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职高理化组化学教学案

课题:《缓冲溶液》备课人:赵改玲课时:2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概念

2、知道3种类型缓冲溶液

3、学会判断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

4、试讲解缓冲原理

二、学习重点: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学习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

三、教法、学法指导:

通过阅读课本再结合学案的导学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小组探究最后完成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及相关问题

四、导学过程:

〖激趣导入: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 ~ ,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 ~ ?

〖出示目标:

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问题导学1:

1、什么是缓冲作用?

2、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有那两部分组成?

3、根据缓冲溶液的组成,常见的缓冲溶液有哪三种类型?

〖深入探究:

1、强酸及其对应的盐(如HCL和NaCL)溶液是否具有缓冲能力?

2、在CH3COOH和CH3COONa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NH3. H2O和NH4CL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NaH2PO3 和 Na2HPO3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

〖精讲点拨:缓冲溶液类型:弱酸及其对应盐中要注意多元弱酸如H2CO3 和 NaHCO3可构成缓冲对,但H2CO3 和Na2CO3是不能构成缓冲对的,也就是说要构成缓冲对其抗碱成分在抗碱的过程中必须转化出抗酸的成分,抗酸的成分在抗酸的过程中也必须转化为抗碱的成分。

〖范例剖析:

1、对于缓冲作用的叙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对抗外来酸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B 能够对抗外来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C 能够对抗外来大量的酸或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D能够对抗外来少量的酸、碱或适量的稀释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2、下列化合物中,不可构成缓冲对的一组是

A. CH3COOH和CH3COONa

B. NH3. H2O和NH4CL

C. NaH2PO3 和 Na2HPO3

D. HCL和NaCL

〖问题导学2:

1. 试说明缓冲原理

〖学习札记:

〖板书设计:缓冲溶液

1、缓冲作用

2、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3.缓冲溶液三种类型

〖强化练习:

1.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缓冲溶液能能够对抗外来少量的酸或碱

B.强酸或强碱也具有缓冲作用

C.人体内的各种缓冲对使体液PH保持不变

D.人体血液中缓冲能力最强的缓冲对是H2CO3 - NaHCO3

2.能力提升:

1、下列化合物中,不可构成缓冲对的一组是

A. CH3COOH和CH3COONa

B. NH3. H2O和NH4CL

C. NaH2PO3 和 Na2HPO3

D. HCL和Na OH

教学反思

实验三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l、掌握配制缓冲溶液的原理和方法,并加深认识缓冲溶液的性质;

2、练习pH试纸的使用,资料。

二、实验原理

弱酸及其盐(例如HAc和NaAc)或者弱碱及其盐(例如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的酸或碱起缓冲作用,即当另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此混合溶液的pH值变化不大,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三、仪器、试剂及其他

1、仪器

试管,试管架,烧杯(50m1),量筒(10m1),玻璃棒。

2、试剂

酸:HCl,HAc (·L1, ·L1, ·L1);-----碱:NaOH,NH3·H2O (·L1, ·L1);----

盐:NaAc (·L1,·L1),NH4Cl (·L1, ·L1), NaH2PO4 (·----

L1), Na2HPO4 (·L1)。--

3、其他

pH试纸。

四、实验内容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

1、分别测定蒸馏水、·L1HAc的pH值。-

2、在两支各盛5ml蒸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L1 HCl和·L1NaOH--溶液,测定它们的pH值。

3、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L

值,并与计算值比较。

4、在一支试管中加10 m1 ·L1 NaH2PO4溶液和l ml ·L1Na2HPO4溶液,---1 HAc和·L1 NaAc溶液各15ml(用量筒尽-可能准确量取),用玻璃棒搅匀,配制成HAc-NaAc缓冲溶液。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

混合均匀,测定其pH值,井与计算值比较 (H3PO4的Ka2 = ×108)。-

5、用下列给定试剂设计几种配制缓冲溶液的方案,写出每种试剂的用量(缓冲溶液体积不超过5 ml)。用pH试纸测定缓冲溶液的pH值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给定试剂:NH3·H2O (·L1, ·L1),NaOH,----NH4Cl (·L1,), HCl。---

(二)、缓冲溶液的性质

1、缓冲溶液的稀释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3ml,然后

分别加蒸馏水5滴、3ml、30ml,测定pH值,并与原缓冲溶液的pH值比较。观察pH值有否变化。

2、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作用

(1)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L1HCI,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L1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

pH值。

(2)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l ml ·

L1 HCl,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 ·L1 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并--

与原来缓冲溶液pH值比较。pH值是否发生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缓冲溶液的性质做出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

在配制缓冲溶液时,为获得适宜的缓冲容量,要有适当总浓度。总浓度太低,缓冲容量过小;总浓度太高也不必要,一般为~·L1。-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一)、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作用的原理及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思考题

1、用同离子效应分析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2、为什么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时,pH值无明显变化?

3、怎样配制pH值一定的缓冲溶液?

(1) 在缓冲溶液中,弱酸的共轭酸盐会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对应的酸根离子,大量的酸根离子便会对弱酸产生同离子效应,抑制该弱酸的电离,于是H+便储存在弱酸中,对pH值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2) 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极其盐组成混合物溶液.

少量的外来酸碱可以被他们中和,而不会引起H+的显著改变.

(3) 强酸培弱碱!强碱培弱酸!最后用ph试纸看下ph值的范围

4溶液pH的测定教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仪器分析》教案 电位分析法 单元技能训练 溶液 pH 的测定 复习 n 直接电位法的理论依据,离子浓度与电化学电池电动势的关系(能斯特方 程) 课程引入 n 观看网络课件 n 引入二点校正法和pH标准缓冲溶液 引入新知识 n 二点校正法 二点校正法则是先用一种接近 pH7 的标准缓冲溶液“定位“,再用另一 种接近被测 pH 的标准缓冲液调节“斜率”调节器,使仪器显示值与第二种标 准缓冲液的pH相同(此时不动定位调节器)。经过校正后的仪器就可以直接测 量被测试液。 n pH标准缓冲溶液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pH标准缓冲溶液具有准确pH的缓冲溶液,一般有七种六类,不同温度下 有相应的pH值。 实验步骤(教师简单讲解,学生操作) n 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n 酸度计使用前准备 n 电极选择、处理和安装 n 校正酸度计 n 测量待测溶液的pH n 实验结束工作

(学生在训练中,提出疑问,教师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实验后总结) 由于待测试样的 pH 常随空气中 CO2 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集试样后应立即 测定不宜久存。 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各试液pH 值的平均值。 2 2 1 pH pH pH + = 问题 n pH 玻璃电极对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响应,在酸度计上显示的pH 与mV 值之 间有何定量关系?(引入pH 实用定义) pH 实用定义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已知 pH 的标准缓冲溶液为基准,通过比较由标准缓冲溶 液参与组成和待测试液参与组成的两个电池的电动势来确定待测溶液的 pH 值, 在25℃测定各自的电动势为: s s K E ¢ = pHs 0592 . 0 + x x K E ¢ = +0.0592pH x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采用同一支pH 玻璃电极和SCE,则上二式中 x s K K ¢ ? ¢ 将二式相减得 0592 . 0 Es Ex pH pH s x - + = 式中pHs 已知,实验测出E s 和E x 后,即可计算出试液的pHx ,ICPAC 推荐 上式作为pH 的实用定义。 思考题 n 在测量溶液的 pH 值时,既然有用标准缓冲溶液“定位”这一操作步骤, 为什么在酸度计上还要有温度补偿装置? n 测量过程中,读数前轻摇试杯起什么作用?读数时是否还要继续晃动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 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

实验一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溶液pH值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缓冲溶液及常用等渗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2.加深对缓冲溶液性质的理解。 3.强化吸量管的使用方法。 4.学习使用pHS-2C型酸度计。 5.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预习作业】 1.一般性溶液与缓冲溶液有什么不同? 2.缓冲溶液的性质有哪些? 3.如何衡量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大小?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4.实验是如何设计以验证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性质及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的,设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5.该如何检测缓冲溶液的pH值是否发生改变?是否均需要用pH计? 6.本实验属定量测定还是定性测定或半定量测定? 【实验原理】 普通溶液不具备抗酸、抗碱、抗稀释作用。 缓冲溶液通常是由足够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弱碱及其共轭酸或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次级盐组成的,具有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或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pH值基本不变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将普通溶液和配制成的缓冲溶液对加入酸、碱或适当稀释前后pH数值的变化来探讨缓冲溶液的性质。 根据缓冲溶液中共轭酸碱对所存在的质子转移平衡: HB? B-+H3O+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 K a为共轭酸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此式表明: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取决于弱酸的p K a 值,其次决定于其缓冲比。 需注意的是,由上述公式算得的pH值是近似的,准确的计算应该用活度而不应该用浓度。要配制准确pH值的缓冲溶液,可参考有关手册和参考书上的配方,它们的pH值是由精确的实验方法确定的。 缓冲容量(β)是衡量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缓冲容量(β)的大小与缓冲溶液总浓度、缓冲组分的比值有关。 缓冲溶液总浓度越大则β越大;缓冲比越趋向于1,则β越大,当缓冲比为1时,β达极大值。 实验室中最简单的测定缓冲容量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进行判断的。例如:本实验就使用了甲基红指示剂。 颜色红色橙色黄色医学上常用PBS(等渗磷酸盐缓冲盐水)作为体外细胞缓冲培养液。PBS是与人体血浆渗透压(280~320mOsmol·L-1)等渗,并与人体血液pH值(7.35~7.45)一致的含有NaCl、KCl、Na2HPO4、KH2PO4等物质的磷酸盐缓冲液。根据不同用途,PBS有不同的配制方法,如用于细胞培养的pbs配方为:8g NaCl,0.2g KCl,0.24g KH2PO4,1.44g Na2HPO4,加水至800ml,用HCl调pH至7.4,补水至1L,消毒灭菌既得。

常见缓冲溶液的配制

常见缓冲溶液的配制 缓冲液是一种能在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抵抗pH改变的溶液。PH缓冲系统对维持生物的正常pH 值,正常生理环境起重要作用。多数细胞仅能在很窄的pH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且需要有缓冲体系来抵抗在代谢过程中出现的pH变化。在生物体中有三种主要的pH缓冲体系,它们时蛋白质、重碳酸盐缓冲体系。每种缓冲体系所占的分量在各类细胞和器官中是不同的。 在生化研究工作中,常常要用到缓冲溶液来维持实验体系的酸碱度。研究工作的溶液体系pH 值的变化往往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成效。如果提取酶实验体系的pH值变化或变化过大,会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所以我们要学会配制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组合一起使具有缓冲作用。生化实验室常常用的缓冲系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i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在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都可能产生不需要的反应。硼酸盐:硼酸盐与许多化合物形成复盐、如蔗糖。 柠檬酸盐:柠檬酸盐离子容易与钙结合,所以存在有钙离子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磷酸盐:在有些实验,它是酶的抑止剂或甚至是一个代谢物,重金属易以磷酸盐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且它在pH7.5以上时缓冲能力很小。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它可以和重金属一起作用,但在有些系统中也起抑止的作用。其主要缺点时温度效应。这点往往被忽视,在室温pH是7.8的Tris一缓冲液,在4℃时是8.4,在37℃时是7.4,因此,4℃配制的缓冲液拿到37℃测量时,其氢离子浓度就增加了10倍。而且它在pH7.5以下,缓冲能力很差。 缓冲液的pH值由哪些因素决定? 设缓冲系统的弱酸的电离常数为K(平衡常数),平衡时弱酸的浓度为[酸],弱酸盐的浓度为[盐],则由弱酸的电离平衡式可得下式: 根据此式可得出下列几点结论: (1)缓冲液的pH值与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及盐和酸的浓度有关。弱酸一定,但酸和盐的比例不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pH值。当酸和盐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值与PK值相同。 (2)酸和盐浓度等比例也增减时,溶液的pH值不便。 (3)酸和盐浓度相等时,缓冲液的缓冲效率为最高,比例相差越大,缓冲效率越低,一般地说缓冲液有效缓冲范围为PK±1pH。 从上述可知,只要知道缓冲对的PK值,和要配制的缓冲液的pH值(及要求的缓冲液总浓度)时,可按公式计算出[盐]和[酸]的量。这样算涉及到对数的换算,较麻烦,前人为减少后人的计算麻烦,经计算已为我们总结出pH值与缓冲液对离子用量的关系列出了表格。讲义附录部分节录有磷酸缓冲液的配制表。只要我们知道要配制的缓冲液的pH,经查表便可计算处所用缓冲剂的比例和用量。例如配制500nmpH5.8浓度为0.1M磷酸缓冲液。 经查表知pH5.8浓度为0.2M Na2HPO48.0毫升,而0.2M Na2HPO492.0毫升。依此可推论出配制100ml0.1M的磷酸缓冲液需要0.1M Na2HPO48.0毫升,而0.1M Na2HPO4需要92.0毫升。 所以500ml 0.1M磷酸缓冲液需要Na2HPO4量为: 需Na2HPO4量为 : 计算好后,按计算结果称好药品,放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入50ml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便得所需的缓冲液。 各种缓冲溶液的配制,均按下表按比例混合,某些试剂,必须标定配成准确的浓度才能进行,如醋酸、NaOH等 常用体系 1.甘氨酸-盐酸缓冲液(0.05M) X ml 0.2M甘氨酸 +Y ml 0.2M盐酸再加水稀释至200ml pH X/ml Y/ml pH X/ml Y/ml 2.2 50 44.0 3.0 50 11.4 2.4 50 32.4 3.2 50 8.2 2.6 50 24.2 3.4 50 6.4 2.8 50 16.8 3.6 50 5.0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的教案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教学教案) 授课人:张瑞林 授课时间:20分钟 【教学目标】: 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学生对缓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 【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定义 2、缓冲溶液的作用 3、缓冲溶液的组成 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 7.45? 知识准备: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盐类水解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实验引出)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 【提问】: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 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1.缓冲溶液的组成 根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 弱酸及其盐 弱碱及其盐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

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以HAc — NaAc为例 HAc、NaAc足量 HAc + H 2O H 3 O+ + Ac- + 左移 H 3 O+抗酸成分 + 抗碱成分右移 OH- 2H 2 O 共轭酸—抗碱成分共轭碱—抗酸成分三、讨论: NH 3—NH 4 Cl的缓冲原理 四、练习: 五、小结: 概念: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 缓冲原理 六、作业: 搜集资料: 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0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检验工的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轻化产品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检验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具体实训项目为线索来进行,项目如下:纯碱中微量铁测定、废液中Co2+和Cr3+检测、水中苯酚含量分析、自来水中钙含量测定、水中铜含量分析、洗发水pH值的测定、牙膏中氟含量检验、废液中I-和Cl-的分析、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乙醇中微量水分析、西瓜中多糖的测定以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分析等。这些项目包含了仪器分析类型: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了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比较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方案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郭艳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及其教学药品、仪器 药品:无水硫酸铜、NaCl 、H2O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 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举例说明)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0.5g、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 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实验二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实验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并试验其缓冲作用。 2.、学习并掌握pHS-3C 型pH 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弱酸及其共轭碱(如HAc-NaAc)的水溶液,或者弱碱和它的共轭酸(如NH3.H2O-NH4Cl)的水溶液,能抵抗外来的少量酸、碱或稀释的影响而使其pH 值保持稳定,具有这种缓冲作用的溶液叫缓冲溶液。对于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缓冲溶液,其pH值的计算公式为: pH=pka+lg(C共轭碱/C酸) 对于弱碱及其共轭酸组成的缓冲溶液,其pH值的计算公式为: pH=PK w - pk b+lg(C碱/C共轭酸) 缓冲溶液的有效缓冲范围为pKa±1。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pHS-3C 型精密pH 计 试剂:HN3.H2O(1.0 mol.L-l)、NH4Cl(0.1 mol.L-l)、HAc(0.1 mol.L-l;1.0 mol.L-l)、NaAc (0.1 mol.L-l;1.0 mol.L-l)、NaOH(0.1 mol.L-l)、HCl(0.10 mol.L-l)、标准缓冲溶液。 四、实验内容 1、缓冲溶液pH值的配制及其pH值的测试 按下表配制4种缓冲溶液,测定前将溶液搅拌均匀,分别插入擦洗干净的复合电极,测定其pH值,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测定结果,并进行理论计算,将理论计算值与测定值进行比较。 2、试验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在上面配制的第4号缓冲溶液中加入0.5ml(约10滴)0.10mol/L HCI溶液,摇匀,用酸度计测定其PH值,再加入1.0 ml(约20滴)0.10mol/L NaOH溶液,摇

实验完成后,清洗电极,整理仪器。 三、设计和配制PH=3.9、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PBS缓冲溶液PH=3.9,配一个磷酸溶液(pH应该在1.8左右),用NaOH调到想要的pH即可 PH=6.0,0.2 Mol/L Na2HPO4(12.2ml) 0.2Mol/L KH2PO4(87.8ml) 五、思考题 1、怎样根据缓冲溶液的PH值选定缓冲物质? 2、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配制的缓冲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与其共轭碱(或共轭酸)的浓度接近?这种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决定于什么? 3、将10mL0.2mol.L-1 HAc和10mL0.1mol.L-1 NaOH混合,问所得到溶液是否有缓冲作用?这个溶液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

常见缓冲溶液配制方法

常见缓冲溶液配制方法 乙醇-醋酸铵缓冲液:取5mol/L醋酸溶液,加乙醇60ml和水20ml,用10mol/L氢氧化铵溶液调节pH值至,用水稀释至1000m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14g,加水800ml,搅拌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6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取氯化钙0.294g,加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40ml使溶解,用1mol/L 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加水稀释至100m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06g,加盐酸赖氨酸3.65g,氯化钠5.8g,乙二胺四醋酸二钠0.37g,再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调节pH值至。 乌洛托品缓冲液:取乌洛托品75g,加水溶解后,加浓氨溶液,再用水稀释至250ml。 巴比妥缓冲液:取巴比妥钠4.42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400ml,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滤过。 巴比妥缓冲液:取巴比妥5.52g与巴比妥钠30.9g,加水使溶解成2000ml。 巴比妥-氯化钠缓冲液:取巴比妥钠5.05g,加氯化钠3.7g及水适量使溶解,另取明胶0.5g加水适量,加热溶解后并入上述溶液中。然后用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再用水稀释至500ml。 甲酸钠缓冲液:取2mol/L甲酸溶液25ml,加酚酞指示液1滴,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入2mol/L甲酸溶液75ml,用水稀释至200ml,调节pH值至~。 邻苯二甲酸盐缓冲液: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g,加水900ml,搅拌使溶解,用氢氧化钠试液(必要时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加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枸橼酸盐缓冲液:取枸橼酸4.2g,加1mol/L的20%乙醇制氢氧化钠溶液40ml使溶解,再用20%乙醇稀释至100ml。 枸橼酸盐缓冲液:取%枸橼酸水溶液,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 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甲液:取枸橼酸21g或无水枸橼酸19.2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置冰箱内保存。乙液:取磷酸氢二钠71.63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上述甲液与乙液混合,摇匀。 氨-氯化铵缓冲液:取氯化铵1.07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再加稀氨溶液(1→30)调节pH值至。 氨-氯化铵缓冲液:取氯化铵5.4g,加水20ml溶解后,加浓氯溶液35ml,再加水稀释至100ml。 硼砂-氯化钙缓冲液:取硼砂0.572g与氯化钙2.94g,加水约800ml溶解后,用1mol/L盐酸溶液约调节pH值至,加水稀释至1000ml。 硼砂-碳酸钠缓冲液~:取无水碳酸钠5.30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另取硼砂1.91g,加水使溶解成100ml。临用前取碳酸钠溶液973ml与硼砂溶液27ml,混匀。 硼酸-氯化钾缓冲液:取硼酸3.09g,加L氯化钾溶液500ml使溶解,再加L氢氧化钠溶液210ml。 醋酸盐缓冲液: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值至(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醋酸-锂盐缓冲液:取冰醋酸50ml,加水800ml混合后,用氢氧化锂调节pH值至,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醋酸钠5.1g,加冰醋酸20ml,再加水稀释至25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无水醋酸钠20g,加水300ml溶解后,加溴酚蓝指示液1ml及冰醋酸60~80ml,至溶液从蓝色转变为纯绿色,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2mol/L醋酸钠溶液13ml与2mol/L醋酸溶液87ml,加每1ml含铜1mg的硫酸铜溶液,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醋酸钠18g,加冰醋酸,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醋酸钠5.4g,加水50ml使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再加水稀释至10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醋酸钠54.6g,加1mol/L醋酸溶液20ml溶解后,加水稀释至500ml。 醋酸-醋酸钾缓冲液:取醋酸钾14g,加冰醋酸,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醋酸-醋酸铵缓冲液:取醋酸铵7.7g,加水50ml溶解后,加冰醋酸6ml与适量的水使成100ml。

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职高理化组化学教学案 课题:《缓冲溶液》备课人:赵改玲课时:2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概念 2、知道3种类型缓冲溶液 3、学会判断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 4、试讲解缓冲原理 二、学习重点: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学习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 三、教法、学法指导: 通过阅读课本再结合学案的导学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小组探究最后完成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及相关问题 四、导学过程: 〖激趣导入: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 ~ ,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 ~ ? 〖出示目标: 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问题导学1:

1、什么是缓冲作用? 2、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有那两部分组成? 3、根据缓冲溶液的组成,常见的缓冲溶液有哪三种类型? 〖深入探究: 1、强酸及其对应的盐(如HCL和NaCL)溶液是否具有缓冲能力? 2、在CH3COOH和CH3COONa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NH3. H2O和NH4CL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NaH2PO3 和 Na2HPO3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 〖精讲点拨:缓冲溶液类型:弱酸及其对应盐中要注意多元弱酸如H2CO3 和 NaHCO3可构成缓冲对,但H2CO3 和Na2CO3是不能构成缓冲对的,也就是说要构成缓冲对其抗碱成分在抗碱的过程中必须转化出抗酸的成分,抗酸的成分在抗酸的过程中也必须转化为抗碱的成分。 〖范例剖析: 1、对于缓冲作用的叙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对抗外来酸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B 能够对抗外来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C 能够对抗外来大量的酸或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试剂、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pH7.4,7.6,8.0)□配制量1L □配制方法1. 称量121.1gTris置于1L烧杯中。 2. 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按下表量加入浓盐酸调节所需要的pH值。 pH值浓HCl 7.4 约70mL 7.6 约60mL 8.0 约42mL 4. 将溶解定容至1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应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调定pH值,因为Tris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差很大,温度每升高1℃,溶液的pH值大约降低0.03个单位。 2、1.5 M Tris-HCl□组份浓度1.5 M Tris-HCl (pH8.8)□配制量1L □配制方法1.称取181.7gTris置于1L烧杯中。 2. 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用浓盐酸调pH值至8.8。 4. 将溶液定容至1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应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调定pH值,因为Tris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大,温度每升高1℃,溶液的pH值大约降低0.03个单位。 3、10×TE Buffer□组份浓度100 mM Tris-HCl,10 mM EDTA (pH 7.4,7.6,8.0)□配制量1L □配制方法1. 量取下列溶液,置于1L烧杯中。 1 M Tris-HCl Buffer(pH7.4,7.6,8.0)100mL 500 mM EDTA(pH8.0)20mL 2. 向烧杯中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 3. 将溶液定至1L后,高温高压灭菌。 4. 室温保存。

(pH5.2)□配制量100mL □配制方法1. 称取40.8gNaOAc?3H2O置于100~200mL烧杯中,加入约40mL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 2. 加入冰乙酸调节pH值至5.2。 3. 加入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100mL。 4.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5、PBS Buffer□组份浓度137 mM NaCl,2.7mM KCl,10 mM Na2HPO4,2 mM KH2PO4 □配制量1L □配制方法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L烧杯中。 NaCl 8 g KCl 0.2g Na2HPO4 1.42 g KH2PO4 0.27g 2. 向烧杯中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HCl将pH值调节至7.4,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1L。 4.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上述PBS Buffer中无二价阳离子,如需要,可在配方中补充1mM CaCl2和0.5 mM MgCl2。 6、10 M醋酸铵□组份浓度10 M醋酸铵 □配制量100mL □配制方法1. 称量77.1g醋酸铵置于100~2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 2.加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100mL。 3.使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4.密封瓶口于室温保存。 注意:醋酸铵受热易分解,所以不能高温高压灭菌。 7、Tris- HCl平衡苯酚□配制方法 1. 使用原料:大多数市售液化苯酚是清亮无色的,无需重蒸馏便可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但有些液化苯酚呈粉红色或黄色,应避免使用。同时也应避免使用结晶苯酚,结晶苯酚必须在160℃对其进行重蒸馏除去诸如醌等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可引起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导致RNA和DNA的交联等。因此,苯酚的质量对DNA、RNA的提取极为重要,我们推荐使用高质量的苯酚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 2. 操作注意:苯酚腐蚀性极强,并可引起严重灼伤,操作时应戴手套及防护镜等。所有操作均应在通风橱

(最全)常见缓冲溶液配制方法

常见缓冲溶液配制方法 乙醇-醋酸铵缓冲液(pH3.7):取5mol/L醋酸溶液15.0ml,加乙醇60ml和水20ml,用10mol/L氢氧化铵溶液调节pH值至3.7,用水稀释至1000m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pH8.0):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14g,加水800ml,搅拌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6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8.0。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pH8.1):取氯化钙0.294g,加0.2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40ml 使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溶解,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8.1,加水稀释至100m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pH9.0):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06g,加盐酸赖氨酸3.65g,氯化钠5.8g,乙二胺四醋酸二钠0.37g,再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调节pH值至9.0。 乌洛托品缓冲液:取乌洛托品75g,加水溶解后,加浓氨溶液4.2ml,再用水稀释至250ml。 巴比妥缓冲液(pH7.4):取巴比妥钠4.42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400ml,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 值至7.4,滤过。 巴比妥缓冲液(pH8.6):取巴比妥5.52g与巴比妥钠30.9g,加水使溶解成2000ml。 巴比妥-氯化钠缓冲液(pH7.8):取巴比妥钠5.05g,加氯化钠3.7g及水适量使溶解,另取明胶0.5g 加水适量,加热溶解后并入上述溶液中。然后用0.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7.8,再用水稀释至500ml。 甲酸钠缓冲液(pH3.3):取2mol/L甲酸溶液25ml,加酚酞指示液1滴,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入2mol/L甲酸溶液75ml,用水稀释至200ml,调节pH值至3.25~3.30。 邻苯二甲酸盐缓冲液(pH5.6):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g,加水900ml,搅拌使溶解,用氢氧化钠试液(必要时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5.6,加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枸橼酸盐缓冲液:取枸橼酸4.2g,加1mol/L的20%乙醇制氢氧化钠溶液40ml使溶解,再用20%乙醇稀释至100ml。 枸橼酸盐缓冲液(pH6.2):取2.1%枸橼酸水溶液,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2。 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4.0):甲液:取枸橼酸21g或无水枸橼酸19.2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置冰箱内保存。乙液:取磷酸氢二钠71.63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上述甲液61.45ml与乙液38.55ml 混合,摇匀。 氨-氯化铵缓冲液(pH8.0):取氯化铵1.07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再加稀氨溶液(1→30)调节pH值至8.0。 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取氯化铵5.4g,加水20ml溶解后,加浓氯溶液35ml,再加水稀释至100ml。 硼砂-氯化钙缓冲液(pH8.0):取硼砂0.572g与氯化钙2.94g,加水约800ml溶解后,用1mol/L盐酸溶液约2.5ml调节pH值至8.0,加水稀释至1000ml。 硼砂-碳酸钠缓冲液(pH10.8~11.2):取无水碳酸钠5.30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另取硼砂1.91g,加水使溶解成100ml。临用前取碳酸钠溶液973ml与硼砂溶液27ml,混匀。 硼酸-氯化钾缓冲液(pH9.0):取硼酸3.09g,加0.1mol/L氯化钾溶液500ml使溶解,再加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210ml。 醋酸盐缓冲液(pH3.5):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醋酸-锂盐缓冲液(pH3.0):取冰醋酸50ml,加水800ml混合后,用氢氧化锂调节pH值至3.0,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3.6):取醋酸钠5.1g,加冰醋酸20ml,再加水稀释至25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3.7):取无水醋酸钠20g,加水300ml溶解后,加溴酚蓝指示液1ml及冰醋酸60~80ml,至溶液从蓝色转变为纯绿色,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3.8):取2mol/L醋酸钠溶液13ml与2mol/L醋酸溶液87ml,加每1ml含铜1mg的硫酸铜溶液0.5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

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 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1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的教案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教学教案) 授课时间:20分钟 【教学目标】: 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学生对缓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基础,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 【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定义 2、缓冲溶液的作用 3、缓冲溶液的组成 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 7.45? 知识准备: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盐类水解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实验引出)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 【提问】: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 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1.缓冲溶液的组成 根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弱酸及其盐 弱碱及其盐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 1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以HAc — NaAc为例HAc、NaAc足量HAc+H 23O+ +Ac- + 左移3O+ 抗酸成分 + 抗碱成分右移- 2H2O

共轭酸—抗碱成分共轭碱—抗酸成分 三、讨论: NH3—NH4Cl的缓冲原理 四、练习: 五、小结: 概念: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 缓冲原理 六、作业: 搜集资料: 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篇2:缓冲溶液 职高理化组化学教学案 课题:《缓冲溶液》备课人:赵改玲课时:2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概念

大学实验化学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 难题解析 [TOP] 例4-1 计算pH=5.00,总浓度为0.20 mol·L -1的C 2H 5COOH(丙酸,用HPr 表示)- C 2H 5COONa 缓冲溶液中,C 2H 5COOH 和C 2H 5COONa 的物质的量浓度。若向1 L 该缓冲溶液中加入0.010 mol HCl ,溶液的pH 等于多少? 分析 ⑴ 用Henderson —Hasselbalch 方程式直接计算丙酸和丙酸钠的浓度。 ⑵ 加入HCl 后,C 2H 5COOH 浓度增加, C 2H 5COONa 浓度减小。 解 ⑴ 查表4-1,C 2H 5COOH 的p K a = 4.87,设c (HPr) = x mol·L -1。则c (NaPr) =(0.20-x )mol·L -1 pH =p K a +lg Pr) (H )Pr (-c c =4.87+lg 1-1L mol L mol )20.0(??--x x =5.00 解得 x = 0.085 即c (HPr) = 0.085 mol·L -1 c (NaPr) = (0.20 - 0.085) mol·L -1 = 0.12 mol·L -1 ⑵ 加入0.050 mol HCl 后: pH =p K a +lg ) HPr ()Pr (-n n =4.87+lg 0.010)mol (0.0850.010)mol (0.12+-=4.91 例4-2 柠檬酸(缩写H 3Cit )常用于配制供培养细菌的缓冲溶液。现有500 mL 的0.200 mol·L -1柠檬酸溶液,要配制pH 为5.00的缓冲溶液,需加入0.400 mol·L -1的NaOH 溶液多少毫升? 分析 配制pH 为5.00的缓冲溶液,应选NaH 2Cit-Na 2HCit 缓冲系, NaOH 先与H 3Cit 完全反应生成NaH 2Cit ,再与NaH 2Cit 部分反应生成Na 2HCit 。 解 查表4-1,柠檬酸的p Ka 2= 4.77,设H 3Cit 全部转化为NaH 2Cit 需NaOH 溶液V 1 mL ⑴ H 3Cit(aq) + NaOH(aq)NaH 2Cit(aq) + H 2O(l) 0.400 mol·L -1 × V 1 mL = 0.200 mol·L -1 × 500 mL V 1 = 250 即将H 3Cit 完全中和生成NaH 2Cit ,需0.400 mol·L -1NaOH 溶液250 mL ,生成NaH 2Cit 0.200 mol·L -1 ×500 mL=100 mmol 设NaH 2Cit 部分转化为Na 2HCit 需NaOH 溶液V 2 mL , ⑵ NaH 2Cit(aq) + NaOH(aq) Na 2Hcit(aq) + H 2O(l)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24Na 2HPO 4·2H 2O 分子量 = 178.05,0.2 mol/L 溶液含35.01克/ 升。 C 4H 2O 7·H 2O 分子量 = 210.14,0.1 mol/L 溶液为21.01克/升。 pH 4.0 20mL :Na2HPO4 0.219g + C4H2O7·H2O 0.258g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0.1 mol/L ) 6872柠檬酸钠Na 3 C 6H 5O 7·2H 2O :分子量294.12,0.1 mol/L 溶液为29.41克/毫升。 pH 4.0 20mL : C4H2O7·H2O 0.275g + Na3 C6H5O7·2H2O 0.203g

乙酸–乙酸钠缓冲液(0.2 mol/L ) Na 2Ac·3H 2O 分子量 = 136.09,0.2 mol/L 溶液为27.22克/升。 pH 4.0 20mL :NaAc 0.098g + HAc 0.282mL 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0.05M ) 甘氨酸分子量=75.07; 0.2M 溶液含15.01克/升。 pH 10.0 20mL :甘氨酸0.075g + NaOH 0.013g 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0.1M ) 2+2+ 无水Na 2CO 2分子量=105.99;0.1M 溶液为10.60克/升。 Na 2CO 2·10H 2O 分子量=286.2;0.1M 溶液为28.62克/升。 Na 2HCO 3分子量=84.0;0.1M 溶液为8.40克/升。 pH 10.0 20mL :无水碳酸钠 0.127g +碳酸氢钠0.067g

高中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设计教案

第2单元课时3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以此进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 3.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在讨论中完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两瓶浓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 两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不相同因为浓度不同。 展示不同商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啤酒、化验单等,引导学生关注上面浓度的表示方法。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过渡] CuSO 4 + 2NaOH = Cu(OH) 2 ↓ + Na 2 SO 4 ,使硫酸铜完全沉淀,需要 多少氢氧化钠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体现了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物质的什么量

之比物质的量。对溶液而言,是称其质量方便,还是量其体积方便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计算,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通过溶液体积直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 B 单位:mol·L-1 表达式: c B =n B /V [练习] 配成2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 2.标准状况下,溶于水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 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HCl能配成____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 5.(展示矿泉水商标)假设某矿泉水中K+含量为L,则该矿泉水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mol/L [实验] 将硫酸铜溶液倒出1/4,其质量分数变化吗其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吗若将其加水至原体积呢 加水至与 取出原体积相同 溶液A 溶液B 溶液C [分析] 溶液A中取出1/4,溶质的物质的量变成原来的1/4,即n B 变成原 来的1/4,同时体积变成原来的1/4,根据公式c B = n B /V 液 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不变; 向溶液B中加水至原体积,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变成原来 C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