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一)1、重力: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2、摩擦力:要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3、弹力:要掌握弹力的概念。

弹力的大小、方向。

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常见考法】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填空题。

主要考查对上述几个常见的力的理解程度。

【误区提醒】1、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2)“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二)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3、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三)1.两种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橡皮泥、纸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范性,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范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力学知识点整理

力学知识点整理

力学知识点整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时,力学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力学的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力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涉及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概念、力的平衡条件、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1. 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速度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不变,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之间有着确定的关系,即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作用于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用标量和矢量表示,力的叠加原理和分解原理。

3. 力的平衡条件: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有三种: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在这三种状态下都要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即受到的合力为零。

4.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是指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即FΔt=Δ(mv)。

5. 角动量定理:物体的角动量是质量、速度和距离的乘积,角动量定理是指物体所受合外转矩的冲量等于物体角动量的增量,即NΔt=Δ(L)。

6.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非弹性碰撞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等于系统的初能与末能之和,即E1=E2。

二、刚体力学刚体力学研究的是刚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其中包括刚体的平衡条件、刚体的转动、刚体的动量、角动量和机械能等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1. 刚体的平衡条件:刚体的平衡有两种: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平衡状态下,刚体所受合外力和合外转矩均为零,且由等大反向的内力平衡。

2. 刚体的转动:刚体的转动可以绕固定轴转动和自由转动两种。

固定轴转动下,角度是描绘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指标,可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进行描述。

自由转动下,刚体不围绕任何旋转轴旋转。

3. 刚体的动量:刚体的动量是刚体质量与速度之积,刚体在外力作用下,动量可以变化,变化量与外力冲量相等。

中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超全!

中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超全!

中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超全!一、力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方法和研究内容2.力学研究的范畴3.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4.质点和刚体的概念及其特点二、力学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万有引力定律三、运动学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平衡和不平衡力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公式5.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6.速度、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四、动力学1.物体的质量、单位质量和质点的概念2.物体的惯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3.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定律5.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的关系6.加速度、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7.动量变化率与力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8.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曲线运动1.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的概念2.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的计算3.抛体运动中的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抛体运动中的斜抛和自由落体的概念与计算5.弹力、压力、摩擦力等力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六、动力学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3.机械能守恒定律4.海拔高度和流速对机械能的影响5.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与计算七、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1.机械功的计算公式2.机械功的正负和计算3.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4.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5.机械效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轻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游泳圈和气球的浮力计算3.潜水石块和漂浮物的浮力计算4.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5.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的超全介绍。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学习资料和习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同时,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这些重要的物理力学知识点,对于中考物理的备考将会非常有帮助。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初中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重力、弹簧弹力、动量和能量等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相关知识。

一、力的概念1. 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一种相互作用。

2.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二、力的作用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受力分析:分解力的合成,通过向量的方法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为零,合力矢量合成为零。

4. 杠杆原理:力臂相等时,力矩相等;力矩相等时,力臂成反比。

5. 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摩擦力、重力等。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产生: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不平滑的表面之间存在微观凹凸,产生的分子间相互阻挡,出现摩擦力。

2. 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

3. 摩擦系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积有关,通常用摩擦系数μ表示。

4.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开始运动前,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变小,称为动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产生: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大小:F=mg,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 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质量和重力、摩擦力、压强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归纳。

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运动。

- 位移: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路径长度和方向。

位移的单位是米(m)。

-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得到。

-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位移。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2. 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物理学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由矢量表示,并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静止,则保持静止;如果物体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表示力(牛顿),m表示物体质量(千克),a表示加速度(米每秒平方)。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如果你用手推墙,手会感受到与推墙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

3.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或惯量的度量。

质量越大,物体越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以及距离。

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 重力公式:重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米每秒平方(m/s²)。

这使得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的质量。

- 静摩擦力:当物体开始运动之前,表面接触力阻止它的运动,此时摩擦力大小与外力平衡。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形变或状态变化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想改变它的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通过矢量来表示。

力的大小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方向则通过力的矢量来描述。

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点。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施加多个力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概念来表示总的受力情况;而对于一个力来说,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力的合力来表示。

4. 牛顿定律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而冲量是力在时间内对物体物体的作用。

6. 动力学动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受到力的影响下的运动规律,涉及到牛顿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7. 势能和功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而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乘积。

二、质点力学1. 质点的运动质点是物体的简化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质点的位置和速度。

质点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即F=ma,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立体运动立体运动是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可以通过三维坐标来描述。

4.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物体之间在碰撞中动能守恒的碰撞,它们的速度和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5. 火箭技术火箭技术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火箭运动定律研究飞行器的动力和轨迹。

三、刚体力学1.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物理中的一种理想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变,只考虑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2. 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刚体的平动是指刚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运动的现象;转动则是刚体绕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3.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定轴转动是指刚体绕一个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初三物理的力学知识点

初三物理的力学知识点

初三物理的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的分支。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初三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摩擦力: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4. 弹力:物体在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当外力撤消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等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6.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 = ma \]。

9.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0. 运动的描述: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速度是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度。

1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12.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

13. 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仅受重力影响的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14.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涉及到向心力和角速度等概念。

15. 功和能:功是力在物体位移方向上的作用效果,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16.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力学部分的基础,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归纳总结物理力学是中考物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下面对中考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字大小表示并用单位加以标识的量。

力是物理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时,受到合力为零的状态。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时,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力。

根据摩擦力的不同情况,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五、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F/A,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浸没物体的重力大小。

七、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利用简单的装置实现力的转换和改变力的方向。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八、功和能量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功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其他因素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九、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k=1/2mv²。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p=mgh。

十、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沿着某一轴向两边振动,且振动的加速度与位置成正比的振动。

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振动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这些是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概念。

学生们在备考中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和解题。

希望以上总结对大家的备考和复习有所帮助,祝大家顺利通过中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

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

【误区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防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3、物体不受力,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能够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典型例题】
例析: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

B.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具有惯性,物体受力后,它的惯性就减小或消失了。

C.把铁锤的锤柄在地上碰几下,锤头便套紧了,这是利用了锤柄
的惯性。

D.公共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的原因。

解析:A.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惯性
大小与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

C.锤头套紧不是利用锤柄的
惯性,而是利用锤头具有惯性。

D.汽车上的人原来是与车一起运动的,刹车时,人因为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站不稳。

答案:ABC
【篇二】
力的测量
1.两种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
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橡皮泥、纸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
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范性,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
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橡
皮筋、弹簧等,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范性形变,即撤去
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
则会使弹簧损坏。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这
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
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绳的拉力、重物的压力、支持物
的支持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相关。

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

例如,压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内部;拉力方向: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支持力方向:跟受力物体表面垂直,且向上。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体验1N 的大小: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用途: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工具。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

注意事项:A.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方向一致;B.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篇三】
1、重力: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