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老师教学故事作文课上我看
人教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

举例:
-在讲解写作手法时,可以分析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而未来的日子,如繁星,闪烁在浩瀚的夜空。”,通过对比过去与未来,强调时间的宝贵。然后,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表达不够流畅。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提高他们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以期让学生们在文学鉴赏和写作表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们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写作手法和句子分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我看》,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成语,如“眺望”、“远方”、“悠悠”等。
3.句子分析:分析并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我望着那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

-词汇运用:强调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的正确用法,确保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能够准确使用。
-写作技巧: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如如何清晰表达观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感染力。
举例:在讲解文章结构时,可以以《我看》为例,分析其开头的引言如何吸引读者注意,中间的本论如何层层递进,结尾的结论如何总结全文。
2.教学难点
-思辨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写作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并模仿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有效地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词汇的深度理解:针对一些含义丰富的词汇,如“观点”、“论证”等,需要学生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看》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我看》这一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课文精读:学习《我看》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词汇积累: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观点”、“论证”、“事实”、“道理论证”等。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文章结构、论证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应该放慢讲解速度,用更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写作练习中。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应该在分组时明确讨论要求,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提醒。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文,了解“我看”一文的主题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我看》一文的内容和意义;2. 学习如何写作一篇观察文章;3.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写作文章;2.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我看》的课件和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讨论图片中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张图片的?你对这张图片有什么感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本课文的标题《我看》。
2. 师生共读课文,并注重解释生词和短语,如“沉思”、“眼界”、“博览群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作者写《我看》一文的目的是什么?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问:根据你读到的内容,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2.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 教师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对世界的独到观察和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态度。
四、练习写作(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观察题目,如“写一篇你在早晨看到的美景”、“写一篇你目睹的感人瞬间”等。
2. 学生自由发挥,根据题目写作一篇观察文章。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介绍其他与观察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观察”、“观察者”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第二天写一篇观察这本书的文章。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课后作业:1. 将课上写的观察文章修改完善,并修改错别字;2. 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写一篇观察这本书的文章;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我看》教案

今天在教授《我看》这一课时,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将观察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习题等环节,提升捕捉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借鉴课文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培养清晰、有逻辑的表达能力。
6.激发学生探究精神,鼓励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看》的主题思想,认识作者的观点态度,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8.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我看》一文,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成语、俗语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章主题、背景的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文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文章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这种写作手法是……(详细解释概念)。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从观察自然景观中提炼出人生哲理,以及这种写作方法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4.文章分析:探讨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观点态度,以及文章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我看语文老师作文

我看语文老师作文
《我看语文老师》
咱就说说咱的语文老师哈,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存在。
就有一次,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上午,我们正在上语文课呢。
老师正讲着课文,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特别好玩的事儿,自己就嘿嘿笑了起来,这一笑不打紧,把我们都给整懵了。
我们就都眼睁睁看着他在那笑个不停,边笑还边摇头晃脑的,哎哟喂,那场面可别提多逗了。
过了一会儿,他终于笑够了,才回过神来接着给我们讲课。
当时我就想,这老师可真有意思,跟个老顽童似的。
平常呢,他也是个特别随性的人,不像有些老师那么一板一眼的。
他上课的时候也会开开玩笑,让本来有些枯燥的语文课变得有趣多了。
有时候他还会模仿课文里的人物说话,那惟妙惟肖的样子,真让我们佩服。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别有魅力,他能用他自己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本里的知识。
咱这语文老师啊,虽然有时候有些奇奇怪怪的举动,但真的让我们特别喜欢。
他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之路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我们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感情。
反正我觉得吧,他就是那个独一无二、超级有趣的语文老师,嘿嘿,不知道你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也这样呢?。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3篇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3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文学常识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九(上)《我看》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上)《我看》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我看》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精美散文,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看》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执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但同时,他们对于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此外,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作者所描述的自然景物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可能对某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执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欣赏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我看》的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2.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xx人教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xx人教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阅读文章《我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能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注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我看》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关于环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2.预习导入: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看》,并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新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解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4.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课文中的观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5.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6.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阅读和思考。
7.作业布置:布置阅读课外相关文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老帅教学故事作文课上我看到了晶亮晶亮的眼睛八年级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在给学生上作文课的时候,我有很多很多的感触。
从第一次上作文课的时候,同学们迷茫的眼神中我知道了,写作文对于学生,仍然是一大难题。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学生晶亮晶亮的眼睛。
这让我心里面有一点小小的窃喜,我知道了,我的方法奏效了!一、分数得失清晰可见,学生心里有方法,眼里有目标,这样努力有方向。
每一次在给学生改作文的时候,总是感觉学生的作文杂乱无章,这个时候我就很犯难。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作文?为什么每一次讲的作文课学生都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我的引导。
于是我就想一想,这次作文我想让学生达到哪一种目标?学生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呢?与其每一次改作文的时候白己烦恼。
不如事先给学生定好目标。
那到底定什么样的目标呢。
最基本的目标,先让学生达到吧,这最基本的目标都是哪些呢?首先字体要工整吧!其次作业面要干净。
再一个写作的思路要清晰吧。
对于文章写作上的要求要首尾呼应吧。
这几个要求,对于每一个学生,只要他用心去做都可以得到分数!字体写的工整,可以得到十分;作业面干净,也可以得到十分;条理清晰,仍然可以得到十分;首尾呼应,还可以得到十分。
最后一条作文有文采,又十分。
这样每一次让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我都会要求他写下以下内容:字体()作业面()条理清晰()首尾呼应()写作文采()在看完学生写的作文之后,我会根据学生作文的水平,在每一条的后面打上合理的分数。
学生拿到白己的作文之后,看到每一条分数,他白己也会知道,白己哪一方面做的不够好,下一次他都会努力。
每一次讲完作文之后我都会告诉学生:字体、作业面、条理清晰、首尾呼应这四条,只要你稍加努力,都可以做到。
而文采,就需要大家的日积月累,多读书,读好书。
这样给学生写评语,改作文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学生每一次拿到作文,再也不是随便看一看,老师给他评语,然后就把作文放在那了。
而是真实的看到白己的哪些缺点。
我在改作文的时候呢,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节约改作文的时间。
二、心里有作文,作文教材处处可见。
在评月考卷试卷的时候我发现,试卷上的那两篇现代文阅读非常有特点。
篇篇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范文,在谋篇布局上又有相通之处!这两篇作文的题目一篇是〈〈一杯水的温度》另一篇是〈〈评语》。
我先来说一说〈〈一杯水的温度》。
这篇文章讲的是我的朋友在深圳打工的时候,工作完毕天下着雨也很寒冷,他一个人躲在大酒楼的屋檐儿下偷偷的在啃着凉馒头,他特别渴望能得到一杯温开水。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这一杯温开水是一个奢望,他感觉很失望的时候,忽然酒楼的门打开了,一个陌生的服务员邀请他到酒楼里面,并给他倒上了一杯温开水。
刚开始他认为,肯定是酒楼的工作人员想宰客呢!事实上,不是。
这位服务员不但为她倒了一杯,接着又给她续了一杯。
最后走的时候,他以为,这杯温开水要付钱,但是服务员告诉他,酒楼里面的白开水都是免费的。
这让生活在异地他乡的我的朋友,感觉到莫名的感动,内心激动极了!后来,我的这个朋友呢,挣了一些钱,回到家里,白己开了酒楼。
在白己的酒楼里,他明文规定:下雨天的时候,可以邀请在屋檐下避雨的人们,到酒楼里喝一杯免费的温开水。
最后,作者说,这一杯温开水,放大了人们对陌生人的关爱。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它传递着一种大爰。
一杯温开水,传递的是陌生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一个关爱。
再来说一说〈〈评语》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写的评语。
我把老师给我写的活泼欠用功,读成了,活泼又用功。
在这条评语的激励之下,我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
后来我才知道,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
十年之后,我也当了老师。
我在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写得又认真,又工整,生怕学生误读了我的意思,也希望学生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善意的鼓励和表扬批评。
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想起童年的白己,也曾经这样骄傲的看过老师的评语,也知道,老师的评语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两代老师,两种评语,积极的评语,往往能够传达出更多的善意。
讲完这两篇现代文阅读,我忽然意识到,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同样把这篇文章分作两部分!〈〈一杯温暖的白开水》先写服务员给我朋友一杯温暖的白开水,然后写我朋友给别人一杯温暖的白开水;〈〈评语》先写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误读老师的评语,然后写十年后当老师的我给学生写评语。
在写作手法上,和写作方式上,在详略的安排上,这两篇文章,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模仿也来写一篇作文呢!我告诉学生,爱心可以传递。
善意,可以传递。
就好比我们刚刚学过的两篇现代文。
一杯温开水传递的是陌生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
评语传递的是老师对学生最真诚的鼓励和呵护!我就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碰到相似的事情?当这个问题问出之后,很多学生都在摇摇头,即便是没有摇头的学生,眼睛里传递的也是一片茫然,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说,当年我怀孕的时候,去郑州坐地铁,刚到地铁上,就有很多小伙伴站起来给我让位。
对于行动不便的我来说心里既不好意思,又颇为感动。
来白陌生人的善意,陌生人的关怀,让一个行动不便的孕妇,心里感动极了。
我当时就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都尽可能的伸出援手。
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传递呢?把别人给白己的关心,给白己的呵护,传递给更需要它的人,这何尝不是一种善解人意呢?说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学生似乎已经明白了今天的作文。
我又问大家,那么这篇文章是怎么样来展开的呢?学生还很不习惯我这样问问题。
所以一脸的懵圈!我又引导学生说:如果把一杯温开水这篇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大家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很多同学都能说出,这样分的原因是,前面是我朋友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面是我朋友去帮助别人。
我又紧接着问出另外一个问题:哪一部分是详细写呢?哪一部分是简略的写呢?学生们很快给出答案,我朋友受到别人的帮助是详细写的,我朋友帮助别人是简略写的!紧接着我又问同学们,为什么把别人帮助白己详写,而白己帮助别人却简略的写呢?可不可以两个部分都详细写呢?很多学生都给出答案:可以两部分都想写,这样的话就显得很啰嗦,重点不够突出!也可以把我朋友给陌生人的帮助详写,但是这样写就很难展现朋友受到服务员热情帮助后很触动灵魂的心理活动。
不是作者要传达的思想。
看来学生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还是很清楚的,关键是怎么样才能把一部分作为详细内容详细展开呢?这个问题确实难为了大家。
怎么样才能把一部分内容详细写清楚,始终是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我就告诉学生说,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段落来说一说,有一个学生终于鼓起了勇气,念出了一小段,我就问大家,这一小段主要写了啥内容呢?有的同学说,心理描写,我说同学们,要想把一部分内容展开详细的描述,除了可以运用心理描写之外,还可以用哪些描写方法?很多同学都立马给出了答案,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还有一个学生立马补充,除了这四种描写方法之外,还有一个是外貌描写!我告诉大家,大家说的一点都没错。
你能分别在文章中找出,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语言描写?哪些是神态描写?有没有外貌描写呢?同学们很快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然后我给大家说,这就是,把一个部分内容,展开详细的叙述的锦囊妙计。
在说到〈〈评语》这篇现代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找出来作者设计巧妙的场景。
很多学生一眼就看出。
我和阿益一起来看老师评语的过程设计的非常的巧妙。
我让学生用几个字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很多学生都一下就能概括出来,最少的,仅用了四个字。
这三个字是:我看评语。
当时我就问大家,你看,我看评语”就这三个字的内容,作者都写了长长的一大段,而且写的栩栩如生,就好比在我们面前演了一部话剧。
同学们,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呀?学生一下子抓住了重点:有对话描写,有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
然后我就告诉大家,我们同学们,常常会把很复杂的事情,一笔带过。
这就是我们写作文写得不够生动的原因,怎么样才能把那些生动的过程,写的又详细又具体,又让人难忘呢?这就少不了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也可以白己设置一些场景,让描写的内容更生动更形象。
这种讲述结束之后,学生对于写作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觉得有信心写好今天的作文啦。
学写作文,当然也可以去模仿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品随时可见,随时可见的优秀作品,可以随时给学生讲,也可以让学生随时模仿,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机会!三,理清课文思路,优秀课文,绝不放过。
本周内学习的朱德先生的〈〈回忆我的母亲》。
这篇课文给同学们很大的启发。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朴实,方法可学,学好能用。
在讲授第一课时的时候,我让学生重点看了1到13段的文章。
我让学生用白己的语言概括出1到13段讲了母亲的多少事情?学生完全把这些内容概括了出来。
我把每一位学生概括的每一件事情,都详细的写在黑板上,一条条罗列下来,大概有二三十件之多。
我告诉学生,如果这每一件事情都相当于是一个珍珠的话,你用什么来把这个珍珠这一个个的珍珠串成一根美丽的项链?这就牵涉到这篇文章的线索,朱德老先生是怎么样把回忆我的母亲的线索展现出来的呢?很多学生,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在文章的第一段:母亲勤劳的一生。
可以当做文章的线索。
我又问学生,1到13段,讲了这么多事情,朱德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有的学生说,想告诉我们,母亲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那母亲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有的学生回答:母亲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有的学生回答:母亲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还有的学生回答:母亲是反抗压迫的人;最后一个学生总结说:母亲还支持孩子参加革命。
我说,大家说的都非常的好。
除了这些之外,母亲还很坚强,很刚毅,彳艮吃苦耐劳。
母亲还是家里面的顶梁柱。
我问大家,母亲的这些特点,朱德是怎样展现出来的呢?同学们一致回答:是通过那些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告诉我们的。
所以我就问大家,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妈妈,你有没有写过和妈妈有关的作文呢?很多学生都点头显然写过,但是写的不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们虽然和妈妈的朝夕相处,却不明白,妈妈有什么特点,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事情来表现妈妈。
学过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在写我的妈妈,是不是就很有启发呢?朱德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在写作结构上也是可圈可点。
第二课时,我在引导学生看14到17段的时候,我就问大家这几段都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很多学生,不太知道怎么判断,议论和抒情。
我就给学生举例说: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这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是记叙,因为它就是说出一件事情!我又举例说:八三班的学生多么可爱呀!这是哪一种表达方式?是抒情!因为它在表达一种感情!这时候很多学生好像明白了。
我赶紧又举行例说:八三班的学生是最棒的,这就叫做议论!什么是议论呢?就是表明态度,说出白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