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元素第三讲影视艺术创作编剧、导演、表演
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创作

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创作电影创作是一项结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专业技能的复杂工程,它不仅仅是由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音乐人等专业人士共同完成的,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策划。
电影创作的过程由人们的智慧和努力构成,在每一部电影作品中,都蕴含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1. 编剧编剧是电影创作的第一步,编剧负责构思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对白等,将想法写成编剧剧本。
好的编剧必须具备出色的想象力、丰富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够塑造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
2. 导演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核心环节,他负责将编剧创作的故事变为视听的形象,拍摄出影片的画面与声音。
导演需要有扎实的电影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故事的情感和节奏,指导演员的演出,组织整个拍摄团队完成电影的拍摄工作。
3. 演员演员是电影创作的灵魂,他们通过表演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优秀的演员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演绎得生动深刻。
4. 摄影师摄影师负责将导演的想法通过摄影技术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他们需要有丰富的摄影知识和独特的艺术眼光,能够利用光线、镜头和色彩等元素拍摄出富有美感和戏剧张力的影像。
5. 美术指导美术指导是负责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风格的营造,通过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环节为影片营造出恰当的场景氛围和角色形象,为观众呈现一个栩栩如生的视觉世界。
6. 音乐音乐在电影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影片增添情感色彩,营造氛围,提升观影体验。
音乐人需要根据电影的叙事需要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动人旋律的音乐作品,与影片画面相辅相成。
除了以上基础知识外,电影创作还需要涉及到制片、剪辑、特效、音效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合作和协调。
电影创作还需要面对不同的创作题材、题材和文化环境,需要考虑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市场的商业考量。
电影创作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技术性极高、创新性极强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完成。
电影艺术名词解释

电影艺术名词解释电影艺术是一种通过视觉、音频和故事情节等元素来表达情感、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电影艺术涵盖了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电影中的技术、创作和观影体验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影艺术名词解释。
1. 剧本:剧本是指电影的故事和对白的书面版本。
它包含了对角色、情节和场景的描述,是电影制作过程中重要的起点。
2. 镜头:镜头是电影中最小的单位,指的是从摄影机拍摄的一段连续画面。
镜头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场景的变化以及动作的节奏等。
3. 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将镜头中的元素有意识地安排在画面中的过程。
通过选择角度、位置和元素的关系等方式,画面构图可以影响观众对电影的感受和理解。
4. 音效:音效是指电影中通过声音效果来补充和增强画面的元素。
音效可以包括背景音乐、环境声、特殊效果等,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沉浸的观影体验。
5. 编剧:编剧是负责创作和撰写剧本的人。
编剧需要构思故事情节和角色,并将其转化为可在银幕上展示的故事。
6. 导演:导演是电影的创作和指导者,负责统筹和协调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
导演负责选择角色、指导演员表演、拍摄镜头、调度剧组等,以实现他们对电影的艺术愿景。
7. 拍摄:拍摄是将电影故事和场景实际记录下来的过程。
拍摄通常包括摄影、灯光、音频和特殊效果等步骤,并且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适当的设备和技术来完成。
8. 剪辑:剪辑是将拍摄得到的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和编辑的过程。
通过剪辑,可以改变和调整镜头的顺序、时间和速度,以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和故事节奏。
9. 特效:特效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或实际的物理效果来创造虚拟的画面效果。
特效在电影中常用于创造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场景和动作,增加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10. 配乐:配乐是指为电影选择或创作音乐的过程。
音乐可以在电影中起到表达情感、烘托气氛和补充故事内容的作用。
11. 录音:录音是指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记录和捕捉角色对话和其他声音的过程。
电影艺术的创作与欣赏

电影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电影艺术是一种集合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创作和表现方式。
通过电影,导演、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艺术家们通过画面、声音、剧本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给观众们带来了视听的享受。
本文将就电影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影艺术的创作电影的创作过程一般包括构思、编剧、导演、拍摄和后期制作等环节。
首先,构思是电影创作的基石。
一个好的故事构思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电影的情节中。
编剧需要将构思转化成剧本,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现故事中的冲突和发展。
接下来,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安排摄影机的角度和镜头运动等,以达到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意图。
导演还需要与摄影师和剪辑师等合作,使得影片的画面效果和剪辑节奏更好地展现故事和情感。
在后期制作环节,音乐的运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能增加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使得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此外,特效的运用也能让电影更具视觉冲击力,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二、电影艺术的欣赏电影的欣赏包括对其故事情节、表演、画面效果、音乐等方面的评价。
首先,故事情节是电影欣赏的关键。
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能够让观众深入体验并产生情感共鸣。
故事的发展应有层次感和张力,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保持观影的持久性。
其次,表演是电影欣赏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演员们的表演功底、角色塑造和情感传达能力直接决定了电影的质量。
他们需要通过真实而自然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展现出来,使观众更易于与之产生共鸣。
画面效果也是电影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镜头运动、画面构图和色调处理等手法,电影制作人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感觉。
精细的画面效果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加强情感的表达。
此外,音乐在电影欣赏中也担当着重要角色。
音乐不仅能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能够配合情节的发展,增强观众对故事的感受。
恰当地运用音乐能够提升电影的整体效果,使得观众更加投入。
总结电影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第三讲 影视艺术创作:编剧、导演、表演

第三讲影视艺术创作:编剧、导演、表演第一节、影视的编剧艺术一、影视剧本的编剧(一)剧本的概念影视剧本是用文字表述和描写未来影片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为影视拍摄而专门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它为影视创作提供蓝本,导演根据它来摄制完成未来的影片,所以,编剧是影视创作的第一个环节。
“编剧”一词,可以指影视剧本的作者,又可以指影视剧本的创作。
(二)影视剧作的特征影视剧作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类型,文学创作的一般要求也大都适用于影视剧本的创作。
但同时,影视剧作又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虽然可以供阅读欣赏,但它首先是影视创作的脚本,所以,影视剧作具有下述特性:第一,造型性。
影视以影像为媒介,视觉造型性是影视语言的第一要素,所以,影视剧本是用“画面”来写的,剧本所描述的一切,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都应当是可见的、具像化的。
第二,运动性。
影视的画面是运动的,这种运动既来自镜头内部,也来自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蒙太奇剪辑,因此,影视剧本的创作在用文字表达形象时,需要意识到形象的运动感,要学会用蒙太奇思维来写作,用活动的画面造型来构思情节、刻画场面、表现时空。
第三,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时空综合、视听兼备、动静结合,以及声画组合等,都是影视独特的表现手段,这些也都需要体现在影视的剧本创作之中。
(三)影视剧本的结构形式:影视剧本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四种:其一是戏剧式结构:戏剧式剧作结构在电影史上称得上传统悠久,它较多地吸取了戏剧艺术结构上的特点,这也是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关系密切的一个体现。
戏剧式的影视剧作按冲突律来结构剧本,一般按顺时序发展剧情,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几个部分。
戏剧式结构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外部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语言和行为。
语言即对白台词,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及环境;行为则是组成人物的外部冲突的一个部分,也是人的性格特征、心灵世界的外化。
其二是散文式结构:散文式剧作结构的电影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冲突,往往是截取一段生活流程,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像一篇叙事性的生活流散文。
影视艺术3

角度
镜头与被拍摄物体水平之间形成的 夹角称为镜头角度。
角度
• 平视镜头 • 仰视镜头 • 俯视镜头
第四章 影视艺术特性 第二节 声音
电影声源形式 一、人声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二、自然音响:除了人声以外,在电影时空关系 中所出现的自然界的和人造环境中的一切音响 或噪声。 三、音乐 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 四、静默
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相应的还会
有乐队、指挥、演唱者等人员。
剪辑:因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重复的或
者多余的镜头,为使影片整体效果自然和谐
流畅,同时兼顾导演及剧本的风格要求,剪
辑师需要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英雄》(2002,中国)剧组阵容
导 演:张艺谋
编
主 摄 录 服 作 制
剧:李冯
影:杜可风 音:陶经
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
• • • • 景别 焦距 镜头运动 角度
•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 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 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 分别为特写(对被摄对象某一局部或表情、 动作进行表现)、近景(人体胸部以上)、 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被摄体全 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整个 环境)。
•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 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 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 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 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 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 把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强调、突出出 来,迫使观众去注意某某关键性细节
张艺谋
侯咏
演:李连杰 梁朝伟 张曼玉 陈道明 章子怡 甄子丹
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创作

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创作电影创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创意的工作,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艺术,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和努力。
电影创作的过程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剪辑师、音效师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电影的最终呈现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电影创作的基础知识,包括编剧、导演、摄影和剪辑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编剧这一环节。
编剧是电影创作的第一步,他们负责构思和创作电影的剧本。
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基础,它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
编剧需要对故事有清晰的思路和深入的理解,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构思和修改剧本,直到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除了故事情节,编剧还需要考虑对白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这些都是影响电影质量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是导演这一环节。
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人物,他负责对整个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进行指挥和管理。
导演需要对电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风格,他们需要与编剧共同合作,确保电影的拍摄和呈现能够符合原始的创意和意图。
导演还需要与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人员进行紧密合作,确保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导演的才华和个人风格将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最终呈现效果,因此导演的选择对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
摄影是电影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摄影师负责利用摄影机和灯光等设备来创造电影的视觉效果,他们需要根据导演的指示和剧本的要求来确定拍摄的角度和光影效果,确保电影能够呈现出最佳的视觉体验。
摄影是一门艺术,摄影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他们还需要与导演和其他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电影的整体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剪辑是电影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剪辑师负责将拍摄好的素材进行剪辑和组合,创造出完整的电影效果。
剪辑是一项非常技术性和创意性的工作,剪辑师需要对电影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有清晰的认识,他们还需要根据导演的意图和要求来进行剪辑,确保电影的叙事和情感能够得到最好的表达。
剪辑师还需要加入音效和特效等元素,以丰富电影的视听效果,为电影的最终呈现增添更多的亮点。
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创作

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创作电影创作是一项综合性、高度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创作活动,包括编剧、导演、拍摄、剪辑、配乐等多个环节。
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如画面、音乐、对白等,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现代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电影创作的基础知识包括几个重要的环节:剧本创作、导演指导、制片规划、演员表演、摄影拍摄、音乐制作、视觉特效等。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构成了一部电影的完整创作过程。
编剧是电影创作的基础,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剧本,它是整个创作的灵魂和核心。
编剧的工作是构思故事情节、塑造角色形象、设计对白等,给整个创作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一个优秀的编剧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观众的共鸣。
导演是电影创作的关键,他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布置场景、控制画面节奏等,影响着整部电影的格调和风格。
导演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剧本中的文字变成视觉上的冲击力。
他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和领导能力,能够与各种类型的工作人员合作,共同完成艰苦的创作工作。
制片是电影创作的组织者,他负责筹备资金、安排拍摄计划、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等。
一部电影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制片的能力和水平。
他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问题,并解决它们,保障电影的进度和质量。
演员的表演是电影创作的关键之一,他们需要通过形体语言、声音表演等手段,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让观众感同身受。
优秀的演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在镜头前自如地表达各种情感和状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摄影是电影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摄影师需要通过镜头语言、光影效果等技术手段,为整部电影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一个好的摄影师需要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根据剧情和角色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拍摄手法和技巧,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视创作知识点总结

影视创作知识点总结影视创作是一门融合艺术、技术、商业和传播的综合型创作学科。
在影视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文学功底、导演技能、影视制作知识以及市场营销观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影视创作的基本概念、创作流程、艺术要素、技术手段、市场运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影视创作的基本概念影视创作是指以影视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叙述、描绘、构思和编排等手段,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感染力的影视作品的过程。
影视创作包括编剧、导演、制片、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制作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部影视作品。
影视创作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影视创作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型创作过程,需要融合文学、戏剧、视觉艺术、音乐、声效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
2. 影视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群体创作过程,需要编剧、导演、制片、摄影师、美术设计师、音乐创作者、剪辑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3. 影视创作是一种商业与艺术兼容的文化创作活动,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商业运作的同时,保持作品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二、影视创作的流程影视创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制作、拍摄制作、后期制作。
1. 前期制作:包括故事创意、剧本编写、项目开发、融资筹备、选址拍摄、预算制定、拍摄计划等。
2. 拍摄制作:包括艺术设计、演员选角、摄影棚搭建、道具布景、服装化妆等。
3. 后期制作:包括影像剪辑、声音设计、特效制作、音乐录制、字幕制作等。
三、影视创作的艺术要素影视创作的艺术要素主要包括剧本、导演、演员、美术、音乐、声效、剪辑等。
1. 剧本是影视创作的灵魂,好的剧本能够给影片赋予生命,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对白对话等都是构成剧本的要素。
2. 导演是影视创作的核心,他对整个影片的风格和叙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需要懂得如何组织拍摄、如何引导演员、如何调动摄影、美术、音乐等各方面的创作力量。
3. 演员是影片形象的塑造者,他们需要懂得如何表演、如何理解角色、如何与导演和其他创作者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影视艺术创作:编剧、导演、表演第一节、影视的编剧艺术一、影视剧本的编剧(一)剧本的概念影视剧本是用文字表述和描写未来影片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为影视拍摄而专门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它为影视创作提供蓝本,导演根据它来摄制完成未来的影片,所以,编剧是影视创作的第一个环节。
“编剧”一词,可以指影视剧本的作者,又可以指影视剧本的创作。
(二)影视剧作的特征影视剧作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类型,文学创作的一般要求也大都适用于影视剧本的创作。
但同时,影视剧作又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虽然可以供阅读欣赏,但它首先是影视创作的脚本,所以,影视剧作具有下述特性:第一,造型性。
影视以影像为媒介,视觉造型性是影视语言的第一要素,所以,影视剧本是用“画面”来写的,剧本所描述的一切,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都应当是可见的、具像化的。
第二,运动性。
影视的画面是运动的,这种运动既来自镜头内部,也来自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蒙太奇剪辑,因此,影视剧本的创作在用文字表达形象时,需要意识到形象的运动感,要学会用蒙太奇思维来写作,用活动的画面造型来构思情节、刻画场面、表现时空。
第三,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时空综合、视听兼备、动静结合,以及声画组合等,都是影视独特的表现手段,这些也都需要体现在影视的剧本创作之中。
(三)影视剧本的结构形式:影视剧本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四种:其一是戏剧式结构:戏剧式剧作结构在电影史上称得上传统悠久,它较多地吸取了戏剧艺术结构上的特点,这也是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关系密切的一个体现。
戏剧式的影视剧作按冲突律来结构剧本,一般按顺时序发展剧情,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几个部分。
戏剧式结构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外部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语言和行为。
语言即对白台词,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及环境;行为则是组成人物的外部冲突的一个部分,也是人的性格特征、心灵世界的外化。
其二是散文式结构:散文式剧作结构的电影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冲突,往往是截取一段生活流程,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像一篇叙事性的生活流散文。
其三是心理式结构:心理式剧作结构常常也被称为时空交错式的剧作结构。
心理式剧作结构是以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与显意识)的变化为结构的线索,与戏剧式结构相比,这种结构形式在于:首先是时空交错的自由,它往往根据人物心境的变化,用回忆和倒序(闪回)的方式,把过去、梦幻、现在甚至未来自由地交织在一起;其次,它的重心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冲突。
其四是解构式结构:解构式的电影剧作结构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电影艺术领域的一种表征,这种结构不求完整,甚至有意地自我解构的颠覆。
剧作者不再信奉影片再现现实的真实性原则,而把影片中的现实视作一种叙述上的自圆其说,一种电影的文本真实。
二、影视剧本的改编影视与文学之间有着先天的亲缘关系,改编文学作品是影视创作的一条重要捷径。
影视改编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原则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可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再现式改编,一种是写意式改编。
(一)再现式改编严格按照原著来规划电影,力求比较准确、完整地再现原著的主题、情节、人物以及风格风貌。
有的是把数十万字的长篇巨著浓缩为若干小时的影片,如《战争与和平》、《子夜》等;有的是将万把字、甚至数千字的精萃短篇扩充为饱满、充盈的银幕艺术,如《祝福》、《湘女潇潇》等;也有的是从长篇中节选出一个或几个章节作为改编的对象,如《小花》、电影《红楼梦》等;还有的是把一部作品与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合并连缀成一部电影作品,如《罗生门》、《红高粱》等。
(二)写意式改编,也可称作是表现式的,它不求在细部一定符合原著,甚至不一定表现原著的原貌,只将原著视为素材进行延伸意义的改编,改编后虽然在某些方面与原著有一定的联系,但重要的还是改编者意念的呈现,显示出改编者鲜明的主体意识与审美个性。
这种改编方法有的类似于鲁迅的历史小说,只把原著作为一个“由头”重新创作,以另一种方式转化原著的审美内核,如电影《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等;有的是原著中展现的历史和空间环境不符合导演的创作意图,编导者重新创造了一种新的时空环境来放置原作中的人物与情节,如张艺谋的系列影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还有的是把别的国家的文学作品拿来,融进本民族的历史和风俗,或用本民族的审美方式重新编排,如黑泽明的系列影片《珠网宫堡》、《乱》等。
第二节影视的导演艺术一、导演的中心地位与职能(一)导演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群体性的艺术生产,影视导演是影视综合创作过程的核心人物,是影视制作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导演的工作贯穿在影视生产从文学剧本到银幕形象转化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一部影片是其导演意念和风格的体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视艺术常被称为导演的艺术。
(二)导演作为中心电影从科技杂耍向一门艺术的转化,就是导演成为创作中心的历史。
电影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导演的。
20世纪初,法国的梅里爱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导演,但他的电影并没有发展为导演的艺术。
大卫·格里菲斯使电影成为一门艺术,也同时使电影导演成为一门艺术。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导演的中心地位逐渐确立。
发展到现代电影,开始出现以导演为标志的影片,出现了一批大师级的电影导演。
如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富有才华的、固定不变的创作集体,包括演员、摄影师、录音师等其他创作人员,他们一同创作出一种非常个人化的风格——伯格曼风格。
还有黑泽明、安东尼奥尼等人的影片,充分体现了导演的创作个性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对导演中心地位最强调的莫过于“作者论”的提出,法国新浪潮把导演比作诗人、小说家、画家,完全体现自己的主体风格。
导演中心地位的确立,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另一方面,是与电影艺术最终确立后的特性分不开的。
那就是电影的镜头语言的特性,电影对蒙太奇和场面调度这两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的依赖。
另外,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也需要一个创作中心来保持风格。
二、导演的工作步骤导演是影视综合创作过程的核心人物,导演的工作贯穿在影视创作的全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导演构思阶段、实拍阶段、后期制作阶段。
(一)导演构思阶段在构思阶段,导演对题材和剧本的选择即体现了导演的个人喜好、思想的深度等。
剧本确定后,在正式开拍前,导演有两项重要工作:“导演阐述”和“分镜头剧本”。
导演阐述是导演创作意图的表述,阐明导演对未来影片的构思、设想和要求,是统一影片各部门对影片创作的指导性纲领。
导演阐述通常包括:(1)导演对执导影片的整体思考和审美追求;(2)阐明影片总体基调的设计;(3)阐明整部影片的矛盾冲突;(4)对摄影、表演、美术、音乐、剪辑等各部门提出原则性的工作要求。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总体构思的具体体现,是导演在文学剧本基础上,根据影片的总体设计再创作而成的镜头拍摄脚本。
它把未来影片所要表现的全部内容,分切成几百个准备拍摄的镜头,并详细注明镜号、画面、摄法、内容、音乐、音响效果和镜头有效长度等等,以作为影片摄制的蓝图。
导演阐述和分镜头剧本是导演构思的两种外化形式,可见,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里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对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是导演构思的出发点。
(二)实拍阶段:在选演员、选外景等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后,就可进入实拍阶段。
在每个摄制现场,电影的拍摄都是随着导演的一声令下:“预备、开拍”开始的。
这期间,导演始终是拍摄现场的中心人物和指挥者。
实拍阶段,“场面调度”是体现导演意图的关键手段。
“场面调度”一词源于法语,最初运用于舞台剧的实践,主要是导演在舞台上对表演活动的位置进行艺术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
影视艺术诞生后,场面调度被引进影视创作过程,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
在影视创作中,场面调度有着比舞台艺术中更为丰富的外延,它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经过这两方面的综合调度,导演的分镜头设计才获得实体展现。
演员调度:演员表演是电影镜头造型的重要元素,拍摄时,导演按照预先的形象造型设计,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的变动,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动态变化,进行演员调度。
镜头调度即对摄影机的调度。
导演根据摄影机的移动或焦距的变化,以及方位和角度的变化,来获得不同的景别和造型的画面,用来展示人物运动、环境气氛以及人物关系变化的情景等。
(三)后期制作。
实拍结束后,导演的最后一项工作在剪辑台上,通过剪辑,导演进一步推敲镜头之间、声画之间的组合,进行必要的选择、取舍和组接,最后编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第三节、影视的表演艺术影视艺术中,人物形象是塑造是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的,表演是影视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由于演员总是凸现在银幕的前台,仿佛是影视艺术的主体和中心。
因而,对于观众而言,演员的光辉更为引人注目,观众大多记住了演员而不在乎影片的真正中心――导演,影视明星的社会感召力常常是惊人的。
一、影视表演艺术的概念影视表演直接脱胎于戏剧表演,和戏剧表演有许多相近之处,它们的基本任务都是通过演员创造角色,把人物搬上舞台或银屏。
影视表演是同戏剧表演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
影视表演在发展进程中,尽管受益于源远流长的戏剧表演,但毕竟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受到影视创作形式和美学特性的制约。
影视表演属于是镜头前的表演,不同于表演性很强的舞台表演,银幕和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极其生活化,同时,由于摄影机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把处在各种景别里的演员的表演拍下来,所以影视表演解决了舞台表演中与观众距离远的问题,稍微夸张的表演都会显得过于失真。
二、影视表演的特殊规律性其一是非连续性的创作。
戏剧表演是按照剧情发展的时间及逻辑顺序连续进行的,演员登台后便进入角色的规定情景从头至尾一口气演下去,其贯串动作与心理情绪不会被打断。
影视表演完全受拍摄日程的调遣,而任何影片的拍摄日程都不可能与剧情的时间顺序同步,这就给影视演员的表演带来“非连续性”的特点,即表演不按剧情起承转合的顺序进行,且被分割成一个个镜头,最后才经剪辑加以合成。
其二是一次性演出的艺术。
影视艺术是以给观众观摩的,仅仅有“首次演出”的艺术,影视演员的创作一次定型,一经实拍,表演就永远固定在胶片或磁带上。
因此,演员要在开拍前充分做好案头工作,重视和抓紧排练,以便开拍时进入应有的创作状态,在拍摄现抓住最佳的表演瞬间,将最佳的表演固定在胶片或磁带上。
其三是特殊条件下的创作。
影视演员所处的表演环境与戏剧演员截然不同。
当戏剧演出在剧场里进行时,演员同舞台上的对手及舞台下的观众之间,存在着活生生的现场交流。
而影视表演则“无交流性”,通常是在杂沓的拍摄现场进行的,尤其是在拍近景、特写时,演员面前往往没有交流对象,只能与假想中的对象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