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读后感:三国演义精编版

合集下载

2023年三国演义高一读后感范文12篇

2023年三国演义高一读后感范文12篇

2023年三国演义高一读后感范文12篇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代的一幅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是一个龙争虎斗的战争史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三国演义高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23年三国演义高一读后感篇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每个人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三国演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浩瀚诗篇,是一个激情飞扬的婉转华章。

读之,荡气回肠;品之,意犹未尽。

一壶老酒,一部书籍,是一种快意的享受!其实,这讲述的是曹蜀吴间的古代战争,“领导人”可以说是“爱美人更爱江山”。

刘备阀吴的经历可见一斑。

一次,刘备攻打东吴,东吴预感会遭受灭顶之灾,便把在东吴的刘备的孙夫人作为一剂清凉之药还给刘备。

我想,刘备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口里中会有些许的哽咽,但是他是一国之君,是蜀国百姓的“领导人”,虽然心里发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公子多情,江山如画,一个是自己的夫人,一个是偌大的领土,这在内心中该如何平衡?我想应该是理大于情。

事实就是他没有停止阀吴的步伐,雄狮百万战东吴。

可惜的是他有点盲目自信,没有听军师诸葛亮的话,最后被东吴新任大都督算计,最终兵败。

就像现代打仗有参谋,古代打仗有军师或者都督,领导人有领导人的“战略领导力”,军师各为其主,讲究的是一个“智”字。

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智者。

而且诸葛亮极具创造性。

赤壁之战,因为曹军水师不善于船上作战,曹操听人建议,把攻打吴蜀联盟的战船连在一起,稳如陆地。

东吴大都督周瑜和刘备军师诸葛亮比拼智力,各自在手上写_之计谋,结果两人都写了一个“火”字。

那一刻,两人有瞬间的惺惺相惜,但是周瑜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这不,听到诸葛亮可以“借东风”之后,他开始刁难诸葛亮。

他以缺少弓箭为由,让诸葛亮老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但他没有老老实实造箭,而是开始了极具创造力的草船借箭。

那日天有大雾,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特点,他让众多草船开到曹军的领地附近,命令船上的军师摇旗呐喊。

三国演义高一学生读后感(最新7篇)

三国演义高一学生读后感(最新7篇)

三国演义高一学生读后感(最新7篇)三国演义高一学生读后感精选篇1我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已经被翻破了。

因为我看的遍数实在太多了。

书里的故事,赤壁大战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长坂坡……个个都精彩。

书里的阵法,二龙出水阵七星连珠阵一字长蛇阵八卦阵……阵阵都厉害,让你进得去出不来。

更好看的是书里的人物形象,有讲义气的关羽急性子的张飞常胜将军赵云不服老的黄忠视死如归的严颜足智多谋的孔明心胸狭窄的周瑜阴险狡诈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鹤……数不胜数。

他们有的好有的坏。

但个个活灵活现。

我觉得三国里武将的故事比文官的故事好看。

看到精彩处,我恨不得也跳进去杀它个天昏地暗,人仰马翻。

我生病发高烧的那几天,躺在家里的床上,想着三国故事,就好像看到三国里的人物在天花板上动了起来。

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

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场三国演义“电影。

心里快活,病也好像好得快了。

谈起三国里的故事,一般都难不倒我。

大家都夸我是个小“三国通”。

现在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

看连环画已经不怎么过瘾了。

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翻出一本《三国志》的字书,虽然不能全看懂。

也不如连环画逼真生动,但是讲得更详细。

我决心坚持看下去,一直看到老。

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三国通”三国演义高一学生读后感精选篇2这个寒假,我在妈妈的推荐下阅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刚读了开头,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

三国鼎立,天下纷争,一切的一切,都被卷进了那战争的硝烟之中。

我见识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关羽的勇武,张飞的豪迈,姜维的文武双全,赵云的胆量……“乱世出枭雄。

”风起云涌,我沉浸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久久不能自拔。

但是,英雄也有弱点。

周瑜他才华横溢,被孙权器重,又有小乔做贤内助,可谓是幸福美满,但小气自私却是他的弱点,使诸葛亮借此击败了他。

再比如武圣关羽,因为他的骄傲,让他万劫不复。

而张飞,则是他冲动才让他的人头落在在下人的手中……纵观三国,它谱写了一阕一阕英雄的生命之歌。

他们或勇敢或机智或豪迈,但最终,他们都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高一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大全5篇

高一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大全5篇

高一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大全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一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大全1《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

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

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

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

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

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

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

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

三国演义高中生读后感(精选7篇)

三国演义高中生读后感(精选7篇)

三国演义高中生读后感(精选7篇)三国演义高中生读后感(精选7篇)《三国演义》是新高考必考名著之一,该作品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高中生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三国演义高中生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讲述了2000年前,在长江两岸发生的关于“魏”、“蜀”、“吴”三国之争的故事。

我从五岁开始就对《三国演义》有了兴趣,让妈妈给我买了《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和漫画,我看得爱不释手;九岁的时候看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对故事和人物有了大概的了解;从去年开始我又看了好几遍原著,对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了。

作者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仁善的刘备、忠心耿耿的关羽、所向无敌的张飞、龙胆将军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随机应变,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中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大摆空城计、骂死三朗、智取华容道、以木偶退司马懿……这些都是我们所想不到的。

他还很忠诚,他跟着刘备出山之后就认定了刘备为主公,没有因为其他国家的势力大而投靠别人,一心帮刘备打天下,做到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对他非常佩服。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大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每读一遍都能从中学到新的知识,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高中生读后感篇2《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三个国家互相争斗,最后被统一归为西晋的故事。

故事描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有义薄云天的关公,有关爱百姓的刘备,有骁勇善战的吕布,也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些人物让我印象深刻,有几个人物更让我无法忘怀。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篇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篇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篇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1寒假时,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名著,这里面的每一个情节,都是激动人心的,让我有了许多感想。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情节是大家都熟悉的,就是刘玄德三顾草庐。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当他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三次到诸葛亮家里请他出山,可诸葛亮,两次都没有出来。

但是,刘备并没有打算放弃,刘备又去一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刘备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下,诸葛亮答应了刘备。

这让我领悟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就像刘备一样,做事要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

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得坚持努力,一次不成功就再试几次,直到成功为止。

因为有了刘备的坚持不懈,才能请到诸葛亮,才能让诸葛亮帮助他打胜仗,所以坚持就能取得胜利。

《三国演义》还有一个情节——治风疾神医身死。

当时,曹操因砍了巨树而头疼。

便请了华佗来医他的病。

华佗说:“丞相得了风疾,要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

”曹操去认为很荒唐,说:“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就把华佗关进了监狱。

看了后,我真想骂曹操一顿。

既然你请了别人来帮你看病,就应该相信别人。

你不相信别人,那为什么要请别人来呢?所以,请别人来帮忙,就得相信别人。

像曹操这种生性多疑的性格,大家千万不要学。

这就是我读完《三国演义》的感想,你的感想是什么?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2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把青龙偃月刀让多少人闻风丧胆,刘备曾说:“关羽,身长九尺,须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膏;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一身霸气使人见而躲之。

在桃园三结义中身为老二。

在看桃园三结义三弟张飞被世人称为勇者,一身都是胆。

手持丈八蛇矛,英勇无比。

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乃燕人张飞,谁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这句话表现出了张飞机智勇敢,善于挑战自我。

刘备,张飞与关羽的大哥,为人豪气,喜欢和天下豪杰为友,一次黄巾贼程远志来犯,刘备领五百精锐前去迎敌,左有云长,右有翼德,刘备骂道:“反国逆贼,何不早降。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5篇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5篇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5篇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看的书吧!我更是不例外,在众多的书籍中,我最爱看的就是《三国演义》了,对它我真是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我喜欢时不时地神游在三国之中,去琢磨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去聆听他们留给后人的处事之道!《三国》就好像是我的一位从不开言的良师。

每次当我捧起它时,里面的人物立即跃然纸上。

他们或是在铁歌战马前挥洒自己的职责,或是在故事情节中叹息命运的成败。

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代表是关羽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忠诚”两个字,还看到了做人要“知恩图报”。

一次,曹操送云长一件战袍,可关羽就是不脱下刘备送给他的旧袍,可见云长对自己主上有多么的情深意重。

关羽又是那么忠心耿耿地向着刘备。

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绝不让嫂子受一点点的委屈。

怪不得听妈妈说关羽就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忠诚”的象征了,现在有好多人的家里和厂里就是因为这样才供奉关羽的神像呢? 《三国》又仿佛是我的一位沉默的益友。

每当我走进《三国》时,它总会耐心地向我娓娓道来做事要贵在坚持!其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更能让我明白这样的道理:司马懿用他的“恒”和“韧”的精神,最终在对抗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成功!当我再次读到这一段时,去年做实验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论文,我着手做鸡蛋的实验。

可是刚开始,我们做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当我想放弃不做时,司马懿与诸葛亮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故事在我脑海里不时的浮现,司马懿仿佛也不断地说:“我都坚持了十年之久,你连这点困难都坚持不了?”于是我又充满了力量,果真在接下来的第二次我成功了,还获得了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呢?由此可见,坚持就能成功!有志者贵在坚持就能成功!《三国》更犹如一位神秘的世外高人,总是这样吸引着我继续聆听这无声的教诲。

使我不禁赞叹,读此书果真受益匪浅呀!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2都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性格都尤为重要。

高一《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5篇

高一《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5篇

高一《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5篇《三国演义》对于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傻憨都被描写的淋漓尽致,“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阴险毒辣,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的关公,忠义凛然。

他们形象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

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杀声阵阵的战场,各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

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古往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淡淡哀伤,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高一《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3“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这部气势恢伟的文学作品,让人耳熟能详。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荡气回肠的战争画面,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也带领着我不知不觉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古代英雄的足迹。

这本书讲述了从东汉灵帝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武帝太康元年吴广西晋统一,期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

展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发生发展与被镇压的过程,集中描绘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为夺取政权,统一中国而展开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

书中描写的人物众多且十分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都打动了我。

我非常喜欢张飞,他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满腮钢须,他的声音亮如洪钟,威势如奔马,书中描述的是张飞曾在战场上大吼一声,震倒敌方一员武将,这可见张飞的勇猛。

除了武将张飞外,我也很喜欢关羽,他九尺高,丹凤眼,两条卧蚕眉,胸前长须飘飘,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张红脸,就像红枣一般。

据说关羽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红脸,有一次他受了箭伤,华陀为他刮骨疗伤,他一边下棋,一边疗伤,直至最后手术全部做完,关羽忍痛绷脸时间太长,从此就变成红脸。

然而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诸葛亮,又叫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擎,手执羽扇,飘飘然,犹如神仙下凡般,他足智多谋是智慧的化身。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的小故事非常精彩,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桃园三结义》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高中作文精选篇1一提起《三国演义》,自然就会想起“正面人物”的刘备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孙权。

这三个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书中的刘备“忠厚老实”,“一心想修复汉室”,我可不这么觉得,你想,在赵云救出阿斗后,刘备怎么会舍得摔孩子呢?还不是因为要收买赵云的心!刘备也还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远大志向,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学起种菜来,得以骗过曹操耳目。

现在想想,要是刘备他提早展现的话,恐怕早就被曹操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

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出:“当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这样的话时,要不是他反应快,借雷声掩饰,曹操迟早会因为疑心将他给杀了。

可光懂得收买人心和及时反应也是没办法的啊,关键要有军事才能,说句不客气的话,刘备的领地都是靠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打下来的,至于刘备,我可没看见他有什么计谋上的突出特点。

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三国史上才有了“三顾茅庐”一说。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诈、狡猾、残忍的形象出现的。

特别是“曹操杀亲朋”这一段,在他人看来简直太残忍了。

吕伯奢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买酒,他在屋里听得磨刀的“嚯嚯”声,误杀了他的家人后出门又设计杀了吕伯奢。

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是让他人惊得目瞪口呆。

有人指责他不道义,可若是他不那样做,吕伯奢必会带人追杀他,那他也别想活着出县了,可以说,这是生存的需要。

曹操是决不会负“奸雄”这个“美名”的。

当老朋友许攸前来投靠问及粮草时,曹操先答粮草可够一年,后答半年、三个月、一月,后许攸揭发他:“休瞒我,粮已尽矣!”俗话说“兵不厌诈”嘛,曹操可是把它给运用得灵活自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读后感:三国演义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高一读后感:三国演义
一.司徒王允
说起司徒王允我便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他是姓司徒,还是姓王?据我了解在当时司徒是官名,司徒与司空,司马为三公!其中的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但在查阅百家姓后,其中也有司徒这个姓……为表示尊敬,我就暂且称他司徒王允
公元184年,全国各地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农民起义,率领重兵讨伐黄巾军。

司徒王允初次领兵打仗,便充分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文韬武略。

计杀董卓可谓功不可没
但司徒王允拒绝了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的投降。

唉!唉!结果长安城被董卓残部攻破,李催纵兵屠城,司徒王允以封建士大夫的忠勇,完成他认为应该尽忠的朝廷,临危不逃不惧,被李催等处死长安,尸弃于市,时年56岁。

司徒王允可谓一等一的忠臣,但由于封建士大夫的忠勇,思想死板,不知变通,拒绝董卓余党投降。

结果……他若接受投降,一番安抚之后,大可借力打力,借其之手剿灭其它逆党。

司徒王允不但勤政爱民,更有王佐之才。

他的死都是封建惹的祸呀……
二.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乃五虎上将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人称“常胜将军”说起赵云最着名的当数“单骑救主”这“单骑救主”其实有两次一次是长坂坡之战,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

刘备便丢下妻儿,向南逃逸。

人说患难见真情,你说这刘备办的什么事,打了败仗,丢盔弃甲不说,还抛妻弃子。

多亏了人家赵云。

危机之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在曹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连斩数将。

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刘备出征西川的时候,孙尚香抱阿斗回吴,赵云察觉后乘小船追赶上来。

他不顾大船上射来的箭枝,靠上前去并纵身跳上大船,将阿斗夺回。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

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这在古今都极其罕见,实在让我敬佩不已。

前面说到赵子龙文武双全,武大家都知道,我再来说一下这“文”
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三.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起“身在曹营心在汉”,诸位想到的定是关羽关云长,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名曰徐庶,“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起徐庶在桌游《三国杀》中他的一个技能,可概括它的主要形象---“无言”
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在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国最重要的谋臣,什么大破八门金锁阵、直取樊城、大败曹仁、你在蜀国是立功了,把曹操
给气的,正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从此一言不发,满身才华就此埋没。

要说曹操小气,那徐庶活的了吗?,其实曹操也爱才,不但没杀徐庶,还给予高官厚禄,徐庶最后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赤壁之战时徐庶识破庞统的连环计,但就是不向曹操说。

徐庶曹操请命,领三千兵马,离开赤壁。

这曹操要知道还不得气死?
除此之外,要没徐庶引荐,诸葛亮也得埋没在农田之中,更不用说三分天下了。

所以说徐庶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蜀国开国功臣。

不过你这样对人家曹操真的好吗?
四.乱世之奸雄
在读到第78回,一代奸雄曹操逝去之时,多少感慨溢于心头,今日就说一下我眼中的曹操
说到曹操大家想到的定是“奸诈”“多疑”不过在我看来,你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当时那乱世之中,做一个儒家所推崇的正人君子,你活得了吗?在乱世之中也许只有曹操这样奸诈的人,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他的奸诈也许是环境所迫。

这多疑反映出的是曹操的谨慎
曹操可谓治世之才,在统一北方之后,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当时的北方,可谓乱世中的桃花源。

曹操在诗坛也有很大的造诣。

他的诗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这说明曹操也是一个爱民的统治者。

曹操爱才。

曹操对关羽那是要多好有多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曹操要想杀他,他走得了吗?,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还是给予厚遇。

赵云长坂单骑救主,连杀50名曹将。

要不是曹操爱才,下令不准伤着赵云,你赵云早被乱箭射死了………………。

刘备等人称曹操为“曹贼”但曹操一生未称帝,刘备你哪?。

其实曹操也是一个坚守道义的人。

当时曹操深得董卓器重,曹操敢只身一人前去刺杀董卓,刘备你敢吗?少年曹操不畏权贵,造五色棒…。

对于曹操,我称他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才“
五..三寸不烂之舌
今天就说一下这三寸不烂之舌,不用猜你第一个想到的这舌战群儒的诸葛亮。

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

在当时刘备打了败仗,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情况万分危急,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

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在辩论过程中诸葛亮先守后攻。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除此之外在气死周瑜之后,前去吊唁,三寸不烂之舌,使得吴蜀联盟得以维护。

加上之后的诸葛亮骂王朗,活活把王朗骂死了……。

但诸葛亮在他面前,也得“自叹不如”。

他就是以三寸不烂之舌,致使蜀国迅速灭亡的谯周。

说起谯周,他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

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对此不满。

在邓艾大军攻到成都之时,刘禅惊慌失措,但人家刘禅没想过投降,刘禅想向南撤,这谯周以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把蜀汉其它官员,包括;刘禅说的“投降了”,于是诸葛亮一心维护的蜀汉政权被谯周给说没了。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六.三国
在读完三国后,便心生感慨。

1。

在国家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结伴结盟结交,难结同好;想当年诸葛亮多次赴吴,建立的孙刘联盟,在国家利益冲突面前,顷刻间土崩瓦解,刀戈相向。

2。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自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足鼎立,到三家归晋,百余年间,验证了此言。

3。

世间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

才华横溢之人,未必流芳于世。

奸诈小人,未必不得好死。

竭尽忠智之人,未必功成名就。

好逸恶劳之人,未必生活拮据……多少英雄豪杰死于非命,而软弱无能的刘禅却被封为安乐公……。

4。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求。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上方谷内火攻司马懿,司马懿本必死无疑,但多年未下雨的上方谷,却下起了倾盆之雨,司马懿得以解救。

诸葛亮七星灯续命,却被魏延打翻……。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