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含答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c>b>aB.b>a>cC.a>c>bD.b>c>a2.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A.Fe、Ag、Cu(NO3)2B.Fe、Cu、AgNO3C.Fe、CuSO4、AgNO3D.Fe、Cu、Ag、HCl3.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B.C.D.4.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钻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5.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6.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B.生成H2的质量M<N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D.产生H2的速率N>M7.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8.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B.消耗稀盐酸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M>N
D.产生氢气的速率:M>N
8.如表中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
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
C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高温检验H2中混有的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①实验1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③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
④写出实验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冶炼铜。
方法1:火法炼铜.Cu2S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
②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B加稀盐酸C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Leabharlann 物的实验1.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
A.甲组盐酸不足量B.乙组盐酸不足量
C.丙组盐酸不足量D.甲、乙、丙三组均盐酸过量
15.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 汞 B. 铜 C. 铝 D. 铁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牛奶 B. 面粉C. 花生油D. 氯化钠3、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形成酸性溶液的是() A. 蔗糖和水 B. 酒精和水 C. 氯化钠和水 D. 氢氧化钠和水二、填空题4、金属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包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下列情况不成立的是() A. 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B. 铜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C. 银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 金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三、实验题6、取两块表面为黑色的铁块,一块为纯铁,另一块为铁碳合金。
将它们块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纯铁在上层,产生气体速率较慢;铁碳合金在下层,产生气体速率较快。
对此现象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纯铁和酸反应速率较慢,是因纯铁的熔、沸点较高 B. 铁碳合金的熔点较低,且其中的碳元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C. 该实验说明纯铁和铁碳合金在空气中都能被氧化而发生化学腐蚀 D. 将这两块表面为黑色的铁块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纯铁的溶解速率仍较慢四、计算题7、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 18.5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pH=0,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锌完全溶解后,酸有剩余,剩余的H2SO4 为0.54mol B. 反应中共消耗H2SO4 1.85mol C.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BACL2,不会有沉淀生成 D. 反应中共消耗H2SO4 1.625mol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铝是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因此C是正确答案。
2、D. 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牛奶、面粉、花生油不溶于水,因此D是正确答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2.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可能有Zn(NO3)2和AgNO33.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6.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A.Fe、Ag、Cu(NO3)2B.Fe、Cu、AgNO3C.Fe、CuSO4、AgNO3D.Fe、Cu、Ag、HCl7.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8.将锌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较低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A.①②④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各项中钠的物理性质都是正确的。
答案: D2.关于钠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同的质子数B.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C.不同条件下,钠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不同的氧化物D.自然界中钠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解析: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还原性。
答案: B3.小明家中收藏了一件200年前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被氧化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解析: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保护内部的金属Al不被继续氧化。
答案: D4.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湿抹布C.泡沫灭火器 D.干沙解析:Na着火生成的Na2O2能与H2O、CO2反应生成O2,使火势更旺。
答案: D5.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C.稀盐酸 D.AlCl3溶液解析:先用排除法将D项排除,Fe与AlCl3溶液不反应,Fe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每加入56 g铁,放出2 g氢气,溶液质量会增加,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每加入56 g铁,会析出64 g铜,溶液质量会减轻,故选B。
答案: B6.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多选)( )A.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D.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解析:镁带与铝条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不一样: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并没有耀眼的白光也没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硬铝是铝、铜、硅的合金,是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的主要原料。
下图是从废铝中回收镁、铝的生产流程(部分生成物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步骤①中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2)步骤②中的分离操作为;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填仪器名称)(3)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步骤④的基本反应类型;(5)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答案】(1)Mg + H2SO4="==" MgSO4+ H2↑或2Al + 3H2SO4="==" Al2(SO4)3+ 3H2↑;(2)过滤、漏斗;(3)Mg(OH)2+2HCl==MgCl2+2H2O;(4)分解反应;(5)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解析】根据生产流程(1)步骤一中的反应方程式为:Mg + H2SO4="==" MgSO4+ H2↑或2Al+ 3H2SO4="==" Al2(SO4)3+ 3H2↑;(2)步骤二中的分离操作名称为过滤;因为是固液分离;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等;(3)步骤三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4)步骤四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5)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考点】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2.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从1、2号橱窗中发现了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药品,并确定了这两瓶黑色粉末是木炭粉、铁粉、氧化铜、高锰酸钾中的两种。
他们继续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反思:【查阅资料】 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1)分析:小燕同学认为一定不是高锰酸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一:实验操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二: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实验装置如下图),发现黑色粉末逐渐变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 (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1山东泰安泰山二模)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C.滤液中一定无AgNO3D.滤液中可能有三种金属离子2、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3、(2021·衢州中考)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4、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有镁片的试管外壁发烫C.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D.它们的活动性Cu>Fe>Mg5、(2021河南信阳商城一模)某镁样品中混有Zn、Fe、Al、Cu中的两种,取24 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2 g H2,则此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是()A.Fe和AlB.Fe和ZnC.Zn和AlD.Al和Cu6、(2019·益阳中考)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是()A.CuB.AgC.ZnD.Hg7、(2021安徽阜阳颍州三模)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使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
现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固体质量为纵坐标,小科同学分别做出了甲、乙、丙图像。
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A.线段BC表示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丙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银与铁的总质量C.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种类不同D.线段O B与x轴夹角>45°>线段BC与x轴夹角的主要原因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同8、(2021·株洲中考)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B.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C.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D.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9、(2021·三明期末)兴趣小组同学用相同形状的铁、镁、铝、锌四种金属分别和等浓度等体积的足量稀盐酸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X最活泼B.金属Y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XC.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一定是AlD.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3.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
则该合金可能是()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6.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百姓,下列对真假元宝的鉴别办法中错误的是A.加盐酸B.看颜色C.用火烧D.测密度7.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8.将锌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Zn+H2SO4=ZnSO4+H2↑B. CO+CuO=加热Cu+CO2C. C+2CuO=高温2Cu+CO↑ D. Fe+CuSO4=FeSO4+Cu22.要证明Cu、Zn、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必须要做的实验是()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②3.如图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④B. ①②③⑤均属于金属材料C.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把打磨过的铜丝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现象D. 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是()A. 氯化锌B. 氯化镁C. 氯化亚铁D. 氯化铜5.逻辑推理是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则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 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6.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 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B. 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C. 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7.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会增重B. X可能是铁C. X的活动性比Ag强D. 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8.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B. 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只将Fe、Cu、Ag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C. 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D.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9.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AgNO3=X(NO3)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弱B. 金属X可能是铝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该反应前后X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10.选择合理试剂验证Cu、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选择试剂中不合理的是()A. Fe、Ag、CuSO4溶液B. Cu、Fe(NO3)2溶液、AgNO3溶液C. Cu、Fe、稀盐酸、AgNO3溶液D. Cu、Ag、Fe(NO3)2溶液11.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铜与氯化银不反应,说明铜比银活动性弱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于实验室制取氢气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③④12.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 X>Y>ZB. Z>Y>XC. X>Z>YD. Y>Z>X13.将X、Y、Z三种常见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
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最终滤渣中只有X 和Z.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X、Y、ZB. Z、Y、XC. Y、X、ZD. X、Z、Y14.铁、铜、银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三种金属。
某同学对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下列所选无法达到目的的一组试剂是()A. Fe、Ag、CuSO4溶液B. FeSO4溶液、Cu、AgNO3溶液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 Cu、Ag、FeSO4溶液1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区分氢气与一氧化碳B.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C. 除去泥水中的可溶性固体D. 探究铁、镁活动性顺序16.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后得到三种金属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所示的3个转化实验缺一不可B.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丙>乙>甲C. 三种金属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D. 只进行图中所示的转化②③也能得出正确结论17.大洋底蕴藏锰结核,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 Mn+H2SO4=MnSO4+H2↑B. Mg+MnSO4=MgSO4+MnC. Mn+CuSO4=MnSO4+CuD. 2Ag+MnSO4=Ag2SO4+Mn18.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A. 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B. 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C. 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D.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19.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2月2日,仅用10天时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成交付使用,集中救治患者。
医院主材为新型周转材料(方柱加固件),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2)用彩钢板覆盖聚乙烯泡沫芯做墙体相比普通的砖混墙体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下同)。
用铝合金做门窗的优点是______。
(3)彩钢板的表面常常镀锌,请你写出比较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
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______(填“高”或“低”)。
(2)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______(填“强”或“弱”)。
(4)卫星发射过程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
在C2H8N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21.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
(2)实验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
一段时间后过滤。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确定滤渣的成分,______。
此时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Zn2+②Zn2+Fe2+③Zn2+Fe2+Cu2+④Fe2+Cu2+22.如图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D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填写化学符号),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钠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其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3)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4)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③元素的原子序数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钛和钛合金被认为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下面是冶炼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4Na+TiC4=Ti+4NaCl,该反应证明钠和钛两种金属中______的活动性要强一些。
23.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字母)。
(2)锂是最轻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如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3)沈阳地铁的修建使用了大量的钢铁。
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冶炼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由氧化铁变成铁时,铁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是______。
(4)金属的应用与金属活动性密切相关。
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现有试剂:铁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金属均已打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 ______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4.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
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______ 。
金属活动性:Cu______ Ag(填“>”或“<”)。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1.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______。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______较好。
3.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
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A.Zn为单质、H2SO4为化合物,生成物中H2是单质,ZnSO4为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A不符合题意;B.反应物CO、CuO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B符合题意;C.C为单质、CuO为化合物,生成物中Cu是单质,CO2为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C不符合题意;D.Fe为单质、CuSO4为化合物,生成物中Cu是单质,FeSO4为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