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111.19+5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5)01-0036-07[摘 要]

[摘 要] 该文概述了建筑能耗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中的现状,分析了全球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现状及目标,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各国标准的研究,总结了建筑能效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着重以美国建筑能效标准ASHRAE90.1—2010和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2005为例,比较中美建筑能效标准的构架、内容及参数的差别。提出了国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

[关键词] 建筑 能耗 能效标准 比较 [Abstract][Abstract] In the paper, we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goals of the glob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w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national standards, the main content of involv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s summarized. Then we focus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HRAE90.1-2010 and Chinese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GB50189-2005, for exampl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framework, content and paramet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We propose a few pieces of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of building.

[Key words][Key words]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Compare

闫埔华 Y an Puhua 唐 坚 T ang

Jian

中美建筑能效标准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建筑是世界各地能源的最大消费者。在国际能源署(IEA)很多成员国中,建筑行业的能量消耗占初级能源消耗总量超过40%(图1)。

从1971年—2010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全球最终能源消费翻了一番,达到2794百万吨油当量。随着建筑物数量的持续增加,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加能源供应的压力。预计从2010年—2035年,建筑行业的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838百万吨油当量(IEA,2012)[1]。

1 全球建筑能效标准概况

1.1 国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

欧共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分别于1975年、1980年和1987年委托其成员国开展有关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研究。1994年,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ASHRAE)提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更广范围内的用能成立专门技术委员会,并在2007年设置了ISO技术机构TOC20,其“建筑环境设计”(Building Environment Design)目前已经开展了8个不同的项目,4个直接与建筑节能性能有关[2]。

—————————

作者信息

闫埔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助教, 1071115655@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37384.html, 唐 坚,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4-04-01

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

DOI:10.13942/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37384.html,ki.hzjz.2015.01.008

2002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批准的《建筑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Directive, EPBD)对欧洲各国建筑节能工作和建筑节能标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指令于2003年1月开始实施,并于2006年1月4日在25个欧盟成员国立法实施。图2中显示出了欧盟27国到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增长20%的发展目标[3],以及各成员国所应承担的份额。

1.2 我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

1986年建设部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1995年5月,建设部制定了《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2001年2月,建设部批准发布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同时按照建筑气候分区,于2001年7月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3年建设部颁发了《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2002年建设部批准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00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涵盖了我国各个气候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参数。标准共分为5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是: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等。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GB50189—2005标准要求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5]。

1.3 建筑能效标准主要内容

(1)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是指围绕着建筑供暖和制冷区域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外墙、楼板、地面、屋顶、窗户和门。

①围护结构的绝热。绝热性能以U值指标传热系数和R值指标热阻(传热系数的倒数)衡量。

②门窗。建筑窗户性能的量化可以有材料的U值、SHGC(遮阳系数)值、VT(可见光透射率)值和漏风量来表示。建筑门的性能量化可以由U值和漏风量来表示。

③空气渗透。建筑整体的围护结构都需设计安装连续完整的气密层。针对墙体的气密层的施工方式、墙体材料及其最小允许厚度在标准中给出。

④遮阳。遮阳板、遮阳百叶和反射遮阳帘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窗户等玻璃围护结构的太阳得热。

(2)暖通空调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主要包括:通风系统、供暖系统、供冷系统、空气调节系统、除湿、热水供应、风管和水管、自动控制系统。

(3)可再生能源

建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被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建筑供热或供冷,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被动式住宅计划(PEH);主动使用是指将不能直接使用的能源进行转化后使用,比如将太阳能或者风能转化为电能或者热能,再供给暖通空调系统使用。

(4)建筑设备

建筑内安装的设备从两个方面影响建筑的能耗:一是其本身的效率,二是其产生的废热可能会导致冷负荷的增加和热负荷的减少。除了暖通空调系统以外,建筑设备主要包括照明和其他电器用具。美国的能源之星计划(ENERGY STAR),就是以节能环保为目的,促进

消费者选择低能耗产品,引导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设备。

2 中美建筑能耗标准比较

2.1 美国建筑能耗相关标准

(1)美国各州建筑能耗标准

目前,美国各州接受最广泛的建筑节能标准就是国际标准理事会(ICC)编制的《国际节能标准》(IECC)和由ASHRAE发布的《除低层居住建筑外的建筑节能规范》(Energy Standard for Buildings Except Low-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SHRAE90.1)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州独立于IECC和ASHRAE以外,建立本州的建筑能耗标准体系。例如加利福尼亚建筑标准(Title24,Part6)和福罗里达州建筑标准等[6]。

(2)联邦建筑能耗标准

联邦政府的建筑有独立的节能标准——《联邦建筑节能标准》,不隶属于任何州和地方的节能标准。美国联邦机构要求其所有建筑物的能耗在IECC和ASHRAE的基础上,至少降低30%。

2.2 中美建筑能耗标准比较

本文将以美国现行商业建筑标准《ASHRAE90.1—2010》与我国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进行相关参数和要求的比较,以下简称ASHRAE和GB。

ASHRAE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采暖度日数HDD18和建筑物所在地的空调度日数CDD10划分为8个大气候区(极热区、热区、温区、

热—海洋性气候区、过渡区、过渡—海洋性气候区、寒冷区、严寒区极地区)[7]; GB将国内主要城市划分为五个气候区(严寒地区A区、

表4 ASHRAE90.1—2010与GB50189—2005围护结构限值比较(夏热冬暖地区)

严寒地区B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中美两国气候区域划分基本相似,可以将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维护结构参数进行比较,为此将两国将气候按类别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进行参数比较。

(1)内容比较

ASHRAE的五大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围护结构,暖气、通风和空调,生活热水,电能,照明和其他设备。GB的主要内容是: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2)围护结构限值比较

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标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非透明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面、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墙体、楼板、不透明门,透明围护结构包括窗户、幕墙、天窗、透明门等。下面分别对中美两国建筑节能标准中围护结构热传系数限值和遮阳系数值进行比较。

依据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四个气候分区比较中美围护结构热传系数和遮阳系数的异同,从表1~表4中可以看出:

①分类比较:ASHRAE较GB对围护结构限值分类更加详细。ASHRAE中对屋面、墙面、楼板、门、外窗、天窗都有不同形式的细分;而我国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分类比较粗略,除了对外窗进行窗墙比的细分以外,其他几乎只有一个参数的限值。

②屋面热传系数:ASHRAE中对美国各气候区的屋面热传系数标准基本相同,较为严格;GB从夏热冬暖地区到严寒地区的屋面热传系数标准值递减,限值逐渐严格。整体来看,美国的屋面传热系数标准远远高于我国标准。

③地面以上墙体传热系数:ASHRAE与GB对于地面以上墙体的热传系数标准从夏热冬暖地区到严寒地区都呈现出逐渐严格趋势。美国地面以上墙体热传系数标准高于我国。

④地面以下墙体热阻:ASHRAE对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地面以下墙体热阻无要求;GB对此项都有要求;对于寒冷和严寒地区,我国公共建筑的地面以下墙体热阻标准高于美国。

⑤楼板:两国标准对此项分类不同, ASHRAE从夏热冬暖地区到严寒地区楼板热传系数呈现出逐渐严格趋势;GB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内楼板对此项无要求,寒冷和严寒地区此项标准低于美国标准。

⑥不透明门:ASHRAE对四个气候区的建筑对此项都有明确要求,从夏热冬暖地区到严寒地区不透明门热传系数呈现出逐渐严格趋势;GB对此项无要求。

⑦垂直窗热传限值:两国标准对于垂直外窗分类不同,ASHRAE 将垂直外窗划分为非金属窗框、金属窗框a(玻璃幕墙和店面等)、金属窗框b(入口大门)、金属窗框c(固定窗、可开启窗、非入口玻璃门)四类,并分别对其设置不同的限值;GB首先将窗墙比划分为:窗墙比≤0.2, 0.2<窗墙比≤0.3,0.3<窗墙比≤0.4,0.4<窗墙比≤0.5,0.5<窗墙比≤0.7五类,根据窗墙比不同对热传系数限值进行设置。整体来看,两国对垂直外窗的热传限值都比较严格。其中,美国对金属外窗b(入口大门)的热传限值相对宽松。

⑧天窗热传限值:ASHRAE将天窗分为玻璃突起天窗、塑料突起天窗、玻璃和塑料不突起天窗三类,并分别根据0%~2.0%和2.1%~5.0%两种不同面积比,对天窗限值进行设置;而GB未分类对天窗限值进行设置。我国天窗热传系数限值较美国严格很多。

⑨垂直窗遮阳系数:GB采用遮阳系数SC,ASHRAE 采用SHGC,两者关系比为:SC=1.15*SHGC,本文采用SHGC为参数进行比较。ASHRAE对垂直外窗所有方向SHGC综合最大值进行统一限值,自热带到寒带SHGC值呈递增趋势;GB将东、南、西向SHGC和北向分别进行设置。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未对严寒地区窗户的SHGC设置限值,表2中,未对寒冷地区的北向外窗SHGC设置限值,整体来看,我国自热带到寒带,SHGC值逐渐升高,从外窗窗墙比来看,窗墙比越大,SHGC值越小。

⑩天窗遮阳系数:ASHRAE对天窗自热带到寒带SHGC值呈递增趋势,并且窗墙面积比越大,SHGC值越小;GB除了严寒地区为对天窗的SHGC值无要求以外,自热带到寒带SHGC值也呈现递增趋势。

ASHRAE规定:垂直透明围护结构面积不应超过外墙总面积的40%,天窗面积不应超过顶棚面积的5%,并在5.5.4.2.3中规定了最小天窗面积。GB中4.2.2规定: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比面积均不应大于0.7;4.2.6中规定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3)供暖、通风和空调调节系统的比较

供暖、通风和空调调节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择也是建筑节能标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下面将GB中单元式空调机组的能效限值与ASHRAE标准中6.8.1A进行比较(单位换算:将ASHRAE90.1中的制冷量单位按照1Btu/ h=0.000293071kW进行换算;英制单位EER,按照1公制EER值等于3.413英制EER值进行换算,进行表5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对单元式空调机组的能效限值较我国更为严格,能效要求更高。

将ASHRAE90.1—2007标准中规定的冷水机组最低能效值与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5.4.5中规定的能效限值进行比较(表6)。

由表中可以看出,GB对于水冷冷水机组的能效限值与ASHRAE规定的水冷冷水机组最低能效值相比,中国的标准限值低于美国标准,最高相差17.8%。

(4)照明比较

ASHRAE中对医院、学校、警察局、市政厅、博物馆等33中不同类型建筑物照明功率密度值进行了详细规定(表7)。GB中只在附录B.0.5中对办公建筑、宾馆建筑和商场建筑的空间照明功率密度进行了规定。

我国照明设计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其中6.1章节分别对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馆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工业建筑7种建筑类型的各功能空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设置了具体标准[7](表8)。

结语

综合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ASHRAE规定的围护结构热传系数限值较GB更为严格;ASHRAE中对于建筑暖通空调设备的要求比我国更全面,对设备性能的要求大部分高于我国;ASHRAE涵盖了对照明系统的具体要求,GB只在附录中对办公建筑、宾馆建筑和商场建筑的空间照明功率密度值进行了规定。

通过对国际能效标准发展的分析和中美两国的建筑能效标准的比较研究,以及建筑能耗在当代能源结构中突显

图1 各领域的全球最终能源消费

图2 欧盟27国可再生能源2020年发展目标

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

①提升相关参数设置要求。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具体内容中,进一步提升围护结构和暖通空调系统的要求,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更详细的划分,增加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要求覆盖范围。

②增加建筑节能标准内容。逐步协调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被动式建筑等内容,尝试将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所有内容编制为一本标准。

③增强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能效标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等标准之间的关联度。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参数规定作为建筑设计标识的能耗计算基础,以能效标识标准作为绿色建筑评价节能部分的基础。 ■

资料来源:

图1:Modermising Building Energy,IEA, 2013;

图2:EU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nergy,2011,by Eurostat and

European Commission。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C).Modernising Building

Energy Codes,2013:4.

2 徐伟. 国际建筑节能标准研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2.

3 Eurostat and European Commission. EU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nergy,2011.

4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报告.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2005.

6 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37384.html,/.

7 I S S N 1041-2336.A N S I /A S H R A E /I E S S t a n d a r d

90.1-2010,20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2004.

9 孙茹雁,乌尔夫. 赫斯特曼. 节能建筑从欧洲到中国. 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表5 ASHRAE90.1—2010与GB50189—2005单元机能效限值比较

表6 ASHRAE90.1—2007与GB50189—2005冷水机机能效限值比较

表7 ASHRAE90.1—2010规定的各类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W/m 2)

表8 GB50034—2004规定的各类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W/m 2)

建筑材料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建筑材料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建材科技行业标准管理 【发布部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发布日期】1992.07.01 【实施日期】1992.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建筑材料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1992年7月1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材料行业(包括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以下简称“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适应建材工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建材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以下简称“国家建材局”)生产管理司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与行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各类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以促进建材行业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

进步,保证和促使建材产品质量提高,保护用户或消费者的利益,在经济、科技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建立最佳秩序和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能 第五条国家建材局负责领导全国建材行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其具体任务由国家建材局生产管理的企业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家建材局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在建材行业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制定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组织和协调全国建材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三)组织实施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组织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审批、发布建材行业标准。 (四)指导各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受理建材地方标准和国家建材局所属企业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 (五)组织建材行业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编制标准化工作人员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七)组织管理建材行业国际标准化工作。 (八)受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管理有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进行业务领导。 (九)负责组织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标准化审查工作及重要新产品鉴定的标准化审查。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工业主管部门管理其行政区域内建材行业的标准化

建筑工程项目划分标准93402

工程项目规模分级标准(建筑行业) 序号 建设 项目 工程等级特征大型中型小型 1 一 般 公 共 建 筑 单体建筑面积 20000㎡以上5000~20000㎡≤5000㎡ 建筑高度>50m 24~50m ≤24m 复杂程度 1.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1.中型公共建筑工程 1.功能单一、技术要求 简单的小型公共建筑 工程 2.技术要求复杂或具有经 济、文化、历史等意义的省 (市)级中小型公共建筑工 程 2.技术要求复杂或有地 区性意义的小型公共建 筑工程 2.高度<24m的一般公 共建筑工程 3.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 程 3.高度24-50m的一般 公共建筑工程 3.小型仓储建筑工程 4.相当于四、五星级饭店标 准的室内装修、特殊声学装 修工程 4.仿古建筑、一般标准的 古建筑、保护性建筑以及 地下建筑工程 4.简单的设备用房及 其它配套用房工程 5.高标准的古建筑、保护性 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 5.大中型仓储建筑工程 5.简单的建筑环境设 计及室外工程 6.高标准的建筑环境设计 和室外工程 6.一般标准的建筑环境 设计和室外工程 6.相当于一星级饭店 及以下标准的室内装 修工程 7.技术要求复杂的工业厂 房 7.跨度小于30米、吊车 吨位小于30吨的单层厂 房或仓库;跨度小于12 米、6层以下的多层厂房 或仓库 7.跨度小于24米、吊 车吨位小于10吨的单 层厂房或仓库;跨度小 于6米、楼盖无动荷载 的3层以下的多层厂房 或仓库 8.相当于二、三星级饭店 标准的室内装修工程 2 住宅 宿舍 层数>20层12~20层 ≤12层(其中砌块建筑 不得超过抗震规范层 数限值要求)复杂程度 20层以上居住建筑和20层 及以下高标准居住建筑工 程 20层及以下一般标准的 居住建筑工程

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111.19+5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5)01-0036-07[摘 要] [摘 要] 该文概述了建筑能耗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中的现状,分析了全球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现状及目标,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各国标准的研究,总结了建筑能效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着重以美国建筑能效标准ASHRAE90.1—2010和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2005为例,比较中美建筑能效标准的构架、内容及参数的差别。提出了国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 [关键词] 建筑 能耗 能效标准 比较 [Abstract][Abstract] In the paper, we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goals of the glob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w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national standards, the main content of involv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s summarized. Then we focus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HRAE90.1-2010 and Chinese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GB50189-2005, for exampl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framework, content and paramet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We propose a few pieces of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of building. [Key words][Key words]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Compare 闫埔华 Y an Puhua 唐 坚 T ang Jian 中美建筑能效标准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建筑是世界各地能源的最大消费者。在国际能源署(IEA)很多成员国中,建筑行业的能量消耗占初级能源消耗总量超过40%(图1)。 从1971年—2010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全球最终能源消费翻了一番,达到2794百万吨油当量。随着建筑物数量的持续增加,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加能源供应的压力。预计从2010年—2035年,建筑行业的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838百万吨油当量(IEA,2012)[1]。 1 全球建筑能效标准概况 1.1 国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 欧共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分别于1975年、1980年和1987年委托其成员国开展有关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研究。1994年,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ASHRAE)提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更广范围内的用能成立专门技术委员会,并在2007年设置了ISO技术机构TOC20,其“建筑环境设计”(Building Environment Design)目前已经开展了8个不同的项目,4个直接与建筑节能性能有关[2]。 ————————— 作者信息 闫埔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助教, 1071115655@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37384.html, 唐 坚,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4-04-01 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 DOI:10.13942/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37384.html,ki.hzjz.2015.01.008

智慧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方案-最新版本

智慧建筑能源管理 系 统 方 案

修订记录 日期版本描述作者2015-04-25 1.0 初稿完成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建筑在逐年增加,其能耗也在不断增大,能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几年内写字楼、公寓、饭店、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会大幅度增加,而我国约90%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是典型的能耗大户。 建筑行业的能耗消耗种类较为单一,大致分为5类,电能、水能、燃气、集中供热、集中供冷。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信息网提供的资料显示,就电能消耗分析,大型建筑的能耗比重约为空调能耗40%,公共与办公照明能耗47%,一般动力能耗2.9%,其他用电能耗10.1%。而在大型商场中的照明能耗占40%左右,电梯能耗占10%左右,空调系统的能耗则是占到了50%左右。在提倡节能减排的当今,做好节能工作不仅对实现“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为高耗能建筑进一步节能提供准备条件。

二、能耗现状分析 2.1 能源流失 不同的建筑类型关注能耗的变化所有不同,比如:酒店类型关注客房入住率 与能源消耗的变化关系;大型超市关注空调使用率的变化、单位面积能耗值以及照明范围等多个指标;公司、写字楼关注空调末端使用率、不同功能的照明分类等等。大型商业中心关注不仅关注各类能源消耗的情况,同时对于中央空调、水泵等重点设备的运行和效率也更为关注。 一栋大楼的能源消耗如下图几个方面所显示: 1浪费: 未使用房间的空调 未使用房间的照明 水龙头未关 7设计工程: 建筑节能设计不合理 节能系统未启用 使用高耗能设备 6能量转变效率 电-光 电-热 电-动力 热-电气设备 2设备机器效率 锅炉、空调 水泵、鼓风机电梯 主要的能源流失 5热流: 从配管、通风管道的热量损失 配管、通风管道阻力损失 3运行及保障管理不完备:过大容量运行 设备陈旧 4未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固定窗 没有有效利用外部空气制冷的空调设备 窗口周围边的照明控制

关于印发《全国建筑标准(2017年最新版)

遇到污染防治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37384.html, 关于印发《全国建筑标准(2017年最新版)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建筑标准设计管理办法》的通知 1983年4月30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为加强建筑标准设计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建筑标准设计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了《全国建筑标准设计管理办法》,随文印发,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全国建筑标准设计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建筑标准设计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建筑标准设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建筑标准设计是建筑标准化的组成部分,是加速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它对缩短设计和建设周期,提高设计和工程质量,节约建

材和能耗,提高工程综合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条建筑标准设计属于建筑产品标准化的范畴。这种标准产品的设计,是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出发,对不同自然资源、施工水平与产品结构,进行统一考虑和综合处理,使使用、设计、施工等方面均得到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建筑标准产品的技术文件。 第三条建筑构配件(包括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以及单项工程项目等的设计,凡是通用性强而又具备条件的,都应编制建筑标准设计,并应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上述各种建筑标准设计均应彼此配合,特别是成套的民用建筑标准设计,应建立在统一模数协调、统一接缝做法和配套的标准构配件的基础上,满足建筑多样化的需要。 第四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应大力发展地方通用的建筑标准设计。全国通用的建筑标准设计重点应放在具有普遍意义、技术难度较大而又必须在全国统一的项目上,以及属于指导性的技术文件。各类建筑标准设计,要相互协调,并都应以高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植生混凝土》 编制说明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 《植生混凝土》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铁路和水利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地形结构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土壤裸露和植被破坏。破坏后的植被和地形结构,很难在短时期内自我恢复。b5E2RGbCAP 普通混凝土和石砌类材料虽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其表面质地脆硬、粗糙、

颜色灰暗,视觉效果缺乏生机,由其构筑的空间给人以粗、硬、冷、暗的感觉;其透水性差, 阻断了水渗透,下雨时不能吸水、渗水蓄水,需水时不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植生混凝土。植生混凝土像透水混凝土一样,具有贯通的大孔孔隙网络,能够透气、透水,具有保护结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生态减灾等优点。多孔混凝土骨架结构在发挥承载作用的同时,保留了天然降水回渗到地下的通路,而这种特殊的混凝土中存在的孔隙也成为植物根系生长的空间,其表面可以生长植被。p1EanqFDPw 植生混凝土可应用于护岸、护坡、公共停车场、广场、公园、城市立体绿化等,以提高岸坡稳定性及安全性、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重构生态系统等作用。这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混凝土,既具有混凝土的功能,又实现了生态化的需求,为人类构造了舒适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突出,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XDiTa9E3d 当前植生混凝土在日本、欧洲等国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已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目前,国内还没有植生混凝土的产品标准,市场上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规范,可靠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制定植生混凝土产品的行业标准十分必要。RTCrpUDGiT 一、标准工作概况 (一)任务来源 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生态混凝土,既能够保证植物生长和生存,起到透气、透水和环境绿化的功效,又能发挥刚性混凝土的特点,起到承载的功能,在用于护坡、护岸时,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具备原有防护功能。5PCzVD7HxA 由于植生混凝土的诸多优点,市场上已经大量应用此类产品,但由于没有规范,所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制定植生混凝土产品的行业标准是当务之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 2016 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植生混凝土》(计划号2016-0131T-JC)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归口单位为建筑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LBHrnAILg (二)起草单位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南通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盐城工学院,武汉源锦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学院,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有限公司,厦门御坤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德新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等级划分表

工程规模等级划分表

————————————————————————————————作者:————————————————————————————————日期:

工程规模等级划分表 一、关于工程建设项目等级划分的说明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中的规定执行。 2、公路行业建设项目规模划分表 序号建设 项目 计量 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 1 公路公路 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 路 立交 型式 全苜蓿叶型、双嗽叭 型、枢纽型等独立的互 通式立体交叉桥 2 特大 桥梁预应力混 凝土连续 结构、钢 结构 总长大于1000米,水 深大于15米,单孔跨 径为250米以上的预 应力混凝土连续结构 复杂 结构 主跨250米以上的钢 筋混凝土拱桥、400米 以上的斜拉桥、800米 以上的悬索桥等独立 大桥

3 特大 隧道长度 大于1000米的独立隧 道及区域地质构造复 杂的500-1000米的独 立隧道 4 交通 工程公路 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 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 统、通信系统、收费系 统及管理、养护、服务 设施 二级公路的交通 安全设施、收费 系统及管理养护 服务设施 三级、四级 公路的交 通安全设 施、道班房 3、民用建筑工程等级分类表 工程等级 类型 特征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般公共建筑单体建 筑面积 8万米2 以上 2万米2-8万 米2 5千米2以上至 2万米2 5千米2及以下 立项 投资 2亿元 以上 4千万元以 上至2亿元 1千万元以上 至4千万元 1千万元及以下 建筑 高度 100米 以上 50米以上 至100米 24米以上 至50米 24米及以下(其中砌体建 筑不得超过抗震规范高度 限值要求) 住宅、层数20层以上12层以上12层及以下(其中砌体建

能效管理系统

能效管理系统 绿色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又称能源控制与管理系统,系统应用技术,对绿色建筑内各用能系统的能耗信息予以采集、显示、分析、诊断、维护、控制及优化管理,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实时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能效综合职能管理功能的系统。 定义 能效管理系统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综合性系统,涉及建筑智能化、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等多个技术领域。能效管理系统实施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来实现对既有系统的能源消耗进行节约与改善。 它是以绿色建筑内各用能设施基本运行为基础条件,依据各类机电设备运行中所采集的反映其能源传输、变换与消耗的特征,采用能效控制策略实现能源最优化,是最经济的专家管理决策系统,可实现“管理节能”和“绿色用能”。 内容 HOOLOE能效管理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即能耗分项计量、控制与管理系统(也有很多专家和生产厂家称为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和节能控制系统以及各类传感器在线监测系统。其中能耗分项计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包括:变配电、中央空调、控制与管理系统、三表(水、电、气三表集抄)计量监控系统等,节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电梯系统等。具体内容见下图: 理念 能效综合管理平台核心理念在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能效受控”,在不影响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两个基本点是“能耗可视化”和“寻找最优能效控制方案”,“能耗可视化”通过采集各类能耗信息、通过多种发布手段(网络、大屏幕展示厅、展板等),使得能源消耗的任何异常(绿色(能耗正常)、黄色(能耗预警)、红色(能耗超标)等)实时显示于人们面前,促使全员(集团领导各部门领导、普通用能人员、设备维护人员)参与用能管理;“能效控制方案”,是指通过采集和监控建筑中⒈各类用能系统(配电、照明、暖通空调、电梯、给排水、新能源系统等)整体的实际运行状态,找出关键耗能点和异常耗能点,提出成熟的、可靠的、实际的“能效控制方案”,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并不断结合实际采集数据,对之前“能效控制方案”进行微调,最终寻找到符合实际状况的、适应四季变化的、满足物业管理要求的、专业权威的“最优能效控制方案”,从整体上降低建筑能耗,保证建筑在节能绿色的状态下运行. 应用 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就好比建筑的医生和护士,通过对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进行能耗分项计量,包括电量、水量、气量、冷量、暖量等,为建筑诊断病情。对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青砖 蓝四丁砖(手工砖)常用规格240×115×53mm 城砖常用规格400×190×100mm 室内方砖常用规格380×380×60 mm 1.外观质量要求: 1.1 尺寸 长宽高尺寸偏差不超过4mm 1.2外观 青砖表面应平整,无变形。 1.3缺棱 青砖棱边应直顺、无缺损。 1.4掉角 青砖掉角个数应不多于1个,且掉角的最大边长应不大于5mm。 1.5蜂窝 青砖表面的蜂窝总面积应小于蜂窝所在面面积的0.5%,且单个蜂窝截面面积的最大直径应小于5mm,蜂窝深度应小于3mm。 1.6层裂 不允许出现层裂现象。 1.7裂纹 不允许出现裂纹。

1.8石灰爆裂 石灰爆裂的区域面积应小于爆裂所在面积的0.5%,爆裂区域最大直径应小于5mm,深度应小于3mm。 1.9欠火、过火 不允许欠火或过火现象。 1.10颜色 青砖的颜色应一致、均匀,呈青灰色。 2.物理化学性要求。 2.1 抗压强度 青砖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0MPa。 2.2抗折强度。 青砖的抗折强度应不小于1.5 MPa。 2.3体积密度 青砖的体积密度应不小于1.9g/cm3。 2.4吸水率 青砖的吸水率单块值应不大于18%。 2.5抗冻融性能 青砖经过15次冻融循环,不应出现剥落、掉角、掉棱及裂纹等缺陷增加的现象。 2.6泛霜 青砖不应出现严重泛霜现象。 3.加工生产工艺要求。

青砖应使用传统制作工艺生产,传统工艺生产参考流程: 3.1取土 选择砂质粘土。 3.2炼泥 炼泥程序:将粘土摊开晾晒,晾晒的时间不应过短,最好用隔年土;将粘土过筛,去掉杂石,得到较细的粘土;“闷泥”即粘土浸泡,一般需要二到七天;之后进行人工揉合搅拌,使粘土颗粒尽可能地均匀密实。 3.3装模 按所需的尺寸将炼好的泥一次性放入制砖坯的模具,模具内撒细沙,防止模具和砖泥粘连。 3.4阴干 将制好的砖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可烧制程度。 3.5装窑 装窑是将阴干后的砖坯垒垛立放在砖窑内并用泥将窑顶封严。装窑工作应在烧窑的前一天装好,一般同一个窑里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窑的下部火力比较集中,温度较高,窑的上部,温度相对较低,要根据窑温安排好砖坯的码放。 3.6焙烧 需要对烧窑过程中的燃烧种类、数量、烧窑时间进行控制。古代常用的燃料有草、柴、煤炭等。砖坯焙烧时火候要控制适当,以

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及对比概要

文章编号:1671-6612(2008 04-134-04 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及对比 郑文亨 (湖南工程学院湘潭 411104 【摘要】论述了国内外建筑节能的现状,并从建筑节能技术及政策等方面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建筑节能 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节能应该依靠政府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实现节能目的。 【关键词】建筑节能;政策;现状;对比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识码 A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ras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Zheng Wenheng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 Xiangtan, 411104 【 Abstrac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abroad, and carries out contrast from building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y and policy etc, pointing out prese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suggesting that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ought to depend on the government and policy law and regulation. 【 Keywords 】 building energy-efficient; policy; current situation; contrast 作者简介:郑文亨(1976.7~ ,男,讲师。收稿日期:2007-11-25 0 引言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深度规定 序号名称单价(元) 1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68.00 2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48.00 3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68.00 4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38.00 5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76.00 6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49.00 7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3.00 8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19.00 9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33.00 10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结构21.00 11 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54.00 12 节能系列图集——电气专业合订本43.00 13 节能系列图集——给水排水专业合订本71.00 14 节能系列图集——建筑专业合订本(二)118.00 15 节能系列图集——建筑专业合订本(一)105.00 16 节能系列图集——暖通空调·动力专业合订本(二)120.00 17 节能系列图集——暖通空调·动力专业合订本(一)106.00 18 2005CPXY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产品选用技术条件98.00 19 2005CPXY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专集80.00 20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5.00 2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20.00

强制性标准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与设备表

《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及配备 检测设备 近来寒暑不常,希自珍慰。自然灾害台风凛冽,我们需要拯救,拯救我们的地球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环境是越来越恶劣了,自然灾害的频频出现,很多原因和事情都在告诉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但是随处可见的问题比比皆是甚至让我们惨不忍睹,人到一处毁一方环境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生活垃圾到处可见,街头、屋巷,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深知环境的破坏对我们带来了很痛的领悟,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甚至全球动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是该行动了,不能总是大自然给了我们回应才去重视它,保护我们的家园要从我们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现在就开始行动。然而国家已经在做了开始实施着每一步,严格规定和标准规范,对环境、安全都有新的规定和指示,只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相信我们的社会或环境会越来越美好。 也还有另外一批人一生注重于环境保护、安全检测、防火阻燃等,然而我们却一生专注于公共安全检测上,对建筑材料防火、阻燃质检仪器,电线电缆防火、阻燃、低烟无卤质检仪器及其建材节能质检仪器还是车辆轨道材料检测设备、家具及纺织品的防火检测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十多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经验与丰硕成果和为行业及社会奉献自己一点点绵薄之力我们很骄傲,一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和证书,得以客户和国家的肯定。 下面就按国家标准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全套检测仪器设备配置列表与相关检测的设备列表: 型号名称型号名称生产区 域 ZY6242 单体燃烧 试验装置ZY6243 锥形量热 仪 广东东 莞 ZY6017D 建材不燃 性试验机ZY6017F 检测可燃 性试验机 广东东 莞 ZY6017E 建材难燃 性试验机ZY6166A 建材分解 烟密度试 验机 广东东 莞 ZY6155A 数显氧指 数测定仪ZY6234 建材及制 品燃烧热 值测定装 置 广东东 莞

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

工程项目等级分类表 附表一: 一、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 工程等级 类型特征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般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 2万平方米以上 至8万平方米 5千平方米以上 至2万平方米 5千平方米以下立项投资2亿元以上 4千万元以上 至2亿元 1千万元以上 至4千万元 1千万元以上建筑高度100米以上 50米以上 至100米 24米以上 至50米 24米及以下(其 中砌体建筑不得 超过抗震规范高 度限值要求) 住宅、宿舍层数20层以上12层以上至20 层 12层及以下(其 中砌体建筑不得 超过抗震规范高 度限值要求) 住宅小区工厂生活区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10万平方米 及以下 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 (总建筑面积) 5万平方米以上 1万平方米以上 至5万平方米 1万平方米以下附建式人防 (防护等级) 四级及以上五级及以下 特殊公共建筑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要求 抗震设防区特殊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设防区建筑 高度100米及以 下的一般超限高 层建筑 技术复杂、有声、 光、热、振动、视 线等特殊要求 技术特别复杂技术比较复杂重要性 国家级经济、文 化、历史、涉外等 重点工程项目 省级经济、文化、 历史、涉外 等重点工程项目 注:1、符合某工程等级特征之一的项目即可确认为该工程等级项目; 2、勘察甲、乙、丙级相当于一、二、三级工程。 二、工业建筑工程等级分类表 类型特征大型中型小型 单层工业厂房和仓库吊车吨位>30吨10-30吨≤10吨跨度>30米24-30米≤24米 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层数>6层6层以下3层及以下(楼盖无动荷载)跨度>12米6-12米≤6米 以上摘自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建设[1999]9号)

德国的建筑节能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0年第20卷第9期 1德国建筑节能状况 德国建筑能耗占其总能耗的40%(主要用于建筑取暖和热水供应),政府计划在2010年将建筑能耗降低至22%,因此在重点建筑领域,如建筑规划、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应用等方面,德国政府按其法律法规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同时大力开展建筑节能的研究和推广。 德国建筑节能主要是控制住宅建筑(包含公共建筑)的能耗。政府主要监控住宅建筑是否节能,工业建筑一般由业主自愿满足相关节能标准。 对于新建住宅,在提出申请时要提供能耗计算结果,主要考虑墙壁保温、日照能量、窗帘位置、供暖制冷系统本身的能耗和室内照明等因素,到审批机关进行审批,开具能耗证明,达不到标准要求将得不到批准。 在德国,1985年以前建造的房屋称作既有建筑。目前德国的既有建筑占建筑总量的95%以上,经改造后的既有建筑能耗降低一般可达到90%。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降低整个建筑能耗具有显著的作用。 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热水和暖气费用的支出占私人家庭耗费的比例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达到80%,而节能建筑可以降低90%的能源耗费。另外,德国政府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建筑,并提供贴息贷款,因此人们十分乐意接受节能改造。 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技术、政策、法规等多管齐下,德国的建筑节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2德国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经历过几次能源危机,德国普遍重视节能,政府制定了完善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同时一大批新的技术和能源被引入到新建建筑以及已有建筑的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据德国联邦经济和劳动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在其经济快速增长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近16%,总能耗反而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建筑能耗的不断下降。 (1)制定、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以及技术规范。从1976年的节能法到2002年发布新的节能法规EnEV2002,德国建筑节能实现了从单一节能到系统、综合节能的转变。新法规的核心是从控制单项建筑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进行总量控制。 EnEV2002对新建住宅实行按建筑面积为基准的耗能标准控制,规定了与建筑体形系数(建筑外表面积与其包围的采暖体积的比值)相对应的建筑物最大允许能耗标准和建筑最大允许平均散热系数以及一系列实施上的具体管理措施,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政府要求建筑设计时必须提供“建筑能耗证书”,分项列出所需电能、燃油、燃气、燃煤数量,制成建筑能耗计算表。通过对建筑能耗的量化,建立建筑能耗证书系统,有效实现了政府机构、专业人士等对在建及已建成建筑的严格监控。能耗超标的建筑被禁止,从源头上保证了建筑能耗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笔者于2008—2009年赴德国莱茵之华建筑师集团旗下的Stefan Schmitz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研修,从德国实际工程操作的情况来看,执行新的节能标准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耗,同时并没有过多地限制建筑设计的表现力。 (2)节能型建筑设计、技术和材料的系统化应用。德国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建筑设计中能够针对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满足各种气候环境下的建筑设计要求,打造舒适、节能的建筑。 德国建筑设计不仅重视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而且重视生态环保,体现材料的美感、轻盈、通透等特点,使低能耗建筑理念变为现实。生态环保意味着建筑结构材料运用得越少越好,在建筑使用期间的能耗越少越好,而且所有建筑材料尽可能循环利用。建筑的轻盈可减少材料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通透增加了使用者同外界的对话,同时让自然光线更好地使用成为可能。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在德国非常普遍,其造价可能比一般建筑高出3%,但由于节能设计和技术的优化组合,每年的运营费用却可节约60%。 德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一般是专业建筑设计,如果施工图阶段需要结构、水、暖、电等专业配合的话,再请专业事务所里的工程人员配合。在建筑设计中他们着重提高密闭性、保温性,倡导多能源组合利用,并尽量增加建筑物可以绿化的空间。 节能建筑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涉及外墙保温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新风系统等。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墙外保温系统。德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厚度达20cm,门窗密封性良好,节能效果明显。二是换热置新风系统。北方住宅冬天基本不开窗,新风量不足,采用这种技术可以解决室内新风量的问 文章编号:1005-6033(2010)09-0124-03收稿日期:2010-02-05德国的建筑节能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红霞 (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重点介绍了德国建筑节能的状况以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阐述了 德国的节能经验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设计;德国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124

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 实施评估系列调查问卷 【说明】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安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以下简称《住宅建筑规范》)实施情况评估研究。为了全面了解《住宅建筑规范》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特制定本调查问卷。 感谢您对评估工作的支持!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本调查问卷。本问卷仅用于《住宅建筑规范》实施情况评估研究,不作为对各单位实施《住宅建筑规范》情况的评判依据。对于您填写的内容,本课题组将严格保密。 问卷一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填写】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及具体部门: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人及电话: :

填写日期:年月日

1.您是否了解《住宅建筑规范》? .是.否 若是,您对《住宅建筑规范》了解程度如何?(单选) A.相当了解 B.一般 C.了解较少 D.不了解、不清楚 2.据您了解,《住宅建筑规范》的实施对本地区产生哪些重要作用(多选) A.是住宅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的技术依据 B.是主管部门依法履行住宅建设监督管理职能的基本技术依据 C.是住宅使用和维护的技术依据 D.是住宅业主和用户维权的依据 E.不了解、不清楚 3.近五年本地区是否组织过《住宅建筑规范》的培训?(单选) .是. 否 4.你部门是否组织开展过针对《住宅建筑规范》实施的专项监督检查?(单选) A.是,定期开展 B.是,不定期开展。 C.是,通过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查,来覆盖《住宅建筑规范》内容的监督检查 D.不了解、不清楚 5.哪些问题阻碍了《住宅建筑规范》得到更好地实施?(多选)

A.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对《住宅建筑规范》掌握不够 B.建设单位利益驱动,故意违反 C.《住宅建筑规范》实施的监管制度偏于宽松 D.业主、居民对《住宅建筑规范》技术内容的理解有一点难度 E.《住宅建筑规范》的可操作性差 F.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矛盾 G.其他,可简要说明 6.《住宅建筑规范》实施监督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住宅建筑规范》与《民用 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冲突矛盾的情况? .是.否 若是,你部门采用了何种处理方式:(多选) A.按最严格的规范规定执行 B.按最新规范规定执行 C.按《住宅建筑规范》的规定执行 D.按地方标准执行 E.向主编部门或主编单位咨询 F.有关各方协商处理 G.专家判定 H.其他,可简要说明 7.《住宅建筑规范》实施监督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住宅建筑规范》对地方不 适用的情况?

项目工程风险等级划分规范标准

XX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2、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3、Ⅲ级 (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 (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 (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四、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一)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类。 1、Ⅰ类环境设施 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厂房等)、110kV及以上高压线铁塔、高速铁路、铁路站场、运营地铁盾构区间、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海河等。 2、Ⅱ类环境设施 标志性建筑、无桩基的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35KV 及以上变电站,油库、加油站、加气站、地下道路和交通隧道、地下商业街及重

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指出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在管理体制、节能标准体系、建筑节能标准管理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对比分析 1国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节能工作极为重视,不但起步时间早,绿色建筑及节能标准体系健全,而且还通过不断的修改、修订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水平,总之,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已经逐步跨过了主动式绿色建筑节能的阶段,正在陆续进入被动式绿色建筑节能的崭新阶段。 1973年能源危机后仅一年,法国就出台了本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将新建建筑的节能目标设定为25%,这一量化做法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各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制定中的统一模式,我国目前也沿用了这种模式。1982年,法国绿色建筑节能目标提高到50%,并开始对公共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出了明确的节能标准。1989年,法国再次提高了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将节能目标规定为75%,在绿色建筑节能领域法国已远远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到目前为止,法国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建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围护结构采用了结构墙体与保温材料合一的先进工艺,采暖设备的热效率也达到80%以上,绿色建筑节能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得法国的建筑能耗在国内总能耗的比重降低到了约25%。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绿色建筑节能领域的立法工作,2009年,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三版《建筑保温法规》,即EnEv2009,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在原有的能耗基础上再降低30%,该法规的核心思想是,在控制单项建筑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的同时,强化对建筑物屋顶能耗的控制,并实现严格有效的总体能耗控制。该法规规定的强制性要求有:试行建筑能耗定量化及建筑能耗证书系统。新建住宅必须提供采暖所需能耗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 2国内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绿色建筑节能的研究和实施工作。1986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86,开启了绿色建筑的启蒙时代。2005年,《公共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工作在设计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实施,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制度建设开始逐歩完善,各项支撑措施体系完善建立,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随着标准建设的深入进行而歩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经历了两次修订,每次修订都伴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跨越式提高。1986年标准规定我国的建筑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