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节_《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第八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龙江县华民乡中心学校裴庆波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教学用具:斜面、木板、小车、棉布、毛巾二、预习检测: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
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设情景: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停下,这是什么原因?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现提升:1.阅读课本,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
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填“大”、“较大”或“小”)分析上表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的越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进而推理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
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第8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
学案导学【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1、运动的物体最终会静止下来,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对同一种现象,人们有截然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力的作用,而伽利略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8.1—2实验中,小车从棉布接触面上滑行和在光滑木板上滑行,哪种情况下的阻力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含义: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________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____________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任务二:认识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是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的性质。
是由物体的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惯性越大。
【合作探究】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小车自_____________斜面,从_______________开始下滑。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
《第八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制人:梁懿春审核人:林静婕审批人:使用时间:2013.03.1 班别:组名:姓名:《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得出的,并能记住其内容。
2.能说出惯性的定义,并会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课前预习】1.完成《课堂导学》P10的练习。
2.讨论交流: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3.用50N的力水平向右推讲台(画一方框代表),请画出讲台水平方向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课堂导学】(5分钟)全班同学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完成以下“活动一”内容。
活动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动手探究:请你用力推动桌面上的课本、铅笔等物体,观察物体运动情况;然后停止用力,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是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呢?物体停止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阅读比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6页,看看你的想法和哪位科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
亚里士多德等很多人认为。
伽利略认为。
(5分钟)活动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探究:先阅读课本第17页的实验操作,然后利用器材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现象:。
结论:。
活动三:牛顿是如何得出第一定律的呢?(3分钟)看书分析:请阅读课本第17页最后两段内容,并用划线、加标点等方法勾画出“定律”中的重点词。
(5分钟)拓展提升:1. 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一切”指。
成立条件:“没有受力的作用”指。
状态:“或”是指。
2.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证明吗?它是如何得出的?活动四:惯性(5分钟)问题索引:请你观察老师演示课本18页图8.1-3实验,注意上面的小球会怎样运动?阅读“惯性”课文内容后作出解释。
(5分钟)小组活动:1.将一个物体(如橡皮擦)放在玻璃杯口的硬纸板上,用塑料尺迅速击打硬纸板(特别注意:不要击对玻璃杯),物体会飞出吗?能用以上一样的方法解释吗?2.放在运动的小车上的木块,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静止时,车上的木块将怎样?做出你的解释:。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自主预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惯性定律。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变化或形状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后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前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惯性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没有/仍具有)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事实经验的基础上的,经过科学总结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
8.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突然小球向前运动,这时列车是在减速行驶。
(填“加速”或”减速”)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实验桌、小车、毛巾、滑轮组、刻度尺、计时器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物理课程教材、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在线习题库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的相关教学视频、物理实验动画、科学新闻报道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问题驱动法等。
教学实施过程
(3)在线课程:可汗学院、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上的牛顿第一定律相关课程。
(4)实验装置:可以通过学校实验室或在线购买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装置,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仪,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
(5)科学新闻:关注一些科学新闻报道,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科普读物,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读物:《物理的奥秘》、《探索物理》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和科学原理。
(2)科学视频:BBC纪录片《自然界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科普频道《走进科学》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等。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外力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如“外力”、“匀速直线运动”等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难点:对“外力”和“匀速直线运动”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定律的本质。
2.演示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实例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学过的内容,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然后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内容。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用语言描述定律的含义。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空中飞翔的鸟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是否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完成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下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编制人:刘海波复核人:吕顺使用时间:2012 年3 月18 日编号:5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素养。
学习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学习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思维导航:通过参与的过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由来。
运用理想实验的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
一、合作探究,尝试归纳(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过程:做一做:1.第一次:让小车沿斜面由静止向下运动,记下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
2.第二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向下运动,记下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
3.第三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向下运动,记下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猜一猜:如果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方向不受力,得出结论:。
议一议: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归纳结论:1、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指出力不是原因,而是改变原因。
4、物体具有的性质叫惯性,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的无关。
(二)、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生活中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例子:三、夯实基础,尝试练习1、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 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第2课时)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第2课时)学习内容:1、物体的惯性;2、结合实例分析生产与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惯性;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学习方法:活动一:物体的惯性1、进一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得出物体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对牛顿第一定律可理解为: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就不改变,即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__________,则原来静止的物体一直保持________,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原来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因此,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_____ 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每个学习小组结合课本第18页的“想想议议”,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惯性;每个学习小组举1个惯性的实例(或设计一个小实验)并进行分析:实例或实验:分析:牛刀小试:尝试完成课本第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2题。
活动二:惯性的利用与危害1、阅读课本第18页的最后两段,认识惯性的利用和危害。
2、小组讨论: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各举一例惯性的利用和危害。
人们利用物体惯性的实例: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的实例:牛刀小试:尝试完成课本第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3题。
学习结果测试1.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____,他会向________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___倾倒。
2.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3.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A.在起跳点之后B.在起跳点之前C.仍在起跳点D.无法确定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投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学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
.
【重、难点】摩擦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过程
【自主学习】
1.伽利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
2.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 、 得出的. (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因为这个定律的条件我们无法办到,该条件是 。
探究活动一 :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小组讨论:阅读教材p16内容.针对“日常生活中,运动的物体最终会停下来”这一事实,有2种观点:
(1)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认为物体的运动 力。
(2)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 力,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受到了 。
● 讨论后自由展示。
教师点拨
探究活动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自学 17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部分。
(时间1分钟)
2、小组探讨
(1)实验目的是
(2)探究对象(物体): 。
(3)探究的位置:(AB 段或BC 段) 。
(4)此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 保持不变,其控制方法是: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自斜面 从静止开始滑下。
这种研究方法是 。
(5)实验中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 大小,改变方法是: ____________。
(6)需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要观察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状态(速度)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
的 。
● 讨论后自由展示。
教师点拨
3、小组活动:以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在右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
“较大”或“小”)
4、分析总结
(1)根据实验现象和收集的数据归纳
出: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
(3)根据上述归纳的结论进一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讨论后自由展示。
教师点拨
探究活动三:牛顿第一定律
1、自学课本“牛顿第一定律”部分。
(时间2分钟)
2、小组讨论: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
(2)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3)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成立的,不是现象(选填“普遍’’或“特殊”)。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
3.“总是”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的其它情况。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状态。
●讨论后自由展示。
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了
课堂检测
1. 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一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假如从某一时刻起,
细绳断裂,且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小球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运动越来越慢 D.仍做圆周运动
2.教室里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3.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将是()
A、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它原来如果是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它原来如果是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意义
D.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教(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