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光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合集下载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干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选取: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干电池,导线若干.(1)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能够同时测量出支路和干路电流的电路,把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方框内.(______)(2)小明同学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灯泡立即发光,一个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小亮认为在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是_____,还有一处是_____.(3)小明排除故障后开始实验,正确得出电流表示数如表实验次数I1/A I2/A I3/A1 0.100.20 0.3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小明发现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和支路中的电流关系是_____(可用字母表达式表示).但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答案】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I3=I1+I2更换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解析】【分析】(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正进负出;(3)多次实验找出普遍性规律;【详解】(1)从电源正极依次串联开关、灯泡L1、电流表A1、电流表A回到电源负极,然后将灯泡L2和电流表A2串联后并联在灯泡L1和电流表A1两端,如下图所示:(2)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灯泡立即发光,说明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一个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3=I1+I2一组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要得到普遍规律,需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因此需更换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2.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Ωr/m B0/T T0/s I/A1100.1 1.00.15π×l0-2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答案】200B rR t25A sT mπ⋅Ω⋅⨯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像分析可得2EIR= (1)Et∆Φ=∆ (2)=?S B∆Φ∆ (3)120+2R R R R== (4)由1234联立得:2200022BB r rIt R t Rππ∆=⋅=⋅∆由于2π为定值,故200B rI kR t=[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k=25A sT mπ⋅Ω⋅⨯(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22B rtπ均为定值,可看作'kIR=,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3.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如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_____________ .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 A或BI C=I A+I B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解析】【详解】(1)[1]电流表在干路上测量干路的电流,即C 点的电流;(2)[2][3]让电流表测量另一处的电流,也就是测量支路的电流,如图所示:测量的是B 点的电流;(3)[4][5]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即I C =I A +I B ,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4)[6]在不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连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电路如图所示:4.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物理】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 含答案 ) 及分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如下图,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则A, B, C,D 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由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解答】看到水中的筷子,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当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芒远离法线偏折, D 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D.【剖析】依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芒。

2.小明用棋子和如下图的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问题.①他将一个棋子 A 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 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一样的棋子放在棋子 A 像的地点,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 A 大小同样的 B 棋子放在棋子A 像的地点时,棋子B 与棋子 A 的像完好重合.②他将棋子 A 放在平面镜前 10cm 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一样的棋子放在棋子 A 像的地点,发现仍旧是只有当把与棋子 A 大小同样的 B 棋子放在棋子 A 像的地点时,棋子 B 与棋子 A 的像完好重合.③ 模仿步骤② 再做四次实验.均发现棋子B与棋子 A的像完好重合.由此可知,小明研究的问题是()A. 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C.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B. 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D. 像距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答案】A【分析】【解答】解:小明将一个棋子 A 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一样的棋子放在棋子 A 像的地点,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 A 大小相同的 B 棋子放在棋子 A 像的地点时,棋 B 与棋子 A 的像完好重合,据此可知小明研究的问题是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 A.【剖析】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能够确立像的地点,同时也能够说明物像大小相等,据此剖析即可解答.3.歌曲中常含有很多物理知识,对于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涛,海面倒映着漂亮的白塔,周围围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扬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快的风”描述的情景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风令人感觉凉快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速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倒映的白塔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C.船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遇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是均衡力【答案】 B【分析】〖解答〗解: A、风令人感觉凉快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速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 A 正确;B、倒映的白塔是由干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故 B 错;C、船桨回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C 正确;D、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遇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是均衡力,故 D 正确;应选 B。

南开中学初2024届中考物理模试卷含解析

南开中学初2024届中考物理模试卷含解析

南开中学初2024届中考物理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电学知识,下列法正确的()A.如图,表盘上的“3000r/kW•h”表示电能表转盘转过3000圈,消耗电能3600kWB.如图,在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C.如图,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为了减少误差,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D.如图,实验表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小,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2.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3.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开关闭合后,位于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会逆时针旋转B.图乙中,用手反复摩擦的塑料细绳散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图丙中,人们利用该原理发明了电动机D.图丁中,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之后,红灯亮4.某电动切割机有两个开关S1、S2,必须两手同时用力各压一个开关(压下开关闭合,松手相应开关断开),切割机才会工作,以最大限度保护操作人员.则下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A.B.C.D.5.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C.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验钞机是应用红外线验钞的B.核辐射对人体有害,核能不是清洁能源C.利用风能、水能可能成为未来理想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D.手机打接电话时是利用电磁波通信,而手机接WIFI信号上网不是利用电磁波7.如图,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A.球在A点时受力平衡B.球在C点时速度最大C.从B到C,球的动能减少D.从A到C,球的势能增加8.初三的小刚放学过马路,看见一位盲人因无法看见红绿灯的信号,通过马路十分为难。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C.重庆春天的平均气温约为40℃ D.教室内的大气压强约为1.0×104Pa2.下列四幅图中的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圆斑B.水中的倒影C.白光透过三棱镜D.海市蜃楼3.对于下列四种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冬天人们通过搓手来取暖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利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会吸热C.人们用水来冷却发动机,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D.滑滑梯的过程中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4.排球比赛作为南开中学十大传统体育赛事之一,深受南开学子喜爱,下列有关排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击球时,只有排球发生了形变B.排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惯性变大C.发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D.排球的质量较小,因此运动状态容易被改变5.有一种佩戴在手腕上的“计步器”,其构造是在一段塑料管中密封一小块磁铁,管外缠绕着线圈。

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反复运动,线圈的输出电流随之不停地变化,显示出运动步数.“计步器”的基本原理与下列图中的哪一幅图相同()A.B.C.D.6.如图所示,南开两江中学在教学楼顶楼开辟了“甜甜圈”农场,学生参与劳动,种植了多种蔬菜和花卉。

小南想为农场设计晚间自动浇水电路,仅在土壤过于干燥的夜间,电动机开始对植物浇水。

若光控开关S1天黑时闭合,当检测到土壤过于干燥时湿敏开关S2闭合,则以下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A.B.C.D.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左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整个电路的总功率变小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灯泡的亮度不变C.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灯泡的亮度变暗D.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的比值变小8.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300g、高度为14cm的厚底薄壁圆柱形水杯放在一个足够高的容器底部,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

光现象—近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光现象—近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光现象—近年重庆市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 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倒立的“烛焰”B .变幻的“手影”C .“折断”的铅笔D .金色的“日环”2. 回答下列问题: (1) 小曹同学利用图 1 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地馆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图 1 乙的白纸上记录了多次实验中蜡蚀和像的位置沿着镜面所在的虚线对折,像和蜡烛的位置恰好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2) 小墙同学利用图 2 甲的装置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某时刻温度计如图 2 乙所示,示数为 ∘C ;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与图 2 丙中 (选填“A"或“B")一致:将酒精灯撒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过程需要 热(选填“吸”或“放”)。

3. 如下图所示的事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筷子“折断”B. 水中“倒影”C. 用放大镜看字D. 晴空“日环食”4.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1) 他在利用图1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较(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探究中,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2) 他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

则此时水的温度∘C;为根据记录数据画出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2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被测水的沸点∘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答案】低频率振动的幅度响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解析】【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详解】(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听不到声音.2.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解析】【分析】【详解】(2)本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猜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 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声音怎样产生;另外在水盆中将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3.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答案】变小否35l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26434405LL=,②应该是:264495815LL=4.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秒)介质声速(米/秒)频率(赫兹)声速(米/秒)0330氧气3162000340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5.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答案】物体的振动响度振幅空气能量【解析】【详解】图甲:装置演示的是,当音叉发声时,小球会被弹开,所以能探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音叉响度越大,即振幅越大时,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所以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因为两音叉并没有接触,中间隔着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是声波传递的能量对乒乓球做了功,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6.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_____,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选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同组同学说不能证明以上猜想,其理论依据是没有采用_____的研究方法..(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_____,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答案】二 A、B 55 控制变量法频率【解析】(1)因A、C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 B进行研究.(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B. 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4)本实验中有三个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即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与第三个变量的关系,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材料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三个变量中有两个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故不能证明以上猜想.(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频率,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点睛:解决此类多因素问题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当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7.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重庆市南开中学物理电流和电路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利用铅笔芯和鳄鱼夹制作了简易调光灯,装置如图甲所示.(1)甲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改正后,闭合开关,改变鳄鱼夹M、N之间距离,发现灯泡亮度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2)小明用一个LED灯替换铅笔芯,与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乙).闭合开关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乙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此时LED灯,小灯泡L (填“亮”或“不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电压(伏)电流(毫安)电阻(欧)11.412116.7 21.614114.3 31.816112.5…………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V,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端移动(填“a”或“b”).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从而导致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填“大”或“小”),不足以支持发光.【答案】(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长度(2)不亮、亮(3)2.3 b 、小【解析】试题分析:(1)电流表要示正进负出,可以看出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长度越短,电阻越小;(2)LED灯亮,说明电路是通路,将导线并在LED两端时,LED被短路,则灯LED不发光,此时灯泡会发光,说明小灯泡没有被短路,猜想1是错误的;(3)由图丁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2.3V,由表格的电流越来越大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是越来越小的,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b端移动的,由于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从而导致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不足以支持发光。

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夏季,人们漫步浑河边,微风吹过,分外凉爽,每当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亮起,美丽的大桥映在水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桥在水中成的是等大的实像B. 风加快人体汗液蒸发,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C.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D. 路灯同时亮,同时熄灭,所以路灯是串联的【答案】 B【解析】【解答】解:A、桥在水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A不符合题意;B、出汗后,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蒸发吸收身体的热量,B符合题意;C、太阳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C不符合题意;D、虽然街道两旁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但一灯坏时,其它灯能亮,说明路灯是并联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光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B. 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30mmC. 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D.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2A【答案】C【解析】【解答】解: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30cm=300m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两个苹果的质量约250g,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约250g.故C符合实际;D、家用照明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正常工作电流约I= = ≈0.2A,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3.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是由于水遇冷凝固形成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潭清疑水浅”一一“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B【解析】【解答】解:A、“冰”是液态水放热变成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 B、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高声”指说话的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潭清疑水浅”的“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C正确;D、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①其中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②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3)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4)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4.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脑显示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 城市中建设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 飞机在天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下方的压强D. 试电笔在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部分【答案】B【解析】【解答】解:A、彩色电视机中的各种画面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故A错误.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气候;故B正确;C、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机翼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2)修建人工湖,含水量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4)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路灯下的“人影”B.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C. 菜园坝大桥的“倒影”D. 看见溪水下的“石头”【答案】 C【解析】【解答】解:A.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7.下列各组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黄、绿、蓝【答案】 A【解析】【解答】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答案为:A.【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8.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B. 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D.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看见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B、太阳下人影相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C、近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的发散作用,属于凹透镜,C不符合题意;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D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 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详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所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如图所示,小明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

(3)为了研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重复实验。

(4)实验时,他应该站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侧观察棋子的像,移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

(5)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7)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而小华却选择了两支蜡烛,请你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______。

(8)若将显示时间为12:01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棋子A的位置 A棋子 B棋子不能虚不变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0:51【解析】【分析】(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4)观察像时,眼睛要在棋子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6)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7)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而两只棋子,大小严格相同,方便比较大小;(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

【详解】(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4)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A一侧观察,移动棋子B,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

(5)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7)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8)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01与10:51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0:51。

【点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

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做题过程中注意积累。

3.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操作如下:①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②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③将玻璃板倾斜,再次观察“蜡烛A的像”,如图乙所示。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______;(2)操作①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__;蜡烛B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3)操作②的探究目的是______;(4)操作③中蜡烛A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A1”、“A2”或“A3”)。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反射相等探究像的虚实 A2【解析】【分析】【详解】(1)[1]镜子和玻璃板都是平面镜,而且镜子的反射效果好,成像清晰,但镜子不透光,不能看到背面的物体;玻璃板成像比较暗,但透光,可以看到镜子后的物体。

本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像的位置,为解决这一关键点,选择玻璃板而不选镜子。

(2)[2]操作①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

[3]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4]操作②的探究目的是探究像的虚实,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5]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A。

操作③中蜡烛A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2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1)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2)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___(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丁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A 减小水的质量 B 在【解析】【分析】(1)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

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加盖或者提高水的初温。

(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详解】(1)[1]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所以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A 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2]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

(2)[3]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纸板B上有没有反射光线。

[4]任何反射现象都要遵循反射定律,所以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

5.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茶色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茶色玻璃板”)。

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如图1所示,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2)小明把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M的后面、像的前面,可以发现蜡烛A在镜中的像_____ (选填字母代号);A.被挡板全部挡住,看不到像 B.挡板挡不住,还是完整的像C.被挡板挡住,只成一半的像 D.蜡烛A的像成在了挡板上(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从中间切开,并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竖直放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b处,且成两个像 B.硬币成像在c处C.硬币成像在a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答案】茶色玻璃板大小相等,外形相同(大小相同) B C【解析】【分析】【详解】(1)[1]茶色玻璃板颜色深,与明亮的火焰的像对比明显,同时因为玻璃透明,能看到对面没有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择茶色玻璃被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2]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如图1所示,说明该蜡烛与蜡烛A 的像重合了,则该蜡烛与蜡烛A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2)[3]将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M的后面、像的前面,依然能够看到蜡烛A在镜中成完整的虚像,像不在挡板上,所以应该选B。

(3)[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的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所以应该选C。

6.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