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一)学案 苏科版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物理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苏科版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观察惯性现象,认识物体具有惯性,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提高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求知欲,经历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学习,体会亚里斯多德对“力与运动关系”认识的片面性,逐步修正自己有关力与运动关系的错误认识,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从而在活动和阅读过程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经历对惯性现象的观察与探究,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认识惯性知识在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应用。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B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不能做出来,但是可以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C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可以做出来的,因此该定律肯定是正确的D选用优质的材料,一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2.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的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汽车的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且地面对汽车的摩擦阻力降为0N,则汽车()A立即停下来 B加速行驶C减速行驶 D 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直到发动机启动为止3.在2003年“国庆黄金周”,小华全家乘火车到上海游玩。
因旅途劳顿,在火车上,小华经常要喝水。
他把茶杯放在列车内的一个水平桌面上,突然,他发现杯内的水面发生了如图1014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减速刹车图1014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减速刹车A ①或②B ①或③C ②或③D ②或④F拉着一木块在光滑的桌面上向右运动达到m/s时,拉力F开始逐渐减小,木块的速度将(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不变”)图1017N ,在烧杯中悬浮,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在水中所受到力。
6.生活中有很多二力平衡的事例,如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和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请列出生活中属于二力平衡的物理现象(要求:至少2例,并注明其中哪些力是属于一对平衡力): ;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2节,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同时,还介绍了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2. 掌握惯性的概念,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容,惯性的概念,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思考桌子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是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
2. 知识讲解:a.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解释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c. 讲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惯性与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七、作业设计:a. 乘坐公交车时,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倒。
b. 放在桌子上的篮球,如果不拨动,它会保持静止状态。
2. 答案:a. 乘客会向前倾倒,因为车突然刹车,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车速突然减慢,导致乘客向前倾倒。
b. 篮球保持静止状态,因为不受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篮球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导学案

9.2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预习探学】1.阅读课本,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你是如何实现改变阻力大小的?又是如何设计实验活动进行探究的?2.猜一猜:若运动的小车在玻璃表面上没有受到阻力作用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3.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合作互学、交流助学】问题引入:你赞成小明和小华的观点吗?讨论思考:(1)不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静止不动吗?(2)足球最终静止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小车想一想:①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有何不同?物体在这些不同的表面上受到的阻力有何不同?②实验中我们应该观察什么?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使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自由下滑。
控制变量,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相同,观察阻力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步骤:使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到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不同。
分析讨论:①三次实验中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②三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③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小车运动时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现象分析: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知道: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时间越长。
当物体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时,物体运动的时间将,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
最早进行这一现象探究的是伽利略。
伽利略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运动。
笛卡尔在伽利略结论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苏科版9、2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3、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4、能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学习重点】1、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2、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学习难点】1、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让学生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二、自主学习: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直到有________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
2、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__________。
3、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他定律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而是_______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加上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它提出了物体的运动并不______来维持。
三、展示交流:活动一:观察与思考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立即停止、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即: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继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活动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设计验证实验:介绍与观察教材图95(a)中最下面的棋子受到力的作用后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在水平方向仍保持静止;(b)中弓弦恢复原状后运动的箭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飞出去;(c)中汽车启动时,车中的人由于要保持静止状态而向后仰;(d)紧急刹车时汽车不会立即停止,而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

牛顿第一定律一、情境导入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他最终会____________,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运动起来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二、课堂探究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下列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A.亚里士多德: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撤去力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2、我们阅读课本第17页,小组合作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①此实验过程中,要研究的是______对物体(小车)运动的影响,必须改变小车受到的______,如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何看出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法)③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______(能不能)改变,应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由_______滑下。
采取____________法。
④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运动的距离毛巾棉布木板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1. 伽利略根据实验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速度不会_________,将会__________________。
(理想实验法)2.小组讨论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_________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_________力来维持。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_________。
9.2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9.2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主要讲述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其表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表述及意义。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以及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钢尺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牛顿第一定律。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表述及意义,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精选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和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表述:F合=0 → v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意义: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原因,为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惯性现象。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个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原因,即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原因。
3.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4. 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释。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应用实例,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3.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
(2)放在桌面上的书本突然滑落。
2. 答案:(1)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当公交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人体会因为惯性而向前或向后倾斜。
(2)放在桌面上的书本突然滑落:因为书本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当桌面摩擦力不足以抵消重力时,书本就会滑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题第九章力与运动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时间年月日,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姓名1.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
2.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猜想与推理,能总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阅读“力和运动的关系”,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关系。
4.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难点】利用推理的思想得到牛顿第一定律1、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是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这类现象。
比如用手推粉笔盒,粉笔盒会运动,不推,它将停止等。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思考。
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的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力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因此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伽利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你认为到底哪个说法正确? 。
2、课前准备:毛巾、木板、棉布、斜面,小车等【问题1】阻力对物体的运动的影响9.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果运动的物体只受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小车将怎样运动?;将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怎样的?实验:教材“做一做”,了解实验的过程,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动手做一做。
(1)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A点)释放,为什么?;(2)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3)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4)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5)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
会怎样运动?【问题】牛顿第一定律1.该定律中研究的对象是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验现象.
教材导读: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猜一猜
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猜想: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只受阻力作用,当受到的阻力越小时,那么物体运动的路程可能会越________(长/短).
2.器材
请你观察如教材中图9-4所示的实验装置,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做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如教材中图9--4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按教材P66的实验步骤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请你将他们的实验情况填入下表.
说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而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除与水平面对它的阻力f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v0的大小有关.因此,在实验时应控制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的v0大小相同.具体控制方法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来.
4.分析与推理
通过上述实验情况分析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牛顿第一定律
1.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66的相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
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_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关于定律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①“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某一方向上受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③“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④“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请你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本节教材导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完成下列填空.
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是________ (正确/错误)的,这是因为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__(需要/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________的作用.
例题精讲:
例l 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正向更远的太空飞去.如果此时探测器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刻停止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提示: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是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本题中的探测器原来是运动的,因此它将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同学们不要受习惯思维影响.
例2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如下表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以下说法中的 ( )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提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说“小车受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是错误的.事实上,小车在水平面上继
续向前运动时并没有受到水平向前的推力,小车最后停下来,也不是因为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而是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因此本实验有力地反驳了B选项中的说法.
解答:B
点评:该实验直观地说明运动着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路程越长.由此可以推理得出,若平面非常光滑,即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小车的速度和运动方向将保持不变,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的错误观点.
课堂巩固:
1.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根据________________可知,它的速度将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理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4.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个石块,使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转动.他想,若石块受到的力都消失了,石块将 ( )
A.立即停止运动 B.落到地面上
C.继续匀速转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分别滑下三次,如图所示,在不同材料表面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大小的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在________面最长,________面最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结论并结合推理的科学方法可以推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牛顿第一定律不变 2.D 3.D 4.D
5.(1)速度 (2)玻璃棉布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不同
(3)小车在同一高度释放时,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路程越长
(4)设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将沿直线一直运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