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在册十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欣赏
元代陶瓷绘画与青花人物故事图

元代陶瓷绘画与青花人物故事图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陶瓷绘画与青花人物故事图也是元代文化的一部分,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信仰、审美和艺术追求。
元代陶瓷绘画与青花人物故事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元代的陶瓷绘画在古代文化中独具特色,其内容多变,既有宫廷绘画的高贵气派,也有平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元代人物故事图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元代陶瓷器的主题之一。
元代陶瓷绘画与青花人物故事图多以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在元代陶瓷绘画中,青花人物故事图是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青花人物故事图以青花为主色调,通过勾勒人物形象、描绘故事情节和镶边图案等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在描绘人物形象时,注重对人物性格、外貌特征和服饰风格的表现,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变化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在世界。
在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代名人的形象,如历史上的君主、文人、武将等,这些人物形象往往是以非常写实的手法呈现出来,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记载或传说故事,通过青花绘画的形式来传达他们的形象和故事,使得这些名人的形象得以永久保存,并成为了元代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对古代名人的描绘,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还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节和故事情节。
这些故事情节的来源多样,既有历史事件,也有神话传说,还有民间故事等。
青花人物故事图通过对场景的描绘和故事情节的展示,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信仰和审美追求,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元代陶瓷绘画与青花人物故事图中,艺术家们运用自己的艺术感悟和审美追求,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精心塑造和表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得这些陶瓷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艺术享受。
鉴赏全世界在册十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欣赏

鉴赏全世界在册⼗⼤元青花⼈物故事罐欣赏元青花⼈物故事罐在我国的瓷器界有⾮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的⼀朵奇葩,因为它的精湛的制作⼯艺、精美的图案加上是取材中国有名的故事图案主题,它在中国的瓷器史上⼀直占据着霸主的地位,是⽆法被任何瓷器替代的珍品。
长期以来公认存在的元青花⼈物故事罐全世界仅有8件,且认为全都流失海外。
事实上国内陆⽅博物馆也藏有两件元青花⼈物⼤罐精品,由于各⽅⾯原因,之前较少有⼈知道。
因此⽬前可以统计的元青花戏曲⼈物⼤罐事实上共有10件。
1,⿁⾕⼦下⼭图罐⿁⾕⼦下⼭图罐2005年此罐以1568.8万英镑(约2.3亿⼈民币)的价格拍出。
此罐使⽤进⼝钴料绘出的青花纹饰共分四层,第⼀层颈部:饰⽔波纹;第⼆层肩部:饰缠枝牡丹;第三层腹部:为“⿁⾕⼦下⼭”主题纹饰;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码”。
主题画⾯描述了孙膑的师傅⿁⾕⼦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端坐在⼀虎⼀豹拉的车中,⾝体微微前倾,神态⾃若,超凡如仙,表现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之外的神态。
车前两个步卒⼿持长⽭开道,⼀位青年将军英姿勃发,纵马⽽⾏,⼿擎战旗,上书“⿁⾕”⼆字,苏代骑马殿后。
⼀⾏⼈与⼭⾊树⽯构成了⼀幅壮观⽽⼜优美的⼭⽔⼈物画卷。
整个青花纹饰呈⾊浓艳,画⾯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体。
⼈物刻画流畅⾃然,神韵⼗⾜,⼭⽯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分完美,正如孙瀛洲先⽣所说的:“元代瓷器‘精者颇精’”。
2.青花“昭君出塞”罐青花“昭君出塞”罐⽇本出光美术馆藏现藏于⽇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罐此罐腹绘九个⼈物,七匹乘骑(另外两骑当隐在⼭⽯后⾯)。
九个⼈物中有男有⼥,有⽼有少,或骑在马上,或摇鞭步⾏。
马上驮着⼸弢、⾏囊。
观⼈物相貌、服饰有差别。
其中骑在⼀匹⽩马之上,怀抱琵琶,梳⾼髻的汉装⼥⼦是王昭君,前后各有⼀胡服⼥⼦随⾏。
六名男⼦中,有的头戴貂冠,髡发驾鹰,着胡服;有的戴毡笠,着汉装。
难得一见:全世界馆藏元青花人物纹瓷器大集锦

难得一见:全世界馆藏元青花人物纹瓷器大集锦元青花作为中国瓷器中珍贵且神秘的品种,至今被全世界津津乐道,一经出现便是毫无悬念的亮点。
尤其是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被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齐以2.3亿人民币拿下,更是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成交记录。
马未都先生在拖布卡帕皇宫看元青花喜欢收藏的朋友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一起学习交流,鉴定真伪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元青花瓷器不超过四百件,且多被伊朗、土耳其收藏。
除此之外,世界上的每一个博物馆都以藏有一件元青花为荣。
而元青花中,莲池、花卉、龙纹为多,而人物纹是极其罕见。
笔者就根据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馆藏或有明确出土的元青花人物纹器物。
来为大家奉上一份独特的珍品盛宴。
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纹罐埃斯肯纳齐收藏这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纹罐,2005年以1400万英镑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出,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获得,加佣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
它的出现引起了全世界对于元青花的重视,2.3亿的成交价也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价,成为中国瓷器的典范。
故而笔者将其列入第一位,更看重它的意义。
元代青花“ 百花亭”人物故事纹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元代青花“ 象车出行图”人物纹罐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藏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该罐为1958年入藏,开始定为明代。
2009年首次对外披露之后,被重新定为元代。
但是这件青花罐与常见元青花的造型稍异,故而有学者提出此件为明初之物。
笔者这里不祥加论述,见仁见智。
以官方披露为准。
同意为元代则做参考,不同意为元代只做了解即可。
元代青花“锦香亭”人物故事纹罐美国陈氏博物馆藏“锦香亭”人物故事纹青花罐2005年出现在佳士得拍卖会,台湾王定乾先生以4716万港元拍下,后落户在仙妮蕾德董事长陈得福在美国开设的陈氏博物馆。
元代青花“三顾茅庐”人物故事纹罐裴格瑟斯基金会收藏元代青花“尉迟恭救主”人物故事纹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元代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纹罐亚洲私人收藏元代青花“昭君出塞”人物故事纹罐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这件元青花人物罐异常珍贵,带盖!带盖!!带盖元代青花“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人物故事纹罐日本安宅美术馆藏元代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人物故事纹罐广西横县博物馆藏这件稀世珍宝可谓命运多舛。
稀有而精美——全球馆藏元青花高清大赏

稀有而精美——全球馆藏元青花高清大赏元青花在陶瓷界是个让人兴奋的话题,拼资历它比不上唐青花,论鲜艳比不了明清,但论价值,它曾长时间保持高不可攀的世界纪录。
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创造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
这个价钱在当时折合成黄金来计算,约合2吨黄金。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各地博物馆藏元青花大赏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元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鱼莲纹罐,元高31cm,口径21cm,足径20.3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元高28cm,口径22.3cm,足径18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花卉纹鼎,元高11cm ,口径10.1cm ,足距7.7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元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元高9.5cm,口径15.3cm,底径12.5cm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故宫博物院藏元青花印花寿字花卉碗高4.5公分口径11.8公分足径4公分台北故宫藏元青花花卉蟠螭方罐高5.6公分口宽1.7公分底宽6.2公分台北故宫藏元青花花卉葫芦式执壶高11.2公分口径2公分足径5.1公分台北故宫藏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高44.1、口径5.5、腹径28.4、底径13cm 南京市博物馆藏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高27.5cm 口径20.7cm 底径18.6cm 上海博物馆藏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高42.1cm 口径5.5cm 足径14cm 上海博物馆藏元青花龙纹梅瓶高35.4,口径5.6,底径11.2cm高30.2cm,直径33.4cm,重量7.45kg 大英博物馆藏高48.3cm 大英博物馆藏高39.4cm 大英博物馆藏高33cm大英博物馆藏直径16.1cm 大英博物馆藏直径45.8cm大英博物馆藏直径47.1cm,高8.2cm,重量4.1kg 大英博物馆藏直径42.4cm 大英博物馆藏至正型元青花大瓶一对高63.8cm大英博物馆藏梅瓶高44.5cm大英博物馆藏玉壶春瓶高29.6cm 大英博物馆藏玉壶春瓶(残件)高27cm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马纹玉壶春瓶H 27 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Diam 40 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H 44.5 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H 28.6 cm,Diam 8.3 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被国内忽视的元末青花象车人物故事罐

被国内忽视的元末青花象车人物故事罐
被国内忽视的元末青花象车人物故事罐
(转载)
元末青花象车人物故事罐
元末青花象车人物故事罐局部
文/西风
在整理资料库的时候,突然想起现藏于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所藏元末青花象车人物罐。
此罐最早公布于世是2009年4月,陕西咸阳市《咸阳市文物志》中透露。
之前很少有人知道。
如果算上这一件,国内外加起来共10件被承认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完整器。
该罐现藏于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于1958年人藏长武县文物单位收藏。
罐通体分别绘制青花缠枝花卉、人物故事纹饰。
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及釉料,判定为元末明初烧造,为已面世的又一件元青花人物绘画珍瓷。
罐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
通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至下渐收。
足直下至底,平底,矮圈足。
通体施以青花纹饰。
采用颈、肩、腹、胫四段分开的装饰手法,自颈部至足部以三道卷草纹带将整个罐体纹饰分为四层:第一层,在颈部饰有一周
狭窄的缠枝菊花纹带。
第二层,在肩部饰有缠枝莲纹。
第三层的腹部纹饰是这件器物的主体纹饰,为人物故事画,共有6个人物形象,其中四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引领象舆,一人坐于象舆之内,面部不清,从发饰、服饰、装饰上看均为典型的元代风格,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
画面的局部以山石小草、洞石树木相衬托,使画面情趣盎然。
第四层,在胫部饰有一周栅栏式变体莲瓣纹,各不相连,莲瓣内绘画杂宝纹。
整体绘画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层次分明。
通体施青白釉,釉汁光润透亮。
青花发色灰暗,青中发紫,深沉而浓重。
元青花文王访贤高頚罐赏析

元青花文王访贤高頚罐赏析元青花“文王访贤”人物纹双鱼耳高頚罐鉴赏元青花瓷,这一披着层层神秘面纱的陶瓷史上的奇葩和中国瓷器中的瑰宝,探索与追寻的高潮一波又一波,高潮迭起,引世界无数英雄竞折腰。
说他“奇葩”,是因为元青花的出现无任何征兆突然以成熟的大人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又在短短的几十年后又神秘的消失。
来的突兀,去的匆匆,在中国历来的陶瓷史上无任何记载,几乎形成断代,并且元青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由美国人揭开了元青花的神秘面纱才呈现在国人面前。
说他是“瑰宝”,是因为他的艺术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由于生产元青花的原料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元青花已不可能再生,这就造成了元青花的稀缺,目前有记载的元青花在全世界只有三百余件,又由于六百年前的生产工匠的熟练手艺,形成了元青花的高超艺术价值,受到了世人的追捧,无不以寻求到一件元青花而引以自豪。
元青花这一艺术瑰宝可与世界上任何顶级艺术品相媲美,可在艺术宝塔的顶尖上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元青花瓷存世少,能亲手接触元青花瓷的人很少,加上这二十多年来元青花赝品泛滥,所以在元青花瓷的认知和鉴定上,往往令人扑朔迷离,无从下手。
现在,鉴定元青花的文章很多,技术层面的介绍浩如烟海。
都是以传统鉴定为多。
瓷器是火与土的艺术,围绕火与土的结果,从鉴定环节来说,一般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材料,二是加工制造。
从材料来说,包括胎土、釉料、颜料,作为元青花瓷器来说,颜料就是指青花料。
从加工制造来说,主要包括胎土加工筛选、造型、加工工艺、纹饰绘制等。
由于材料的不同,加工制造的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瓷器出现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瓷器断代、真赝鉴定的重要依据。
作为瓷器,不同窑口、不同年代的产品,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和性质,这就是共性,比如瓷器造型、工艺、纹饰等,共性是可以重复仿制的,因此共性不能作为断代和鉴别的依据。
但还有一些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窑口有着不同的性质特征,这些性质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瓷器的特性,比如瓷器的胎料、青料等,不同的胎料和青料,经火的焙烧后呈现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不可仿的,是独一无二的。
元青花西厢记大罐故事详解

元青花西厢记大罐故事详解元青花西厢记大罐的故事,哎呀,这可真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瓷器故事。
说起“西厢记”,大家可能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吧?对,就是张生和崔莺莺的那段儿女情长,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
但今天咱们聊的不是《西厢记》本身,而是跟它有关的元青花大罐。
这瓷器,哎呦,不是普通的瓷器,简直就是件艺术品、宝贝,尤其是在那年代,能拥有一只元青花的罐子,简直就是让人羡慕得不行,妥妥的“财富象征”啊。
先说说元青花,真是让人一提就忍不住想“哇”一声。
那个年代的青花瓷可是精致到让你惊叹的程度,工艺细腻,色彩深沉,图案又极具意境。
每一笔都像是在纸上轻轻地描绘心事,简直是传递着千年的文化和智慧。
而说到西厢记这部戏,它不仅仅是一出戏剧,它就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能看到古人如何看待爱情、生活和那些无奈的命运。
就好比这只元青花大罐,它不只是一只普通的容器,而是藏着故事的载体。
这个故事的起源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说是这只元青花大罐,当时是由某位朝廷贵族所收藏,里面装的也不仅仅是那些茶叶、香料,而是比这些更珍贵的东西——文化与历史。
你想,元青花那时候就是价值连城的存在,连一只瓷罐都能有这么大故事,这也太不简单了吧?元朝时期,青花瓷已经成为了艺术品的代表,传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简直就是一块块活历史,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华。
至于西厢记嘛,大家应该都知道它讲的是什么吧?说的就是张生和崔莺莺那段儿女情长的故事。
两个人各自心有所属,却因世俗的约束而无法自由相爱。
哎呀,真是老掉牙的狗血剧情啊——一个是书生,一个是小姐,两人相爱不能相守,结果闹出了很多波折。
你瞧这段恋情,不仅仅是张生和莺莺的事儿,似乎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那么几段相似的纠结,心有灵犀,命运却总是捉弄。
而这只大罐,正是那个时代文化的缩影。
不管是瓷器的造型,还是装饰上那些精美的图案,都深深地和《西厢记》那种浪漫、曲折的情感融为一体。
这只大罐上,时常会看到一些与西厢记相关的场景,比如有些花鸟、飞蝶,还有一些隐喻爱情的图案。
元代青花瓷中的人物故事

元代青花瓷中的人物故事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及展开图,昭君出赛,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臶。
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
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
一目前所见到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不过几十件~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国内所见者区区可数~主要有以下这些。
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出土于江宁县牛首山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中。
画面在梅瓶的腹部~占据主要位臵。
上下饰西蕃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
主题鲜明突出。
画面中~主要人物萧何头戴展脚幞头~着袍束带~五络须髯。
左手控缰~右手挥鞭~策马飞奔。
画面的另一侧~韩信头裹软巾~身着长袍~手牵战马在溪边饮水。
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错落有致。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萧何,南京市博物院藏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信, ,韩南京市博物院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农科所出土一件青花瓷罐。
出土时口沿稍有残损~盆已破碎。
罐腹绘“征战图”~据考证。
内容为《尉迟恭单骑救主图》。
画面中头戴束发冠~身着战袍~手持长柄叉~已露败迹的骑马战将为唐将段志玄。
紧随其后~驱马追杀者头戴凤翅盔~着甲束袍~双手持矛~为单雄信。
隔山石一人头戴交脚幞头~着长袍~右手持鞭端坐马上~身微侧~似对后面的人对语。
此人为秦王李世民~后为尉迟恭~右手举钢鞭~左手握缰~策马疾驰而至。
他头戴直角幞头~满脸须髯~铠甲外着战袍~一望便知是员骁勇骠悍的猛将。
山崖间~旗幡猎猎~隐现三名手持长矛的兵士。
空隙处绘怪石、云朵、杨柳、双凤和灵芝。
同一题材的青花盖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
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
两人并辔而行。
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
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世界在册十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欣赏
全世界在册十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欣赏
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在我国的瓷器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因为它的精湛的制作工艺、精美的图案加上是取材中国有名的故事图案主题,它在中国的瓷器史上一直占据着霸主的地位,是无法被任何瓷器替代的珍品。
长期以来公认存在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全世界仅有8件,且认为全都流失海外。
事实上国内地方博物馆也藏有两件元青花人物大罐精品,由于各方面原因,之前较少有人知道。
因此目前可以统计的元青花戏曲人物大罐事实上共有10件。
一、鬼谷子下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收藏)
鬼谷子下山的故事出自《战国策》。
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
这件元青花人物罐“鬼谷子下山”描绘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
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写有“鬼谷”两字。
整个青花纹饰共分
四层,第一层颈部:饰水波纹;第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第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原物2005年以1400万英镑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出,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获得,加佣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
二、尉迟恭救主(原物现在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描述了尉迟恭单骑闯敌营营救被敌军围困的李世民的故事。
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
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辔而行。
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
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
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字。
主题纹饰场面宏大,布局疏密得当,罐身自口至底图案依次为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主题纹饰、变体莲瓣纹。
三、三顾茅庐(原物被裴格瑟斯基金会收藏)
三顾茅庐是汉未时期,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在“三顾茅庐罐”上诸葛孔明头系软巾、身穿长袍,盘膝坐在苍松之下,书童双手捧书箧站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
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
树
下刘备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
关羽和张飞在一边窃窃私语,画中把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才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焦急烦躁的神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元代高超的绘画技艺。
四、锦香亭(原物收藏于美国陈氏博物馆)
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作家王仲文的《孟月梅写恨锦香亭》,故事叙说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与孟月梅浪漫而曲折的爱
情故事。
唐玄宗时,长安书生陈圭游孟家花园,与孟女月梅相遇于锦香亭畔,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2005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台湾王定乾先生以4716万港元拍下“锦香亭罐”,后落户在仙妮蕾德董事长陈得福在美国开设的陈氏博物馆。
五、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原物现在被日本安宅美术馆收藏)周亚夫是西汉名将,曾经平定过吴楚叛乱,官封条侯,治军极其严格。
在他屯兵细柳营时,马不离鞍,士不卸甲,随时准备战斗。
一次,汉景帝路过,想进军营看一看。
守门的军士告诉汉景帝,没有周亚夫的命令,不得开门,即使皇帝来访也不例外。
汉景帝对周亚夫治军极为赞赏。
这个纹饰的典型画面为:一面是周亚夫独坐大帐,旁边站着持剑的军士和打“周亚夫”号旗的士卒;在另一个画面上,汉景帝和随从正被挡在营门外等候开门。
六、百花亭(原物现在收藏在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
场景取材于元代无名氏所著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书生王焕生性风流,人称“风流王焕”,时值清明,前往百花亭游春,邂逅著名妓女贺怜怜,一见倾心。
在卖查梨条的王小二的帮助下,两人一处生活了半年。
半年后,高邈赶走王焕,强迫贺怜怜嫁给自己,移住承天寺。
贺怜怜托王小二传达对王焕的思念,王焕扮作卖查梨条的小贩,一路叫卖吆喝,到寺里与心上人相会。
怜怜用首饰资助王焕,让他去西延边关从军立功,并告之高邈的许多违法行为。
王焕投延安府镇西夏立功荣归,升西凉节度使,告高邈盗用官钱买妾等罪行,夺回爱人贺怜怜。
荣升团聚,双喜临门。
七、西厢记(原物现在被亚洲一私人收藏家藏)
《西厢记》是中国传之久远的爱情故事。
画面正中,几上设一香炉,旁边一女子躬身祭拜。
两侧衬以雕栏、假山、花树,表现《西厢记》中崔莺莺“焚香拜月”的一幕。
崔莺莺自幼
有拜月的习惯,每逢月朗风清,她都要焚香拜月,这时张生偷偷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
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于是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八、昭君出塞(原物现在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
“昭君出塞”表现的是西汉元帝时期,胡汉和亲,王昭君下嫁呼韩邪单于的感人爱情故事。
画面描述了“出塞”漫漫旅途中的场景,王昭君怀抱琵琶,点明了主题。
整体风格疏密有致,布局匀当。
九、尉迟恭单骑救主(原物现在广西横县博物馆藏)
1980年出土于广西横县“四官岭”,稀世珍宝“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在广西横县出土后,被丢弃在角落达7年;1987年,一名农艺师偶然发现了这个宝贝,把它捡回家,用来养花和装种子;1989年,文物专家确认了“图罐”的国宝身份;“图罐”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罐直口,丰肩、束胫,高30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9.5厘米。
同一题材的元青花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相比较而言,横县出土的瓷罐所绘,少擎旗武士,而多一战败的唐将,更显得生动传神。
十、车象人物纹(原物现藏于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
1958年长武县文物单位入藏此罐,最早公布于世是2009年4月,陕西咸阳市《咸阳市文物志》中透露。
罐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
人物故事画,共有6个人物形象,其中四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引领象舆,一人坐于象舆之内,面部不清,从发饰、服饰、装饰上看均为典型的元代风格,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
整体绘画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层次分明。
通体施青白釉,釉汁光润透亮。
青花发色灰暗,青中发紫,深沉而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