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照明设计灯具布置标准

合集下载

《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

《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

《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光学原则:根据不同空间和使用需求确定灯具种类、光源色温和亮度,并合理配置,使得照明效果达到最佳效果。

2.能耗原则:注重节能环保,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和光源,减少能源消耗。

3.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和无毒害的照明材料,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安全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人员安全,合理布置灯具,避免发生触电、漏电等安全事故。

二、设计内容1.环境照明设计范围:包括室内照明、室外照明、道路照明等不同场景的照明设计。

2.照明性能指标:要求灯具的光效、透光率、漏光率、显色指数等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3.照明光源的选择:根据照明场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4.灯具的布置和数量:按照照明设计的要求合理布局和确定灯具的数量,保证照明均匀度和亮度要求。

5.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主动光控制、无线控制和定时控制,以满足不同需求和情况下的照明需求。

6.建筑外墙照明:考虑建筑物外墙的装饰和照明需求,设计合理的灯光效果,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和照明效果。

7.环境照明设备维护:制定灯具的保养和维修计划,及时处理灯具故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三、设计要求1.照明设计应根据场景的功能要求和使用需求,确保足够的亮度、均匀度和显色指数,减少眩光和阴影,并避免光污染的产生。

2.设计应合理选用照明材料,考虑光照效果、安全性、保护环境等方面,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3.照明设计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4.照明设计应结合建筑、装饰等方面的要求,保证照明和环境的整体协调。

5.照明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6.照明设计应考虑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舒适、健康、安全和宜人的光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视觉需求和环境需求而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

庭院灯具布置原则

庭院灯具布置原则

1 设计准备这类项目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首先要与园林专业的设计人员充分配合,了解他们对园区内的个体建筑、建筑小品的照明设计的种种特殊要求。

之后,便要精心做电气方案,来满足这一系列的建筑物或建筑小品的要求,并进行单独照明设计。

2 照明种类该照明系统一般分为功能性照明和景观照明两种,前者一般指负责道路照明的庭院灯、草坪灯的设计;后者指根据园林要求,对指定的建筑小品、景观、树木进行照明的设计。

(1)关于道路照明。

根据道路的宽度需选择适宜的灯具。

当道路宽度2.5m时,选用庭院灯,灯具间距为20m;当道路宽度>6m时,庭院灯则使用双侧布置。

庭院灯光源一般为节能灯,路口处庭院灯光源采用金卤灯。

公园内的停车场的照明一般采用庭院灯,光源为金卤灯。

(2)关于景观照明。

灯具一般有照石头灯、照墙灯、照树灯、地埋装饰灯、水下灯、坐椅灯、台阶灯、装饰灯柱和照亭射灯等。

在设计中,要根据被照物的特殊情况,实际要求选择各自功率、类型的灯具,并进行安全可靠的安装。

(3)常用光源选择。

照石头灯一般用金卤灯落地安装;照墙灯选金卤灯,地埋式装设。

其灯具功率和光源颜色应根据墙体的高度和颜色而定;照树灯用金卤灯,地埋式安装在铺装地面,或落地式安装在绿地内;地埋装饰灯常采取LED灯,光源颜色为白色,安装在铺装路面内或广场中心内;水下灯为金卤灯或LED灯,光源颜色为黄色,壁装。

电压均为12V安全超低压电;坐椅灯为LED灯,光源颜色为白色,壁装;台阶灯也是LED灯,光源颜色为白色,根据台阶的不同高度可安装于台阶的正面或侧面;装饰灯柱一般采用陶瓷金卤灯或高压钠灯,光源颜色为白色,设置于广场的四周,为广场做景观照明用;照亭射灯则用金卤灯,光源颜色为白色,设置于亭子顶部的边缘处。

室外照明设计规范说明

室外照明设计规范说明

室外照明设计规范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室外照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我们在夜间提供了安全和便利,还能够为城市和建筑增添独特的魅力。

然而,要实现优质、高效且符合规范的室外照明设计,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需要我们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设计规范,以确保照明效果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一、照明亮度与均匀度首先,照明的亮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亮度不足可能导致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时看不清路面状况,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而亮度过高则可能造成光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以及生态环境。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所和功能需求,合理确定照明亮度。

例如,对于城市主干道,亮度要求相对较高,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而对于小区内的步道,亮度则可以适当降低,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同时,照明的均匀度也不容忽视。

均匀的照明能够减少视觉疲劳,提高视觉舒适度。

如果一个区域内的照明存在明显的明暗差异,会导致人眼不断适应光线变化,从而增加视觉负担。

为了实现良好的均匀度,灯具的布置方式、灯具的配光曲线以及安装高度等都需要精心设计。

例如,采用交错布置的灯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照明均匀度;选择合适的配光曲线,使得光线能够均匀地分布在需要照明的区域。

二、色彩温度与显色性色彩温度对于室外照明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较低的色彩温度(如 2700K 3000K)会给人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适合用于居住区域和休闲场所;而较高的色彩温度(如 5000K 6500K)则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更适用于商业区域和交通枢纽。

显色性则关系到物体在灯光下的颜色还原程度。

显色性高的照明能够让物体的颜色更加真实、自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在一些对颜色识别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停车场、商业区等,应选择显色性较好的灯具。

三、灯具选择与布置灯具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照明效果和能源消耗。

常见的室外照明灯具包括路灯、庭院灯、地灯、壁灯等。

在选择灯具时,需要考虑灯具的光效、防护等级、使用寿命等因素。

景观照明安装的要求

景观照明安装的要求

景观照明安装要求
景观照明安装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确保照明设施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所有电线和灯具应该安装在不易接触的地方,避免触电危险。

同时,灯具的固定要稳固,防止掉落伤人。

2. 功能性:照明设施应该满足夜间景观的观赏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夜间行人的导航和识别需求。

因此,在安装时要考虑灯光的亮度、色温和照射范围等因素。

3. 美观性:照明设施应该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不仅要注重单体的美观,还要注重整体的美观。

灯具的外观、颜色和造型等应该与景观的风格和氛围相契合。

4. 节能性: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选择节能的灯具和照明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 维护性:照明设施的安装和维护应该方便,便于后续的检修和更换。

同时,灯具的材质和工艺应该耐用,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使用效果。

在安装景观照明设施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景观环境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安装。

景观照明安装的要求

景观照明安装的要求

景观照明安装的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美化的需求增加,景观照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景观照明的效果和安全性,以下是景观照明安装的一些要求。

1. 光线均匀分布:景观照明应该能够在整个区域内提供均匀的光线分布,避免出现明暗不均的情况。

这不仅可以提高夜间视觉舒适度,还能够增强景观的美感。

2. 色彩搭配协调:景观照明中的灯光颜色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营造出合适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例如,在公园中使用自然柔和的色彩,而在商业区使用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3. 能效优先:景观照明应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的灯具,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LED灯具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高效的照明效果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 防水防腐:景观照明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和防腐能力,以应对各种恶劣的户外环境条件。

这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5. 安全可靠:景观照明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必须保证照明设备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任何安全隐患。

6. 方向指引:景观照明应能够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帮助人们在夜间辨认位置和行进方向。

例如,在大型广场或公园中设置明亮的路灯,以便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和道路。

7. 能够调节:景观照明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可调节性,以便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进行灵活的调整。

例如,可以通过调节灯光亮度或色温来适应不同的活动和氛围要求。

景观照明安装需要考虑到光线分布、色彩搭配、能效、防水防腐、安全可靠、方向指引和可调节性等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景观照明能够为人们带来美丽的夜景,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园林灯具布置标准综述

园林灯具布置标准综述

园林照明设计灯具布置标准(1) C1~CN为四面出光草坪灯,根据项目风格、业主喜好选择不同外观,根据地被植物高度选择灯具高度。

采用18W节能管光源,适用于各花园庭园、人行道及小径照明。

提供行人夜间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灯具越矮,间距越密,常用灯具间距为6~8米。

(2) C1~CN为单向出光草坪灯,应用于较宽的道路。

采用26W节能管或35W金卤灯光源。

提供行人或车道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常用灯具间距为8~10米。

(3) T1~TN为庭园灯,根据项目风格、业主喜好选择不同外观。

采用70W金卤灯光源,适用于活动庭园及较宽人行道、小区内车道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重点区域可设置为18:00~6:00。

灯具间距通常为10~15米。

(4) H1~HN为景观灯,根据项目风格、业主喜好选择或进行非标设计,需重点考虑其造型和造价。

可采用各种光源,适用于重要节点和景观区,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重点区域可设置为18:00~24:00。

(5) R1-RN为较高灯杆的路灯,采用150W金卤灯光源,适用于交通繁忙的车道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灯具间距通常为15~20米。

(6) W1~WN为功能性壁灯,采用节能灯光源,适用于架空层内的走道、回廊、活动区等功能性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连续排列灯具的间距通常为8~10米,针对活动区、装饰性等场合则按照明对象而定。

(7) W1~WN为装饰性壁灯,采用金卤灯、节能灯、MR16等光源,适用于门柱、墙面等装饰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灯具的间距不定,按装饰照明对象而定。

(8) M1~MN为埋地灯,采用PAR16高压石英杯光源,适用于门柱、小型雕塑、广场、过道、小型建筑立面、景墙等装饰及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9) M1~MN为埋地灯,采用PAR30光源,适用于小型植物照明(2~3米高,如:竹林),于无灌木地被处安装,小型雕塑照明等,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建筑施工规范室外景观照明与照明设计

建筑施工规范室外景观照明与照明设计

建筑施工规范室外景观照明与照明设计室外景观照明在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了提供足够的光线,还能为建筑物增添美感,塑造独特的氛围。

为了保证照明效果和设计质量,建筑施工规范在室外景观照明和照明设计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准则。

1. 照明设计原则室外景观照明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环境。

在设计之初,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1 适应性:照明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功能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比如,对于公共广场和街道,照明强度应足够明亮以确保安全;而对于花坛和雕塑,需要选择柔和的照明方式,以突出其艺术效果。

1.2 节能性:照明系统应采用高效能、低耗能的照明设备,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节能效果。

此外,合理设置照明灯具的数量和位置,避免过度照明造成资源浪费。

1.3 色彩效果:通过合理选择照明设备的色温和色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照明效果。

例如,暖色调的光线能够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而冷色调的光线则适合突出建筑物的凝重感。

1.4 噪音限制:在照明设计中,要注意控制光源产生的噪音。

特别是对于景观照明中常用的水景喷泉等设施,应选用无噪音的照明设备,避免干扰到人们的休息和娱乐。

2. 照明设备与灯具选择2.1 光源选择:根据不同的照明需求,可以选择LED灯、荧光灯等不同类型的光源。

其中,LED灯具具有高效能、长寿命、色彩效果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室外景观照明中。

2.2 照明角度和灯具布置:照明角度的选择和灯具的布置对于照明效果至关重要。

在景观照明中,可以采用上下对称、对角线、正面、反面等不同的布置方式,以突出景观物体的特点和美感。

2.3 防水防尘处理:由于室外照明设备经常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因此需要进行防水和防尘处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 照明设计标准和规范为了规范室外景观照明和照明设计,建筑施工规范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3.1 照明强度要求:不同的场所和用途需要满足不同的照明强度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灯光设计与验收规范

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灯光设计与验收规范

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灯光设计与验收规范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灯光的设计与验收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质量要求,本文将对景观灯光设计的相关规范和验收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对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灯光的设计与验收规范的遵守,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美观度,提升公众的游览体验。

一、景观灯光设计规范1. 设计原则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灯光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照明效果与景观相协调:根据景观的特点和需求,综合考虑光源的亮度、色彩、光线分布等因素。

(2)能源节约与环保:尽可能选择低能耗、长寿命的光源和照明设备,合理利用照明控制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3)人性化设计: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提供舒适的光环境,并考虑夜间安全、导引等因素。

2. 设计要求(1)照明设计布局合理:根据景观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布置灯具,形成完整的照明效果,保证光照均匀度和连贯性。

(2)光照度满足需求:根据不同的场所和功能需求,确定相应的照度要求,确保人眼所需的光照度。

(3)色彩搭配协调:根据景观的主题和氛围,选取合适的色彩搭配,既要满足装饰效果,又要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

(4)控光技术高效:采用先进的光控技术,保证光线的控制精准度,避免光污染和非必要的能耗。

二、景观灯光验收规范1. 验收内容(1)灯光亮度:对不同区域的灯具进行亮度测试,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照度。

(2)色彩效果:检查灯具的色彩效果,确认色彩饱和度和准确度与设计方案一致。

(3)照明均匀度:采用测光仪器测量灯光在不同区域的均匀度,检查是否存在光斑或强弱照明不合理的情况。

(4)照明控制功能:检查照明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包括亮度调节、时序控制、开关控制等。

(5)安全隐患排查:验收人员需对灯光设备及线路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景区夜间游览的安全性。

2. 验收标准(1)亮度标准: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依据国家标准规定的照度范围进行验收。

(2)色彩标准:灯光色彩与设计方案颜色一致且饱和度良好,不出现色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照明设计灯具布置标准(1)C1~CN为四面出光草坪灯,根据项目风格、业主喜好选择不同外观,根据地被植物高度选择灯具高度。

采用18W节能管光源,适用于各花园庭园、人行道及小径照明。

提供行人夜间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灯具越矮,间距越密,常用灯具间距为6~8米。

(2)C1~CN为单向出光草坪灯,应用于较宽的道路。

采用26W节能管或35W金卤灯光源。

提供行人或车道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常用灯具间距为8~10米。

(3)T1~TN为庭园灯,根据项目风格、业主喜好选择不同外观。

采用70W金卤灯光源,适用于活动庭园及较宽人行道、小区内车道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重点区域可设置为18:00~6:00。

灯具间距通常为10~15米。

(4)H1~HN为景观灯,根据项目风格、业主喜好选择或进行非标设计,需重点考虑其造型和造价。

可采用各种光源,适用于重要节点和景观区,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重点区域可设置为18:00~24:00。

(5)R1-RN为较高灯杆的路灯,采用150W金卤灯光源,适用于交通繁忙的车道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灯具间距通常为15~20米。

(6)W1~WN为功能性壁灯,采用节能灯光源,适用于架空层内的走道、回廊、活动区等功能性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

连续排列灯具的间距通常为8~10米,针对活动区、装饰性等场合则按照明对象而定。

(7)W1~WN为装饰性壁灯,采用金卤灯、节能灯、MR16等光源,适用于门柱、墙面等装饰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灯具的间距不定,按装饰照明对象而定。

(8)M1~MN为埋地灯,采用PAR16高压石英杯光源,适用于门柱、小型雕塑、广场、过道、小型建筑立面、景墙等装饰及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9)M1~MN为埋地灯,采用PAR30光源,适用于小型植物照明(2~3米高,如:竹林),于无灌木地被处安装,小型雕塑照明等,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10)M1~MN为埋地灯,采用PAR38光源,适用于中型植物照明(3~4米高,如:鸡蛋花),于无灌木地被处安装。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11)M1~MN为埋地灯,采用75W的窄光QR111光源,适用于细长型植物的树干照明,。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12)M1~MN为埋地灯,采用G12金卤灯光源,聚光反射器配光,适用于高大植物(如银杏、棕榈)、雕塑、建筑柱体等重点照明,于无灌木地被处安装。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13)M1~MN为埋地灯,采用G12金卤灯光源,散光反射器配光,适用于中型大树冠植物(如细叶榕)、建筑墙面等泛光照明,于无灌木地被处安装。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14)M1~MN为特殊效果埋地灯,出光方向为单面或两面,制造出特殊的光斑效果,于路面或广场安装。

采用G12金卤灯光源,温度较高,只建议用于车行道路或景观广场等行人不易触及的场所。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沿现场位置确定,间距约5~8米。

(15)M1~MN为小型埋地灯,采用LED光源,适用于小型小品、小型景墙等立面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16)M1~MN为特殊效果埋地灯,出光方向为单面或两面,制造出特殊的光斑效果,于路面或广场安装。

采用LED和节能灯光源,温度较低,可用于活动广场、木平台等行人易触及的场所。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灯具位置沿现场位置确定,间距约2~4米。

(17)M1~MN为小型埋地光点,采用LED光源,适用于广场、道路的点缀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灯具位置沿现场位置确定,间距约0.5~2米。

(18)M1~MN为埋地灯,采用G12金卤灯光源,散光反射器配光。

特点是预埋深度较浅(200mm左右),适用于架空层、广场等预埋深度受限的场所中的大树冠植物(如细叶榕)、建筑墙面泛光照明。

于无灌木地被或硬质处安装。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19)M1~MN为线型埋地灯,采用荧光灯光源,散光反射器配光。

特点是预埋深度浅,光线呈线型。

适用于架空层、木平台等场所中的中小植物、建筑墙面、景墙等泛光照明。

于无灌木地被或硬质处安装。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20)Q1~QN为墙角灯、阶梯灯,采用7W节能管和1W LED光源,适用于墙角、花坛边、阶梯等处的人行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灯具的间距通常为1~3米。

(21)Q1~QN为墙角灯、阶梯灯,采用18W节能管光源,适用于不便安装其他灯具处的道路照明(例如车库出入口),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灯具的间距通常为3~5米。

(22)N1~NN为插泥灯,采用50W PAR16光源,适用于小型植物、雕塑、建筑立面等立面照明,可装插泥灯脚或加附件改为座式方式安装(视安装位置定),可于有灌木地被处安装。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23)N1~NN为插泥灯,采用80W PAR38光源,适用于中型植物、雕塑、建筑立面等立面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可于有灌木地被处安装。

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24)Z1~ZN为绑树灯,安装于树杈上,向上照明树冠或向下照明地面。

采用PAR灯或金卤灯光源,适用于茂密乔木(如榕树)的照明,具体选型试照明范围和重要程度而定。

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25)S1~SN为嵌装水池灯,采用3W LED光源,适用于小型游泳池(嵌装于泳池壁)、浅水(<80mm)池底、小型跌水、小型喷泉等装饰及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连续排列时,灯具的间距应在1米以上,重点照明时灯具位置根据照明对象确定。

(26)S1~SN为嵌装水池灯,采用PAR56光源,适用于大型游泳池(嵌装于泳池壁)、高大喷泉等装饰及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连续排列时,灯具的间距应在2米以上,重点照明时灯具位置根据照明对象确定。

(27)S1~SN为明装水池灯,采用MR16石英杯光源,适用于深水(>300mm)池底、深水喷泉、深水跌水、溪流水底等装饰及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

连续排列时,灯具的间距应在1米以上,重点照明时灯具位置根据照明对象确定。

(28)S1~SN为小型水底嵌入式光点,采用LED光源,适用于浅水池底的点缀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灯具位置沿现场位置确定,间距约0.5~2米。

(29)S1~SN为环形涌泉灯,采用LED光源,适用于涌泉(涌高<600mm)的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根据涌泉位置布置灯具。

(30)X1~XN为明装筒灯,采用节能灯光源,适用于架空层内无天花处、建筑入口处雨蓬天花、回廊天花等处的基本功能照明,安装高度在2.5~4米范围内,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31)X1~XN为明装筒灯,采用金卤灯光源,适用于架空层内无吊顶天花、建筑入口雨蓬等处的重点照明,安装高度在3~6米范围内,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32)X1~XN为嵌装筒灯,采用节能灯光源,适用于架空层内有吊顶天花处的基本功能照明,安装高度在2.5~4米范围内,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33)X1~XN为嵌装射灯,采用石英杯光源,适用于架空层内有天花处的雕塑、挂画等重点照明,安装高度在2.5~4米范围内,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34)X1~XN为明装吸顶灯,采用2D节能灯光源,适用于架空层内无吊顶天花处的基本功能照明,安装高度在2.5~4米范围内,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6: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35)L1~L2为LED灯带,采用圆2线低压LED,亮度较低,适用于低要求的水池边暗槽、跌水边暗槽等处,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36)L1~L2为LED灯带,采用扁3线低压LED,亮度较高,适用于稍高要求的水池边暗槽、跌水边暗槽等处,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37)L1~L2为LED灯带,采用扁5线高压LED,安装便捷。

亮度较高,适用于建筑立面暗槽造型、台阶底暗槽等处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38)L1~L2为高亮LED灯带,采用SMD LED光源,高效能、高亮度,适用于需重点突出的建筑、景墙等立面暗槽造型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39)L1~L2为侧发光的光纤灯带,必须通过连接配置的光纤机出光,光纤可用于水中,连接的光纤机须配置于远离水且便于维护的隐蔽处。

适用于水池边、跌水边,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

(40)L1~L2为尾端发光的光纤灯带,适用于水景出水口、地面光点等处,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

(41)F1~FN为投光灯(宽光、中光、窄光),采用金卤灯光源,适用于广告牌、建筑物外立面、广场、园林、桥梁、运动场所等处的大面积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1:00,灯具位置按照明对象而定。

(42)F1~FN为线性投光灯、洗墙灯,采用T5荧光管或LED光源,适用于过道、小型建筑立面、墙脚等装饰及照明,亮灯时间通常为18:00~23:00。

(43)JX为户外接线柱,为户外活动提供临时电源用,通常预留10Kw电量。

需要时,安置于户外草坪、户外广场等处,按实际面积和需求确定位置。

(44)JC为检查井,方便日后检修和维护而设定,具体位置根据线路敷设位置和距离布置。

详细做法参见电气设计标准大样。

(45)MU为户外音箱,为行人提供背景音乐。

有仿植物、仿石、现代等款式可选。

通常布置于行人走道的一侧,隐蔽于灌木中。

音箱安置间距通常约25~30米,遇较宽道路交叉处或较大活动广场处可酌情增加布置。

(46)AL1~ALN为配电箱,根据具体回路数量和电器设备配置进行设计,需要询问业主,指定放置位置,一般放置于配电房、强电房、保安室及户外配电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