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诉衷情》(陆游)课件

《诉衷情》(陆游)课件
《诉衷情》的创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得陆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加稳固,成为南宋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
《诉衷情》的创作,也使得陆游的诗歌风格更加成熟,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诉衷情》的创作,对陆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更加坚定了对国家和 民族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与反思。
对读者的启示
情感共鸣:通过 阅读《诉衷情》, 读者可以感受到 作者对爱情的执 着和深情,从而 产生情感共鸣。
教育背景:自幼接受良好 的教育,擅长诗词歌赋
陆游的成长经历
出生:1125年,南宋绍兴年间 家庭背景: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进士 教育经历:自幼好学,博览群书 仕途:1153年进士及第,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 晚年:退隐山林,潜心创作,留下大量诗词作品
陆游的文学成就
陆游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Part Four
诉衷情的解读
诉衷情的主题思想
主题: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 情感:深情、真挚、执着 意境:浪漫、唯美、深情 寓意: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需要珍惜和守护
诉衷情的艺术手法
抒情手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 比喻手法:运用比喻,使情感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通过象征,表达深层次的情感 结构手法:通过结构的安排,使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寒蝉:象征凄凉、孤 独、悲伤
梧桐:象征孤独、寂 寞、凄凉
诉衷情中的语言特点
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情感真挚,表达直接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注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诉衷情的历史评价
词牌名:诉衷 情,又名“诉
衷情令”
创作背景:宋 代,词人表达 内心情感的一
种方式
特点:情感真 挚,语言优美,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PPT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PPT

结识朱熹
南康军辖下的庐山上,有一所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不过当时倾颓已久。朱熹筹措资金、招
募工匠,费尽心力的重建起部分书院建筑,在此开坛讲学,四方学子纷纷赶往庐山,沉寂
已久的白鹿洞再现了当年盛况。而53岁的陆游,在四川军中八年后,终于收拾起行囊,准
备返回绍兴老家。返乡途中经过庐山时,陆游特意登山寻幽探胜,正遇见朱熹在书院登坛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 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 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
目师 从 王 安 石 , 精 通 经 学 , 官 至 尚 书
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
录新 义 》 等 是 陆 氏 家 学 的 重 要 要 典 籍 。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 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 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 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 女,亦出身名门。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 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 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 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 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第三章

诗词赏析
创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 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 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 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 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 这期间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 《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具体创作 时间不详。
关河:关塞、河 流。一说指潼关 黄河之所在。此 处泛指汉中前线 险要的地方。梦 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 皮裘上落满灰尘, 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 故,说自己不受 重用,未能施展 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 各族为胡,亦指 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 人。此处指金入 侵者。

【高中语文】爱国词二首·诉衷情·柳梢情ppt

【高中语文】爱国词二首·诉衷情·柳梢情ppt

爱国词小结(二)
爱国词的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烽 火、羌笛、胡笳、琵琶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人、事,如故国、故都、神州、 中原、楼兰、故宫、淮河、长江、戍守、胡人、关 河等; 3与壮志有关的霜鬓、髭须等。 爱国词的风格: 一类崇高壮美、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 向上的力量; 一类低吟哀伤、沉郁悲壮、凄凉愁怆,充满了亡国之 痛和眷怀故国之思。
用典
《诉衷情》 “觅封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 立功异域的典故,说自己年轻时也有类似班超的 壮志,写出了自信、坚决、执著的奋斗精神。 《柳梢青》 “海上心情”用苏武对汉朝尽忠 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朝廷的忠诚,词人长期 隐居不仕,在山中度过了漫长的凄苦岁月,这都 是“海上心情”——执著的民族气节使然。 用典可以使词语言精炼,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达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屠 洪 刚
精 忠 报 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陆游诉衷情》课件

《陆游诉衷情》课件

3 结合生活事件进行情
感体验
配合分层次进行文化解读。
拓展学生的诗意体验,帮
助其领会和表现激情与情
感。
总结
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诉衷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于中国文学 史具有重要的贡献。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作用
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推动。
诉衷情体现了作者抗御外侮、 批判政治腐败、慷慨悲凉的精 神。
代表豪放派文化思潮
培养了质朴豪放、倡文学、爱 国救亡的文化氛围,为后世诗 歌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对后世文学产生影响
湖海新声、清新派、白话文运Fra bibliotek动等都是对陆游诗风的传承与 发扬。
教学建议
1 知识点讲解
介绍文章的背景、作者及 其作品特点。
2 分组研读文本
运用“悲秋”之意的历史背景
反映官场腐败、暴政残酷、民生困苦。表达爱国、 反抗、抱负。
诗歌内容分析
1
词句抒情
借物言情,寓情于景,形象生动。
情感表达
2
以抒发爱国之情为主,其次则以悲愤、
哀思、批判、反抗来加强情感的推进。
3
艺术手法
擅长运用比兴、排比、夸张等手法,生 动隽永,引人回味。
文化意义
表达抗争态度
《陆游诉衷情》PPT课件
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极致之作——陆游的《诉衷情》。
诉衷情简介
背景
宋代士人陆游所作的一组诗歌。
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樊川,生于1125年于河南,去世于1210年于浙江。
特点
豪迈、慷慨、诙谐,描写诗情画意于一体,表达爱国之情和抗争精神。
文学与时代背景
宋代文学特点
儒家思想繁荣,文人雅士风靡。

部编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诉衷情》精品课件

部编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诉衷情》精品课件

钗头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谢谢!
而自己废弃荒村。
课堂小结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
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
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
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
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
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随堂练习
背诵课文,并用行楷默写。
拓展延伸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觅封侯”,《后汉书·班超传》载,有 看相的对班超说:“而(你)当封侯万里之 外。”又说:“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 里侯相也。”
写自己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
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
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
诉 衷 情
YW·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年),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 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 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示儿》《游山西 村》等。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比喻多年没有披挂上阵,甲 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

《诉衷情》课件

《诉衷情》课件

文学价值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很 高的价值,被视为宋词中 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诉衷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在文学史上,《诉衷情》 被视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具有很高的地位。
评价认可
文学史家对《诉衷情》的 评价很高,认为这首词在 宋词中独树一帜,是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传承发展
主题思想
本词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
04 《诉衷情》的影响与评价
后人对《诉衷情》的评价
01
02
03
高度赞扬
后人对《诉衷情》的评价 普遍很高,认为这首词情 感真挚,语言优美,是陆 游的代表作之一。
情感共鸣
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深沉、 真挚,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让人们对爱情、人生有 了更深刻的思考。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宋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 一。
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陆游生活在宋朝,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诉衷情》的创作契机
陆游在创作《诉衷情》时,正值 他人生中的暮年,对于国家和个 人的命运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
《诉衷情》(陆游)ppt课件
目 录
• 陆游简介 • 《诉衷情》的创作背景 • 《诉衷情》的诗词分析 • 《诉衷情》的影响与评价 • 《诉衷情》的现代解读 • 《诉衷情》的朗诵与吟唱
01 陆游简介
陆游的生平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 ,成长于偏安的南宋 时代。
陆游晚年归隐山林, 致力于诗歌创作,成 为南宋一代文豪。
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诉衷情上课用

诉衷情上课用

找到文中形成反差的词句
“万里”与“匹马” 突出作者当时作战的英勇气势 “当年”与“今日” (梦断)对比, 突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痛。 “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对比 突出,悲凉化为沉郁。
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 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积贫积弱,日渐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 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 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 有志难伸。“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 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 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酝酿成了这 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学完此篇,你想对陆游说些什么,请 以“陆游,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 句或几句话。
我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读出了 词人面对敌寇的嚣张,慨叹自己年老已无 力报国,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 对被迫退隐的痛心。这三句步步紧逼,声 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我从“先”字读出了词人内心的不甘与悲 愤,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 字既写词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对偏 安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 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 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 陆游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014-5-8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汉族,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 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是 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 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 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 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 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洋溢着强烈的”气吞残虏”爱国主义激情,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 有浪漫色彩。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 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 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 人。陆游的名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示儿》、《游山西村》、《诉衷情》等篇 均为后世所传诵。并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课件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课件

借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 “以取封侯”的典故,表达 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的壮志。
“觅”:
表现作者当年的自负、自信和坚定执着。
“万里”与“匹马” :
对比,以广阔的空间反衬作者的渺小与孤
单,显示其豪放与热烈。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现在:梦想破灭,壮志难酬。
尘暗旧貂裘:
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 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词牌(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靖康之乱后,高宗赵构南渡称帝,建都临安, 称为“南宋”。南宋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一个积弱积贫 的朝代,自始至终都处于外族入侵的阴影之下,从 1127年开始,南宋王朝对金王朝进行了五次战争,最 后被蒙古人所灭。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 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李纲、宗泽等,曾多次大 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 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 所以在1138年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在 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之后宋高宗 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 治权,整个朝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岁月流逝,人事消磨,
心情:悲凉、惆怅
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胡虏未灭,鬓发已白,雄心虽在, 壮志难酬,表现作者的悲愤和不甘。
泪空流:
“空”?为何“泪空流”?表达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空”,白白地。
因为作者虽然爱国、念念不忘国 事,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南宋爱国诗人(1125—1210),字 务观,号放翁。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 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 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作为爱国志士,陆 游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一生以抗击外敌, 收复失土为己任。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 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 主抗金而被罢职,最终英雄无用武之地, 退居山阴,在家赋闲。他一生写下了大量 的诗词,有《剑南诗稿》、《放翁词》等, 其作品洋溢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创作这首 词时,他已年近七十,尽管已是风烛残年, 依然忠心不改,未忘国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 4、词中回忆自己征战疆场的句子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5、和“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是:
• (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7
• 6、试分析“梦断”一词在词中的重要作 用。
14
模拟检测
• 1、《诉衷情》作者为陆游,选自《放 翁词》。“诉衷情”是词牌名。
•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忧愤 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的感情。
15
• 3、《诉衷情》中有两句词使用了“典 故”,作者使用这两个典故分别有怎样 的用意?
• “万里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 立功异域“以求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 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尘暗旧 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表明自己不受重 用,未能施展抱负。
人却老死在江湖!
9
赏析
•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 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的感情。
10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的 生活。用“当年”点出所叙往事。“觅封 侯”,谓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 马”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英姿。“戍梁 州”,指出驻守的地方。这两句表现作 者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信心, 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与后文对照,揭示 英雄末路的悲哀。
• 以“当年”二字开头,写往日豪放军旅生 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 成了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 凉,至下阙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跌入更深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18
• 7、对整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 A、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以后写的,这是一首
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作品。 • B、本词的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
4
注释
•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 建功立业的机会
• 关河:关塞河防,此指山川险要处 • 梦断:梦醒 • 胡:此指金兵 •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 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5
翻译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
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 州。
• 5、表现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悲愤之情。
• 6、作者渴望杀敌卫国,却报国无门, 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是作者
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 D、本词反映的是作者在倍受打击并已年老体
衰之时,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19
• 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
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
酬的内心苦闷。 •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
放眼西北,残虏喂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 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 洲”代指闲居之地。
20
•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C、D)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两句
词人再现昔日满怀壮志奔赴前线的英姿。 “觅封侯”借典故写自己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中“暗” 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 积之暗淡画面,饱含惆怅之情。 • C、“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词 人总结一生,在感慨个人不得志、不受赏识 重用的同时,更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 • D、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词人国仇未报、 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上片思昔,下片抚今。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遭遇反映现实和理 想的矛盾。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 在恢复中原,为国献身,却落得如此下 场!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终老 于镜湖之滨了。这首词虽然仅就个人的 身世经历而言,但通过饱含热泪的诉说, 抒发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对南宋统治者的 强烈不满。
6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
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 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 变得又暗又旧。
7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
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8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
21
22
阅读
•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 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 2、牵挂的是金兵还没有消灭,而自己 两鬓斑白、岁月已经不多 ,恐无法建 成功业,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 3、白白地
23
• 4、因为金兵还没消灭,作者渴望上前 线杀敌卫国,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且 如今自己已年老体衰,可谓是心有余而 力不足,只得白白流泪。
11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
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 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 失了,只有当年穿过的那件“旧貂裘”, 积满灰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 州”的纪念。因见貂裘而引起作者对往 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说,“旧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换头三句,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 未灭”,谓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 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 叹自己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 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之泪等 于白流。这里用“未”、“先”、“空”三词, 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感人至深。
13
诉衷情
1
诉衷情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
• 戍:shù
积累
军队防守
• 戎:róng
古代指兵器、军队及西部民族
• 戊:wù
天干的第五位
• 戌:xū
地支的第十一位
3
陆游
• 南宋诗人、词人。字 务观,号放翁,南宋 浙江绍兴人。存诗 9300多首,是文学史 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与杨万里、范成 大、尤袤被称为“中 兴四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