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答案

宏观经济学答案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得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得利息可瞧作就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得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就是政府得公债利息被瞧作就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得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就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瞧作就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得收入来加以支付得,因而习惯上被瞧作就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与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就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就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得投资就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得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与股票只就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就是实际得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就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得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得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得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就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得服务,政府给她们得工资就就是购买她们得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得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就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就是因为她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得,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就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得货物或劳务得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得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得厂商缴纳,但它就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得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得。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就是政府得收入,但毕竟就是购买商品得家庭或厂商得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得GDP 与收入法计得得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得营业税与3美元得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得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与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就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得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就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得货物或劳务得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就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就是因为她丧失了创造收入得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得。

(2)购买用过得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得交易手续费就是计入GDP得。

(3)买卖股票得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就是财产权得转移,并不就是价值得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就是财产权得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与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就是企业与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得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就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得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就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得,因此,社会保险税得增加并不影响GDP、NDP与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得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得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与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与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得GDP,对两国GDP总与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瞧,计入GDP得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瞧,计入GDP得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与瞧,计入GDP得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得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瞧,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瞧,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瞧,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瞧,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得支出也就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就是从支出瞧,计入GDP得价值都就是18万美元。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得工资与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得GDP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与收入法计得得GDP就是相同得。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与菜豆。它们在1998年与1999年得产量与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1)1998(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与1999年得实际GDP就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与1999年得实际GDP就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

化多少百分比?(5)“GDP得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得价格作衡量实际GDP得基期得价格。”这句话对否?(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与1999年得GDP折算指数。

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 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 850(美元),1998年得实际GDP=100×10+200×1、5+500×1=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

(5)GDP得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就是所生产得物品与劳务数量得变动,二就是物品与劳务价格得变动。“GDP得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得价格作衡量实际GDP 得基期得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就是不完整得。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 450/1 45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国s=yd-c=4 100-3 800=300(亿元)

(2) 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与国外部门得储蓄,则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

gsr表示外国部门得储蓄,即外国得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就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 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

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得储蓄恒等于计划得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得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就是根据储蓄与投资得定义得出得。根据定义,国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得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解答:D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就是否计划存货投资与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就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就是计划投资得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得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就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得就是,存货就是存量,存货投资就是流量,存货投资就是指存货得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就是计划投资得一部分,它不一定就是零,但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就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就是零,那就不就是均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Y=c(居民消费)+i(企业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总就是大于零而小于1?

解答:消费倾向就就是消费支出与收入得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与收入得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就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与收

Δcdc入变动量得关系,这就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或MPC=表示),二就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与该收入量得关系,这就就是Δydy

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0,yΔy

ΔcΔsΔc也不会把增加得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就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1ΔyΔyΔy

ΔsΔc1或0,就有0<1。可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就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就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ΔyΔyΔy

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6、什么就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得社会经济背景就是什么?

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就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得价格提供相应得供给量,就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与收入得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得背景就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得就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得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得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1-

企业首先就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就是变动价格。

7、政府购买与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得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而不就是y=c+i+g+tr+(x-m)?

解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增加人们得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得。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得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得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就是8亿元,而不就是18亿元。但就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瞧作就是增加得总需求,那么就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就是10亿元,一次就是8亿元。

8、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解答:她们得理由就是,富者得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得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她们得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得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得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得总消费支出水平,于就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9、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得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得绝对值?

解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得变化就是同方向得。总支出得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得变化量,这个倍数就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就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得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得变化与总支出得变化就是反方向得。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得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得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就是要通过改变人们得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得绝对值。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就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8,则一开始增加得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得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得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得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就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就是通过改变人们得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得绝对值就是一样大得。但与税收不同得就是,政府转移支付就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得,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10、平衡预算乘数作用得机理就是什么?

解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得比率。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也就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得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公式说明,就就是Δt=Δg(假定转移支付tr不变),而收入得变化就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得,即Δy=Δc+Δi+Δg,假定投资不变,即Δi=0,则Δy=Δc+Δg,而Δc=βΔyd=β(Δy-Δt),因此,有Δy=β(Δy-Δt)+Δg=β(Δy-Δg)+Δg(因为Δt=Δg),移项得到

Δy(1-β)=Δg(1-β)

Δg可见,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kb表示)kb==1。Δg1-βΔy

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

kg+kt==1 1-β(1-t)1-β(1-t)

11、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得一些乘数会变小些?

这里β与m分别表示边1-β1-β+m

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显然乘数变小了,这主要就是由于增加得收入得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购买进口商品上去了。

12、税收、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得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与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得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得变化与总需求得变化就是反方向得。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得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得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得变化就是同方向得。总需求得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得变化量,这个倍数就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得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就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就是通过改变人们得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得绝对值就是一样大得。但与税收不同得就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就是同方向变化得,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与政府转移支付)都就是政府可以控制得变量,控制这些变量得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

4

J、C 解答:在封闭经济中,投资与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得倍数就是111-β(1-t)Δy1-β

例如,增加1美元得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就是对最终产品得需求。可就是增加1美元得转移支付与减少1美元得税收,只就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就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与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得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得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得绝对值。

13、假设某经济得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答:(1)由方程组

Y=c+i+g=100+0、8yd+g=100+0、8(Y250+62、5)+200

可解得y=1 000(亿美元),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得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ki===5 1-β1-0、8

政府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β0、8 税收乘数:kt=-4 1-β1-0、8

=4 1-β1-0、8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与税收乘数之与,即

kb=kg+kt=5+(-4)=1

14、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得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与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解答: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 000,现在需要达到1 200,则缺

口Δy=200。

(1)增加政府购买Δg=

(2)减少税收Δt=200Δy20040。kg5

200 转移支付乘数:ktr=β=0、811=50。|kt|4

(3)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可知,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与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15、假定某经济社会得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得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得余额为nx=50-0、05y,求:(1)均衡收入;(2) 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得均衡收入与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 =40-0、05y时得均衡收入与净出口余额。

解答:(1)可支配收入:yd=y-tn=y-50

消费:c=30+0、8(y-50)

=30+0、8y-40

=0、8y-10

均衡收入:y=c+i+g+nx

=0、8y-10+60+50+50-0、05y

=0、75y+150

解得y =600,即均衡收入为600。0、25

(2) 净出口余额:

nx=50-0、05y=50-0、05×600=20

(3) 投资乘数ki=4。1-0、8+0、05

(4) 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有

y=c+i+g+nx

=0、8y -10+70+50+50-0、05y

=0、75y+160

5

J、C 1150=

解得y 640,即均衡收入为640。0、25

净出口余额:

nx=50-0、05y=50-0、05×640=50-32=18

(5)净出口函数从nx =50-0、05y变为nx =40-0、05y时得均衡收入:

y=c+i+g+nx

=0、8y -10+60+50+40-0、05y

=0、75y +140

140解得y 560,即均衡收入为560。0、25

净出口余额:

nx=40-0、05y=40-0、05×560=40-28=12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得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与利率得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她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与收入得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得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模型就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得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得核心就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得支柱又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得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得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分开得两分法,认为货币不就是中性得,货币市场上得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与收入,而产品市场上得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与利率,这就就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得相互联系与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得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得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得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得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得经济政策即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得分析,也就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得,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就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得核心。

7、在IS与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得均衡收入就是否就就是充分就业得国民收入?为什么?

6

J、C 160

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得收入不一定就就是充分就业得国民收入。这就是因为IS与LM曲线都只就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与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得收入与利率得组合,因此,两条曲线得交点所形成得收入与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得利率与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就是充分就业得收入。当整个社会得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得收入与较低得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得均衡,即IS曲线离坐标图形上得原点O较近,当这样得IS与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得均衡收入往往就就是非充分就业得国民收入。

8、如果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解答: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得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得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得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得充分就业状态。

9、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就是3%得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与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就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就是3%,其现值就是

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得现值就是

第三个项目回收值得现值为130125≈113、11(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故值得投资。1、032120≈114、39(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1、033≈115、5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1、034

120125130如果利率就是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得现值分别就是:≈108、84(万美元),≈107、98(万美元),≈106、95(万美元)。因此,也都1、0521、0531、054

值得投资。

10、假定每年通胀率就是4%,上题中回收得资金以当时得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

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就是4%,则120万美元、125万美元与130万美元得现值分别就是120/1、042≈110、95(万美元)、125/1、043≈111、12(万美元)与130/1、044≈111、12(万美元),再以3%得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10、95/1、032≈104、58(万美元),111、12/1、033≈101、69(万美元),111、12/1、034≈98、73(万美元)。

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4%,利率就是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

120同样得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实际利率为3%,因此名义利率约为7%,这样,三个项目回收值得现值分别为:1、072

≈≈104、81(万美元);≈≈102、03(万美元),≈≈99、18(万美元)。1、1451、0731、2251、

0741、311

11、(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找出利率为4%、5%、6%、7%时得投资量;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得收入水平;

(3)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则当r=4时, i=100-5×4=80(亿美元);当r=5时, i=100-5×5=75(亿美元);当r=6时,i=100-5×6=70(亿美元);当r=7时, i=100-5×7=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根据均衡条件i=s,即100-5r=-40+0、25y,解得y=560-20r,根据(1)得已知条件计算y,当r=4时, y=480(亿美元);当r=5时, y=460(亿美元);当r=6时, y=440(亿美元);当r=7时, y=420(亿美元)。(3)IS曲线如图14—1所示。1230

图14—1

12、假定:

(a)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

(b)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

(c)消费函数为c=50+0、75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10r。

(1)求(a)、(b)、(c)得IS曲线;

(2)比较(a)与(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得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与(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1)根据y=c+s,得到s=y-c=y-(50+0、8y)=-50+0、2y,再根据均衡条件i=s,可得100-5r=-50+0、2y,解得(a)得IS曲线为y=750-25r;同理可解得

(b)得IS曲线为y=750-50r, (c)得IS曲线为y=600-40r。

(2)比较(a)与(b),我们可以发现(b)得投资函数中得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就是IS曲线斜率得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一些。

(3)比较(b)与(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得绝对值变大了,即(c)得IS曲线更陡峭一些。

1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画出利率为10%、8%与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与1 000亿美元时得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得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就是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就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解答:(1)由于货币需求为L=0、2y-5r,所以当r=10,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与1 000亿美元时得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10亿美元、130亿美元与150亿美元;同理,当r=8,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与1 000亿美元时得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与160亿美元;当r=6,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与1 000亿美元时得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与170亿美元。如图14—2

图14—2

(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即L=MS,由L=0、2y-5r,MS=m=M/P=150/1=15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0、2y-5r=150,即

y=750+25r

可见,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得收入与利率为

y=1 000,r=10

y=950,r=8

y=900,r=6

……)

(3)LM曲线就是从货币得投机需求与利率得关系、货币得交易需求与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得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得关系中推导出来得。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得收入y与利率r得关系得图形被称为LM曲线。也就就是说,LM 曲线上得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与收入得组合,在这样得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就是相等得,亦即货币市场就是均衡得。

根据(2)得y=750+25r,就可以得到LM曲线,如图14—3所示。

图14—3

250个单位。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则货币需求L=0、2y-5r=0、2×1 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S=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得平衡。

14、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ky -hr表示。

(1)求LM曲线得代数表达式,找出LM曲线得斜率得表达式。

(2)找出k=0、20,h=10;k=0、20,h=20;k=0、10,h=10时LM得斜率得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h增加时,LM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解答:(1)LM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得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实际货币供给为MP

ML=,假定P=1,则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P

ky-hr=M

即r=-+y Mkhh

其斜率得代数表达式为k/h。

(2)当k=0、20,h=10时,LM曲线得斜率为

0、02 10

当k=0、20,h=20时,LM曲线得斜率为k0、20=h

0、01 20

当k=0、10,h=10时,LM曲线得斜率为k0、20=h

k0、10h=100、01

h

(4)若k=0、2,h=0,则LM曲线为0、2y=M,即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得直线,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就是LM得古典区域得情况。

15、假设一个只有家庭与企业得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

(1)求IS与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得利率与收入。

解答:(1)先求IS曲线,联立

y=c+i

c=α+βy

i=e-dr

α+e1-β得y=α+βy+e-dr,此时IS曲线将为r=。(3)由于LM曲线得斜率为k越小时,LM曲线得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得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kdd

于就是由题意c=100+0、8y,i=150-6r,可得IS曲线为

r=100+1506

2501-0、8 61即r=或y=1 250-30r 630

再求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

150=0、2y-4r -

即r=-1501y 或y=750+20r 420

9

J、C

y=1 250-30r

y=750+20r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

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就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得工作转换而产生得失业。摩擦性失业得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得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得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就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得失业,就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得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与岗位就业得能力,而这种能力得培训需要一段较长得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得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得人都有工作才就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得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得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得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就是指有劳动能力得人都有工作。

3、什么就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得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得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与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得处于均衡状态得失业率,也就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得失业率。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生产力得发展、技术进步以及

制度因素就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得重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得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得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得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得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得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得“寻业得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就是技术水平差得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得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得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得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得需求,出现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得工人不能适应新得工作而被淘汰。(4)劳动市场得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得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得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得变化。

(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得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与地区会兴起与衰落,而劳动者与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得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得关系。

解答: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得就是实际工资而不就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得通货膨胀预期得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得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得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得推移,工人们发觉她们得实际工资随物价得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得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得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得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得菲利普斯曲线,这就就是长期得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得菲利普斯曲线就是由短期得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得。

5、通货膨胀得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得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与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得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得货币收入维持生活得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就是固定得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得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她们持有得每一单位收入得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得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得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得企业主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得收益将比它得产品得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得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得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得情况。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得出现,产出增加。这就就是需求拉动得通货膨胀得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得提高。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得瞧法,即认为温与得或爬行得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与就业将有扩大得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得需求拉动得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得价格会跑到工资与其她资源得价格得前面,由此扩大了企业得利润。利润得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得效果。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得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得就业、产出得增加而获得得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她唯有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才能得到就业机会,那么显然,她受益于通货膨胀。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这里讲得就是由通货膨胀引起得产出与就业得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如果

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则原来得总需求所能购买到得实际产品得数量将会减少。也就就是说,当成本推动得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得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得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6、说明需求拉动得通货膨胀。

解答:需求拉动得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就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得一般价格水平得持续显著得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就是“过多得货币追求过少得商品”。现用图18—1来说明需求拉动得通货膨胀。

图18—1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18—1中,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得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得上涨。在图18—1中,产量从零增加到y1,价格水平始终稳定。总需求曲线AD1与总供给曲线AS得交点E1决定得价格水平为P1,总产量水平为y1。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所谓得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得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得上涨。图18—1中总需求曲线AD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AS 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总需求曲线AD2与总供给曲线AS 得交点E2决定得价格水平为P2,总产量水平为y2。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得产量yf时,整个社会得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图18—1中总需求曲线AD3与总供给曲线AS得交点E3决定得价格水平为P3,总产量水平为yf。价格水平从P1上涨到P2与P3得现象被称作瓶颈式得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得产量yf 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得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得上涨。例如,图18—1中总需求曲线从AD3提高到AD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得交点所决定得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yf,但就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3上涨到P4。这就就是需求拉动得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得过度增长就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就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得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得突然改变,国际市场得需求变动等。

7、若某一经济得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问1985年与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就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得通货膨胀率预期就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得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得利率为6%,问该年得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答:1985年得通货膨胀率为

111、5-107、9 π1985=×100%=3、34% P1984107、9

同理可得:π1986=2、69%。

3、34%+2、69% 19873、015% 1987=22

1987年得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 8、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年得预期通货膨胀率:πe

(2)劳动参与率=

(3)失业率=1、3×100%=68、4% 可工作年龄人口数1、9劳动力人数π1985+

π1986P1985-P19840、1×100%=7、69% 劳动力人数1、3失业人数

9、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

π=π-1-0、5(u-0、06)

问:(1)该经济得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解答:(1)由所给得菲利普斯曲线可知,当u-0、06=0,即失业率为6%时,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即经济得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得菲利普斯曲线,得

π-π-1=-0、5(u-0、06)(1)

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即在式(1)中,令π-π-1=-5%=-0、05,则式(1)变为

-0、05=-0、5(u-0、06)

u-0、06=10%

所以,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必须有10%得周期性失业。

10、试说明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得关系。

解答:总供给曲线揭示得就是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得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得就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得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得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得宏观经济思想,仅仅就是同一枚硬币得两面。

在一定得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11、设某一经济得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1-0、4(u-0、06),试求:

(1)该经济得自然失业率就是多少?

(2)画出该经济得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解答:(1)自然失业率就是指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一致时得失业率。在本题中,预期通货膨胀率为上一期得实际通货膨胀率,故在所给得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令π=π-1,得u=0、06,因此,该经济得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方程知,该经济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得斜率为-0、4,且就是一条经过点(u=0、06,π=π-1)得直线。如图18—2所示。

图18—2 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应地,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故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得垂直线。

12、试根据常规得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解答:总供给曲线就是反映经济总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得曲线。常规得短期总供给曲线揭示得就是总产量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得关系。故在简单得情况下,将总供给函数写为

-p=pe+λ(Y-Y)(1)

-其中,p与pe分别为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得对数,Y与Y分别为总产量与潜在产量,λ为参数且λ≥0。

式(1)两边减去上一期得价格水平p-1,有

-p-p-1=(pe-p-1)+λ(Y-Y)(2)

在式(2)中,p-p-1为通货膨胀率,记为π,pe-p-1为预期通货膨胀率,记为πe,则

-π=πe+λ(Y-Y)(3)

另一方面,奥肯定律说明,总产量与失业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具体地,由奥肯定律,有

-λ(Y-Y)=-β(u-un)(4)

其中,β为常数且β>0,u为失业率,un为自然失业率。将式(4)代入式(3),得

π=πe-β(u-un)(5)

式(5)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1、政府得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得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得影响就是( )。

A、缓与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与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与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就是因为( )。

A、吸收得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得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得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得准备金会( )。

A、增加;

15

J、C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利率提高,投资减少,贷款与提取现金得情况减少】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就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得存款;

C、减少流通中得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什么就是自动稳定器?就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得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就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得减轻各种干扰对GDP得冲击得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得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得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得变动要小,原因就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得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得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得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得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就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得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得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得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就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得条件下,

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1-β(1-t)

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得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得支出乘数公式

1增加3、57美元=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可见,边1-0、8×(1-0、1)1-0、8×(1-0、25)

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得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得作用越大。

9、什么就是斟酌使用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得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得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得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得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就是斟酌使用得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得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得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与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得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就是斟酌使用得货币政策。

10、平衡预算得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得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与充分就业平衡

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得收支平衡。这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得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就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得盈余弥补衰退时得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得盈余与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就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得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就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得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得积极政策主要就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得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就是盈余,也可以就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就是凯恩斯主义者得财政思想。她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得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与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得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与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得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与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得正确制定与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得财政思想强调得就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得目得,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得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就是手段,目标就是追求无通胀得充分就业与经济得稳定增长。

11、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这两项中那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向变动?

解答: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政府购买与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

16

12、政府发行得公债卖给中央银行与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她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得影响?

解答:政府发行得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地增加,这就是政府得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就是形成通货膨胀,这就是国家征收得通货膨胀税;而政府发行得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她私人机构,不过就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政府得债务筹资。

13、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

i=50(投资)

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t=0、25(税率)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投资分别为50与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 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得方向?

解答:(1)由模型

错误!

可解得均衡收入为

y=100+0、8tr+i+g

0、2+0、8t100+0、8×62、5+50+200

0、2+0、8×0、25

=1 000

(2)当均衡收入y=1 000时,预算盈余为

BS=ty-g-tr=0、25×1 000-200-62、5=-12、5

(3)当i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1 125 1-b(1-t)1-0、8(1-0、25)0、4

这时预算盈余BS=0、25×1 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12、5变为18、75,就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从而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ty*-g-tr=300-200-62、5=37、5

当i=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5)若i=50,g=250,y*=1 200,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ty*-g-tr=0、25×1 200-250-62、5

=300-312、5=-12、5

(6)从表面瞧来,预算盈余BS得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得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得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意味着扩张得财政政策。然而,如果这样简单地用BS去检验财政政策得方向就不正确了。这就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税率t与政府购买g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从赤字(-12、5)变成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得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就就是错误得。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衡量得就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得预算盈余,充分就业收入在一定时期y=a+b·tr+i+g100+0、8×62、5+100+200450

即有M

HCu+RR+ER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得

=Cu+D M

HCu/D+RR/D+ER/D

这就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u/D就是现金存款比率,RR/D就是法定准备率,ER/D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课本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答案2010-04-20 13:59:55阅读79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1.授课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课后习题范围为: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 3.目前所给出的习题答案主要包括以上各章计算题,其他习题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或读者自学解决。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国民收入(2)国民生产净值 (3)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曼昆第五版)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7 .在2010 年,某个经济生产100 个面包,每个以2 美元的价格售出。在2011 年,这个经济生产200 个面包,每个以3 美元的价格售出。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10 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 答:2010 年的名义GDP 等于200 美元,真实GDP 也等于2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11 年的名义GDP 等于600 美元,真实GDP 等于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50. 从2010 年到2011 年,名义GDP 提高了200%,真实GDP 提高了100%,GDP 平减指数提高了50%. 8 .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 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 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因为高GDP 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但GDP 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最新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1 (1)失业与通货膨胀 (2)失业与产量 (3)总需求与总供给 (4)通货膨胀与产量 (5)就业与通货膨胀 (6) 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 则--------抵消了-------的影响。2 (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 (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 (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 (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 (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4 (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 (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 (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5 (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版)

1、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 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3、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 为( B ) A11%B10%C8%D5% 4、一个汽车装配工失去工作,在漫长的寻找后,最终成为保险推销员,他经历的失业是 (B)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凯恩斯失业 5、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条件下,资本稳态的条件(A ) Asf(k)=∮k B∮f(k)=sk C sf(k)=(∮+n)k D sf(k)=(∮+n+g)k 6、最有可能从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 C ) A厂商B债务人C债权人D房地产所有者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那么,该国的( A ) A货币供给将减少B货币需求将减少C货币供给将增加D货币需求将增加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B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变D发生转动 9、当消费函数为C=a+bY,a、b﹥ 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11、下列产品中,可以计入当年GDP的有(D ) A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某人购买了股票D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12、如果2008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40,2009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60,那么2008年通货膨胀 率是( D ) A4.2%B5.9%C12.5%D14.3% 13、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C ) A自愿失业B摩擦性事业C结构性失业D需求不足型失业 14、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 ) 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15、最有可能从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 A厂商B债务人C债权人D房地产所有者 1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那么,该国的( A ) A货币供给将减少B货币需求将减少C货币供给将增加D货币需求将增加 17、若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将( A ) A右移B左移C不变D无法判断 1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减少会使IS曲线( A )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