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外形、皮质功能定位及大脑髓质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1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1
2.书写中枢 writing area (8区)位于额中 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手区。其主要功能 是书写与绘画。该区损伤,患者手的运动 虽很正常,但书写、绘图出现障碍,称失写 症。
3.视觉性语言中枢 visual speech area (39区)又称阅读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觉 区。其主要功能是对字义的理解。该区 损伤,患者视觉无障碍,但读不懂字义和句 义,称失读症。
言。当阅读时,视觉区接受文字或图像信息并传递到 Wernicke区,使信息被理解,然后再通过弓状束传递到 (Broca区)。
(二)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数字的计算分析密切相关,右侧大脑半球 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视觉的空 间性。因此,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呈不 对称性各有优势。
4、内颗粒层:内含紧密排列的小圆型非锥体 细胞和一些小锥体细胞胞体(颗粒细胞)。
5、内锥体层:占皮层厚度的20%,典型的含 有大、中型的锥体细胞。其轴突多进入髓 质,形成投射纤维。
6、多形层:占皮层厚度的20%,有形状不同 的神经元组成,大多数为中、小型细胞。 此层逐渐与深面的白质混合,界限不清。 (梭形细胞和Martinotti细胞)。
大脑皮质六层结构 皮质结构
1、分子层(丛层):细胞稀少,约占皮层的 全厚的10%,主要为来自皮质区外的传入纤 维和来自皮质中间神经元的固有纤维以及大 脑皮质所有锥体神经元的顶树突(水平细 胞)。
2、外颗粒层:含有密度不等的小神经元胞体 (颗粒细胞)。
3、外锥体层:占皮质1/3,(中、小型锥体细 胞)。
底面
嗅球olfactory bulb
嗅束olfactory tract 嗅三角olfactory trigone
钩uncus 海马沟hippocampus sulcus 海马旁回 parahippocampus gyrus

大脑结构-解剖学

大脑结构-解剖学
在胼胝体上方,有两条大致 与之平行的沟,胼胝体沟和扣 带沟,两沟间是扣带回。其上 方,中央前、后回进伸至内侧 面,称中央旁小叶。
在顶枕沟下方有一距状裂, 裂上为楔叶,裂下为舌回。
胼胝体沟绕过胼胝体后端向前
伸至颞叶前端,称海马沟。其腹 内侧有海马旁回,其前湍弯曲成 钩形,称钩。

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三者 连成一环,称为边缘叶, 它是边 缘系统的一部分, 后者还包括:
• 多数男性方向感天生就比女性强。
大脑“吃”什么: • 大脑最喜欢吃糖。因为只有糖能顺利透过脑障碍
而进入脑组织被脑细胞利用。
• 大脑还喜欢“吃”蛋白质中的谷胱甘肽。动物的 肝脏和血肉中有丰富的谷胱甘肽,是健脑的佳品。
• 大脑还要吃一些卵磷脂。卵磷脂在蛋黄,黄豆内 含量很多,人应多吃些蛋黄和黄豆等食品。
3、大脑半球的底面
额叶底面有短小 多变的眶沟,形成 若干眶回。
其内侧有一条嗅 束,前端为嗅球, 与嗅神经相连。
嗅束向后连于海 马旁回和钩等嗅觉 高级中枢。
二、大脑的内部结构
(一)、大脑皮质
一)、概述
约有有140亿个神经细 胞,按照一定规律分层排 列。
分为传出和联络两类神 经元。
总面积为2200平方厘米。
中央沟之后方有中央后回,顶 叶被一纵行的顶间(内)沟分为沟 上方的顶上小叶,其下为顶下小叶。 由于大脑外侧沟和颞上沟伸入顶下 小叶,故又分为缘上回和角回。
在颞叶上,有两条与大脑外侧 沟平行的纵沟,称颞上、下沟,分 颞叶为颞上、中、下回。另在颞上 回中部,有些皮质卷入大脑外侧沟 内称颞横回。
2.大脑半球的内侧面
大脑
大脑被大脑纵裂分为左、右 两个半球。
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
和基底核等三个部分。

皮质和髓质的名词解释

皮质和髓质的名词解释

皮质和髓质的名词解释
皮质,又称大脑皮层,是外侧的薄膜,由脑胶质和神经元组成,主要负责从感官接收信息、控制运动、行为反馈以及认知能力等。

它是大脑表面的最外层,也是大脑活动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在人类大脑形成核心。

它与大脑髓质相互联系,成为人类的大脑构成的主要部分。

髓质:
髓质是大脑中最主要的结构之一,位于从大脑下方开始的编织状的组织内部。

它的责任是调控大脑中心的运动和行为,同时也是连接大脑皮质的桥梁。

髓质由三个主要部位组成,包括丘脑、脑干和小脑,每个地方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其中丘脑是控制行为的基础,脑干主要负责控制大脑的感官和运动,小脑则负责调节体内各种平衡。

- 1 -。

端脑

端脑
(1)胼胝体: 胼胝体
位于纵裂的底部,连接两半球,
由前向后可分嘴、膝、干和 压部四部分。 前连合 后连合
(2)前连合:
横行于第三脑室前壁 (终板)上方的纤维, 主要连接两侧颞叶。
前连合
(3)穹隆和穹隆连合:
为海马至下丘脑乳 头体的弓形纤维束。 在胼胝体的下方两 侧靠近,部分纤维 交叉至对侧。
海马
5、语言中枢:
位于“优势半球”。“右利者”或大部分“左利者”在左侧半 仅一部分“左利者”在右侧。
①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44、45区), 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
② 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 此区受损,产生失写症。
书写中枢
运动性 语言中枢
③ 听觉性语言中枢:
尾三部。
2、豆状核:
位于尾状核下外侧, 岛叶的深部。
★纹状体:
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可调节躯体运动。 ★新纹状体: 为尾状核与壳。 ★旧纹状体: 为苍白球。
3、屏状核: 位于岛叶与豆状核之间,
功能不明。
4、杏仁体:位于尾状核的 尾部,与内脏活动有关。
(三)半球内髓质:
包括连和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 1、连合纤维:
灰质、白质的配布
(一) 侧脑室
1、位置:
位于大脑半球内,延伸至半 球的各叶内,左、右各一。
前角:伸入额叶。
2、分部:
后角:伸入枕叶。 下角:伸入颞叶。 中央部:位于顶叶内。
3、连通:
侧脑室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二)基底核: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1、尾状核:
位于丘脑的背外侧,呈前后 弯曲的圆柱形,分头、体、

大脑皮质功能分区

大脑皮质功能分区
Brodmann 3,1,2区, 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 部。接受背侧丘脑腹后 核传来的对侧躯干四肢的 痛、温、触压觉及位置 和运动觉。有明确的定 位关系,呈对侧倒置关 系。身体各 部在此区的范围大小和对 感觉的灵敏度有关。 一般认为3区对轻触觉起 反应,1区对深部刺激起 反应,2区接受来自关节 囊感受器的冲动。

(四)、传导性失语症(中央性失语)
(1)症状:自发言语流利但混乱; 听语理解及 阅读障碍 不明显; 但复述障碍明显(与 Wernikle 失语不同)。
(2)定位:左脑缘上回,常累及颞 叶语言区。
(五)、皮层性感觉失语症
(1)症状:口语流利;听语理解明显 障 碍;复述正常。
颞叶后部围绕41区的部分
参与听觉过程
额、顶叶中央前后回下部的中央下区
第二躯体感觉区
额叶额下回后部三角区
Broca语言运动区
额叶额下回后部岛盖区
Broca语言运动区
额叶额中、下回前部的上外额叶皮层
参与前额叶的这新执行功能
额叶额下回前下部皮层
参与前额叶的这新执行功能
颞叶内侧的下脚后区
颞叶和岛叶交界处的岛旁区
额叶下部眶额皮层
参与前额叶皮层的整合功能
扣带回后部和颞叶内侧之间的移行部
参与边缘系统的整合功能
颞叶内侧的海马结构CA1-CA4
和短时记忆有关
颞叶前、内侧部的联合和感觉皮质
参与嗅觉有关的功能,嗅觉中枢
扣带回后部和颞叶内侧之间的移行部, 参与边缘系统功能 即压后扣带皮质
顶叶内侧面,23区背侧的上后扣带皮层 参与边缘系统和顶叶整合功能
五叶: 额叶 颞叶 枕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额叶
顶叶
枕叶 岛叶
上外侧面的沟和回 额上回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

系统解剖学—大脑

系统解剖学—大脑
• 尾状核与壳核、丘脑、大脑皮质某些部位同时损害,则 产生极为复杂的不自主运动。
• 苍白球与机体的肌张力、机体的姿势有关。在临床上, 帕金森病的患者,几乎都有苍白球的变性;而立体定向 手术,破坏苍白球、豆状束、豆状袢可能治疗震颤麻痹 ,说明苍白球与僵硬和姿势反射有关;破坏苍白球还可 产生无动性缄默的临床症状。
大脑纵裂

脑 皮 质底
直回 嗅三角

垂体

灰结节
要面
乳头体


海马旁回 侧副沟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枕颞沟
嗅球 眶回 嗅束 视神经 前穿质 视束 动眼神经 中脑
海马沟
胼胝体压部
脑室系统
基底核 basal nuclei
基底核
基底核
尾状核体 尾状核头 豆状核
杏仁体
背侧丘脑 尾状核尾
苍白球
基底核 basal nuclei 尾状核头
角回 枕横沟
中央沟 额下沟 额下回
小脑 颞下沟
延髓
外侧沟
颞上回 颞下回 颞中回 颞上沟
外侧面
大脑皮质的主要沟回
大 脑 皮 质内 的侧 主面 要 沟 回
额上回
胼胝体干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穹隆
扣带
胼胝体沟
楔前叶
透明隔
楔叶
胼胝体膝
顶枕沟
前连合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嘴
距状沟
终板旁回
舌回
胼胝体下区

枕颞沟
侧副沟 枕颞内侧回
正电子发射计算 机断层显像(PET)
PET显示大脑代谢活动的 强弱
正电子发射同位素标记药物(显像剂)注人 人体内,如碳、氟、氧、氮同位素

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的结构和功能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心沟以前。在中心沟和中心前沟之间为中心前回。在其 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 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 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 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 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心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心小 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心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心沟和中心后沟之间为 中心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 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 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 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 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 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心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体觉区是治理身体上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身体上所有热觉、冷觉、压觉、触觉、痛觉 等,均受此中枢的治理。体觉区位于顶叶的皮质内,隔中心沟与运动区相对。体觉区的功能与身体 各部位的关系,也是上下颠倒与左右交叉的。 • 3,视觉区
视觉区是治理视觉的神经中枢。视觉区位于两个半球枕叶的皮质内,交叉控制两只眼睛。 由视神经通路可以看出:每只眼球内视网膜的左半边,均经由视神经通路,与左半球的视觉区连接。 这说明左半球的视觉区,同时控制左右两只眼睛。同样,右半球的视觉区也同时控制左右两只眼睛。 视野是指在眼不转头不摇的情形下目光所见及的广阔面;只有出现在视野之内的东西,才有可能看 见。视网膜是光线刺激的感受器,其功用相当于照相用的软片。视神经是传导视觉神经冲动的神经 元。视交叉位于视丘之下,是视神经通路的交会点。视神经是两眼视神经冲动会合后通往视觉中枢 的通路。 • 4,听觉区

大脑全方位彩色图片剖析-端脑【神经科医学生福利】

大脑全方位彩色图片剖析-端脑【神经科医学生福利】

书写中枢 说话中枢 听话中枢 阅读中枢
书写中枢:8区 说话中枢:44、45区 听话中枢:22区 阅读中枢:39区
语言中枢损伤的表现
说话中枢-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发音,但不能说出具有意义的句子。
书写中枢-失写症:患者手能运动,但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障碍。
听话中枢-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话语含义。
五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额叶
底面
岛叶
中央沟 额叶
顶叶 顶枕沟
枕叶
内侧面
顶叶 顶枕线 枕叶 外侧沟 颞叶 枕前切迹
外侧面
3、端脑的脑沟和脑回
脑沟和脑回的概念 脑沟:大脑半球在颅内发育时,其表面积增加较颅骨快, 因而形成起伏不平的外表,凹陷处成脑沟。 脑回:脑沟之间形成长短、大小不一的隆起为脑回。
大脑剖析-端脑
端脑概述 端脑的外形及分叶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端脑的内部结构
一、端脑概述
1、端脑的地位及发育
地位:脑的最高级部位。 发育:由胚胎时的前脑泡演化而来。在演化过程中,前脑泡 两侧高度发育,形成端脑即左、右大脑半球。
侧面观
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底面观
2、端脑的构造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第1躯体运动区
第1躯体感觉区
第2躯体运动区
第2躯体感觉区
(4)视觉区
位置:距状沟上下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上 部(l7区)。
纤维联系: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的纤维。
分布特征:
距状沟上方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冲动。
外侧膝状体
距状沟下方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冲动。
距状沟后1/3上、下方:接受黄斑区冲动。
中后部的脑回 海马(旁)回 枕颞内侧回 枕颞外侧回 钩(回) 齿状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丘脑中央辐射) 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 对侧视野偏盲(视辐射)
前肢 膝部 后肢
外囊:位于屏状核与壳之间的白质
三、基底核
基底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纹状体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壳 苍白球 尾状核头

包括
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
位于半球底面,连接枕叶和颞叶。 4>、扣带Cingulum 联合扣带回和海马回的部分。 上纵束 弓状纤维 扣带束
钩束
下纵束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
为大脑皮质与脑干、脊髓 间的上行和下行纤维。
放射冠:投射纤维在大脑半球内 内囊(internal capsule):投
呈扇形散开形成(或称半卵圆 中心)。 射纤维在豆状核、尾状核和丘 脑间纤维密集靠拢组成。
皮质运动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 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 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运动前区: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 皮质眼球运动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皮质一般感觉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 应的感觉。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 传入的冲动。 视觉皮质区: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听觉皮质区: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 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3、功能:1)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2)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
3)与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情况。掌握 大脑半球的连合纤维当中的胼胝体的位置,然后还有穹窿和 前连合结构。掌握内囊结构、内囊的位置、通过内囊的主要 纤维。掌握基底核结构及基底核的组成(包括有豆状核、尾 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以及他们之间有哪些功能。掌握大 脑皮质的细胞分层,新皮质是由6层细胞构成的。然后掌握 侧脑室的位置、形态及脉络丛。了解大脑皮质的第一个躯体 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躯体听觉区和视区。了解边缘系统的 概念。
小椎体细胞
中型椎体细胞
星型细胞 大、中、小椎体细胞
2、大脑皮质分区
Brodmann(1909)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
3、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a、 一般认为额叶是运动区,枕叶是视觉区,顶叶
是一般感受区,颞叶是听觉区,各区的面积和位置因 动物种类不同而异。 b、 运动区—对侧支配 感觉区—对侧管理 一侧视觉区接受双眼对侧视网膜的冲动。
运动区、感受区、视觉区、听觉区
5、大脑髓质纤维有哪三种? 连合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 6、基底核有哪些? 尾状核、杏仁核、豆状核、屏状核 7、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分别包括哪几部分? 尾状核、壳; 苍白球
大脑皮质表面凹凸不平,凹陷处为沟,凸面处 为回,以增加大脑皮质的面积。皮质向表面凸 出形成许多大脑回gyri cerebri,大脑回之间凹陷 为大脑沟sulci cerebri。
2、大脑内侧面
扣带回 胼胝体干 穹窿 透明隔 胼胝体膝 胼胝体嘴 前连合 终板旁回 胼胝体下区 胼胝体(压部)
钩 海马旁回
: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 的纤维 胼胝体 前联合 穹窿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构成 侧脑室顶壁 前联合:连接左右嗅脑 穹窿:在中线位于胼胝体和透明隔 腹侧,联系乳头体与海马


压部
胼胝体 穹隆
前连合
2、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
联系同侧半球不同部位的皮质, 有长短之分。 弓状纤维 钩束 上纵束 下纵束
二、大脑分叶
大脑皮 质背外 侧面可 分为四 叶,前 部为额 叶,后 部为枕 叶,背 侧部为 颞叶, 顶部为 顶叶
马脑背侧观
第二篇:端脑结构
一、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细胞构筑
大脑皮层的细胞结构。共有6层,最浅层是分子层,然后是 外颗粒层、外锥体层、内颗粒层和内锥体层,最后是多形细胞层。 重要的是第三层和第五层。
内囊解剖图
• 前肢: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 膝:皮质核束 • 后肢: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皮质核束

尾状核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听辐射 顶枕颞桥束

视辐射
内囊损害“三偏征” —
上纵束
钩束
扣带束
弓状纤维
上纵束 扣带
弓状纤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纵束
钩束
下纵束
1>、钩束Unciform fasciculi
连接额叶眶回与颞叶前部的纤维。
2>、上纵束Fasciculus longitudinalis superior
在大脑外侧裂的上方,连接额叶、顶叶、枕叶与颞叶
3>、下纵束Fasciculus longitudinalis inferior
要结构,低等动物的运
动中枢,有维持肌紧张和协 调肌肉运动的作用 新纹状体病变导致舞蹈病 旧纹状体病变导致帕金森、 妥瑞氏综合症。 背侧丘脑
基底核在脑中投影模式图
基底核 丘脑
杏仁核
纹状体
尾 状 核 、 豆 状 核 与 丘 脑
2)屏状核 位于岛叶皮质和豆状核之间 屏状核(深色部分) 最外囊(浅色部分) 外囊 壳
有奖竞猜
1、大脑内侧面有哪些结构? 胼胝体、扣带回、前连合、透明隔、穹窿、钩、海马旁回、终板旁回 2、大脑背外侧面可分为哪几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3、大脑皮质细胞结构由浅到深分为哪6层? 分子层、外颗粒层、外椎体层、内颗粒层、内椎体层、多形细胞层 4、大脑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分别对应哪个功能区?
二、大脑髓质
• 大量纤维集成髓质。
左半球 右半球
同侧半球脑回
脑叶 大脑皮质
脑回
脑叶 脑干、脊髓之间
大脑髓质的纤维联系可分为三种:
联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
1、(连合)联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
大脑外形、皮质功能定位及 大脑髓质
王志强
本节课内容框架图
概述 端脑的外形及分叶 大脑皮质 皮质细胞构筑 皮质分区 皮质功能定位
端 脑
大脑髓质 端脑的结构 基底核 侧脑室 边缘系统
联合纤维 豆状核
联络纤维 尾状核
投射纤维 屏状核
杏仁核
边缘叶
相关皮质结构
小结
概述
大脑cerebrum或称端脑lelencephalon位于 脑干前方, 是脑的最高级部分,在进化中它 是最晚发生的,在人类中它是最发达的,我 们的一些高级的神经活动完全要靠端脑来调 控。
边缘叶(组成边缘系 统的主要成分):扣带回、 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隔区(终板旁回、胼胝体 下回)
3、大脑基底面
嗅脑(嗅球、嗅束、嗅三角、梨状叶、钩、海马旁回前部等结构)
嗅脑
视神经交叉
内侧嗅回 外侧嗅回 漏斗 灰结节 梨状叶
乳头体
动眼神经根 滑车神经 根 三叉神经根
外展神经根
大脑脚 脑桥
面神经根 前庭耳蜗神经根 舌咽、迷走、副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马脑基底面 延髓椎体
对侧肢体相应区 感觉障碍
3)视区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一侧半球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同侧半视网膜)
4)听区
位于颞横回(41、42区) 接受双侧听觉传入
5)平衡区 中央后回下端面区附近 6)味区 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
7)嗅区 (海马旁回)钩附近
8)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44、45区) 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 9)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不理解) 10)视觉性语言中枢 角回(30区) 受损产生失读症 11)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8区) 受损产生失写症 关于优势半球:左右半球发育呈不对称性,各有优势,左侧半球以语言、 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为主;又侧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 音乐、图形、时空概念等为主。
1)第一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包括4、6区 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 部是正的 ②交叉管理 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
与体形大小无关,
而取决于功能的重 要性和复杂程度。 损伤表现: 对侧肢体相应部 位瘫痪。
2)第一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
的后部 包括3、1、2区 特点同运动区 受损表现:
第一篇:大脑外形及分叶
一、大脑半球背外侧面、内侧面、基底面;上缘、下 缘;额脊、颞脊、枕脊
1、大脑背外侧面
大脑纵裂、胼胝体
端脑被大 脑纵裂分 为左、右 两大脑半 球,纵裂 的底是连 接两半球 的横行宽 纤维板, 即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胼胝体是连接两半球的横行宽纤维板
大脑皮质、沟、回
屏状核与 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叫外囊
3)杏仁体
与尾状核尾相连 屏状核和杏仁体都属边缘系统结构
四、侧脑室
是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有大量脉络丛
前角 中央部 后角
分四部
中央部:位于顶叶 前角:深入额叶 后角:深入枕叶 下角:深入颞叶
侧脑室的脑脊液经室间孔 流入第三脑室
侧脑室脉络丛
下角
五、边缘系统
1、组成: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等)及其相关的皮质下结构(齿状 回、海马、隔区等。 2、特点: 1)发生上较古老 2)纤维联系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