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_3744
12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文字狱
文化专制政策
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 错而兴起的大狱
明、清政府为什么一再兴起文字狱?
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八股取士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诗》《书》《礼》 《易》《春秋》 破题 起讲 起股 后股 承题 入手 中股 束股
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考试题型:“八股文”
目的: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
三、文字狱
明清两朝为加强思想控狱
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 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 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 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认定 “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 人没文化,被灭族。 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胡 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夺朱 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
1、秦朝:首创
回顾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 治统治
教学内容
明清两朝的建立
明 清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政治 文化
一、明清朝代更替
明朝
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灭亡 1644年 李自成
清朝
建立 1616 努尔哈赤 后金
建国 1636 皇太极 清 女真
入关 1644 顺治帝
满
二、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明朝、清朝为加强皇权 采取了哪些措施?
皇帝
按 刑 察 狱 司
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民 布 政 、政 财 政司
地方
都 军指 政挥 司
思维拓展:
讨论: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明朝强 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
第十二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第十二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这节课学习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什么叫专制统治呢?顾名思义:即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的统治制度。
那么明清两朝统治者又是如何实现其专制统治的?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我们先了解明朝、清朝是如何建立的。
导入新课: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
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这人皇帝是谁呢?生——朱元璋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
朱元璋以上几代都以务农为生,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四处躲债,靠给地主耕地,过着仅能糊口的生活,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民族矛盾尖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特权,巩固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加上这一时期灾荒不断,大多数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最后使元朝走向灭亡。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兵反元,最终推翻元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史称明太祖。
清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那么明清两朝的统治者是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同学们阅读课P63-64页,找出明清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
(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⑴、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地方行政(布政司)司法(按察司)军事(都指挥司)三权相互牵制,便于中央统治⑵、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
中央:罢中书、废宰相、设内阁⑶、废宰相,权分六部。
⑷、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⑸、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
⑹、开始文字狱罢中书、废丞相意味着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终结。
初中历史明清政 治制度

初中历史明清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某些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
在此之前,丞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皇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但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可能威胁到皇权的稳固,于是果断废除。
这一举措使得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皇帝需要直接处理大量的政务,工作负担剧增,于是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
内阁起初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阁臣的权力相对有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尤其在一些强势的内阁首辅时期,如张居正,内阁对朝政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明朝还设立了厂卫制度,这是一种特务统治机构,包括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
厂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不经司法程序随意侦察、缉捕和审讯官员和百姓,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气氛,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司法秩序。
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承宣布政使司负责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都指挥使司主管军事。
三司分立,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清朝入关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也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和调整。
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最初是为了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后来逐渐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
军机处的特点是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没有决策权。
这使得皇权达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极致。
清朝在地方上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通过设立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等,加强了对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是科举制。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形式为八股文。
八股文有着严格的格式和固定的写作套路,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这种僵化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创新。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15七年级历史知识: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键入文字]
15 七年级历史知识: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编辑老师提供了15 七年级历史知识,以备借鉴。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建立时间:1368 年都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
建立民族:满族
清朝建立者:皇太极建立时间:1636 年都城:北京
皇权高度膨胀胡蓝之狱,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波及面最广。
①废除宰相制度使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消失,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设立厂卫制度其中东厂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③设立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飞禽走兽);④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八股取士科举制到明清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允许自由发挥。
目的是实行文化专制。
文字狱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15 七年级历史知识,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七年级历史教案《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课程标准: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和查阅有关明清建立的资料,增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明清专制统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明清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语言生硬,对初一学生来讲难以接受,在讲课中要深入浅出,透过现象折射理论,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1.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明清统治者采取各种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渐趋性。
2.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迭”,主要讲述了这一明清两朝的更迭,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分别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加强的情况,尽管条理清晰,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材处理1.由于教材中的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都是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因此可合为一目,有利于教师授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
2.为帮助学生理解,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在教师引导下逐条分析。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展示材料。
板书设计:一、明清帝国的更替二、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a.、大开杀戒,巩固统治 b、废宰相制度,权分六部c、设厂卫特务机构d、设廷杖制度 d、设军机处2、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教学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复习上一课知识------引入新课-------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二)、复习提问:元朝是何时建立的?它又是如何灭亡的?(三)、导入新课: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1、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后改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2、明朝后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3、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建州为满州,改国号为清。
4、1644,李自成帅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1、倭寇:元末明初,亡命海上的日本武士不断侵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中国自古称日本为倭或倭国。
2、明朝嘉靖年间,倭患最为严重。
在抗击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抗倭名将,其中戚继光功勋最为卓著。
3、戚家军由矿夫和农民组成。
1564年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4、1662年,荷兰驱逐西班牙殖民者在台湾的势力,独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5、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和尼布楚。
6、1685年6月,清朝以水陆两军围困雅克萨,并成功阻击了沙俄援军,迫使雅克萨守城俄军投降。
1686年,清军在次包围雅克萨。
康熙大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7、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待以后再议。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的边界条约。
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长期的和平。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历史事件叙述上述论断。
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隋朝时:隋炀帝派朱宽率领船队到达流求;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清朝时: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时,台湾归于中国版图。
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1、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百余年间,勤于政事、无大战事、服役有规、财政丰裕、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七年级历史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在路上的榆关人,大多是胸前挂着爹娘,后背驮着儿女的中年人Biblioteka 将心比心,将爱比爱,尽着责任和义务。
前些日子搭车,小慧俩夫妻就说到:“我们俩的周末比上班还累,心累。一边想着帮公婆干些活儿,一边还惦着自己的老妈。亏待孩子也是没办法。”榆关人在抚宁,心分成“八下”,“爱”字好 几个点点,有些心疼她们。
我确实被感动过,过去两年多了,如今复述还是满怀敬意。帝都娱乐 我们村一条街住着的媳妇儿,平日里早出晚归街坊都叫不出她的闺名,工作太忙使然吧。只知道她很会过日子,节俭持家。公婆帮带孩子连种菜,上下三代五口人其乐融融。
偏意外降临,公爹突发重疾,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征询家人意见。她当时极坚决的表态:“再抢救试试,我们不怕人财两空。钱,不够,我们宁可借……”公爹走了,她拉了饥荒。 老风俗说“家里人走了,宅子不能空着,得过一百天”,她和丈夫为了陪婆婆天天跑家…… 某日我问过她:“有后悔过吗?”她优雅一笑:“大姐,我也有儿子啊,看着我呢。”她的名字带个“杰”字,够担当!
七年级历史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我和冬雪说,我宁愿自己站在落花之下,也不希望她经历一场生死劫。而冬雪却和我说,那时候,梨花白,桃花妖,我能读懂她眼里的玫瑰色吗?
我能读懂吗?
突然,打开的手机微信上跳出来冬雪的一句话:伟,我上午又接诊了一位来自武汉的病人。
我明白冬雪这句话后面的所有含义,一瞬间,拿着手机的手颤抖了起来,我都不知道怎么和冬雪说话了,我沉默着,不知不觉间眼眶变得湿润了起来。
365正网开户 今天破天荒地来了一个艳阳天,久违的阳光下,我看不出眼前的岁月有多么深邃,我只觉得这一缕阳光让我等待了整整一个季节那么悠长。其实,我不知道的是,潜意识里,我始终渴望着一种花朵
的芬芳。
这个季节,因为疫情,因为牵挂着冬雪,我的思想如同没有了色彩一样,显得脆弱不堪,唯有满脑子白衣天使的身影,或许在疫情过后,会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吧。
那天,冬雪和我说,风儿很快就会吹开春天的。是啊,我期待春天来临,感受着春风的轻轻吹拂,看满眼的春色无边,看冬雪站在樱花面前那份陶醉的神态而沉醉。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信,武汉也一样,疫情会很快过去。我想象着春风穿越户部巷,将它的喧闹烙印在南来北往的人们身上。我想象 着一场春雨,沙沙落下,滋润着一朵朵娇艳的樱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