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会计科目、会计账户(1)会计科目:根据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在对各个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赋予每一类别的名称,即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会计帐户:具有一定结构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形式。

或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与费用归属期的原则,又叫做“应收应付原则”或“应计原则”。

(2)配比原则:指企业的收入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配合起来进行比较,以计算出正确的损益。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即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净额。

三、会计凭证、记账凭证(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2)记账凭证:是根据合法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帐户)和记账金额的分录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五: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1).收益性支出: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

(2).资本性支出:所发生的支出不仅仅是为了本期的收益,而且和以后会计期间的收益都有直接关系。

六、财产清查、未达账项(1).财产清查:通过对实物、现今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的核对,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从而查明帐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2、挖掘财产物资潜力,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3、保护财产安全完整;4、保证结算制度的贯彻执行。

(2).未达账项: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 科目 解释

会计 科目 解释

会计科目解释
会计科目是指在会计系统中使用的分类账户,用于记录和归集企业或个人的各种经济业务和交易。

它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反映了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

会计科目一般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六大类。

其中,资产科目记录企业或个人拥有的资源和应收账款;负债科目记录企业或个人的债务和应付账款;所有者权益科目是指企业或个人的净资产,包括承担风险的资本和盈余;成本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或个人的各种成本支出,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收入科目记录企业或个人的各种收入来源;费用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或个人的各种费用支出,如租金、水电费等。

每个会计科目都有自己的编号和名称,方便记账和查询。

在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会计分析时,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业务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科目进行记录和处理。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和分类是保证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会计科目汇编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汇编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汇编名词解释
科目编码余额方向科目名称
借 1001库存现金
借 1002银行存款
借 1012其他货币资金借 1012001银行汇票
借 1012002银行本票
借 1012003信用证保证金借 1012004外埠存款
借 1012005存出投资款
借 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借 1121应收票据
借 1122应收账款
借 1123预付账款
借 1131应收股利
借 1132应收利息
借 1221其他应收款
贷 1231坏账准备
借 1401材料采购
借 1402在途物资
借 1403原材料
贷 1404材料成本差异
借 1405库存商品
借 1406发出商品
贷 1407商品进销差价
借 1408委托加工物资
借 1411周转材料
借 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
贷 1471存货跌价准备
借 1481持有待售资产
贷 1482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借 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 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借 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会计科目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会计科目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会计科目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会计科目的名词解释会计科目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详细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供应信息的具体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前者是对会计要素详细内容进行总括分类,供应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原材料”等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供应更具体更详细会计信息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详细对象。

会计科目的特点1、注会基础性科目。

注会是高楼,会计是基础,由于不管是会计还是审计工作都是围绕企业会计工作绽开的,因此会计有如注会的门户一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从学问体系上分析,学习好会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审计、财管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会计、审计、财管是注会的三大高山,首先需要爬的就是会计。

只有拿下了会计才等于注会学习的真正开头,所以有的人说拿下了会计就等于占据了注会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对日战斗的百团大战。

2、注会理解性科目。

会计学习,理解一点:理解。

总在说理解,但是大家贯彻的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和学习看法有关系,另外是跟学习意识有关系。

老师在讲解金融资产的时候就强调了企业持有意图和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等基本推断原则。

所谓的持有意图其实就是资产的性质,而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则是对于影响损益资产的考虑。

比方交易性金融资产,顾名思义突出的是“交易”二字,既然是交易那么企业买过来意图是什么?意图就是短期交易,所以影响当期损益就是其处理特点,这样资产名称和处理特点就对应了,不怕学不好。

3、注会发散性科目。

会计的学习能够有效发散学习思维,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由于不管是审计还是财管都是围绕会计学科绽开的,综合考试考什么?比方确定固定资产是融资还是购置打算,运用现金净流量法确定了融资项目,那么在会计上就要进行摊余本钱计量,由于会计折旧和税法认定之间的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处理,审计中发觉会计上折旧方法错误需要调整报表,本质上还是在于会计的基本处理,同时从企业申请、审批、购进、安装等等各个过程涉及到企业内控与审计重点。

发出商品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发出商品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发出商品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发出商品是指企业将存货出售给客户或转移至其他部门或地点的行为。

在会计中,发出商品是一个重要的交易事件,需要在账务上记录相应的会计科目。

以下是相关的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1. 库存商品:库存商品是指企业为销售而持有的物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当发出商品时,库存商品的余额会减少。

2.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所获得的收入。

当发出商品时,销售收入的余额会增加。

3. 销售成本:销售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

当发出商品时,销售成本的余额会增加。

4. 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企业为应对突发情况而持有的现金,如应对基本支出、偿还债务、投资活动等。

当发出商品时,库存现金的余额会减少。

5.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而未收到货款的金额。

当发出商品时,应收账款的余额会增加。

6. 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需要缴纳的税金和附加费用,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当发出商品时,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余额会增加。

以上是发出商品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确保账务准确无误,避免损失和纠纷的发生。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论记账科目
科目是记账的基础,会计科目是会计程序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涉及和处理账务,帮助业主、股东、政府和其他关键决策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一般来说,记账科目是指反映原始事务的账目,是会计人员负责管理的各种科目的总称。

记账科目分为三大类:流动资产科目、非流动资产科目和负债科目。

流动资产科目是指按照流动资产的属性确定的科目,是企业有形资产的总称,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非流动资产科目是指长期投资而不参与循环贸易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负债科目是指公司接受请求者下达的融资命令,并按条件支付本金和息费,且记录在账簿中,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记账科目不仅记录财务状况,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因为所有的科目都是按一定的特点来划分,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账务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科目来对账务的处理方式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更容易控制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和精确性,从而提供财务管理情况的贴切细节,实现企业运行财务活动的高效性。

因此,在真正开展财务管理之前,必须正确地建立记账科目,以正确把握和处理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账务的结果,对企业的管理和实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彻底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一、资产类1001 库存现金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和结余额,并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支出现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月末,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有外币存款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应当根据企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5 其他货币资金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经典法则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经典法则

一、资产类1001 库存现金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和结余额,并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支出现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月末,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有外币存款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应当根据企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5 其他货币资金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大全
会计科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用于记录和分类经济业务的一种分类方式。

会计科目通常以名称和编码的形式存在,用于识别不同类型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项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解释。

1. 资产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拥有的可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如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2. 负债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所欠的债务或承担的义务,如应付账款、借款、应交税费等。

3. 权益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和其他利益,如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4. 收入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5. 费用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消耗,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广告费用等。

6. 成本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生产或购买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如原
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7. 准备科目:用于记录可能发生但尚未确定金额的损失或负债,如坏账准备、税金准备等。

8. 待摊费用科目:用于记录已经发生但尚未使用或未消耗的费用,如广告宣传费待摊、研发费待摊等。

9. 待处理科目:用于记录尚未明确归属于其他科目的经济业务,如待处理收入、待处理费用等。

10. 损益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变动,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等。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的会计科目,不同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还可以设置其他特定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正确设置和使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