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图形说课稿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设计.docx

“多姿多彩——几何图形”的教学设计谷城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宋光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三、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
我们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图画世界里,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美景吧。
同时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哪些图形是熟悉的?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出示章前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1, 找出一些熟悉的几何图形2.出示一些建筑图片,让同学们欣赏,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泰姬陵祈年殿北京国贸大厦香港说一说:根据这些图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说出你熟悉的图形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出示相应的几何体实物)这些图形,形状各异,丰富多彩,可以说是多姿多彩,这就是本节课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的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几何图形(揭示课题:4.1.1多姿多彩--几何图形)o【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让其认识美、欣赏美,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二)活动探究,得出结论1.出示实物(大词典,魔方,听装饮料罐,足球,漏斗)想象出几何图形你还能再举出一些类似于这些图形的物体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而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圆、线段、点,以及小学三角形、四边形等, 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多姿多彩的图形

教案4.1 多姿多彩的图形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通过所观察的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难点: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和交流学习。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收集的故宫建筑图片和一些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并讲出其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这些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多姿多彩的图形几何图形二、新课1、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形状是几何图形的?(请同学回答)2、观察图4.1—3,看这些实物形状接近于什么几何图形?它们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吗?这样的几何图形叫立体图形。
3、把图4.1—4中的实物形状与对应的立体图形用线连起来。
4、观察图4.1—5的各图中包含哪些几何图形?这些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中吗?(学生回答)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平面图形。
因此:平面图形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这两种图形之间有联系吗?5、观察图4.1—6中各个立体图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说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有联系吗?6、观察图4.1—7,从下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一样吗?请你们把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把你们画的和老师画的对比一下,一样吗?我们把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分别叫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
7、请同学们观察图4.1—8,你们能把它的三视图画出来吗?请动手画一画,并互相对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多姿多彩的图形》课件

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 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长方体
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 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 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 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长方体
正方体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六棱锥 ……
常见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
长方形
五边形
圆形
正方形
六边形
找一找:有哪些熟悉的平面图形?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利用骰子,摆成下面的图形,分别从正面、 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 面图形?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你有收获吗?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五边形、六边形等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球 圆柱体
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 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体
圆锥体
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
圆锥
正方体 球
圆柱
下列实物与给出的哪个几何体相似?
棱柱和棱锥
三棱柱 六棱柱 三棱锥
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
柱体
立体图形
球体
圆柱 棱柱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
锥体
圆锥 棱锥
……..
1 习题3.1 第1、2题 2 预习3.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节多姿多彩的图形 七年级数学课件

议一议
1、 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圆柱 ?
杯子、茶叶筒、花瓶、薯片筒、易拉罐、药瓶等
2、用自己的话说说圆柱有何特点 ?
上下两个面是 大小相等的 圆;顶是平的。
议一议
1、生活中 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圆锥 ? 甜筒,麦堆,导弹头,蒙古包顶,羽毛球 …
2、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锥有何特点 ?
它的底是一个 圆 ;圆锥的顶是 尖 的。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圆锥
观察下列物体,与给出的哪个几何 图形相类似?
棱 柱
观察下列物体与给出的哪个几 何图形相类似?
棱 锥
你能从下列图片中发现哪些 平面图形?
1、观察教科书110页,各图中 包含哪些平面图形?
2、观察教科书116页,你能 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3、练习找立体图形+,纸
4、找一找图形、说一说特征、摸 一摸图形、练一练、小结、
第三章 图形初步认识
第1节 多姿多彩的图形
年级: 七年级 主讲:大雁第三中学
徐艳飞
下面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 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ຫໍສະໝຸດ 文具盒类似于长方体
你是这样想的吗?
魔方能得到正方体.
你是这样想的吗?
笔筒能得到圆柱.
你是这样想的吗? 漏斗能得到圆椎体.
你是这样想的吗?
足球能得到球体.
《多姿多彩的图形》课件2(26张PPT)(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 1 课 多姿多彩的图形——几何图形
情景引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你能 再举出生活中 的一些确定和不确 定事件吗?
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回答: 下面各图是我们常见的什么图形?
自主探究(—)
(享受探究的乐趣)
观察纸盒
1、从整体上看纸 盒是 体?
2、从侧面上看能 得到 形?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 、几何图形 2 、立体图形 3 、平面图形
4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与我们学 过的常见几何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三)(享受探究的乐趣) 下面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 面图形的例子.
一、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 什么联系?
尝试运用(二)(试一试,你一定能行!) 下面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 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补偿提高(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把图中的几何图形与它们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并指出所包含的平面图形及其位置。
3、若只看棱、顶 点等局部得到的 是?
自主探究(二) (享受探究的乐趣) 下面的实物给我们什么样的几何体的形象?
尝试运用(—)(试一试,你一定能行!)图中的实 物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 接起来。
游戏:我说你摸
规则
1、一名同学读出常见几何体的名 称。
2、另一名同学从口袋中摸出相应 的几何体。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材分析1、本节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并在复习学生前两个学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
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结合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以及体、面、线、点的关系的内容,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图形,教学时可在教科书中给出的实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再向学生展示一些图形,或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自己熟悉的美丽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几何图形,并结合具体例子(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说明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的兴趣。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教科书是通过安排“思考”栏目,结合具体实例,从复习的角度引出这些概念的。
完成思考栏目后,还可以再给出一些它们的实例,或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实例。
对于它们的概念。
不要求数学上的严格定义。
4、棱柱、棱锥也是学生很熟悉的图形,教科书结合帐篷、螺母、金字塔等例子,指出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并没有给它们下定义,学生只要能结合具体图形,指出是棱柱或棱锥,或能从一些实物中“发现”它们,能举出一些它们的实例就可以了,不要做严格的定义。
5、棱柱、棱锥、圆柱、图锥、球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主要要研究的立体图形,在本节,都是结合具体实物给它们命名的。
在教学中。
由于学生还没有空间的平行、垂直等概念,因此,很难具体描述它们的特征。
因此,不宜给有关的几何图形下定义,只要求学生能识别所列出的几何体,能从有关的图形中“发现”这些几何图形,能举出它们的实例即可。
6、同样,学生在前面学段也已经学习了许多平面图形,教科书通过“观察”栏目来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
这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与学习立体图形类似的。
多姿多彩的图形1

解: 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其中有4条是直的,2条是曲的. 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线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 观察上图,节日的烟火给了我们什么样的 形象? 这样的形象是怎么有的?
▪ 同学们能不能找到点动成线的例子呢? 那 么线动起来时会是什么图案? 还有面呢?
观察, 体会点、线、面、体经过运动 变化, 就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 三.课堂练习 ▪ 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
成, 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 ▪ 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
_____.
▪ 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 圆柱是由 _____个面围成的, 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 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 也有 _____面.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 使他们获得 成功的体验.
▪ 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 好奇 心, 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 主动与他人合 作交流的意识.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 ▪ 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 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
的字母对面各是什么字母?
A对E, B对D, C对F
补充资料
▪ 1、对于初中阶段,只需要了解什么是三视 图(对比平面图形和方体斜二画法)是两 种不同分析几何形体的方式。
▪ 2、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 球等要能够会画,能辨析。
▪ 3.可以借助手电筒的光从三个方面照射物 体形成阴影来理解(但不是完全同一回 事),对于三视图的位置要严格要求。必 须高平齐宽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姿多彩的图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秋实中学
武树明
8.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秋实中学的数学教师武树明,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姿多彩的图形》,选自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第3课时.以下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四方
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经历、体验、感悟.获得经验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
体现生活性和发展性
.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几何图形》一章从学生身边丰富多彩的实物开始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本节课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渗透变化和联系的观点,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升.对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方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材处理
在教材中本节课内容较少,只有一个探究活动.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这样变“折叠几种平面展开图”为“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使学生活动的重点突出.原探究活动的结论是唯一的,对教材加工后探究活动的结果是多样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展开图,展现个性思维,增强思维的深度广度.再类比研究圆锥和直棱柱,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从正方体这一图形入手,再迁移拓展到常见的立体图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思想.
3.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我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体会直棱柱和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和其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建立初步空间观念,培养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和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和制作立体图形.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我选择“引导探究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探究本课的思路为:
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迁移应用.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教具.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空间观念的建立依赖于学生积极的观察和思考,经历对图形的研究体验而得到.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呢?我这样引入: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取出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以魔术的形式将其展开.然后再还原回立体图形.
这样设计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立体图形可以转化为完整的平面图形,体现本课意图,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乐于探究.
再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回顾:
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并提出问题:“他们剩余部分是否也可以展开到侧面所在的平面中呢?”
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多媒体的演示,得到结论.通过引课和回顾,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的特点.这里多媒体的使用增强了直观性,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生长点,温故而知新.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活动一(正方体的展开)
让学生利用手中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按要求活动:把它沿棱剪开,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采取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在这里要给学 生充分的时间观察、不断动手尝试,最后得到平面展开图.提高了
学生动手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设计意图:自主开放,发散思维.
完成的同学到黑板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按完成的先后顺序
自由的展示.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关注孩子的作品.让孩子体验成 功,培养自信,激发探究热情.设计意图:体验成功,个性展示.
很多展开图在黑板上展示出来之后,很自然的引出问题:
这些展开图是否有一样的,请你仔细观察后把相同的只保留一个.
学生要认真的观察黑板上的作品,通过对比、想象,选出相同的展开图,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 渗透了旋转和平移变换的思想.并使学生学习其他人的展开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全班范围的交流,使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设计意图:归类梳理,方法渗透.
应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思考阶段,教师提出: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哪些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虽然经过刚才的实践和观察,但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一定困难.
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通过主动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能整理成有条理的结论,培养合作意识.在这里学生的回答有这几个方面的结论:
(1) 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多样的;
(2) 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平面展开图的面积; (3) 顶点、棱、面的形状、数量的变化情况.
教师要关注学生表达的准确性,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使直接经验得到提升,成为新的知识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由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教师要运用随机教育能力适时点拨,保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
活动二(正方体的折叠)
学生在认识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多样性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
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都能够折成正方体吗?什么样的图形不能折成正方体?
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展示所画的图形.这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学生所画的图形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但不容易验证是否正确.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教具,可以两个同学合作使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强了直观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再配合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教学目标.
3. 类比实践,迁移应用
通过剪、示、选、思这样的展开过程和折叠的过程,学生领悟到了研究立体图形和其平面展开图间关系的方法.应用这些体会去进行新的探索,是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引导:
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立体图形,大家看下面的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学生可以观察、想象得出结论.然后动手展开这些立体图形.
活动三(直棱柱和圆锥的展开)
动手展开手中的三棱柱、五棱柱及圆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通过对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学生已经能够把棱柱和圆锥平面展开,通过组内分工提高效率,这样的设计是对学生能力的迁移.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学生应用自己的研究体会得到新的成果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展示,体会成功,感受学习的愉悦.这样能使学生在饱满的热情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究.
4.总结归纳,体会反思
学生谈收获、体会、困惑.
①常见立体图形展开图的形状;
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平面展开图的面积;
③其它体会和困惑.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倾听并做适当的激励评价,然后总结提升:本课学生通过用眼观察:模型、课件和同学的展示;动手实践:剪、示、选、思这样的展开过程和折叠的过程;动脑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建立了空间观念.
5.延伸拓展,实践创新
在总结本课的体会和收获后,学生的热情仍会很高,为了能体现本课知识的
应用,我设计了一个实践作业:运用本课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箱.这能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给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是本课不可缺少的延伸和拓展.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关于设计的几点说明:
1.本课学习的内容是生动的、具体的、有意义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3.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及自制教具,辅助教学效果显著;
4.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有个性化思维的空间.
最后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和同行的指导,我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能更完善,请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