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茶产业简介

合集下载

瓮安种植什么茶叶多

瓮安种植什么茶叶多

瓮安种植什么茶叶多瓮安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的降水资源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

瓮安县的茶叶产业已有悠久的历史,种植多种茶树品种,其中以绿茶、红茶和黑茶最为常见。

首先是绿茶。

绿茶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品类之一,也是瓮安种植较多的茶叶之一。

瓮安的绿茶以鲜叶形状完整、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滋味鲜爽、芳香持久等特点而闻名。

瓮安种植的绿茶品种有福鼎白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福鼎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滋味醇厚、香气独特而著名。

碧螺春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以绿叶形态扭曲、滋味鲜爽、香气浓郁而知名。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毛峰显露、汤色绿黄、滋味回甘、香气独特而闻名。

其次是红茶。

红茶是经过发酵制作而成的茶叶,也是瓮安较多种植的茶叶品类之一。

瓮安种植的红茶以鲜叶色泽红亮、汤色红艳、滋味鲜甜、香气浓郁等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瓮安种植的红茶品种有祁门红茶、云南大叶种红茶等。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条索紧结、汤色红艳、滋味醇厚、香气高扬而闻名。

云南大叶种红茶以大叶种树叶大、汤色炊米酒色、滋味醇和、香气独特而知名。

最后是黑茶。

黑茶是经过后发酵制作而成的茶叶,也是瓮安种植较多的茶叶品类之一。

瓮安的黑茶以外形堆积、色泽乌黑、汤色红亮、滋味柔和、香气独特等特点而著名。

瓮安种植的黑茶品种有安化黑茶、普洱茶等。

安化黑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条索饱满、汤色红亮、滋味浓厚、香气悠长而闻名。

普洱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以叶底芽头显露、汤色红亮、滋味醇和、香气独特而知名。

以上是瓮安县种植较多的茶叶品类。

除了上述茶类外,瓮安还种植有白茶、黄茶、乌龙茶等其他茶叶品类。

瓮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文化底蕴,使得其茶叶品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茶叶产业不仅为瓮安县的农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促进了当地茶旅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黔南州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优良。

贵州出产的都匀毛尖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名茶之一,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品牌。

国营农业中茶叶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发展茶产业对促进黔南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这个行业中速度很快。

与此同时,许多问题正在逐渐出现。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黔南茶业的竞争优势,了解到黔南茶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黔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对策。

这篇文章由六部分组成。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研究现状介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技术途径。

论文的第二部分包含了行业的概念。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结合“SWTO分析法”,分析黔南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第五部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解决黔南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 SWTO分析现状对策引言茶业是传统支柱产业,黔南州的特色名产,以及富足和强盛的产业。

都匀毛尖主要是通过新鲜茶叶加工,而夏秋茶的开发和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该公司涉足茶叶、茶饮料、茶健康产品等领域,但深层次的加工和全面利用基本是空的,产品结构单一,限制了产业链的扩展,茶叶资源利用不足,深加工的空间很大。

茶的深加工开发,茶产品类型的追加开发,茶资源的全面利用,茶产业的多元化开发及茶农收入问题迫在眉睫。

在此基础上,根据黔南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茶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1绪论1.1研究背景茶叶源于中国,兴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消费者。

目前,全世界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茶文化,有60多个经营茶业的国家,其中茶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根据调查世界茶叶产量中81.79%来自中国,非洲位列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5.10%。

中国在茶叶行业集生产、消费、出口,在全世界拥有茶叶文化的国家中几乎是十分罕见的。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贵州省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精湛的制茶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贵州省茶叶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现状。

1. 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

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地。

据统计,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约为100万亩,年产茶叶约为6万吨。

其中,贵州省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品种均有较大的产量。

2. 茶叶品质和特色。

贵州省茶叶以其鲜爽清香、滋味醇厚、叶底嫩绿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尤其是贵州铁观音、贵州毛尖、贵州红茶等品种,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3. 茶叶加工和出口。

贵州省茶叶加工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稳定,出口量逐年增加。

贵州茶叶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二、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贵州省茶叶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茶叶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2. 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贵州省茶叶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深加工和多元化发展。

贵州省茶叶企业加大对茶叶的深加工力度,开发茶叶相关产品,如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拓展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市场前景。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备受青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贵州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出口前景广阔。

总之,贵州省茶叶产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贵州省茶叶产业走向世界,为中国茶叶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贡献。

都匀市毛尖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及对策

都匀市毛尖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及对策

3 茶产 业 发展 的劣势
( 1 ) 规 模 以上 茶 园面 积 较少 , 规模 与 集 群优 势 尚未 凸显 , 除摆忙乡与小围寨办事处规模达到上万亩 以外 , 其余各乡镇 规模 较 少 , 与邻 近 县 市 动辙 5 5 5 ~ 6 6 6 . 7 h m 相 比, 在 规 模 化 方 面 尚有 一定 差距 , 经 济效益 和 社会 效益 明显 滞 后 。 ( 2 ) 区域发 展 不 均衡 。毛尖 茶 产业 主 要集 中于 西 部 的摆 忙乡 , 甘塘 镇 、 小 围寨 办 事 处 的 团 山村 、 茶农村中央现代农业茶产业项 目 示范县。
2 . 2 便 捷 的 交通 和 区位 优 势

要: 都匀市区位于贵州省南部 , 是黔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首府 , 是都匀毛尖茶的原产地 , 种植茶 叶已具有悠久的历
史。本文结合 实际工作 , 对都 匀市毛 尖茶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 提 出其发展对策 , 以期对都 匀市茶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 词 : 都匀毛 尖茶 , 茶产业 , 茶叶种植
2 0 1 3 年第 4 期
现 代 园艺
都匀市毛尖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及对策
罗全芬 蒙廷标
( 1 都匀市 农产 品质 量安全 监督 检验 站 , 贵 州 都 匀 5 5 8 0 0 0 ; 2 都 匀市 小 围寨 农业 综合 服务 中心 , 贵州 都 匀 5 5 8 0 0 0 )
茶” , 1 9 5 6 年 毛主席 品尝后夸 其是好 茶 , 建议 改 叫毛尖茶 。 都 匀 毛尖茶早在 1 9 1 5 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优质奖 ,享有北 有茅 台 , 南有 毛尖之 美誉 , 1 9 8 2 年在 长沙 被评 为 中 国十 大名 茶 之一 , 2 0 0 7 年都匀市被茶叶流通协会授予 中国毛尖茶都称号 , 2 0 0 8 年获 有机茶 称号 , 2 0 0 9 年 入选 贵州非 物质文 化遗产 名 录 ,

黔南州茶叶产销的历史地理演变

黔南州茶叶产销的历史地理演变

黔南州茶叶产销的历史地理演变摘要: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黔南州属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在唐代以前就开始进行茶叶生产,到唐宋时期生产和贸易开始发展,并加工出贡茶。

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开始普及并在农副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茶叶加工工艺有所进步,多为贡茶,贸易扩展到国外。

民国时期茶叶主产区虽然有所缩小,但总产量进一步增加,多为名茶。

建国后的茶叶生产经历了反复中上升和快速提升两个阶段,茶叶加工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并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茶叶贸易从政府统管逐步转变为市场行为,经历了从内销到外销、再由出口转内销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演变;黔南州贵州省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进行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地区之一。

贵州省南部的黔南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直以“北有茅台、南有毛尖”为自豪,将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

但是,由于对茶产业资源的无形价值认识不足,黔南州在茶产业的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缺乏深度和广度,只有刘世彬[1]、胡朋朋[2]等少数研究者探讨了黔南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为贵州省乃至全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域,这种状况无疑使黔南州茶产业的发展少了一个重要的基石。

因此,对黔南州茶叶的产销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对于弥补贵州省茶叶史的缺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1 唐代以前的初始期黔南州辖都匀、福泉、瓮安、贵定、龙里、惠水、长顺、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12个县(市),地处贵州省高原东南斜坡,山高谷深,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冷暖空气活动频繁,经常云雾笼罩,阴雨绵绵。

再加上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独特自然环境,至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茶树原始群体。

如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在1979-1988年的调查中发现了独山县翁奇乡和甲定乡、三都县大河乡和烂土乡的高树茶原始群体种[3];在贵定云雾山至今还有千年野生茶树;地跨贵定县和都匀市的斗蓬山上也分布着许多野生乔木大茶树;都匀市的清塘寨和江洲镇、惠水县抵季乡花山村、罗甸县董王乡油闹村、瓮安县的江界河、独山县的兔场镇等地也有一些乔木茶树[4]。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都匀毛尖,是贵州省都匀市的一种优质绿茶,因其产地而得名,被誉为“黔南明珠”。

都匀毛尖茶叶选用的是当地的优质茶树,采摘季节通常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此时茶树嫩芽嫩叶抽新,品质最佳。

采摘时,茶农们手工摘取嫩芽、嫩叶,保留完整茶芽和嫩叶,整齐端正,不留残梗和残叶。

茶叶经过摘取后,要经过揉捻杀青、烘干等工序,再经精选、包装,最终成为市面上的茶叶产品。

都匀毛尖的茶汤色泽嫩绿明亮,清澈透亮,滋味醇和甘醇,冲泡后有浓厚的花香和果香,香气持久。

口感清爽甘醇,有一股清新的甘甜,回甘醇厚。

茶叶汤色鲜艳, 清亮通透, 汤色明亮澄澈,焙火香浓郁,舌尖上留有自然鲜爽感,口中余香醇厚持久,回甘化不散;叶底嫩匀, 呈嫩绿色, 叶底嫩叶嫩芽多, 茸毛多, 叶片嫩艳似翠,色泽翠绿明亮,松软饱满。

都匀毛尖是一种珍稀的绿茶,其茶叶嫩芽嫩叶呈条索状,色泽翠绿,叶底嫩叶嫩芽多,叶脉清晰,叶形匀整,油润性强。

都匀毛尖茶树株姿匀称,树势茂盛,茶芽肥壮。

其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都匀的土壤肥沃且富含矿物质,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茶树长势生长。

都匀毛尖茶因其高品质、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而备受青睐。

其中所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如清热解毒、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有利于保健养生。

都匀毛尖茶叶还被誉为“减肥茶”,因为其富含的茶多酚具有减肥、美容、清肠排毒等功效。

都匀毛尖茶叶的走俏市场,不仅是因为它的品质优良,更是得益于都匀市政府和当地茶农的不懈努力。

为了提升都匀毛尖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都匀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升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助力都匀毛尖走向世界。

为了推动都匀毛尖茶叶的品牌建设,都匀市政府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茶叶质量,力求让都匀毛尖茶叶更好地走进国内外市场。

都匀市政府还积极探索市场销售渠道,与国内外知名茶企合作,拓展茶叶销售网络,打造都匀毛尖品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贵州茶叶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意义研究

贵州茶叶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意义研究

贵州茶叶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意义研究贵州作为中国茶叶产业的重要基地,茶叶产业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茶叶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贵州茶叶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

一、茶叶产业对于贵州经济的重要性茶叶产业是贵州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贵州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茶叶产业在贵州省的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包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给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2019年贵州茶叶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近200亿元,茶叶产品出口额达到了3.5亿美元,茶叶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茶叶产业的带动下,相关的物流、加工、销售等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二、茶叶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 就业机会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包括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

据统计,贵州茶叶产业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例如茶叶加工厂、包装厂、物流公司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机会,降低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2. 农民收入增加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

茶叶种植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农民通过种植、采摘茶叶,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

在茶叶产业的带动下,贵州省的许多贫困地区农民通过种植茶叶脱贫致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收入。

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税收的来源,为当地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贵州茶叶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茶叶品牌的打造贵州茶叶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茶叶的品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了提升贵州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当地政府和企业正着力打造贵州茶叶的品牌形象,通过开展营销活动、参与国际展会等方式,提升贵州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都匀毛尖的介绍

都匀毛尖的介绍

都匀毛尖的介绍毛尖茶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以主产区团山乡茶农村的哨脚、哨上、黄河、黑沟、钱家坡所产品质最佳。

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映谷溪间,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5℃,年有效积温49 15℃,冬天不严寒,夏季无酷暑,年降水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极利茶芽萌发。

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

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

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

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

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

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

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

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

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

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三绿透三黄”是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具体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南州茶产业宣传资料
翻开世界地图,沿北纬25度环视,你会发现,除了海洋、城市和沙漠外,在中国贵州南部,在苗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就是被联合国组织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黔南。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997米,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1200mm,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

全州辖十二县市,有汉、布依、苗、水、瑶等37个民族,拥有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是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地区,境内山水风光钟灵毓秀,自然生态神秘古朴,民俗风情醇厚浓郁。

全州土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境内植物茂盛,动物繁多,资源丰富,为开发农业、林业、牧业和其他种养业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土壤肥沃,山高雾多,生态良好,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众多名优绿茶,“都匀毛尖”、“贵定雪芽”从明代起就为历代贡品, 深受当朝皇帝喜爱。

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特别适合高品质绿茶—“都匀毛尖”茶生产,是发展都匀毛尖茶的天赋宝地。

茶叶水浸出物,茶氨酸,茶多酚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为我州发展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

都匀毛尖茶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云雾缭绕的大山之中,是贵州“三宝”之一,每年
自清明至立秋采摘,以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为最佳。

都匀毛尖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白毫满布,匀整有锋苗,色泽绿润,嫩香持久,香清高,味鲜浓,滋味鲜爽回甘。

讲究“三绿透三黄”,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明崇祯皇帝十分喜爱“都匀毛尖茶”,因其外形似鱼钩,曾赐名“鱼钩茶”,使得“都匀毛尖茶”早在明清时期即为贡品。

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

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

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

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

”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

从1915年开始,黔南州都匀毛尖茶就和贵州茅台酒一起走向了世界。

后人称“北有贵州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

1956年,毛泽东主席品尝此茶后挥毫写到:“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此茶可叫毛尖茶,毛泽东”都匀毛尖茶由此得名。

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在国内享有盛誉。

都匀毛尖茶在制作上极为考究,要求采用独芽或一芽一叶的茶青进行炒制。

加工过程分杀青、揉捻、做形、提香、干燥五道工序,讲究“火中取宝,一气呵成”。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加工技艺使得“都匀毛尖”茶得到国内国际茶叶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拥有“中华老字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十大名片”、“贵州100强品牌”等称号,在国内、国际茶叶评比活动中屡屡棒金夺银,先后获得国际绿茶金奖等国内外奖项30余个。

1915年在巴拿
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8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名优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茶从全国84个名优茶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2010年都匀毛尖茶又入选中国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

2013年都匀毛尖“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15.4亿元。

优秀的品质一次次的铸就了都匀毛尖茶的荣耀与辉煌。

为了不断提升都匀毛尖的品质,扩大都匀毛尖茶品牌的影响力,黔南州成立了都匀毛尖茶品牌管理委员会,颁布了《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化体系》和《都匀红茶》地方标准。

注册了都匀毛尖茶证明商标,申报了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手工加工工艺专利保护。

2014年3月7日,黔南州人大十二届四次全体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使得黔南州成为继福建之后全国第二个、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为茶产业立法的自治州。

黔南州现有茶园100万亩,年产茶上万吨,产品畅销国内外。

经过不懈努力,都匀毛尖茶产品在省内已遍布各茶庄、商场、超市,每到春茶上市时节,省内外客商纷纷云集都匀收购茶叶,每天都有大量茶叶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都匀毛尖茶已经成功打入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海南、广东等地区。

通过政府和茶企业的共同努力,都匀毛尖茶及其深加工产品跨出国门,受到了欧盟、东南亚乃至远东地区国家客商的欢迎,有关茶叶企业与德国、俄罗斯、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成功拓展了国际市场,成为名符其实的香飘四海的
佳茗。

鲜明的民族特征是黔茶文化的精髓。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产茶省份,贵州境内48个民族尤其是17个世居民族都与茶结缘,这些先民千万年来生活繁衍在深山密林中与野生大树茶为伴,开荒辟茶,护管茶山及周围环境,制作特色名茶,孕育和多年积淀丰富多彩和鲜为人知的民族民间茶饮茶食茶俗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宝库中不可再得的西部山地原生态的草根茶文化,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五千年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厚重内涵,凸显了贵州民族民间茶文化的夺目亮点。

高山大海总相宜,古朴现代相辉映。

如在我州都匀坝固打油茶时也能听到动人的歌谣:“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苗族同胞对茶的酷爱之深;在历史上盛产贵定云雾贡茶的仰望村十几个海葩苗山寨,当地居民至今未仍忘自己的祖先在中原渤海之滨,身上带着海边的贝壳为实物图腾,世世代代喝土陶罐的云雾“煨茶”;如果你到了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要是你没饮上一碗当地的糖茶,就等于没到过三都;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群众中,蕴藏着无数绚丽多彩的茶饮茶俗文化。

2008年以来,黔南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意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都匀毛尖品牌管理办法》。

2013年,州委州政府进一步将茶产业明确为全州首推的特色产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意见》和《州直部门整合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方案》,要求全州每年整合项目资金2.5亿元扶持茶产业发展,州政府及重点县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基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各县市按照州委、州政府
要求做相应配套政策,在茶叶基地建设上,都匀、瓮安、平塘等地每亩均1100元的补助,政策倾斜有效的促进了茶叶基地规模的迅速扩大。

根据规划,到2016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新增100万亩,新建茶园一律按照有机茶标准建设。

集中力量打造5个20万亩以上的茶产业重点县。

将黔南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毛尖茶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