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学案

合集下载

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4. 惯性在生活中的实例:惯性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乘坐电梯时,当电梯突然向上加速时,乘客的身体会因为惯性向后倒。
5. 惯性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惯性定律。例如,通过观察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轨道上释放后的运动状态,可以发现质量大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改变运动状态的速度较慢,从而验证惯性定律。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方面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再次,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观察和思考,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够准确和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例如,可以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这一定律是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版教材中的8.1节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以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信息化资源:
1. 教学视频: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等。
2. 教学课件:PPT、Flash动画等。
3. 学术文章:关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成果等。
教学手段:
1.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惯性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惯性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惯性的基本性质。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惯性现象,如质量相同的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刹车距离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讲解惯性与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足球运动员踢球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惯性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惯性的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惯性现象,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乘坐交通工具时身体的倾斜、车辆行驶中的惯性等,引导学生运用惯性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如质量与惯性的关系实验、碰撞实验等,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惯性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通过足球运动员踢球的场景引入新课,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惯性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惯性的本质和应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设计
(2)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惯性的原理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对于必做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3.对于选做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究。
4.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选做题(任选两题):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航天、汽车安全等,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用照片或视频记录下来,并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质量与惯性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
3.思考题:
(1)为什么说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定律?它与其他力学定律有何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后仰、运动员的起跑等,让学生感受到惯性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例如,通过分析车辆紧急刹车时乘客的前倾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的视频,如运动员百米冲刺、车辆紧急刹车等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运动员在起跑时需要用力推地面?(2)紧急刹车时,车辆为什么会突然减速?(3)这些现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有什么关系?
3.演示实验:进行一系列演示实验,如小车在不同摩擦力下的运动、静止小球被突然推动等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牛顿第一定律。

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教案: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8章第1节。

本节课主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以及惯性的定义和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惯性的概念及其与质量的关系;3.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知道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2. 学生能够掌握惯性的定义和性质,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惯性的概念及其与质量的关系;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物理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强调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然后介绍惯性的概念,解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动画演示,展示惯性的性质和应用实例,如碰撞实验、车辆刹车等。

4. 练习: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下列现象中涉及的惯性原理:a. 乘坐公交车时,车辆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斜;b. 扔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飞行。

2. 答案:a. 乘客向前倾斜是因为车辆突然刹车,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状态,而车辆的突然减速导致乘客的身体与车辆座椅接触,产生向前的力,使乘客向前倾斜;b. 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飞行,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如空气阻力、地面碰撞等)而停下来。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1牛顿一定律惯性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1牛顿一定律惯性

教案: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及其含义;2. 惯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惯性现象的解释;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木板、砖块等);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如车辆行驶中的急刹车、运动员起跑时的姿势等,引发学生对惯性的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惯性现象,如小车在木板上滑行时,放置在车上的砖块不会随着车一起滑行。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惯性的含义。

4. 例题讲解:利用教科书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课堂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为什么能够一直滚动下去?2. 答案:(1)车辆行驶中的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斜,是因为车辆突然减速,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导致向前倾斜。

(2)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能够一直滚动下去,是因为石头的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不断滚动。

最新初中物理科教版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教案 教学设计

最新初中物理科教版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教案 教学设计

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熟知实验探究的过程。

5.领悟通过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表格的方法。

6.体验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推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3.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经历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经历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毛巾、纸板、玻璃板、橡皮、钢笔帽、纸条、铅笔、书本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做实验引入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参考实验: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

师: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学活动一、牛顿第一定律承接刚才的实验现象,演示当物体不再受手的推力时,物体停止运动。

师: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该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生:一段时间后撤走该力时,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

师:根据以上的例子,思考“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 。

生1:需要。

因为用力推物体它才能运动,而撤走了这个力物体最终会停下,所以,运动必须用力来维持。

生2:不一定,按照生1的说法,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的话,撤走了力,物体应该立刻停下才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主要涉及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的概念。

具体内容有:1. 惯性的定义及含义2. 惯性的衡量3. 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例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的衡量方法,了解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惯性的定义,惯性的衡量方法,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质量不同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汽车急刹车时的乘客前倾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惯性的思考。

2. 概念讲解:讲解惯性的定义,通过实验展示不同质量物体的惯性差异。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让学生理解惯性的实际应用。

4. 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惯性相关的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惯性的概念和衡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惯性的定义2. 惯性的衡量3. 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七、作业设计a. 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前倾?b. 为什么足球运动员射门时要用力踢?2. 答案:a. 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前倾是因为汽车突然减速,而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前倾。

b. 足球运动员射门时要用力踢,是因为踢球的瞬间,足球和脚一起运动,足球具有惯性,需要用力踢才能使足球继续向前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了惯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惯性的衡量方法。

但在教学中,对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讲解是否清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举例,这是课后需要反思的地方。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学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学案 (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了解惯性,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1.该实验结论无法直接证明,只能通过推理得出。

2.要让小车从斜面静止滑下,注意放手时不能施加一个推力,否则无法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初速度相同。

知识链接:本次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

提示:不受外力是指完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力为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演示实验将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木块竖直放在小车上,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由于惯性向后倒,如图(a)所示;在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向前倒,如图(b)所示。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思考后引出课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牛顿第一定律自主阅读教材P24-25内容,完成1-3题: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实验:(1)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将毛巾依次换成纸板和玻璃板,重做上述实验,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2)讨论本实验下列问题:①几次实验都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什么?答: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初速度相同。

②比较在三个表面上所受的阻力,哪个阻力最小?哪个阻力最大?答:玻璃板上所受阻力最小,毛巾表面最大。

③小车在玻璃板表面上运动得最远,在毛巾表面上运动得最近。

其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阻力越小,前进的距离越远;若表面更光滑,则小车所受阻力更小,前进的距离更远;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减小得也将非常慢。

知识链接:1.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

2.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不是力,是一种性质,不能说“惯性的作用”“受到惯性”。

3.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方法指导: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先明确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弄清当外力作用在物体的某一部分时,这一部分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将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小组 姓名
第1页/共4页 第2页/单县实验中学初二物理学案
课题:&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主备:鹿时魁 审核:初二物理组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4.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1、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
a. 离开脚的足球会在草皮上滚动一段距离后逐渐停下来。

是什么力使足球停下来?_____________
b. 如果是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足球也会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这段距离和草皮上的距离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如果物体不受力,情况会怎样?
(1)实验探究:
①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②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让滑块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超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推论出当水平面没有摩擦时滑块的运动情况,验证猜想。

【注意】斜面的斜度应保持______________,滑块下滑的高度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④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a.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b. 数据记录
_________________
⑤ 分析论证
结论:接触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推论:假如没有摩擦力,滑块将___________________,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_________,即滑块作_______________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关于牛一律内容的几点理解】
a.“一切”指的是该定律对所有的物体都适用
b.“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指的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在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与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等效的,所以定律成立的条件也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总”指的是没有例外
d.“或”指的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e.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例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时才会运动B运动的物体如不受力就会停下来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
在乘车时,你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汽车紧急刹车时,你会突然
向前倾倒,这种现象就是——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称为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
a.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要__________________;原来静止的物体由于惯性要___________________。

b.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_________物体在__________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c.惯性______力,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惯性力”或“受到惯性作用”。

d.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就大),而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无关。

『例1』正在运动的小球,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B速度越来越慢 C.速度越来越快 D.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2』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时,小球将()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班级小组姓名
『例3』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当它们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惯性也就没有了
D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现象及解释
a.确定研究对象;
b.此物体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c.受到外力作用,将改变运动状态,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说明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现象。

(4)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利用惯性的例子:跳远助跑;锤头松了在地上撞几下可套紧;汽车到站前关闭油门,滑行到站以节约汽油;用盆泼水;……
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例子:系上安全带;拉好扶手;高速公路上保持车距;校车严禁超载;……(5)增大有利的惯性,减小有害的惯性
拔河比赛时选体重大的选手,通过增加__________从而增大有利的惯性;
歼击机在战斗前通常甩掉副油箱,通过减小_________从而减小有害的惯性。

『例4』惯性现象有利有弊,下面几种现象中有弊的是()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C.往锅炉里加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
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C.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D.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指明了物体具有惯性的条件是不受外力作用
B.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C.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只要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就没有惯性D.物体的惯性是一切物体自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及运动状态无关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页/共4页第2页/
A.物体运动时比静止时惯性大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物体受到的力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一切物体在_______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定律。

5、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属性,无论物体处于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都具有惯性。

6、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悬挂一水壶,水壶突然向火车行驶的方向摆去,这现象说明火车()
A. 作匀速运动;
B. 突然减速;
C. 突然加速;
D. 运动状态无法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