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土木学院-李彦苍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 教授土木学院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 副教授土木学院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 教授土木学院4 岩土工程孙钧* 男1926.09 教授土木学院5 岩土工程周健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6 岩土工程杨敏男1960.05 教授土木学院7 岩土工程袁聚云男1960.09 教授土木学院8 岩土工程高广运男1961.10 正高工土木学院9 岩土工程李镜培男1963.12 教授土木学院10 岩土工程姚笑青女1964.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1 岩土工程赵春风男1964.04 教授土木学院12 岩土工程楼晓明男1965.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3 岩土工程蒋明镜男1965.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4 岩土工程黄茂松男1965.05 研究员土木学院15 岩土工程艾智勇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6 岩土工程熊巨华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7 岩土工程钟才根男1966.11 副教授土木学院18 岩土工程马险峰男1972.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9 岩土工程钱建固男197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20 岩土工程陈宝男1973.10 副教授土木学院21 岩土工程梁发云男1976.03 副教授土木学院22 结构工程沈祖炎* 男1935.06 教授土木学院23 结构工程钱若军男1945.10 研究员土木学院24 结构工程朱慈勉男1947.07 教授土木学院25 结构工程苏旭霖男1948.03 正高工土木学院26 结构工程马人乐男1951.06 教授土木学院27 结构工程许强男1951.11 教授土木学院28 结构工程金国芳女1952.07 研究员土木学院29 结构工程吕西林男1955.01 教授土木学院30 结构工程刘祖华男1955.09 教授土木学院31 结构工程陈以一男1955.12 教授土木学院32 结构工程巢斯男1956.11 正高工土木学院33 结构工程苏小卒男1956.11 教授土木学院34 结构工程陈世鸣男1957.04 教授土木学院35 结构工程郑毅敏男1957.06 正高工土木学院36 结构工程程才渊男1957.08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37 结构工程丁洁民男1957.09 研究员土木学院38 结构工程罗永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39 结构工程李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40 结构工程陆洲导男1957.11 教授土木学院41 结构工程屈文俊男1958.11 教授土木学院42 结构工程钱江男1960.01 教授土木学院43 结构工程祁德庆男1960.09 副教授土木学院44 结构工程邓洪洲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硕士导师信息表(资料来源:同济研究生院网站)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46 结构工程周建民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47 结构工程李杰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48 结构工程程尧舜男1961.04 副教授土木学院49 结构工程童乐为男1961.05 教授土木学院50 结构工程张建荣男1962.05 教授土木学院51 结构工程周克荣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52 结构工程熊学玉男1962.08 教授土木学院53 结构工程邓长根男1962.08 教授土木学院54 结构工程余绍锋男196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55 结构工程施卫星男1962.10 教授土木学院56 结构工程李国强男1963.02 教授土木学院57 结构工程顾祥林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58 结构工程邹祖军男1963.05 副教授土木学院59 结构工程赵鸣男1963.05 副教授土木学院60 结构工程何敏娟女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61 结构工程吴晓涵男1964.01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2 结构工程赵晓林男1964.01 教授土木学院63 结构工程王人鹏男1964.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4 结构工程熊海贝女1964.06 副教授土木学院65 结构工程胡克旭男1964.11 教授土木学院66 结构工程罗烈男1965.04 副教授土木学院67 结构工程吴明儿男1965.04 副教授土木学院68 结构工程朱玉华女1965.09 副教授土木学院69 结构工程匡志平男1965.11 教授土木学院70 结构工程吴善能男1966.02 副教授土木学院71 结构工程吕凤梧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72 结构工程卢文胜男1967.03 教授土木学院73 结构工程赵斌男1967.10 副教授土木学院74 结构工程肖建庄男1968.02 教授土木学院75 结构工程余琼女1968.02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76 结构工程张晓光男1968.06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77 结构工程吴宇清男1969.05 副教授土木学院78 结构工程鲁亮男1969.11 副教授土木学院79 结构工程沈之容男1970.03 副教授土木学院80 结构工程薛伟辰男1970.10 教授土木学院81 结构工程李元齐男1971.05 教授土木学院82 结构工程蒋首超男1971.08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3 结构工程孙飞飞男1971.09 副教授土木学院84 结构工程谢强男1971.11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5 结构工程陈隽男1972.04 副教授土木学院87 结构工程蒋欢军男1973.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8 结构工程张伟平男1973.10 副教授土木学院89 结构工程陈素文女1974.02 副教授土木学院90 结构工程李培振男1975.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1 结构工程陈建兵男1975.08 副教授土木学院9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楼梦麟男1947.08 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93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罗奇峰男1948.01 教授土木学院9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翁大根男1952.10 研究员土木学院95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傅公康男1954.10 教授土木学院96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李遇春男1962.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7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陈清军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98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韩新男1967.10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9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翟永梅女1968.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0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任晓崧男1968.10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1 桥梁与隧道工程范立础* 男1933.06 教授土木学院102 桥梁与隧道工程项海帆* 男1935.12 教授土木学院103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德伟男1956.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04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定俊男1956.12 教授土木学院105 桥梁与隧道工程葛耀君男1958.06 教授土木学院106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刚男1958.08 教授土木学院107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国平男1958.10 教授土木学院108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迅男1958.11 教授土木学院109 桥梁与隧道工程魏红一女1961.03 教授土木学院110 桥梁与隧道工程凌知民男1961.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11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冲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112 桥梁与隧道工程袁万城男1962.10 研究员土木学院113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惟珍男1962.11 教授土木学院114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君杰男1962.12 研究员土木学院115 桥梁与隧道工程肖汝诚男1962.12 教授土木学院116 桥梁与隧道工程刘玉擎男196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17 桥梁与隧道工程程纬男1963.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18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男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119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建中男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120 桥梁与隧道工程顾萍女1963.08 副教授土木学院121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利民男1963.11 教授土木学院122 桥梁与隧道工程石雪飞男1964.05 教授土木学院123 桥梁与隧道工程马坤全男1964.09 副教授土木学院124 桥梁与隧道工程徐利平男1964.09 正高工建筑设计院125 桥梁与隧道工程朱乐东男1965.06 研究员土木学院126 桥梁与隧道工程徐栋男1966.06 教授土木学院127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建渊男1966.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28 桥梁与隧道工程张启伟男1966.11 教授土木学院129 桥梁与隧道工程贾丽君女1967.01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30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映女1968.05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1 桥梁与隧道工程罗喜恒男1969.12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2 桥梁与隧道工程叶爱君女1970.04 教授土木学院133 桥梁与隧道工程周志勇男1971.06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4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志强男1971.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35 桥梁与隧道工程程进男1971.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6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方元男197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37 桥梁与隧道工程丁泉顺男1973.1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8 桥梁与隧道工程杨詠昕男1974.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9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智男1977.02 副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40 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男1946.11 教授土木学院141 土木工程施工徐伟男1954.09 教授土木学院142 土木工程施工徐蓉女1964.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43 土木工程施工韩兵康男1965.03 副教授土木学院144 土木工程施工吴水根男1965.09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45 土木工程施工席永慧女1965.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46 土木工程施工马锦明女1970.07 副教授土木学院147 风工程陈镕男1944.11 研究员土木学院148 风工程顾明男1957.08 研究员土木学院149 风工程陈伟男1960.04 研究员土木学院150 风工程薛松涛男1963.12 教授土木学院151 风工程全涌男1971.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2 风工程黄鹏男1974.04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杨林德男1939.12 教授土木学院15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庆贺男1944.10 教授土木学院15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陶履彬男1949.04 教授土木学院15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陆浩亮男1949.04 教授土木学院157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唐忠德男1949.09 正高工土木学院158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李永盛男1951.01 教授土木学院159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束昱男1951.09 正高工土木学院160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胡向东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61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朱合华男1962.10 教授土木学院162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贾坚男1963.01 正高工土木学院16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袁勇男1963.02 教授土木学院16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夏才初男1963.08 教授土木学院16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汤永净女1965.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6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彭芳乐男1965.09 研究员土木学院167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国彬男1966.05 教授土木学院168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黄宏伟男1966.09 教授土木学院169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廖少明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70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子新男1967.01 教授土木学院171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王璇男1968.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72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丁文其男1969.11 教授土木学院17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学增男1971.09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7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蔡永昌男197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7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谢雄耀男197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7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冬梅女1975.01 副教授土木学院177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谢步瀛男1950.05 教授土木学院178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董冰男1956.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79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张其林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180 水文学及水资源周念清男1964.07 教授土木学院181 水工结构工程李南生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182 水工结构工程徐连民男1963.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83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刘曙光男1962.09 教授土木学院184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郑永来男1964.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8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匡翠萍女1966.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86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须鼎兴男1948.06 副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87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鲍峰男1959.08 教授土木学院188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陈义男1960.03 教授土木学院189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潘国荣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190 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沈云中男1962.11 教授土木学院19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胡丛玮男1963.01 副教授土木学院192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伍吉仓男1963.10 教授土木学院193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王解先男1963.10 教授土木学院194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李全海男1964.02 教授土木学院195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楼立志男1971.11 副教授土木学院196 摄影测量与遥感李荣兴男1959.04 教授土木学院197 摄影测量与遥感程效军男1964.12 教授土木学院198 摄影测量与遥感邵永社男1966.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99 摄影测量与遥感叶勤女1970.01 副教授土木学院200 摄影测量与遥感林怡女1970.04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201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王卫安男1960.12 教授土木学院202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姚连璧男1964.04 教授土木学院2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童小华男1971.02 教授土木学院204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刘春男1973.02 副教授土木学院205 地质工程卢耀如* 男1931.05 教授土木学院206 地质工程董炳炎男1948.08 副教授土木学院207 地质工程沈明荣男1951.01 教授土木学院208 地质工程唐益群男1952.08 教授土木学院209 地质工程唐世栋男195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210 地质工程胡展飞男1956.03 教授土木学院211 地质工程叶为民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212 地质工程叶观宝男1964.10 教授土木学院213 地质工程徐超男1965.09 教授土木学院214 地质工程张雷男1967.12 副教授土木学院215 地质工程石振明男1968.03 副教授土木学院216 地质工程王建秀男1971.04 副教授土木学院217 地质工程陈建峰男1972.09 副教授土木学院218 地质工程黄雨男1973.04 副教授土木学院。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第45卷,第5期2020年10月公路工程HighwayEngineeringVol.45,No.5Oct.,2020Doi:10.19782/j.cnki.1674-0610.2020.05.026[收稿日期]2019-03-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268)[作者简介]唐昌辉(1963—),男,湖南新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预应力和组合结构研究。
[引文格式]唐昌辉,吴滨峦.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20,45(5):156-162.TANGCH,WUBL.Studyofseismicperformanceonframedstructurescomprisedof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components[J].HighwayEngineering,2020,45(5):156-162.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唐昌辉,吴滨峦(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摘 要]应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中带有转动弹簧和剪切弹簧的简化二维节点梁柱单元模型,编制了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和拟动力荷载试验的计算程序,并对国内研究者已完成的一榀一层两跨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和一榀两层两跨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的拟动力荷载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得到了计算的滞回曲线和时程曲线。
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可为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的设计分析提供一种途径。
[关键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简化节点模型;OpenSEES;模拟分析[中图分类号]TU375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610(2020)05—0156—07StudyofSeismicPerformanceonFramedStructuresComprisedof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ComponentsTANGChanghui,WUBinluan(SchoolofCivilEngineering,Hunan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2,China) [Abstract]Theauthorappliedthesimplifiedtwo dimensionalnodebeam columnelementmodelwithrotatingspringandshearspringinthefiniteelementsoftwareofOpenSEES,andcompiledthecalculationprogramoflow cyclereciprocatingloadtestandpseudo dynamicloadtestofprestressedconcreteframestructure Thelow cyclereciprocatingloadtestofaone story,two spanprestressedconcreteframeandthepseudo dynamicloadtestofatwo storytwo spanprestressedassemblyframehavebeensimulatedbydomesticresearchers Thecalculatedhysteresiscurvesandtime historycurvesshowthatthecalculatedcurvesagreewellwiththeexperimentalcurves,whichcanprovideawayforthedesignanalysisofpre stressedfabricatedframes.[Keywords]prestressedfabricatedconcreteframe;seismicperformance;simplifiednodemodel;openSEES;numericalanalysis 预应力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
矩形钢筋混凝土水池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Colleg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Master Xiangtan University May, 2015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校代码 分 类 号
10530 TU911
学 密
号 级
201230131836 公 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矩形钢筋混凝土水池的结构分析 与设计
学 位 申 请 人 指 学 学 研 导 院 科 究 教 名 专 方 师 称 业 向
王昌前 陈 俊 副教授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
二零一五年五月
Rectang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pool
Candidate Supervisor College Program Specialization Degree University Date
Wang Changqian Associate Professor Chen Jun
II
(3)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four pools wall moment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at the corner area and large amplitude, the vertical portion of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pool. District level corner Moment big small; small great moment on the vertical. Analysis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pool structurally weak part in the use of state is on a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wall by the force of matches in corners and the middle portion of the base wall, this part of the conclusions and "Tank Manual". (4) The applicability of structural schemes was analyzed referring to the practical backgroud of engineering.Besides,by statistical anaysis of the amount of steel and concrete, comparative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basin plan, construction is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pool,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investment. This paper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staff in the use of modern mean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ectangular pool complex stress analysis, it may play a role of reference and edification. Keywords: pool; structural scheme; finite element; MIDAS/Gen; optimal design
基于蚜虫算法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可靠性分析

摘 要 :预 制装 配 式建 筑 的发展 是 我 国建 筑业 “十 三五 ” 期 间 重要 战略 之 一 ,而框 架 结构 则是其 应 用较 多的 结构体 系。基 于此 ,运 用 系统 可 靠度 理 论 指 导 并借 助 高效 率 的 寻优 算 法 对预 制 装配 式混 凝 土框 架结构 进行 优 化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与 现 实意 义 。 以预 制 装 配 式 混 凝 土框 架 结构 为研 究对 象 。并 以 系统 可靠度 为 约束 条 件 ,利 用 近 年 来 新 提 出的 一 种 智 能优 化 算 法一 蚜 虫 算 法 对其进 行 建模 求解 ,将 求解 结 果 与 结构 可 靠度 经典 算 法 蒙特 卡 罗抽 样 方 法进 行 对 比 .表 明 了此 方法 求解 效率 与精度 更 高 。
陈子康等 |3 对上述 三类结构 的整 体性 和抗震 能力 进行 了 比 较 .指 出 三 类 中框 架 结 构 性 能 优 异 。与 现 浇 框 架 相 比 。装 配式框架结 构 节约 材料 ,施 工迅 速 ,安装 方便 ,可极 大地 降低施工成 本 。缩短施工工期 。
蚜 虫算 法 (cyclical parthenogenesis algorithm,CPA)是 于 2016年 由 Kaveh和 Zolghadr提 出 的一种 基 于群体 的全 局 寻
第50卷 第 1O期
煤 炭 工 程
COAL ENGINEERING
Vo1.50, No.10
doi: 10.1 l799/ce201810O39
考虑仓壁-基础-地基相互作用时筒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1 有 限元模型 的建立
本 文分别 对放 置 于刚性 地基 和 弹性地 基上 的深
15 ~ 倍就可反映地基对基础的作用. 本文取地基的 面积 为贮仓 基 础水平 投 影面积 的 l 以上 , 6倍 地基 的
深度 为基 础高 度 的 4倍 以上 ,作 为对筒 仓有 影 响的 地基 的计 算 范 围.模 拟地 基实 体单 元 材料 特 性 的物 理量 有 压缩模 量 E 和泊松 比 , 值如 表 l 0 其 所示 【 5 J .
cm i3 接 触 面单 元 模 拟 地 基 土 和基 础 的 相 互 o bn 9或
仓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使设计人员无法做到精确的 计算 : 国《 我 钢筋 混凝 土筒仓设 计规 范》G 07— ( B 5 07 20 ) 0 3 规定 , 分 析 圆筒 仓 各 壳体 结 构 时 , 应计 算 在 均 其 薄膜 内力 ; 当仓 顶采用 正 截锥壳 、 截球 壳或 其他 正 形式的壳体与仓壁整体连接 ,或仓壁与仓底整体连 接 时 , 连 各 壳 尚应 计 算 边 缘 效 应【在 筒 仓 的设 计 相 ” . 过 程 中 ,由于没 有一套 完 整和实 用 的能考 虑边 缘效 应 的 内力计算 方 法 ,所 以大部分 圆筒 仓均 忽 略 了弯 曲 内力 , 只按 无矩 理论 计算 薄膜 内力 , 仅在 配筋 时对 边 缘 附近壳体 构 造加强 ,以近似 考虑 弯 曲 内力 的影 响【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能 导 致 一 些 不 良后 果 的发 2 J , 生 . 的理 论分 析及 试 验研 究 已经进 行 了多年 , 筒仓 其 结 构 的静力计 算 也有 多种模 式 ,这些 计算 模式 均假 设 筒仓 结构 位 于 刚性地 基 上 , 未考 虑 地基 的影 响 . 均 考 虑 到地 基 一 础 一 基 结构 的相互 作 用 , 于贮 仓 结构 对 的静力 特性 和地 基 对其 的影 响 , 国内外 研究 较 少 . 为 此 , 文 利 用 有 限元 软 件 A S S对 贮仓 一 础 一 本 NY 基 地 基 的相互 作用 进行 了较 为 系统 的分析 .
混凝土结构三维非线性徐变效应分析方法

第50卷第3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50No.3 2019年3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 2019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19.03.025混凝土结构三维非线性徐变效应分析方法李世伟,杨永清,陈远久(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为准确分析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应力水平和多向受力状态下的徐变效应,首先,通过徐变泊松比提出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徐变预测模型;然后,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考虑混凝土徐变三维特性的非线性徐变效应分析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方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二次开发计算程序;最后,通过徐变试验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模型计算方便,所得结果合理,能够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线性及非线性徐变效应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三维徐变特性;非线性徐变;ABAQUS二次开发中图分类号:U448.21+8;TU31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9)03−0704−08 3D nonlinear creep analysis method for concrete structuresLI Shiwei, YANG Yongqing, CHEN Yuanjiu(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exactly analyze creep effect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and under multiaxial loadings, firstly, a prediction model of creep in complex stress states was proposed through creep Poisson’s ratio.Secondly, based on the concrete damage plasticity (CDP) model, a new nonlinear creep effect analysis model considering 3D characteristic was presented, and a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method was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into the ABAQUS secondary platform. Finall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shown by comparing the analytical results to the class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is convenient to calculate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rational,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linear or nonlinear creep effect in complex stress states.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es; 3D characteristic of creep; nonlinear creep; secondary development by ABAQUS徐变是混凝土结构主要时变特性之一,对高铁大跨度桥梁结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墩顶水平冲击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桥墩剩余承载力研究

第 54 卷第 12 期2023 年 12 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4 No.12Dec. 2023墩顶水平冲击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桥墩剩余承载力研究杨孟刚1, 2,万航航1, 2,孟栋梁1, 2(1.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75;2.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075)摘要:采用凸形盖梁的城市高架桥在地震作用下,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的异相位振动可能会导致主梁与盖梁之间的撞击。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C)桥墩在震致墩顶水平冲击作用下的动力行为及其剩余承载力,设计2个桥墩模型分别进行冲击试验和拟静力试验。
此外,基于ANSYS/LS-DYNA 软件对冲击试验和拟静力试验进行有限元仿真,探讨冲击质量和速度、桥墩轴压比、截面宽度和配筋率等参数对单次冲击后桥墩剩余承载力的影响。
考虑到震致撞击可能是连续多次的,进一步考虑损伤的累积作用,分析桥墩在连续冲击后剩余承载力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构件的振动,在1次冲击过程中,冲击锤与桥墩之间会出现多次接触和分离;单次冲击时,桥墩剩余承载力随冲击质量和速度增大而减小,随桥墩截面宽度和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多次连续冲击时,桥墩剩余承载力随累积冲击动能增加而减小,在所考虑的加载模式下,冲击后桥墩承载力降低19%~32%。
关键词:震致桥梁撞击;RC 桥墩;墩顶水平冲击试验;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剩余承载力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23)12-4793-13Research on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bridge piers following horizontal impacts at pier topYANG Menggang 1, 2, WAN Hanghang 1, 2, MENG Dongliang 1, 2(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China;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5, China)Abstract: For urban viaducts using inverted T-shaped cap beams, seismic-induced out-of-phase vibration between bridge super-and substructures may lead to the impact between the girders and cap beams. To investigate the收稿日期: 2023 −02 −10; 修回日期: 2023 −04 −15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8232,52308224);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BX20230429);中国博士后项目(2023M733970) (Projects(52278232, 52308224)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BX20230429) supported by Postdoctoral Innovative Talents support Program; Project(2023M733970) support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Foundation)通信作者:孟栋梁,博士(后),从事桥梁抗震研究;E-mail :**************.cn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23.12.017引用格式: 杨孟刚, 万航航, 孟栋梁. 墩顶水平冲击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桥墩剩余承载力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4(12): 4793−4805.Citation: Y ANG Menggang, W AN Hanghang, MENG Dongliang. Research on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piers following horizontal impacts at pier top[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54(12): 4793−4805.第 54 卷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dynamic behavior and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 piers due to earthquake-induced horizontal impact at pier top, two pier models were designed and used in the impact test and quasi-static test. In addition, the impact and quasi-static tests were simulated by ANSYS/LS-DYNA. Based on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effects of impact mass and velocity, pier's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section width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on the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following an impact was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at the earthquake-induced impacts might be multiple, the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of piers due to multiple impacts was analyzed, which considered cumulative damage to the pi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pier model, multiple contacts and separations between the impact hammer and specimen are found in an impact. When subjecting to a single impact, the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of piers decreases with the impact mass and velocity but increases with the pier's section width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In the case of subjecting to multiple impacts, the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umulative kinetic energy acting on the pier. After the impacts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ers can be reduced by 19%−32%.Key words: earthquake-induced bridge impact; RC pier; horizontal impact test at pier top; numerical simulation; dynamic response;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地震致桥梁撞击是影响桥梁结构地震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1−2]。
基于倒塌分析的连续梁桥地震损伤评估方法

和桥下岩体滑移而倒塌的Matsurube大桥进行了
倒塌模拟。还有部分学者对连续刚构桥[12] !拱
* 桥 和斜拉桥 )1314]
)1516
等其他形式的桥梁结构进行
倒塌模拟,这其中关于桥梁结构的倒塌准则和倒塌
机理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笔者为研究连续梁桥结构层次的损伤评价指
标,首先,在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连续梁桥进
由于桥梁结构的易损性分析可由构件易损性曲 线通过概率关系获得,因此结构的易损性问题就成 为组成结构的各种构件的易损性问题,针对各构件 进行损伤评定。例如,陈立波等旧以支座剪切应变、 桥墩位移延性比、桥台相对位移为损伤指标进行构 件易损性曲线计算,将简支梁桥损伤最严重的构件
损伤等级定义为桥梁损伤等级进行结构易损性曲线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损伤识别;倒塌破坏;评估 中图分类号 TU375. 1; U441+. 3; TH123
引言
钢筋混凝土梁桥是我国中小桥的主要桥型,该 类桥型在多次地震中都发生过地震损伤,严重时甚 至桥梁倒塌。例如:汶川地震中S303线渔子溪2号 桥主梁断裂后外倾,之后桥墩倒塌而全桥垮塌;百花
1%结构的倒塌准则
用构件的破坏准则作为倒塌准则虽然比较安
全,但无法描述从损伤至倒塌全过程的内在机理,倒
塌的时间、损伤的先后次序等都无法展现。为了倒
塌仿真分析能顺利开展,必须先确定倒塌准则。目
前,构件层次的倒塌准则存在不足,因此笔者首先需
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倒塌准则。下面从能量平衡角度
研究基于结构层次的桥梁倒塌准则。
行倒塌分析并通过提出的倒塌准则进行倒塌与否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8141);西南交大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SWJTU-GGS-2014001);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基金资助项目(15KJD580001) 收稿日期#018-08-18;修回日期:2018-10-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彦苍申报晋升教授公示材料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学院任教学科:土木工程——————————————————————————————————学历、资历
一、毕业证
1、学士毕业证,河北建筑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1998.7;
2、硕士毕业证,河北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05.6;
3、博士毕业证,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2008.2。
二、学位证
1、学士学位证,1998.7;
2、硕士学位证,2005.6;
3、博士学位证,2008.3
三、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及取得时间:副教授,2009.12.30
外语、计算机能力
一、职称英语考试等级、考试合格时间(免试注明免试原因):2011.6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考试合格时间(免试注明免试原因):获博士学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免试。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
一、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情况:优秀
二、教学质量测评情况:优秀
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编号及任教学科:20111300071002307
业绩成果
一、各种荣誉证书或证明材料
1、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
2、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
3、邯郸市首批市管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4、邯郸市百佳“青年之星”
5、邯郸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6、邯郸市新长征突击手
7、河北工程大学首届青年学术骨干
二、科研获奖情况
1、第十四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本人排序
2、2014.8、三等奖
2、河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本人排序
3、2014.2、二等奖
3、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四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本人排序3、2014.8、三等奖
三、科研立项、结项证书及科研成果鉴定、效益情况
1、已鉴定科研项目情况
⑴项目(课题)名称,本人排序,立项时间,立项部门,鉴定(验收)部门,鉴定(验收)时间,完成及鉴定情况
2、未鉴定科研项目情况
⑴项目(课题)名称,本人排序,立项时间,立项部门,项目进行情况
论文、著作
一、论文
1、Improved PSO algorithm for shape and size optimization of truss structur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SCI检索,2013.08,排名1,与专业相同
2、Structural nonlinear vibr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improved ant colony algorithm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SCI检索,2014.05,排名1,与专业相同
3、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and TOPSIS ,《Sustainability》,SCI, SSCI检索,2014.07,排名1,与专业相同
4、Novel model on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environment,《Pakistan Journal of Statics》,SCI检索,2013.12,排名1,与专业相同
5、Improved AFS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Based Structure Optim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EI检索,2013.02,排名1,与专业相同
6、A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based on unascertained s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EI检索,2013.12,排名1,与专业相同
7、Novel ACO based on entr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EI检索,2012.12,排名1,与专业相同
8、ACO based PP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structure reliability,《International Review on Computer and Software》,EI检索,2012.07,排名1,与专业相同
9、Review of algorithms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with discrete variables,《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I类,2011.9,排名1,与专业相同
二、著作
《结构智能优化方法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4.09,排名1,与专业相同
教学情况
科生、专科生、成教生。
)
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一、指导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共计15人,毕业8人。
指导青年教师2人。
二、继续教育情况(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2010.04 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训
2010.08 高校科研创新培训
2010.11 现代建筑施工新技术讲座
2011.04 建筑法规培训
2011.09 施工管理软件培训
2011.11 土木工程前沿讲座
2012.04 跨海大桥结构耐久技术讲座
2012.05 CDIO教学培训
2012.10 教育技术培训
2012.12 毕业设计指导培训
2013.07 ICCE21会议
2013.12 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创新能力培训
2014.05 土木工程新进展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