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浅谈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以《新民晚报》世博会期间新闻为例-精品

合集下载

浅议报刊新闻标题编辑加工的技巧

浅议报刊新闻标题编辑加工的技巧

浅议报刊新闻标题编辑加工的技巧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印象,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本文来探讨报刊新闻标题编辑怎样能有效地加工才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首先,新闻标题的文字要简洁、有力、吸引人,应选用比较精炼的词句,旨在突出新闻主题,在能表达足够意思的前提下须尽量控制字数,以起到有效吸引读者的作用。

以20世纪90年代瑞典《新星报》的《来自未来的她》为例,这个标题概括了新闻要传达的信息,既体现了新闻事件的特征,又吸引人,而且仅用7个字就成功传达信息,是一个成功的新闻标题加工编辑。

其次,新闻标题的文字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要创造出引力力量,让读者有强烈的兴趣去开启新闻报道。

英国《太阳报》“飞船出水面”新闻标题就很有意思,仅用三个字,就将新闻事件的主要特征以惊奇的短语概括得淋漓尽致,提高了新闻的访问量,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认可。

另外,新闻标题的字体,颜色要符合新闻报道的性质,显示出新闻类型的特点,而且要利用字体的大小、色彩的变化、对齐分层等多种技巧调动读者的情绪,起到增添热情的作用。

以欧洲《宝莱坞晚报》为例,新闻报道的题目用了大号字体,采用明显的红色,凸显了新闻标题最重要的观点,以及表达了新闻紧迫性,让读者一看到就能清晰新闻内容。

最后,新闻标题编辑加工要引导读者覆盖新闻报道,标题要吸引人,但不该仅仅停留在吸引上,而是要制造出读者想要具体了解新闻内容的愿望,让读者有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并扩展新闻的内容。

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宝洁龙头撑起经济”新闻标题为例,标题既有吸引力又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看到就想详尽了解新闻里的宝洁,体现出新闻标题对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新闻标题加工编辑是很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新闻标题可以极大地有效地吸引读者,从而传达新闻内容,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在新闻标题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应突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利用精炼的词句、引人入胜的文字、适当的字体大小和色彩,起到激发读者兴趣与引导读者关注的作用。

新闻标题规范

新闻标题规范

新闻标题规范一,标题的作用●准确生动的提炼新闻事实●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确定媒体的基调●协助读者检索新闻二,标题原则要求1.原则标题制作和新闻一样,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我们只能总结科学的一部分,艺术的一部分留给大家发挥,事实上,很多优秀标题在于灵机一动之间。

●不偏离新闻本意●事实提炼和表述准确●表述平实有信息量●表述中立客观冷静●语法表述简洁生动●不要表述常识,而要表述新闻、新论和新知2.准确新闻标题准确是底线,不能越过,除去态度和能力问题外,互联网新闻编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为了流量而放大甚至故意错误表述新闻点。

●标题不应偏离新闻本意,把背景当新闻注:新闻标题不应该偏离新闻本意,但是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完全偏离了新闻的轨道,典型的是新华社的会议报道,大段的写参会的官员和会议程序,而这些并非是真正的新闻信息,所以编辑应当学会把握分寸,从稿件中真正在的新闻信息中寻找新闻点,只要没有有意隐瞒新闻信息,或者有意误导读者,不应视作以偏概全。

●不能有错字病句。

典型的是:偷换主语、句子杂糅。

●新闻事实没有错误●没有夸大或者缩小事实●评论等非事实新闻体不能当做事实来表述●不要进行主观推断,以免出现错误●没有确定或者发生的事实不能用已经发生或者确定的事实来表述注:对于没有确定的事实一定要表述明白,提醒读者是没有确定或者没有发生,尤其是官方说要做某事,不能表述为既成事实。

●不故意混淆消息源,将非权威的以权威来表述。

注:专家的说法是不能以官方定论来表述,要点明是专家而非官方,要注意识别发言人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机构或者官方,也不能以个体代表全部,比如几个市民的发言就变成“市民说”。

3.平实新闻标题应该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传递有效信息,所以一定要杜绝无效信息,反应在标题制作上,就必须是展现新闻事实的实题,而不能是“稻香万里济众生——记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这种虚题,互联网新闻完全面对市场,阅读速度更快,必须是实题。

浅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浅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浅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浅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周勋邯郸广播电视台和报纸、广播新闻一样,一件电视新闻作品要想表达宣传思想、体现作者意图,新闻标题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有的电视同行,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只注重画面的优美、解说的到位,同期声采访的感人,但忽略了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只根据新闻内容拟一个体现大意的标题,这就好像画龙没有画眼睛一样,龙很难“活”起来,新闻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作为电视工作者,怎么为一件电视新闻作品立一个恰到好处的新闻标题,怎么仅能通过电视新闻标题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这里面是有很多技巧的,笔者从事电视新闻多年,通过一些成功的电视作品,总结出一些很实用的小技巧,有三点最为值得借鉴。

首先,电视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价值。

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应该能从新闻标题中透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能引起受众兴趣,所以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2002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的电视新闻《三个代表在基层:政“误”公开顺民心》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出。

新闻讲述的是河北邯郸市兼庄乡政府在给老百姓办实事中,公开的不是自己的政绩,而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失误,以此鞭策自己,更好的服务群众,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我们认为最大的新闻点就是公开“失误”,所以我们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新闻点立为新闻的标题《政“误”公开顺民心》,一字之差,让观众浮想联翩,是打错字了,还是另有它意,一下子就把观众吸引住了,让人觉得很有新鲜感。

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它的标题就是它的新闻点,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标题也就决定了一次画龙点睛的完成。

其次,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精炼、说服力强。

浅谈新闻标题的创作技巧

浅谈新闻标题的创作技巧

浅谈新闻标题的创作技巧摘要: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的魂。

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加深对新闻本身的记忆,使得新闻更加生动而鲜活,过目不忘。

通过新闻标题能够让读者初步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内容以及能够帮助读者选择是否阅读该则新闻以及阅读新闻信息的先后顺序。

报刊媒体需要充分认识到新闻标题的价值意义,通过进一步强化新闻标题创作技巧,制作出能够切实吸引读者“眼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新闻标题。

本文将主要分析新闻标题的作用与创作要求,提出具体的新闻标题创作技巧,以期为报刊媒体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新闻;标题;创作技巧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各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力,媒体行业也不例外,在网络等技术支持下新媒体应运而生。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形式上更加多元,图片、视频、音频等均可作为新闻信息的报道形式,而报刊则主要以文字为主,因此随着社会生活速度加快,人们对于传统报刊的专注度下降,在浏览新闻信息时更愿意在新媒体上进行。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保证传统报刊媒体健康长远发展,尽可能地吸引留住读者,可以在新闻标题制作上下功夫,通过鲜活、新颖,有创意的标题激发读者阅读欲望,以此加强读者与报刊的黏性。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与创作要求(一)新闻标题的创作要求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成为读者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而对新兴媒体的新闻标题了解发现,新闻标题不实、夸大,且利用粗俗文字吸引读者,给媒体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1]。

传统报刊在新媒体冲击下需要进行创新发展,但作为主流媒体,要始终保证其产出的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与有效性,对新闻标题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要做到不做“标题党”,但要为党做好标题。

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真实。

传统报刊作为主流媒体,其在读者群中具有权威性地位,具有引导社会舆论方向的作用。

对此,报刊在进行新闻标题创作时需要坚持真实性要求,切忌过于夸大以及利用噱头来吸引读者,标题更不可与新闻内容脱节。

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探讨

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探讨

TJ EPORTERS'记自规肩[fILNOTES2019I111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探讨□文/岳龙摘要:所谓辞格,与修辞方法是同义词。

写作时为了强化表达效果,对辞格艺术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报纸新闻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能够在第一时间向观众传达许多信息,也是激发观众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制定新闻标题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辞格艺术的应用,确保标题的表达精淮且简练,提升新闻整体格调。

关键词:报纸新闻;标题制定;辞格艺术—、比喻在报纸新闻标题当中,比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

运用比喻可将晦涩的本体借助喻体,给读者直观、立体的印象,同时可让新闻标题更加生动,不再枯燥乏味。

这里举一个例子:《南充晚报》刊发过这样一条新闻:沛今年将开工成南高速扩容建设,开建闻(中)仪(陇)营(山)、南充至潼南、南充过境高速公路。

一个地级市一年中开工建设4条高速公路,对于当地来说,无疑是T牛事关民生的大新闻,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好消息。

《南充晚报》的标题是《今年开工4条高速路南充“出路”更宽广》,标题中的“出路”二字,既指“通往外面的道路”,亦指"前途,发展的方向”。

比喻手法的成功运用,让这则新闻更生动,更吸弓I读者的关注。

读者看了新闻,不仅联想到4条高速路建成后,出行的道路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感受到南充这座城市的发展道路将更加宽广,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二、比拟比拟亦是鋼闻标题当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其与比喻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很多时候实际应用会将两者混淆。

但是两者在实际应用时,任然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比喻当中,本体是否出现并不重要,但是喻紳必须出现,否则无法构成比喻。

例如"人民在黑暗的黎明,都在殷躺望春天的到来。

”这句话当中黎明与春天都是喻体,但是本体(黑暗的本体是压迫,春天的本体是解放)没有出现。

在比拟当中却恰恰相反,本体必须出现,但喻体却并不出现,目的是营造出两者一体的感觉,例如太阳绽放出了笑脸,主体是太阳,喻体是人,但并没有出现。

新闻评论标题的辞格艺术

新闻评论标题的辞格艺术

新闻评论标题的辞格艺术新闻评论的标题一般要求传达意见性信息,虚题较多,容易陷入格式化、呆板单调的窠臼;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使庄重严肃的新闻评论标题焕发出生动的光彩。

本文以《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的评论标题为例,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辞格艺术。

标签:评论标题辞格《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一、前言“看文先看题”是很多人的阅读习惯。

对新闻评论的阅读也是如此。

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往往可以吸引读者,起到“导读”“导听”“导视”的良好作用;反之,标题的平淡无奇会让读者“望题止步”,进而影响新闻评论作用的发挥。

“修辞格”又叫“辞格”“修辞方法”等,是指“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

熟练掌握各种辞格的特点和修辞效果,巧拟评论标题,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本文以《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两栏目2007年1月至9月的评论标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辞格运用的特点和规律,以期对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一个重要言论专栏,由评论部主办,在第4版(要闻版)右上方固定位置刊出,发表千字左右的时评政论。

该栏目曾三次蝉联“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桂冠,也是中宣部主办的历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节目)得主,还是唯一一个每次都捧走名专栏奖杯者,令国内其他新闻栏目望尘莫及。

《人民时评》被誉为“网上第一评”,是人民网创办的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时事评论。

它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发表评论,评述权威、有力,语言明快、犀利,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因而点击率高,转载率高,网友反馈率也高。

这两个栏目的评论作品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和代表意义。

本文截取的评论标题共计200余条。

经考察分析,这些评论标题中使用的修辞格有比喻、设问、借代、比拟、顶针、对照、仿拟、双关、引用、排比、对偶、飞白、警策、呼告、异语、移就、拈连、列锦等,如下表:辞格举例比喻《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人民论坛》2007年8月17日)设问《“短信圈钱”何以叫停》(《人民时评》2007年9月24日)借代《土坯房赞歌》(《人民论坛》2007年8月22日)比拟《香港,你好》(《人民论坛》2007年6月30日)顶针《在读书中升级,升级才能生存》(《人民论坛》2007年4月23日)对照《感性过年与理性做事》(《人民论坛》2007年3月1日)仿拟《医改,不仅楼梯响还要人下来!》(《人民时评》2007年1月10日)双关《搞研究的人该与大地贴得更近》(《人民论坛》2007年3月21日)引用《“十有五而志于学”对现代人能有启发吗?》(《人民论坛》2007年8月29日)排比《抓末端抓细节抓经常》(《人民论坛》2007年7月3日)对偶《倾听群众的声音,改进我们的工作》(《人民时评》2007年1月25日)飞白《电脑时代如何“击”活书法教育》(《人民时评》2007年9月6日)警策《这个“轻松”,得来着实不轻松……》(《人民论坛》2007年3月13日)呼告《请把体育课还给学生!》(《人民时评》2007年1月26日)异语《一起来“乐活”》(《人民论坛》2007年7月9日)移就《谁来为“外部不经济”埋单》(《人民时评》2007年7月2日)拈连《红楼秀,秀出泡沫秀不出华彩》(《人民时评》2007年1月17日)列锦《呼声·回声·掌声》(《人民论坛》2007年5月10日)二、评论标题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格(一)比喻“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标题让新闻更精彩——上海世博会报纸新闻标题赏析

标题让新闻更精彩——上海世博会报纸新闻标题赏析
明 日报 》6月 1日
1 对偶 修 辞 手 法 的运 用 、 结 构相 同或 基 本 相 同 、 字 数相 等 、 意 义 上 密切 相 连 的两 个 短 语 或 句 子 , 称 地 对
题() 的 “ ” 一 语双 关 , 有 形 容 天 气 3中 烤 字 既 ( 《 光
热 的 含 义 , 有 “ 验 ” 意 。 题 () 用 又 考 之 标 4运 层 递 的修 辞 手 法 , 用结 构 相 似 , 容 递 使 内
文 汇报 ) ) 5月 1 5日。
造 型 的世 博 场 馆 :伤 疤 ” 代 的 是 城 市 中 “ 指 的污 染 地 带 。 四 则 标题 中 所 选 用 的借 体 这
标 题 ( ) 绘 的 是 4月 3 晚 上 海 1描 0E l
都 具 有 明显 的代 表 性 , 新 闻 标 题 的 语 言 使
国际 盛 事 . 统 计 共 有 2 0多 个 国家 地 区 据 4
动 手 “ ”声 听
组 织 参加 本 次 世博 会 , 规 模 创 世 博 会 史 其 上 之最 。 本次 世博 会 自 筹 备 之 日起 就 吸 引 了 国 内 外 媒 体 的 注 意 ,共 有 10 家 境 3 0余 内外 媒体 机 构报 名 采 访 世博 会 , 国内 的很 多 报 纸 开 设 了 世 博 专 题 报 道 全 程 关 注 世
两天降温措施 启动
更 美好
《 青年报 》5月 3日
之美。

( ) 4 世博 让上海更美好 上海让 中国
南 方都 市报 》5月 1日
标 题 ( ) ( ) 采 用 了 拟 人 的 修 辞 1和 2均 手法 , 题 () 标 1 中将 世 博 会 运 行 满 一 个 月

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

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

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褚红伟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其主要功能是提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

常用修辞手段在新闻标题中,不仅使标题产生丰富的蕴涵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满足大众多种心理与审美需求,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新闻的导向作用更鲜明,赢得更好的市场,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2010年7月份新闻标题的收集,分析新闻标题辞格的运用以及其达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闻标题修辞格艺术效果修辞是在以特定的题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为研究对象的,从词、句到篇章、语体的所有表达手段都是它的研究内容,而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则是修辞的根本任务。

辞格也称辞式、修辞格,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新闻是一种面对大众的文学体式,新闻标题则是新闻的“文眼”。

同一新闻作品因标题做法不同,其传播速度、广度、影响力也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非常讲究新闻标题的制作。

受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的影响,新闻标题修辞格的运用,给标题以丰富的内涵,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引起人们对该则新闻的关注,使其赢得更好的市场。

从对2010年7月份《人民日报》的观察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报纸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不少标题融入修辞格。

运用不同的辞格,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

一、修辞格好的标题如同人的眼睛,通过它能透视文章的灵魂。

新闻标题虽短,但为了追求良好的表达效果,常用一些修辞格加以修饰,在对2010年7月份《人民日报》的标题搜集统计中,使用修辞格的将近总数的1/4,可见其重要性。

纵观这些新闻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方式有:(一)借代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换一个名称的修辞格叫做借代。

[1]借代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给人形象直观的印象和绵长的韵味,在新闻标题制作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以《新民晚报》世博会期间新闻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世博会期间《新民晚报》的世博新闻标题,分析新闻标题的辞格,进而探讨在热点事件中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与创意。

关键词新闻标题辞格《新民晚报》世博会
新闻标题是一则新闻内容主旨的提炼与价值传达的核心,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在制作新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类媒体对于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极高,甚至“把有才能的标题制作者看作新闻编辑室中最重要的人才之一”。

①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合理添加修辞,与新闻事实相互配合,在标题中凸显活力,使标题生动新颖,是新闻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新民晚报》世博报道的新闻标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吸引了受众的眼球,本文从修辞学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一、比喻辞格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

②新闻标题中恰当运用比喻辞格可以使新闻标题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变枯燥为色彩,具有亲切性和可读性,更好地吸引读者,迎合受众。

(肩题)他们既是“留声机”,又是“导航仪”还是“翻译机”
(主题)“小白菜”七十二变笑迎宾客(2010年7月27日A6版)
标题中,“小白菜”是世博会志愿者的代称,这一群体对世博会的顺利举办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例肩题中“留声机”、“导航仪”和“翻译机”生动通俗地将他们的贡献通过比喻生动表现出来。

二、比拟辞格的运用
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

③新闻标题的制作中恰当运用比拟辞格,能够使描述的新闻更加的富有人情味,体现受众观,能够进一步地加强媒体与受众的联系与交流。

芬兰馆掀开“红盖头” 希腊馆邀你到“希腊”( 2010年5月2日 A7版)标题中,“掀开红盖头”本是人的动作与行为,此题中将人的动作比拟到
了物象上,使抽象变为具体,使读者在阅读新闻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了新闻的亲切性与接近性。

三、借代辞格的运用
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格式,也叫“换名” 。

④新闻标题恰当运用借代辞格可以突出主体的形象与表达事物的概况,从而在幽默、生动、活跃的氛围中吸引读者,实现新闻标题的形象化、生动化。

(肩题)世博园今迎来埃塞俄比亚国家馆日
(主题)“非洲屋脊”原是咖啡故乡(2010年9月10日 A3版)
此例中,“非洲屋脊”代表埃塞俄比亚,是明显的以事物特征(地理特征与环境特征)来代替本体,此类标题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具体特征与表现其独有的优势,运用在新闻标题中,能够凸显主题中事物的性质与形象,加深受众对于新闻事物的印象,得到很好的读者印象,实现新闻的记忆价值。

四、对偶辞格的运用
对偶,就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格式。

⑤在新闻标题中恰当运用对偶的辞格,能够使标题工整匀称,清新自然,增强气势,实现思想美与结构美的巧妙结合。

(主题)浓郁中国情和谐世博音
(副题)记昨晚世博会开幕式的六大组合表演(2010年5月1日 A6版)
标题中的主题“浓郁中国情和谐世博音”,按语法性质分,此标题属于词组间的上下相对。

寥寥几笔写出了世博会宏伟盛大的气势,产生视觉冲击,振奋人心。

五、引用辞格的运用
引用,即在标题中,引进新闻人物的话,或常用的俗语、成语、名句的一种修辞格式。

⑥新闻标题恰当运用引用辞格,可以使标题变得言简意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哲理性强,增强了新闻事实的表达效果。

(主题)现代梦幻“春江花月夜”
(副题)开幕式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欣赏(2010年5月1日 A6版)
标题中的主题巧妙的引用了张若虚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将世博会开幕式灯光、喷泉、焰火营造出的绮丽梦幻的夜景描述得形象生动。

六、仿词辞格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