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命名”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教学楼作文 (2)

教学楼教学楼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知识的地方。
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们进行交流、探索和成长的地方。
本文将从教学楼的建筑特点、功能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楼的建筑特点教学楼通常建筑风格以简洁、严谨为主。
大多数教学楼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教学楼的外观常常是方正的,外墙多以玻璃幕墙为主,既能提供足够的光线,又能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内部结构上,教学楼常常有多层,每层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室和办公室。
楼道宽敞明亮,便于学生和教师的出入。
教室的布局一般以黑板或投影仪为中心,学生座位则围绕在教师位置的周围,以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
教学楼的功能教室教学楼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教室,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教室里通常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室里的设备来进行实验、报告等学习活动。
办公室除了教室,教学楼还设有办公室,供教师进行备课、批改作业以及开会等教育教学活动。
办公室内部通常配有教师工作桌、书柜、电脑等设备,为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阅览室很多教学楼还设有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和阅读环境。
阅览室内通常有书架、桌子、椅子等设备,方便学生阅读图书和参考资料。
阅览室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学楼作为学习的场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学楼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学习环境,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之外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在教室里,学生可以专心听讲,参与讨论,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同时,教学楼的设施设备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多媒体学习和实践操作。
其次,教学楼的存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教室里,学生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帮助彼此解决困惑。
此外,教学楼的走廊、楼梯也成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楼作文范文

本文主题:教学楼教学楼位于学校的核心区域,是每个学生读书时最多活动的区域之一。
教学楼的建筑结构和硬件设施是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和愉快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安全设备、舒适性和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阐述教学楼的重要性。
一、建筑设计一座合理的教学楼,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应该具有合理的布局和便于交通流动的设计。
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大楼外观设计教学楼外观设计应该看起来现代,高科技,并充满活力。
设计应该是具有个性的,或者有校园气息的。
为了增强安全感,楼体的外立面也应该使用防腐解决这个重要问题,可以在设计中考虑加上加固措施。
2.楼体的布局与设计每个教室也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
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的学习空间,例如: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等。
这些环境要比普通教室更为安静舒适,并且要具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
3.校园环境设计重要的还有教学楼内的绿化和景观区域。
这些环境可以进一步增加教学楼区域的舒适感。
二、安全设备安保设施最常见的是安全监控和消防装置。
未来设计教学楼的时候,这些安全设备应该已经成为基本标准。
与此同时,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紧急通道、各楼楼间的连接,何时何地应该按拍摄,不合适的开箱规格模式应该尽快极品以最少的费用解决。
三、舒适性教学楼的环境舒适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情。
空气质量、温度、声音和光线都是影响教学楼舒适性的主要因素。
1.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影响教学楼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空气质量,学校可以通过加强通风设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温度教学楼的温度是影响学生感觉舒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温度舒适,学校可以采用中央空调等空调设备。
3.声音学校可以通过加强隔音设备来降低教室内的噪音,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
4.光线光线也是影响教学楼舒适性的因素之一。
建议学校为每个教室配备足够的窗户,以便增加灯光和自然光线。
四、环境卫生保持教学楼环境卫生要求日常清理和护理。
教学楼命名

威宁二小校徽、教学楼命名及蕴意
老师们,大家好!请跟我一起参观我们的校
园,首先请看我们学校的校徽,我们学校徽的设
计思路是:太阳和下面的湖水组成的是“二”字,上面的三个绿色小芽是“小”字。
寓意的是:草海胡畔,阳光普照,同学们像春芽一样幸福的成长。
正前方是我校的主教学楼“迎晖楼”,我校位于县城的老东门,每天迎来县城的第一缕阳光,因此,起名为迎辉楼。
在上操场的右方是“春润楼”,这栋楼主要是教师的综合办公用楼,设有校长室、少先队办公室教导处、思政处等,“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润”是对教师教学的诠释,体现了老师“春雨润物”的奉献精神。
春润楼的后面是映辉楼,此楼为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阵地,设有“图书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书法绘画室”等学习场所。
在我们的右手边是“春晖楼”,它和对面教学区的“沐晖楼”同是重庆江北区捐助我校的伍佰万元修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全校同学每天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铭记恩情,学会感恩,“春晖楼”和“沐晖楼”就是与我校主教学楼“迎晖楼”相呼应而起名。
这里植物园,建在校园植物园内的亭子,我们叫它“凝春亭”,园内景色四季如春,我校为省级绿色学校,故名为“凝春亭”。
新闻我校楼宇挂冠名

我校推进宁波帮文化建设举行楼宇冠名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宁波帮文化的发展,建设宁波帮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宁波帮文化名片,新学期新气象,我校举行了校园楼宇冠名活动,使历久弥新的校园再添一抹青春的亮丽。
本次楼宇冠名活动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发动教师、家长、学生的力量,集思广益,采百家之所长,最后确定以“崇”字为依托,结合学校课程体系、百
学校楼宇命名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使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建设相得益彰和谐发展,丰富了校园
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校园品位,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参与意识,
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

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篇一:学校教学楼命名一、教学楼:(1)厚德楼【释义】:“厚德楼”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用“厚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大气、恢弘且富有底蕴。
(2)敏行楼【释义】“敏行楼”得名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
朱熹注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
意即,凡有大作为之人做事都勤奋敏捷,勇于实践,说话却小心谨慎,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假话。
用“敏行”一词冠以楼名富有哲理,劝学意义浓。
(3)崇文楼【释义】崇:意即“高贵”“高雅”。
语出《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
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说明古人建筑的发达技术上所彰显出的聪明智慧。
“崇文”一词,昭示了“高贵”的文化修养与文化水准。
用“崇文”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高雅、有丰厚底蕴与内涵。
(4)崇德楼【释义】崇:意即“崇敬”、“崇尚”。
德:意即“道德”、“德行”、“品德”、“恩德”。
语出《礼记·王制》名句:“上贤以崇德”意即:品质高尚之人都是崇高道德之人。
用“崇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就时刻在告知学生要增强道德意识,崇尚美德。
这正是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中,袁贵仁部长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提出的三个坚持的首要的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
”接着才是“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
”(5)致远楼【释义】“致远”:意即“达到更远的理想目标”。
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在教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以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高中材料作文:,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搏毅楼、行知楼、笃志楼、博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搏毅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走进校园,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墨香,诗卷之气盈入心中。
放眼望去,亭台,回廊,浮雕,园林,无不充满智慧。
即使是那一个个小小的楼名,也都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身为学子,不论出身、相貌、才情,都应以德为首。
无德之人,难成大器。
我国自古重品德。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把道德作为重要标准。
因为品行之重,不但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存亡。
魏征为国荐贤,敢言直谏;岳飞精忠报国,不畏奸邪,传为千古佳话。
而李斯妒杀韩非,玷污一世英名;秦桧结纳私党,陷害忠良,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思及今人,自当心忧天下,胸存懿德,践行“仁义礼智信”,提高自身修养。
待师以敬,待友以诚,孝亲尊长,三省吾身,以美德立于天地之间。
看到“行知楼”,不禁让我想起了《礼记》中的“格物致知”。
学习,不应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应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远古时期,人们认知能力低下,更没有如今这般丰富的知识资源。
我们的祖先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资料,修先人之古籍,终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而那些文学巨擘也不是蜗居在小小斗室里完成鸿篇巨制的。
只有体味生活,才会在文章中描摹人生百味。
现代作家余秋雨,辞去北京工作,抛下政治、社会地位,去大漠中看古战场,去甘肃观莫高窟,渡赵州桥,游历三峡,只一身破衣,足迹遍及文化古迹,历尽艰辛,终于酿出了醇美的《文化苦旅》。
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教程文件

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篇一:学校教学楼命名一、教学楼:(1)厚德楼【释义】:“厚德楼”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用“厚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大气、恢弘且富有底蕴。
(2)敏行楼【释义】“敏行楼”得名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
朱熹注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
意即,凡有大作为之人做事都勤奋敏捷,勇于实践,说话却小心谨慎,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假话。
用“敏行”一词冠以楼名富有哲理,劝学意义浓。
(3)崇文楼【释义】崇:意即“高贵”“高雅”。
语出《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
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说明古人建筑的发达技术上所彰显出的聪明智慧。
“崇文”一词,昭示了“高贵”的文化修养与文化水准。
用“崇文”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高雅、有丰厚底蕴与内涵。
(4)崇德楼【释义】崇:意即“崇敬”、“崇尚”。
德:意即“道德”、“德行”、“品德”、“恩德”。
语出《礼记·王制》名句:“上贤以崇德”意即:品质高尚之人都是崇高道德之人。
用“崇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就时刻在告知学生要增强道德意识,崇尚美德。
这正是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中,袁贵仁部长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提出的三个坚持的首要的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
”接着才是“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
”(5)致远楼【释义】“致远”:意即“达到更远的理想目标”。
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教学楼的命名参考资料

命名方式:抽象概念可以通过隐喻、象征、 借代等方式表达,使教学楼命名更具文化 内涵和寓意。
文化传承:教学楼命名作为校园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使命,具有深远的意义。
自然景观
内容1:以所在地的自然景观或地理特征为 命名来源,如山水、花木等。
内容2:以与学校相关的自然景观或地理特 征为命名来源,如校园内的湖泊、山峰等。
教学楼命名的注意
03
事项
符合法律法规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命名不违法。 避免使用敏感词汇和不良含义的名称。 符合学校文化和教育理念,体现正能量和教育意义。 考虑文化差异和民族风俗,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尊重文化传统
避免使用不雅或带有负面含义的名称 考虑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 避免与已有建筑重名 符合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特点和氛围
对比分析
案例一:以学科 命名,如“科学 楼”、“艺术楼” 等
案例二:以名人 命名,如“爱因 斯坦大楼”、 “莎士比亚学院” 等
案例三:以抽象 概念命名,如 “希望楼”、 “创新楼”等
案例四:以地域 特色或文化命名, 如“江南水乡 楼”、“长城学 院”等
经验教训
避免过于商业化 考虑文化因素 保持简洁明了 考虑未来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楼命名: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理念,命名具有 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浙江大学教学楼命名:以“求是创新,勤学笃行”为理念,命名具有积极 的教育意义和时代特色。
失败案例
案例分析:某学校教学楼命名不当,导致师生不满 原因分析:缺乏文化内涵,与学校文化不符 教训总结:教学楼命名应注重文化内涵,符合学校文化特色 改进建议:加强命名前的调研与论证,充分考虑师生的意见
营造良好氛围:教学楼命名可以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楼命名”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搏毅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
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列举了校园里常见的12个楼名。
这些楼名体现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更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意志品质、理想抱负提出了要求。
这是个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要求学生从所列楼名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
本题立意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每个楼名的含义,如“兰蕙楼”取自“兰蕙居空谷,纤尘染不沾”,意即蕙质兰心,纯洁高雅;“博约楼”意取梅尧臣诗句“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意为博文约礼,就是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明确了楼名的含义,然后合理选择有逻辑关联的楼名进行组合。
其方法是把意义相关的楼名组合在一起,然后对这几个楼名的内涵进行概括提炼,从而确定立意。
由于组合的方式有很多种,立意的角度也灵活多变,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特长尽情发挥。
例如选择文质楼、兰蕙楼、博约楼为一组,可以从“自身修养”的角度立意:男生要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女生要做纯洁高雅的东方淑女,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如果选择明理楼、思齐楼、厚德楼为一组,可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立意:远离愚昧,做一个知书达理、积极进取、品德高尚的新时期青年;如果选择勤耕楼、行知楼、搏毅楼为一组,可以从“勤奋好学”的角度立意:既要勤学苦练,又要勇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养成乐学善学、毅力超群的良好品质;如果选择笃志楼、致远楼、凌云楼为一组,则可以从“志存高远”的角度立意:当代中学生应该胸怀鸿鹄之志,目光长远,大有作为。
从命题设问上看,写作本题宜首选议论文体,结构形式以并列式为佳。
在审题立意时,谨防罔顾驱动“任务”,只是简单地从一个侧面大做文章,致使偏离题意;更不能全然不顾题目中提供的关键词,另起炉灶,自行其是。
【参考例文】
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
走进校园,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墨香,诗卷之气盈入心中。
放眼望去,亭台,回廊,浮雕,园林,无不充满智慧。
即使是那一个个小小的楼名,也都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身为学子,不论出身、相貌、才情,都应以德为首。
无德之人,难成大器。
我国自古重品德。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把道德作为重要标准。
因为品行之重,不但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存亡。
魏征为国荐贤,敢言直谏;岳飞精忠报国,不畏奸邪,传为千古佳话。
而李斯妒杀韩非,玷污一世英名;秦桧结纳私党,陷害忠良,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思及今人,自当心忧天下,胸存懿德,践行“仁义礼智信”,提高自身修养。
待师以敬,待友以诚,孝亲尊长,三省吾身,以美德立于天地之间。
看到“行知楼”,不禁让我想起了《礼记》中的“格物致知”。
学习,不应浅尝辄止,
走马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应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远古时期,人们认知能力低下,更没有如今这般丰富的知识资源。
我们的祖先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资料,修先人之古籍,终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而那些文学巨擘也不是蜗居在小小斗室里完成鸿篇巨制的。
只有体味生活,才会在文章中描摹人生百味。
现代作家余秋雨,辞去北京工作,抛下政治、社会地位,去大漠中看古战场,去甘肃观莫高窟,渡赵州桥,游历三峡,只一身破衣,足迹遍及文化古迹,历尽艰辛,终于酿出了醇美的《文化苦旅》。
阅万卷书,行千里路,才能获取真知,成就大业。
然而,懂得了“厚德”与“知行合一”还不够,还需辅以坚定的志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忍。
大雪封山,而宋濂仍然“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只为求得老师的指点。
看到老师不高兴,他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
等到老师脸色好些,便屈身恭敬讨教,终于登堂入室,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受到万人敬仰。
纵观历史,有多少人像宋濂那样,不慕锦衣华服,一心向学,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名就功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我们生来恰似璞玉,只有不断地磨砺、修正,才能变得圆润、华美。
正像古诗所云:“玉藏璞内少人知,识者难逢叹数奇。
有日琢磨成大器,惟期卞氏献丹墀。
”凡欲成为国之栋梁者,务必谨记: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
【点评】作者开篇由校园场景引出话题,扣题严谨,自然亲切,充满生活气息。
文章重点从“厚德”“知行”“搏毅”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符合题目的要求。
所选的素材包含官场、医学、文学,涵盖古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古诗文名句的引用,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增添了文采。
举例论证、引言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手法交错使用,灵动多变,显示出娴熟的论证技巧。
拟题言简意赅,行文首尾照应,逻辑严密,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