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

合集下载

《地球的公转》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4)

《地球的公转》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4)

地球的公转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地球的公转?,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阐述。

,请各位评委评议指正。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表达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根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根底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 通过读图能说出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本节教材难点内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与地轴倾斜和地球位置有关,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拟差,对此不容易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想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动画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章 第二节。第一章 第二节。规律:直射点A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离直射点越远, 正午太阳高度越低,获得热量越少。地球公转是怎样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
No 的呢。3、4、5月。比冬季多,比夏季少。赤 道。南 回 归 线。南 极 圈。热 带。既
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 相反 ! (zhènghǎo)
(xiāngfǎn)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66.50

(wǔ 23.50
dài)
的 00 划 23.50 分
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道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天文特征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公转) (yùndòng)
第一页,共十七页。
第二页,共十七页。
地球(dìqiú)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tàiyáng)公转。 第三页,共十七页。
第四页,共十七页。
规律:直射点A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离直射点越远, 正午太阳高度越低,获得(huòdé)热量越少
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jízhòu)极夜现象。气候特征
Image
第十七页,共十七页。
第五页,共十七页。
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太阳高度
(gāodù)高低和白昼时间长短有关
• 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白昼时间长 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第六页,共十七页。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公转》课件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公转》课件

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数学模型
科学家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行星运 动规律,如开普勒定律和牛顿万
有引力定律。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 家能够模拟行星运动和预测未来天 文现象。
数据分析
现代科技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工 具,帮助科学家从大量数据中提取 有价值的信息。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发现
太阳系行星的发现
04 地球公转的探索历程
天文观测的发展历程
古代天文学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天象, 记录太阳、月亮和行星的 运动,积累了丰富的天文 知识。
望远镜的发明
望远镜的发明使得天文学 家能够更准确地观测天体 位置、星体运动轨迹等数 据。
空间探测器
空间探测器的出现,使人 类能够近距离观测太阳系 行星和其他天体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经 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的倾斜和公转,我们经 历四季的变化。
02 地球公转的影响
四季的形成
四季的形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 球的倾斜角度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导 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 进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四季的划分
四季的特点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物 候现象,例如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 热潮湿、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 燥。
四季的划分通常以气温的变化为标准, 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 秋季和冬季。
日夜的变化
01
02
03
日夜的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地 球上出现昼夜的交替现象。
日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了昼夜的交 替。
01
随着天文观测和技术的进步,人类不断发现新的太阳系行星和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公转方向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地理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三大要素:轨道、周期和方向,以及这些要素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球公转的动态空间观念,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包括地球公转的动画演示、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图等。

2. 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用于课堂上的模拟演示。

3. 收集与地球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和实例,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4. 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反馈和疑惑,通过于课堂讲解和讨论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地球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和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运用实例和案例来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的深远影响,同时激发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课后,为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

这些练习题应涵盖公转的原理、速度变化、轨道形态等各个方面,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要有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

作业的布置要合理,既要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多的压力。

在学生们完成作业后,教师需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学生们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地球公转的知识。

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通过一段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段视频展示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配以简明的解说,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动态过程。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地球的公转》教案

《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师提示:国旗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

出示不同日期升国旗的时间:学生观看并欣赏升旗仪式,感受中国国旗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军人的庄严身姿,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

讨论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的原因,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教师提出疑问: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1.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出示地球仪,以手电筒做“太阳”,使地球仪绕“太阳”做公转,在演示的同时,注意强调演示要点:1)地轴是倾斜的,地轴最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的夹角。

2)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公转时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学生: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公转。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两位同学一位扮太阳:一支手臂伸平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位同学扮地球进行绕“太阳”公转演示。

注意地轴空间方位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方。

)指导学生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地球的公转》PPT课件

《地球的公转》PPT课件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特征
1、公转的概念: 地球围绕太阳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约为一年
4、空间指向:北极星
晨昏线
地轴
北回归线(23.5N)
地球公转轨 道面

赤道平面
南回归线(23.5′S 南极圈(66 .5′S)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a.四季的形成和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 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e.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太阳直射点地球公转Fra bibliotek意高度角大
直射点在 赤道 春分日:3.21
昼夜平分
无极昼极夜
春3.4.5
直射点在 北回归线 夏至日:6.22
昼长夜短
夏至(6月22日 ) 半北球:极昼
夏 6.7.8
直射点在 赤道 秋分日:9.23
昼夜平分
无极昼极夜
秋 9.10.11
直射点在 南回归线 冬至日:12.22
谢谢各位老师同学的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

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

也能够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因为⑫____________的存有,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⑮________的更替、⑯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⑰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_______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⑲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1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22____夜○23____,纬度越高,昼越○24____,夜越○25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26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27____夜○28____,纬度越高,昼越○29____,夜越○30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31________现象;○32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初中《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球的公转》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实习生试讲课小结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课标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方面内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要求是:一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是观测不同季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并解释产生的季节变化。

2.例举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是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合作探究、动手实验、地理观测等方式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球公转运动的探究,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

重点难点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最近早晨上学天亮的迟了还是早了?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强求知欲)。

这就需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照“图 1.18 地球公转示意”预习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叫________.(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方向是_______,周期为______.(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轴是______的,且_______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_________.(学习预习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略图)(检查预习)分别请四位学生上台完成下列活动,其他学生帮助纠错,教师指导。

1,在图中指出太阳、地球,用手指画公转轨道并说出轨道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②夏至日是北半球极昼范围和南半球极夜 范围最大的一天,冬至日是北半球极夜范围和 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大的一天。 ③春分日是北极点附近极昼开始和极夜消 失的一天,秋分日是北极点附近极夜开始和极 昼消失的一天。 ④一年中,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值 等于地轴的倾斜角。地轴倾斜角与黄赤交角互 余。某一天,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值与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互余。
6
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黄
赤交角 1.概念: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 面与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 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 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 节变化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称为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
7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0
回归线
如下图所示:赤道上全年的昼长均为12 小时(曲线①);北极点从春分到秋分昼长均 为24小时(线段②);南极点从秋分到次年春 分昼长均为24小时(线段③);从3月21日到9 月23日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曲线④和⑥) ,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曲线⑤和⑦);从9 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北半球昼长小于12小 时(曲线④和⑥),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曲 线⑤和⑦)。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幅度越大。
11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地方时)的 关系 用下图表示二者的关系(阴影部分表示黑 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假设日出时刻是 X点,日落时刻是Y点。
从图上可以看出: 日出时刻X=半个夜长 日落时刻Y=X+昼长=12+半个昼长=24半个夜长 昼长=日落时刻Y-日出时刻X
12
4.极昼、极夜的产生和分布 日期直射的纬线北极圈及其以内 南极圈及其以内6.22北回归线极昼极 夜12.22南回归线极夜极昼注意: ①极昼、极夜的范围是从极点逐 渐向外扩大的,最大扩大到南、北极 圈,然后又逐渐向内收缩。
15
5.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时刻、日影朝向 的变化 (1)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于当地地 方时6点从正东方升起,于当地地方时18点 从正西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正西,日落 时日影朝正东(如下图所示)。
16
(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 北方升起,日影朝西南方,太阳从西北方落 下,日影朝东南方。北半球各地日出时刻早 于当地地方时6点,日落时刻晚于当地地方 时18点,纬度越高日出时刻越早,日落时刻 越晚。南半球相反。(如下图所示)
必修Ⅰ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 4 节
地 球 公 转
1
一、公转基本规律 1.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黄道,是 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 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 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及两分、两至 日位置的判断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 向一致,都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自转与公转的方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致,都是顺时针。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 转至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 球,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9
2.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季节 12.22~ 3.21~6.22 6.22~ 9.23~12.22
直射点移 动方向
向北移 向南移 直射北 回归线 直射南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昼渐长, 昼渐短, 夜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昼渐长, 夜渐长 夜渐短
6.22 12.22
昼夜 昼最长, 昼最短, 等长 夜最长 夜最短 昼最短, 昼最长, 夜最长 夜最短
3
(3)在地球公转图上,若南极点在上,说 明此地球公转图是从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 公转为顺时针;若北极点在上,说明此地球 公转图是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公转方向 为逆时针。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地球 南北极位置和近、远日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见 下图。
4
(4)关键看日地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若在赤道以北,且直射 23°26′N,则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若在赤道以 南,且直射23°26′S,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再根据公转方向判断两分日。 (5)根据地球公转的变形图判断地轴倾斜 方向和两分两至日。关键是判断远、近日点位 置,若为近日点,太阳直射23°26′S附近;若 为远日点,太阳直射23°26′N附近。地轴与赤 道始终垂直。
14
⑤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越多,南、 北极圈上一年内只有一天,南北极点附近有近 半年。 ⑥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北极附近的 极昼、极夜天数与南极附近的极昼、极夜天数 并不相等。北极附近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附近, 或南极附近极夜的天数多于北极附近。 ⑦黄赤交角越大(地轴倾斜得越厉害),极 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⑧发生极昼的半球与太阳直射的半球一致。
3.21和9.23 赤道 昼夜等长
8
如下图所示:①二分日,各纬度带昼长 均为12小时;②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内昼长 均为0,从南极圈向北,昼长逐渐变长,赤 道上昼长为12小时,北温带昼长长于12小时 ,北极圈内昼长为24小时;③冬至日南极圈 及其以内昼长均为24小时,从南极圈向北, 昼长逐渐变短,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北温 带昼长短于12小时,北极圈及其以内昼长均 为0小时;④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各纬线间 的昼夜长短差异越大。
17
(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 方升起,日影朝西北方,太阳从西南方落下, 日影朝东北方。北半球各地日出时刻晚于当地 地方时6点,日落时刻早于当地地方时18点,纬 度越高日出时刻越晚,日落时刻越早。南半球 相反。(如下图所示)
5
3.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 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 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4.速度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 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按纬度分布规律 直射点 日期 北半球 位置 3.21~6.22~9.23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
南半球
赤 道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愈往北昼愈长, 夜愈短
昼 夜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等 9.23~12.22~3.21 南半球 长 愈往北昼愈短, 南半球夏半年 夜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