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下旬东亚低温寒潮过程回顾 (2016-01-30 150315)转载▼

合集下载

一次雨雪寒潮过程天气形势演变分析

一次雨雪寒潮过程天气形势演变分析

摘要:利用2016年1月20日~26日雨雪寒潮过程micaps 资料,对过程发生天气形势背景、雨雪落区分布特征、地面冷高压变化和温度湿度层结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 为西高东低形势,乌拉尔山地区有阻高形成并随后崩溃,导致贝加尔湖低压槽由横转竖,带动强冷空气南下,沿偏东路线影响华中华南地区。

同时,副高稳定,青藏高原南侧的短波槽不断东移,孟加拉湾南支槽维持,并不断分裂小槽东移,同时输送一定的水汽,造成长江中下游强降雪天气。

从降雪落区来看,降雪区域位于850hpa 、-2℃线以北,700hpa 切变线两侧附近,降雪与200hpa 高空强急流和700hpa 低空急流的耦合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从过程南昌探空曲线分析来看,整个过程的水汽条件和温度层结条件并不十分匹配,这也是江西北部总体降雪强度不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寒潮;雨雪;天气形势中图分类号:P458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5.062王晓骞,王春峰(宜春市气象局,江西宜春336000)一次雨雪寒潮过程天气形势演变分析2016年1月20日~26日,一场被称为40年以来最强冷空气的天气过程被媒体广泛报道和传播,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均严阵以待,等待暴风雪和强寒潮的来袭。

随着预报时效的不断更新,强度一直在往偏弱方向调整,但大部分地区仍然预报冷空气造成的影响接近或超过历史极值。

江西作为冷空气主要影响区域,从预报全省性大到暴雪,逐步转为预报赣北和赣东北大到暴雪,到最后只在赣北北部和赣东北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

赣北南部和赣中地区整个过程以雨夹雪或小雪为主,并没有想象之中的漫天雪花飞舞的情景,这也给气象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寒潮冷空气过程是江西地区冬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而且伴随着降雨相态的多重变化,在预报上有较大难度。

和降雨过程类似,降雪特别是大雪以上天气过程也要求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的搭配,特别是对温度层结结构有特定的要求。

2016年1月浙江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1月浙江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气候 变 暖 的背 景 下 , 影 响 浙 江 的寒 潮 特 征 也 有
了 一 些 变 化 。
图1 2 0 1 6年 1月 2 5日最 低 气 温 ( 单位 : ℃)
本文 利 用 常 规 观 测 资 料 , 对 2 0 1 6年 1月 2 1 —2 4日浙 江强 寒潮 天气 过程 的大 尺 度环 流 背
1 . 2 降 雪 实 况
景、 影 响 系统 以及 物理 量 场 进行 了分 析 与讨 论 ,
进一 步揭 示 了此次 浙 江强 寒 潮 天 气 过程 的成 因
和形 成机 制 。
2 0 1 6年 1月 2 0 L 1 下 午浙 北 地 区开 始 出 现 降雪 , 2 1日浙 北 地 区 出 现 中 到大 雪 , 局 部暴 雪 , 浙 中以小 雪 为 主 ; 2 1日 2 0时 至 2 2日 0 2时 , 降 雪减弱, 大 部分 地 区为小 雪 , 随后 降 雪强 度 再次 加强 , 浙 中北 均 出现 中 到 大 雪 , 局 部 暴雪 , 2 2日
机制 , 对今 后 寒 潮 的 天 气 预 报 和 防灾 减 灾 都 具
有重 要 义 。
许 多专 家 学 者 对 寒 潮 过 程 的 环 流 形 势 演 变、 影 响系统 、 路 径 以及 天气 变 化 等 都有 了较 多 的研 究 H , 并且 形成 了 系统 的寒 潮 理论 ] 。在
收稿 日期 : 2 0 1 6— 0 8— 0 2
普遍有 5 c m 以上 , 其 中浙 北 的德 清 、 临安 、 安吉
积 雪深 度超 2 0 c m( 图2 ) 。
1 2




浙 江
N N
气 象

2016年广东一次罕见寒潮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广东一次罕见寒潮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广东一次罕见寒潮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王晓芳;程正泉;姜丽萍【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下旬广东罕见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和冷空气活动特征、动力和水汽条件,采用湿球温度讨论了降水相态和大气温度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环流形势为横槽转竖型,横槽下摆引导强冷空气向南迅猛爆发,以及伴随着异常强的冷高压、锋区、冷温度中心和冷温度平流的冷空气主力南侵,是本次寒潮过程粤北和广东中南部温度陡降的主要原因;700 hPa冷暖空气的辐合,以及700 hPa 西南气流从孟加拉湾输送水汽经中南半岛北部到北部湾至华南地区加强并辐合,是造成雨雪冰冻天气产生的重要动力和水汽条件;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和水汽条件配合下,降水相态的变化与暖层强度及湿球温度密切相关,暖层的明显减弱及暖层下方湿球温度低于0℃冷冻层的强度增强,导致降水相态由雨向雪、雨夹雪、霰等固态降水转变;在发生固态降水的平均时段内,粤北地区中低层湿球温度均低于0℃,无明显融化作用,产生纯雪或雨夹雪的可能性大;而位置偏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仍存在浅薄的暖层,因此主要出现雨夹雪或霰.当寒潮入侵涉及华南降水相态预报时,需要注重实况探空和模式预报探空的大气温湿垂直结构的分析,更应重视湿球温度的研究和应用.【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9(047)001【总页数】10页(P106-115)【关键词】寒潮;雨雪冰冻;横槽;锋区;湿球温度;降水相态【作者】王晓芳;程正泉;姜丽萍【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气象局,中山528401;广东省气象台,广州510640;广东省中山市气象局,中山528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引言寒潮是我国冬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在特定的大气流场下爆发,常伴随着急剧降温、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1]。

广东地处低纬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温暖,寒潮出现频次并不高。

2016 年年末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2016 年年末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2016 年年末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作者:杨举芳向导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12期1成因分析1.1 高空环流背景2016年12月20日20时500 hPa天气图上,在寒潮关键区的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有一个冷低涡(中心值492 hPa,52 0C),里海至新疆受该低涡底部的偏西气流控制,里黑海之间有一个弱冷中心(中心值534 hPa,-34 0C),鄂毕河冷低涡在缓慢东移过程中,不断有冷空气西南下,里黑海弱冷中心东移过程中不断得到北方冷空气的补充,于23日08时与寒潮关键区冷中心携带的低槽合并形成一横槽,槽低端位于里海,顶端位于巴尔喀什湖北,该横槽于23日夜间至24日白天缓慢东移。

石河子垦区普遍出现小到中雪,局部大量,其中一四二团降水量达9.4 m m。

垦区新增积雪为5~13 cm。

1.2地面影响系统2016年12月20日08时至24日08时海平面气压实况显示:20日20时高压中心(1 035.0 hPa)在黑海以西,里海北有一低压中心(1 010.0 hPa),蒙古地区也有一高压中心(1 047.5 hPa),石河子垦区受1 040.0 hPa的高压控制。

黑海以西的冷高和里海北边的低压中心不断东移,里海北的低压中心在东移过程中逐渐减弱.23日20时低压中心位于新疆北部(中心值1 022.5 hPa),右河子垦区的海平面气压为1 027.5 hPa。

黑海以西的高压东移过程中不断加强.24日20时,该高压己移至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心值增至1 047.5 hPa),石河子垦区的海平面气压为1 042.5 hPa.25日08时高压中心移至蒙古(中心值1 050.0 hPa)。

从25日02时起,1 045.0 hPa的高压控制石河子垦区,维持到25日23时,这次天气过程石河子垦区的最低气温出现在26日,平原地区26日最低气温达17.2~-25.0 0C.较24日下降8.0~ 15.10C.1.3冷空气源地及路径影响石河子地区的寒潮暴雪天气的冷空气源在黑海以西,冷空气沿着北纬45。

亲历霸王级寒潮

亲历霸王级寒潮

亲历霸王级寒潮阳春三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迅速回暖,人们纷纷脱下了厚重的外套。

可2016年的天气却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3月中上旬,一场强冷空气再次席卷全国,特别是中东部地区降温剧烈,部分地区甚至还伴有雨雪天气。

虽然这次的冷空气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但相比2016年初的霸王级寒潮,这次的寒潮天气似乎有些小巫见大巫。

2016年初,霸王级寒潮席卷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给南国地区带来久违的飞雪的同时,也冻懵了全国人民。

霸王级寒潮为何有这般威力?这场霸王级寒潮的“始作俑者”又到底是谁?南国飞雪2016年1月24日前后,广州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里关于“下雪了”的消息铺天盖地。

根据气象部门的报道,当天广州大部区域上午出现的是雨夹霰,而后在中午转化为雨夹雪。

对于早就对降雪司空见惯的北方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稀罕事,但对于地处祖国大陆南端的广州人来说,这可是广州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头一次降雪!难怪市民们如此激动,全民“晒雪”,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翻查气象记录,1967年12月29日,那时广州的郊县――从化和花都两地曾出现过雨夹雪,而这距今已经有好几十年的时间了。

网络上甚至有这样的调侃,小时候在南宁、广州见过雪的孩子早已成了大叔,而在汕头见过雪的那辈儿更是在给孙辈们讲当地下雪的趣事。

但据史书记载,北宋末期气候转冷,岭南地区也出现了关于雪的记载。

比如,约在公元1110年,《桂海虞衡志?杂志》中就记载了关于广西桂林降雪的情况。

南宋早期,福州也曾有大雪严寒的记录。

时间逐步推近,在1893年前后的几年中,广东、广西沿海地区,甚至连海南的琼山都曾有降雪,因此此次的南国飞雪并非史上首次。

霸王级寒潮因何而来谈及北极,人们立马想到的肯定是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

然而在2015年末的一天早晨,苦寒北极的气温突然上升,直至突破冰点达到零上1.1℃。

虽然在突破冰点仅数十小时后,北极点的气温便回落到正常水平,但正如蝴蝶效应一般,北极的气温异常成了霸王级寒潮的一个引子,1月21日~1月25日,超级寒潮席卷了大半个北半球,多个国家几乎同时开启“速冻”模式。

寒潮的形成过程

寒潮的形成过程

寒潮的形成过程寒潮的最新标准是: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温度达到或者低于4℃,陆地上有相当于三个行政区的范围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

达不到此标准只能叫做较强冷空气或者一般冷空气。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寒潮的形成过程,供大家参考!寒潮形成过程短期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分为三大类:(1)小槽发展型(2)低槽东移型(3)横槽(转竖)型小槽发展型实质是通过不稳定小槽、小脊发展,把从大西洋到东西伯利亚的大倒Ω流型演变为东亚倒Ω流型的过程,引导新地岛以西冷空气南下,取西北路径经西伯利亚、蒙古入侵中国。

低槽东移型欧洲小槽东移过程中,有来自北方的新鲜冷空气并入,使小槽发展,导致寒潮过程。

低槽东移型寒潮要注意两股冷空气合并。

横槽(转竖)型东亚倒Ω流型建立时,极涡向西伸出一个东-西走向槽,槽前后是偏北风(340°-20°)与偏西风(300°-250°)的切变。

中期中期过程是寒潮爆发前的大的环流背景。

包括:a. 倒“Ω”流型b.极涡偏心型c. 大型槽脊东移型。

倒Ω流演变特征a. 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Ω流型b. 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Ω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c. 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中国。

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中期预报系统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

预报员常把乌拉尔山的高压脊作为预报寒潮和强冷空气的关键系统。

综上所述,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应是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

额尔古纳市2016年1月下旬低温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额尔古纳市2016年1月下旬低温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6 2 重圈星函圈殂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x t e n s i o n
2 0 1 7 年1 1 月上
额 尔古纳市 2 0 1 6年 1 月 下 旬低 温 寒 潮 天气 过 程分 析
吕 琰 ( 内蒙 古 自治 区额 尔 古 纳 市 气象 局 , 内 蒙古 额 尔 古 纳 0 2 2 2 5 0 ) 摘 要 : 利 用 常 规 高空 、 地 面观 测 资料 及 NCE P再 分 析 资 料 , 对2 0 1 6年 1月 下 旬额 尔古 纳 市低 温 寒 潮 天 气 过 程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此 次
举 南下 , 相对 湿度> 9 0 %湿 区逐 渐 延 至 4 5 0 h P a 。 湿 层 变 深
厚, 为雨雪天气发生提供了很 好湿层厚度 , 对应 2 2日额尔
2 天气 形 势 分 析
2 . 1 高 空形 势 2 1 ~ 2 2 E t , 5 0 0 h P a 上, 高压脊逐 渐发展北延 , 其南部 同 南 方暖空气 的联 系被西欧槽冷 空气截断 。 另外 , 高压脊北 边 在西欧槽冷平 流影响下 , 持续东移并不 断倾 斜 , 高压脊 前 风 向从偏北 风转为东北 风 ,在 巴尔喀什 湖同贝加 尔湖
低 温 寒 潮 天 气 过程 是 一 次 显 著横 槽 转 竖 型 寒 潮 过 程 ; 强烈 冷 空 气从 西 北部 入 侵 , 中纬 度 竖 槽 迅 速 移 动 汇 集 渗 到极 涡槽 内 , 极 涡 槽 朝 南 边变深 . 推 动 地 面 冷 空 气持 续向 南部 增 强 , 导 致 额 尔古 纳 市 出现 低 温 寒 潮 天 气 。
东移 ,其后 面偏北气 流促使地面强冷空气扩散 。2 1日2 0

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第39卷第1期气象科学Vol. 39,N〇.l2019 年2 月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 Feb.,2019江雨霏,姚素香,王咏青,等.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气象科学,2019,39(1):42-49.JliVNG Yufei,YA0 Suxiang,WANG Y ongqing,et 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January2016.Journal of tli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2019,39( 1) $42-49.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江雨霏1姚素香1王咏青1!2张秀年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2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南京210009% 3云南省气象台,昆明650034)摘要利用NECP/D0E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 2016年1月发生在我国南方的持续低温事 件。

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其中准双周振荡为气温变化的主要模态。

此次低温事件之所以达到寒潮级别,是由于天气尺度变化与10~20 d气温准双周振荡处于相同的降温变化过程中。

准双周尺度的冷中心与天气尺度冷中心均从中高炜度向低炜地区传播,并在我国南方汇合,从而引起持续性的低温。

通过诊断温度局地变化方程发现,此次天气过程中,温度平流项和绝热变化项是近地层局地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天气尺度气温变化与10~20d低频振荡对持续降温都有较大贡献,天气尺度降温略大于低频降温。

关键词低温事件;季节内振荡;传播特征分类号:P426.63 doi:10.3969/2018jms.0051 文献标识码:A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emperatureevents in January 2016JIANG Yufei1YAO Suxiang1WANG Yongqing1,2ZHANG Xiunian3(1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icdl Disasters/K.ey Laboratory ofMeteorological Disaster,Ministry of Education/ C ollei^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 Nanjing Joint Center roAtmospheric Research,Nanjing 210009,China;3 Yunnan Meteorol〇{gical Observatorr,Kunming 650034,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reanalysis data of NECP/D0E,the persistent lo w^ temperature event insou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16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roces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and the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 QBW0 ) is the main mode oftemperature change. The l o w^ temperature event reached the cold wave level because the synoptic scalechange was in t he same cooling process as the quasi-biweek oscillation of 10—20 d temperature. Thequasi-l)iweekly scale cold center and synoptic scale cold center botli propagate from mid-high latitudes tolow latitudes and c onverge in the south of China,causing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Through thediagnosis of the local variation e quation of temperature,it is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termand the adiabatic c hange term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ocal temperature decrease in the near-surfacelayer in this synoptic process. The synoptic scale temperature change and 10—20 d low frequencyoscillation both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continuous cooling,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收稿日期(Received):2018-01-15%修改稿日期(R eised):2018-05-24;网络出版日期(Published on-line):2019-03-12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2.1243.P.20190312.1426.002.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5CB453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070%41530427;41275002);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一社会发展项目(2018BC007)%北极圈开放研究基金一南京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JCAR2018MS02)%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王咏青(WANGYongqing). yq.wang@江雨霏,等$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43 1期cooling i s sl i g h t l y bigger t l i a n that of t l i e low frequency cooling.Key words low temperature event;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引言近年来,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频发,给国民经 济的发展及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月下旬东亚低温寒潮过程回顾2015-2016冬季是在有记录以来最强ENSO暖事件背景下开局的。

2015年11月Nino3 4区的SST指数一度达到了创纪录的3.1℃,超过了知名的强厄尔尼诺年1982-1983和1997-1998。

2015年11月末的寒潮一举刷出了不少低温记录,济南北京等地纷纷破了11月低温极值,多年没有11月破零的上海市中心徐家汇测站也出现了-1.2℃的最低温度。

然而12月开始西风带再次趋向平直,东亚的天气舞台也慢慢回归平淡,12月全国均温普遍呈现偏高1-2℃的态势,也助力2015年成为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进入新年随着西风带进一步北收和副高的攻城略地中东部更是迎来了一轮明显的回暖,相比于东亚波澜不惊的回暖,西欧和美国东北部更是在12月遭遇了超记录的史诗级大暖,然而正当气象迷对今冬感到无比失望认为今冬可能也就这样草草收场之时,千里冰封的北极却在酝酿着一次惊天寒潮。

12.30-1.5 惊变2015-2016新年之交对于北极来说是十分不同寻常的,随着冰岛超级气旋风暴的向北深入,来自大西洋中纬度的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了北极地区,类似事件过去也曾经发生,但得益于冰岛超级风暴的强度这一次暖湿来得异常凶猛异常深入。

冰岛陆地测站的气压变化曲线及OPC天气图12月31日北半球T850和Z500形势由图中可以看到,冰岛超级气旋带来的强暖平流深深插入北极腹地,将会给接下来一个月的北半球形势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

12月30日北极点邻近浮标站最高气温12月30日北极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增温,其中美国一距离北极点仅约300KM的浮标站录得0.7℃的异常高温,1月1日以后北极地区渐渐恢复到正常略偏高的温度,但强暖平流在经过北极后继续向亚洲方向进发, 1月4-5日暖平流深入中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Selagoncy录得-2.6℃最高,为当天全俄罗斯最高温,然而在极地一片大暖的状态之下却酝酿着中纬度惊天寒潮的机会,冷空气开始逐步在50N-60N的大横槽中慢慢堆积。

1.6-1.15 酝酿暖平流深入极地鸠占鹊巢占领了极涡的位置将极涡挤向中纬度,引来了接下来半个多月中纬度的异常震荡,北欧与东欧首当其冲。

南下的极涡结结实实的砸到了欧洲东北部,之前剧烈偏暖甚至刷出春日的北欧和东欧终于感受到了严冬的威力,挪威瑞典芬兰北部纷纷突破-40℃。

寒潮进一步南下进入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亚欧交界的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在暴雪中最低降到罕见的-6.7℃.对于东亚的气象迷这只是一场隔岸观火般的好戏,然而东亚自己的好戏也为期不远了.亚洲高纬度地区转为两槽一脊环流,下游大横槽在阿拉斯加暖平流的挤压下慢慢西伸,将要发展成横贯全区的大横槽。

1.16-1.19 试探经过了半个多月的环流调整,大横槽逐步横亘于整个北亚上空,亚洲高纬度地区转为北脊南槽格局,1月16日起大横槽中率先分出一波冷空气大规模南下,1月16-19日这波中等强度的冷空气自北向南袭击了中东部,让中东部部分地区的气温刷出了今冬以来的最低值,经历了温吞水般无聊的12月和1月初,中东部的气象迷们才算是经历了一次比较像样的冷空气过程,当然这只是最初的开胃小菜,一切才刚刚开始。

1.20-21 风起1月20日,还没等南方从前一波冷空气影响中完全摆脱出来,真正的世纪寒潮已经拉开了帷幕,东北北部在极涡的淫威之下已经开始明显降温,1月21日内蒙古东部额尔古纳最低降到了-44.1℃,而南支槽带来的暖湿也适时大举北上,从华南北部到江南北部相继在20日出现降水,江淮和黄淮也在21日开始降水,遗憾的是由于低空温度不够低江南北部大多错过了大雪的机会,而是无聊的下了冷雨,尤以上海为甚,由于低空盛行东北风带来海上的暖湿,上海只有20日夜间凭借高空形势的优异出现了雨夹雪,21日全天都是瑟瑟冷雨,只有580米的上海中心121层平台大雪飞舞积雪达到15厘米,也让人唏嘘上海的运气同时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1.22-23 雪舞1月22日亚洲高纬度地区转为两槽一脊型环流,80E以东的横槽开始南压,其中的冷空气大规模南下中东部地区,在强冷的影响之下,内蒙和华北狂风呼啸,气温应声而落,1月22日河北坝上的康保最低温度便已经接近-30,达到-29.7℃,沽源更是达到-31.6,同时当天额尔古纳在极涡离开的最后一天最低降到了-46.8℃,更是打破了该站-46.2℃的历史记录.次日随着极涡影响的进一步深入,康保和沽源最低更是分别降到了-35.1℃和-37.6℃,不过由于极涡带来强风影响了辐射降温,沽源没有打破-39.7℃的历史记录。

尽管低温留下了遗憾,但得益于极低的850温度和强大的北风,当天坝上各地白昼升温十分乏力,康保最高仅为-28.3℃,沽源更是仅有-29.6℃,逼近-30的昼温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了当地的记录。

除去坝上,华北平原1月23日也迎来了强降温和极低的昼温,北京南郊站最低-15.2℃,低温表现不太给力,甚至高于2010年的-16.7℃,也不如当天济南的-15.5℃,但当天昼温仅为-13℃,为1977年以来最低。

佛爷顶最低-30.1℃,为北京国家站最低.河北唐山在强烈的冷平流下最低达到了-25.1,仅仅高于10年的低温记录0.1℃.1月22-23日另一个亮点则是中东部各地的降雪,江南北部1月22日白天出现了水汽的暂时中断,当天夜间开始随着冷空气前锋南下与减弱中的西南暖湿交汇再一次出现了明显的降雪,一直没有出现降雪的上海也在22日夜间转雪,降雪持续到了23日早晨.23日白天江南降雪渐止,而下午随着冷空气主力的南下山东半岛开始出现冷流雪,入夜之后降雪进一步加大,气温也稳步下降,半岛三市均罕见的出现了-12℃以下的暴风雪,一夜风雪过后,1.24晨烟台最低气温降到-14.5,威海-13.8都创下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新低。

而随着极涡横槽主力的南下,西北地区也出现了明显的降温降雪过程,1月22日之前预报不看好的西安和陕西其它地区出现了强降雪,1月23日随着冷平流迅速越过秦岭侵入四川盆地,成都和重庆两大川盆重镇相继见雪,其中重庆主城是1991年12月末以来首次见纯雪,遗憾由于温度太高两市均没有出现积雪。

1.24-25 冰封1月24日形势与之前基本相同,极涡横槽仍在东移南下的过程中,冷空气主力在24日凌晨大范围侵入江南,江南中北部在历史罕见的超强冷平流中大幅降温,纷纷录得1991年以来的气温极低值,热岛化严重的上海市中心徐家汇站早晨录得最低气温-7.2℃,低过2009年1月24日的-5.9℃仅仅高于1991年12月29日的-8.0℃,宝山国家站更是以-7.8℃力压1991年的-7.7.沿海的嵊泗站更是降到了-6.6℃,仅次于1967年的-7.0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而高空相比于地面记录则更加令人震惊,1月23日12Z上海站探空850百帕温度低达-18.3℃,比2009年同期低了0.6℃,成为上海1963年有记录以来850百帕温度的最低值,而这还不是结束,1月24日00Z伴随着超强冷平流的入侵,上海850百帕温度降到了-21.7℃再次刷新纪录也迎来了上海有记录以来第一个低于-20的850百帕温度。

1月24日00Z上海探空曲线上海1月21-25日 Z500和T850变化曲线更为罕见的是,1月23日夜间到次日凌晨,随着强冷平流南下越过太湖,太湖南岸的吴江嘉兴等地先后出现了强烈的冷流雪过程,嘉兴更是在凌晨经历了一场堪比烟台威海那样凌厉的暴风雪.对于太湖来说由于水面狭小水温偏低蒸腾的水汽较少,产生冷流雪的机会与黄海根本没有办法相比,这一次小小的太湖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冷流雪,甚至于宝山浦东等地也因为长江口的暖水产生了微型冷流雪,冷流的强度可见一斑。

1月24日凌晨嘉兴冷流雪得益于如此惊人的850百帕温度和强大的北风,整个江南江淮地区1月24日白天尽管阳光灿烂却根本没有升温的动力,一个寒冷到创纪录的下午就此诞生,1月24日上海徐家汇站白天最高仅有-4.5℃,远远低于1970年-3.4℃的记录,即使考虑20-20时的最高也仅有-3.6℃,依然是创造了1951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1月24日下午上海的气温分布实况1月24日下午冷空气主力兵分两路,一路从黄海南下进入东海影响福建和台湾,另一路从四川盆地进入云贵高原后进一步由贵州倒灌进入两广,冷平流主力到达上述地区后与仍在当地做最后抵抗的西南暖湿交汇带来了一波强雨雪天气,由于高空和地面温度不断下降,雪线也在不断南压,从粤桂北部慢慢进入广西沿海和珠三角沿岸,直抵南海.广西柳州在上午率先出现雨夹雪,接着南宁中午出现了1983年以来首次雨夹雪天气,下午雪线进一步南压,沿海的钦州和防城港都录到了降雪,甚至右江河谷之中的东兴都未能幸免,同时全区最低气温罕见的全线跌破4度,其中防城港跌破1976年建站以来的新低。

1月24日广西全区最低气温温暖的广东珠三角也没有幸免,1月24日中午以后广州自北向南转为雨夹雪或冰粒,市区都出现了冰粒,为1929年1月以后广州市区第一次记录到固态降水,下午东莞佛山江门中山等地相继记录到了雨夹雪或冰粒,东莞市区虎门镇更是记录到了纯雪,为建国后雪线最南的一次,遗憾的是由于降水后没有迅速放晴风力又偏大珠三角的最低气温表现较为一般,不过如此罕见的雪线也是值得铭记的。

1月24日下午的雪线推进实况随着冷空气西路主力进入云贵和两广,冷空气过境后的四川盆地北部迅速放晴开始剧烈降温,1月24日凌晨四川盆地已有泸定-6.2℃,北川-5.6℃,什邡-5.6℃破历史记录,1月25日凌晨成都平原疯狂辐射降温,温江代表成都国家站以-6.5℃突破成都-5.9℃的历史记录,崇州-6.7℃,邛崃-5.8℃,龙泉驿-4.6℃也突破了记录。

而四川盆地东部表现较为一般,重庆国家站沙坪坝由于热岛过强又没有充分辐射,以0.1℃遗憾没有破零,歌乐山国家对比观测站-2.3℃充分显示了实力.1月25日刷新低温纪录的还有之前不被很看好的福建特别是福建南部沿海,厦门以0.1℃将1991年的原纪录一举突破1.4℃,省会福州也以-1.9℃突破了-1.7的最低记录,除此之外破纪录的还有九仙山-15.6℃,屏南-10.7℃,泉州-0.6℃,东山2.5℃等,平纪录的有周宁-8.9℃,霞浦-3.4℃,晋江0.1℃。

港澳台和韩日的情况在这一波寒潮中也颇为惊人,1月24日下午开始台湾高地全部转雪,低地除了南部和东部沿海也观测到了雨夹雪和冰粒,为台湾气象史上首见,除了最南端的恒春和东部盆地中的大武,台湾本岛所有大站最低全部突破10℃。

1月24日台湾地区固态降水范围日本方面,东京1月25日最低-2.6℃,为1984年以来的最低,而九州和冲绳更是大量站点刷新记录,冲绳县首府那霸6.1℃平1901年以来最低记录,奄美大岛屋久岛1.1℃,名濑4.5℃,冲永良部5.5℃均破1月历史记录.冲绳本岛北部名护1月24日下午出现降雪,为冲绳本岛有记录以来第一次降雪,久米岛也在气象记录上第二次出现了降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