难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疲劳、乏力、失眠
中期症状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 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皮肤瘙痒:皮肤出现红斑、 丘疹、水疱等
发热:体温升高,伴有寒战、 出汗等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 气短等症状
晚期症状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丝虫病晚期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颈部、腋 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皮肤病变:皮肤病变也是丝虫病晚期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瘙痒、 红斑、丘疹等。
鉴别诊断:与 其他寄生虫病、 病毒感染等疾 病进行鉴别诊 断
鉴别诊断
症状:发热、头痛、肌 肉酸痛等
体征:淋巴结肿大、皮 疹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鉴别诊断:疟疾、登革 热、莱姆病等
治疗:抗丝虫药物、支 持治疗等
诊断注意事项
询问病史:了 解患者是否有 丝虫病流行地 区的居住史或
旅行史
体格检查:观 察患者是否有 淋巴结肿大、 皮肤瘙痒等症
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 观察是否有微
丝蚴或成虫
影像学检查: 进行X光或超 声检查,观察 是否有淋巴结 肿大或淋巴管
炎
鉴别诊断:与 其他寄生虫病、 淋巴结肿大等 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05丝虫病的治疗 Nhomakorabea预防治疗原则
丝虫病护理PPT课件

A
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驱蚊剂、蚊帐等
丝虫病治疗
药物治疗
01
治疗周期:根据病 情和药物种类而定
02
03
治疗效果:治愈率 较高,但需长期坚
持治疗
04
常用药物:伊维菌 素、阿苯达唑等
注意事项:遵医嘱 用药,避免药物过
敏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严 重病例、药物治
疗无效、并发症 1
等
术后护理:观察 4
刀客特万
丝虫病护理PPT课件
目录
01. 丝虫病概述 02. 丝虫病护理 03. 丝虫病治疗 04. 丝虫病护理案例分析
丝虫病概述
丝虫病定义
丝虫病是由 丝虫引起的 一种寄生虫
病
丝虫主要寄 生在人体淋
巴系统
丝虫病主要 流行于热带 和亚热带地
区
丝虫病可引 起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 淋巴水肿等
并发症
传播途径
感谢您耐心观看
淋巴管炎:淋巴 管炎、淋巴结肿 大、淋巴管阻塞
01
02
03
04
丝虫病护理
护理原则
01
预防为主: 加强卫生宣 传教育,提 高群众防病 意识
02
早期诊断: 及时发现患 者,尽早进 行治疗
03
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等 多种手段相 结合
04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 定期随访, 观察病情变 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4
护理效果: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等
护理效果
1
患者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水 肿消退、活动能力提高
2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饮食恢复正常、心理状
态稳定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第9版)
五、发病机制与病理
➢ 丝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是由成虫引起,以淋巴系统病理改变为
主,包括淋巴管扩张、肥厚、炎症、曲张以致阻塞。
➢ 早期以渗出性炎症为主,淋巴结充血,淋巴管壁水肿,管腔充满粉
红色蛋白质液体和嗜酸性粒细胞。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成虫
传染病学(第9版)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淋巴管中的成虫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丝虫为胎生(viviparity)。 ➢成虫直接产微丝蚴。
传染病学(第9版)
两种微丝蚴的共同特征: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丝状蚴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传染病学(第9版)
淋巴管炎与与细菌性淋巴管炎(向心性)区别
病 灶 区
传染病学(第9版)
临床表现-丝虫热
➢ 丝虫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的同时多伴有 突然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 等全身症状,称为丝虫热。
传染病学(第9版)
淋巴管炎
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 自上而下离心性地发展, 俗称“流火”或“红线”
寄生,主要寄生于下肢、阴囊、精索、腹腔、肾盂。 ➢ 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 马来微丝蚴:8pm~4am ➢ 班氏微丝蚴:10pm~2am
传染病学(第9版)
生活史小结:
1. 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2. 蚊是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3. 蚊吸血时,丝状蚴经皮伤口钻入。 4. 人是两种丝虫终宿主,马来丝虫可能存在保虫宿主(猴、猫)。 5. 成虫寄生于人的淋巴系统,但两种丝虫的成虫寄生部位有所不同。
传染病学(第9版)
四、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班氏丝虫只感染人,微丝蚴血症者为惟一传染源。马来丝虫除 感染人外,还可感染猴、猫等多种哺乳动物,感染动物亦可成为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我国北纬32°以北主要为淡色库蚊,以南以致倦库蚊为主。 含有微丝蚴的蚊在吸血时将微丝蚴注入人体。 3. 人群易感性 男女老幼皆易感,20~50岁人群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1 岁以下极少。发病率以每年5~11月份为高。人体感染丝虫后仅产生低水 平免疫力,故可反复感染,并具有家庭聚集性。
2. 我国仅有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分布在山东、河南以南15省市864个县市(山东、海 南仅有班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病原学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丝虫(filaria): ➢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原 学
丝虫种类: 1. 寄生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帝汶丝虫; 2. 寄生在皮肤:盘尾丝虫、链尾丝虫、罗阿丝虫; 3. 寄生在体腔:常现丝虫(胸腹腔)、奥氏丝虫(腹腔)。
五
发病机制与病理
传染病学(第9版)
五、发病机制与病理
➢ 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丝虫的种类、感染的频度、感染期幼虫侵 入人体的数量、机体的免疫反应、虫体的死活、成虫寄生部位和时间 以及有无继发感染等。
➢ 免疫机制是产生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宿主对丝虫抗原的反应,引起 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和局部淋巴系统的 组织反应。
传染病学(第9版)
六、临床表现
3. 慢性期淋巴系统阻塞发生机理
反复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
成虫阻塞+淋巴管壁纤维增生
淋巴管扩张、破裂
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流入组织 刺激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淋巴肿、体腔积液 血运障碍 象皮肿
传染病学(第9版)
六、临床表现
晚期丝虫病临床表现
(1)象皮肿elephantiasis— 马来丝虫、班氏丝虫
四
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第9版)
四、流行病学
➢ 我国两种丝虫均为夜现周期型,主要分布于农村。 ➢ 以单种丝虫片状分布为特征。 ➢ 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共同特点为:这些地区水源短缺,雨量
小或水分易于漏失,多半种植旱地作物,房前屋后有适宜于 淡色库蚊或致倦库蚊大量孳生的积水坑洼。 ➢ 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的共同特点为:水源充沛,雨量大或有泉 水,多半为适宜于大量繁殖按蚊的水稻区。 ➢ 混合感染则多见于适宜两种丝虫媒介蚊孳生繁殖的地方。
传染病学(第9版)
六、临床表现
1. 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发热、淋巴管炎,可持续10年以上。
传染病学(第9版)
六、临床表现
2. 急性期过敏性炎症反应
虫 体
内膜肿胀,内皮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各
种 抗
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
原
淋巴栓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精索、附 睾炎、睾丸炎、丝虫热等
➢ 继之,淋巴管和淋巴结出现肉芽肿反应。 ➢ 最后淋巴管形成纤维索状物,成为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
六
临床表现
传染病学(第9版)
六、临床表现
致病虫期 ➢成虫(主要)。 ➢微丝蚴(次要)。 潜伏期 ➢4~5个月,也有长达1年以上。 临床表现类型 ➢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急性期(早期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晚期(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第八章
蠕虫病
第二节
丝虫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生活史 四、流行病学 五、发病机制与病理
六、临床表现 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八、治疗和预防 九、小结
一
概述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述: 我国丝虫病现状及防治成绩
1. 2000年,世界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丝虫、盘尾丝虫)、利什 曼病、锥虫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麻风病、结核、登革热。丝虫病是世界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
三
生活史
传染病学(第9版)
三、生活史(life cycle)
• 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 生活史类型?中间宿主?
传染病学(第9版)
1. 在蚊体内的发育: 微丝蚴 丝状蚴
2. 在人体中的发育: 丝状蚴 成虫
传染病学(第9版)
传染病学(第9版)
丝虫生活简史
班氏:2周
马来:1周
2~3个月
腊腊
成虫
微丝蚴 蚊吸血 肠
肠
(淋巴系统) (夜晚)
期期 蚴蚴
丝 状
蚊吸血 成虫
蚴
(蚊胸肌内) (蚊喙)
成虫寿命:4~10年 微丝蚴寿命:1~3个月
传染病学(第9版)
两种丝虫的成虫寄生部位有所不同:
➢ 马来丝虫: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寄生; ➢ 班氏丝虫:浅部淋巴系统寄生;更多在深部淋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