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1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1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回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共同抗击黄巾军的故事。
这一回中,作者通过对三位英雄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忠诚、勇敢和智慧,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饮酒作乐,共同立下誓言,要同心协力,共图大业。
这一情节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
同时,这也预示着他们后来在战争中的紧密合作,成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英勇将领。
2.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击败了黄巾军,为百姓解除了战乱之苦。
这一情节展示了他们的英勇事迹,也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读书笔记:
1.本回通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结义,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
这种忠诚、勇敢和智慧的品质,使他们成为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英勇将领。
2.本回中的黄巾军起义,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表现。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英勇抗击,为百姓解除了战乱之苦,也为他们后来的事业积累了声望。
3.本回中的桃园结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
它象征着忠诚、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后世人们传颂的佳话。
4.本回通过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英勇事迹,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这使得读者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增色不少。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精选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读了一遍《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并不是简单复述三国的历史,而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未至晋统一的一百多年间,魏、蜀、吴统治集团内部以及三国相互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渝、刘备等众多的人物。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诟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苟政,寄托了人民渴望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在三国里,每独自一个人物都具备不一样的性情,笔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细细品尝,让读者似乎进入一种境界。
比如狡诈的曹操,机智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谦虚恭谨的刘备等人物形象。
在这本《三国演义》中让我最敬佩的是曹操。
可能别人对曹操有一些误解,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有勇有谋。
有官渡之战的大获全胜,也有赤壁之战的失败经验。
在我的眼中,曹操不再是大众所唾弃的那个白脸,他是一个英雄。
没了曹操,刘备便失去了光彩;没了曹操,谁来贯穿整部《三国演义》?每个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三国里的每一个人,正如看待这本事一样。
几百年来《三国演义》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深远影响的巨作之一,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成了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
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
”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精选篇2)正如那《临江仙》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杰作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的乱世为背景,描写了三国时期各个英雄豪杰之间的斗争和智谋,展现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性的复杂性。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整个小说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三位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故事,并且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的豪杰之路。
读完这一回,我对于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刘备是一个有着仁义道德的人,他身世贫寒,却一直以来秉持着仁义之心,将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关羽是一个忠诚勇武的人,他对于义气和忠心至今仍被后人称颂。
张飞则是个粗犷、豪爽的人,他勇猛无畏,凭借着一双铜臂和威猛的身躯成为荆州境内的猛将。
在桃园结义的场景中,我可以感受到三位英雄的人格魅力和男子汉之间的义气和情谊。
他们决意联手共谋大事,并且发出了“男儿当自强不息”的豪言壮志。
通过阅读这一回,我深刻体会到了《三国演义》这部巨作的魅力。
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和故事融入到小说中,并且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设计,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悬疑、刺激和戏剧性。
我对于之后的故事发展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命运和智谋。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第一回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第一回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一回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英雄在桃园结义,以及他们初次出征黄巾起义时的英勇表现。
在这回中,我们第一次深入了解了三位英雄的性格特点。
刘备的仁德、关羽的义气、张飞的勇猛都在这一回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同时,这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使得读者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关注。
此外,这一回还描绘了黄巾起义的场景,展示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英雄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赢得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和崇拜。
在阅读这一回时,我深深被作者罗贯中的高超笔法所吸引。
他巧妙地将历史事件和虚构情节相结合,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同时,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细腻描写,使得读者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塑造了三位英勇豪杰的形象。
这种将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相结合的写法,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对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国演义1-20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1-20读书笔记一、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 主要情节。
- 开篇描绘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十常侍乱政,导致民不聊生。
巨鹿郡的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发动黄巾起义。
- 刘备字玄德,本是汉室宗亲,但家道中落,以织席贩履为业。
他心怀大志,看到朝廷招募义兵征讨黄巾,便长叹有志难伸。
在涿县,他结识了张飞,张飞字翼德,是个卖酒屠猪的豪侠,两人意气相投。
后又遇关羽,关羽字云长,因在家乡杀了仗势欺人的豪强而流落江湖。
三人在张飞庄后的桃园中结为兄弟,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他们焚香礼拜,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 随后,他们率领招募的五百乡勇,与黄巾贼作战。
在战斗中,刘备兄弟表现英勇,关羽斩了黄巾军将领程远志,初立战功。
2. 人物分析。
- 刘备: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有着汉室宗亲的身份意识和匡扶汉室的远大志向。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在与张飞、关羽的交往中,能够以真诚和大义凝聚人心。
- 关羽:他武艺高强,重义气,杀豪强的行为显示出他的正义感和刚直的性格。
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是刘备的得力助手。
- 张飞:性格豪爽、直率,有勇力。
他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能够为结义提供物质基础,如桃园结义后的招募乡勇等事务。
3. 主题与意义。
- 本回通过描绘黄巾起义的背景和刘备兄弟的结义及初战,展现了东汉末年乱世的开端。
桃园结义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忠诚、义气和共同的理想追求,这种兄弟情义在后续的故事发展中成为刘备集团的重要凝聚力。
二、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1. 主要情节。
- 刘备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授予安喜县尉。
督邮到县巡查,向刘备索贿,刘备不予。
督邮便想陷害刘备,张飞得知后,怒不可遏,冲进馆驿,将督邮绑在马桩上,用柳条狠狠鞭打,刘备赶来制止。
- 十常侍在朝中权势熏天,他们诬陷大将军何进的妹妹何太后鸩杀董后,何进欲诛宦官,但何太后不许。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一回(通用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一回(通用5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一回篇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明朝作家罗贯中创作。
作为一部描绘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时期的小说,它以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心。
第一回讲述的是曹操年少时,因其才学和声望而闻名,但在政治上受到当时势力的压迫和排挤。
这反映了历史上的中国社会阶级间的紧张关系,也展现了曹操早年生活的不易。
这一回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曹操的困境,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无情。
小说中的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他们的性格、决策和行动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例如,曹操的机智、刘备的仁义、孙权的坚韧,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在那个时代,英雄和奸雄并存,正义和邪恶共舞。
例如,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残忍奸诈的一面。
小说通过描绘他的复杂性格和行为,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历史的多元性。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它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一回篇2《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第一回讲述的是从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开始,最终在曹操和刘备联手帮助下平息了黄巾起义的故事。
在这一回中,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在故事中,我最为关注的角色是刘备。
刘备是一个仁慈、有义、爱民的领袖,他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地被他所吸引。
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刘备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不仅善于用人,还善于把握时机,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批注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批注一、桃园三结义(第一回)原文:“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这一情节奠定了全书的情感基调与价值取向。
刘关张三人的结义,超越了普通的兄弟情谊,上升到了为国为民的高度。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体现出他们的大义,这种大义贯穿全书,成为刘备集团行事的重要准则。
-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强烈地表达出三人之间深厚的忠诚与信任,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尤为珍贵,也让读者对他们的后续故事充满期待。
二、曹操献刀(第四回)原文:“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卓胖大不耐久坐,遂侧身而卧,转面向内。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 曹操在此处的心理描写非常精彩。
“暗忖”“又思”等词将他内心的杀意与谨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既有刺杀董卓的勇气,源于对董卓乱政的愤恨,但又忌惮董卓的武力,这体现出曹操性格中的多面性,他并非一味莽撞之人,而是懂得权衡利弊。
- 情节的紧张感营造得十分到位。
从曹操拔刀的瞬间到董卓发现,读者的心也随之悬起,这种紧张的节奏使得故事极具吸引力,也从侧面反映出曹操身处险境时的果敢与机智。
三、三顾茅庐(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原文:“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半晌,先生未醒。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此情节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
刘备的谦逊、求贤若渴与张飞的鲁莽急躁形成鲜明对比。
刘备能够长时间拱立等待诸葛亮醒来,不顾身份地位,足以显示他对诸葛亮才能的极度渴望,这也是他日后成就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第一回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第一回
《三国演义》第一回以天下大势为开篇,描绘了朝堂纷争、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局势。
故事开始于汉末朝堂,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群起而反抗。
黄巾起义席卷各地,军阀混战,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和疾苦。
这时,曹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曹操看到百姓遭受着巨大的苦难,决定挺身而出,镇压起义。
他召集了一支军队,经过几次战斗,成功地平定了黄巾军的叛乱。
曹操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这一回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同时,第一回还介绍了曹操的背景和家世。
曹操出身于豪门望族,有着优秀的家族背景和教育背景。
他聪明才智,独步武林,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物。
这一回中,通过曹操的形象,也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乱世英雄的形象。
总的来说,第一回以大起大落的战争背景揭开了《三国演义》的序幕,展现了曹操的英勇和才智,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回以混乱战乱的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曹操的故事,呈现出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宠信宦官,禁锢善类,使朝廷一片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张角借此机会,组成了黄巾军,举行了起义。
朝廷命各地官兵消灭黄巾军。
刘备、关羽、张飞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在张飞后院的桃园里进行了三结义,他们起誓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后来,他们三个兄弟,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奇功,从此威名远扬。
文中主要人物:刘备张飞关羽张角
最喜欢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备身长八尺,两耳过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诗赞张飞、关羽-------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易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吧姓名标。
诗赞刘备-------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读书收获:人不能只听好听的话,要听信良言和忠言,一定要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