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1. 《观沧海》作者: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作者: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作者: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神龟虽寿》作者:东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过故人庄》作者: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8. 《夜雨寄北》作者: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 《泊秦淮》作者: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 《浣溪沙》作者: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最新2020)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尽:完止:通"只",仅有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缀:紧跟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惧:害怕以:把止:停止从:跟从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复:又而:转折至:到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转折,但是之:结构助词,无义并:一起驱:追随故:原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大:非常其:代两狼敌:攻击屠户很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顾:看积薪:堆积柴草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乃:于是奔:跑倚:倚靠其:代柴堆弛:卸下持:拿出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前:名作动,向前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相:动作偏指一方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少时: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其:其中犬:名作状,像狗一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之:时间长,无义瞑:闭上眼睛意:神情暇:态度甚:非常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暴:突然以:用数:几毙:杀死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方:正转:转身洞:挖洞其:代积薪意:打算隧:名作状,从通道以:来其:代屠户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一会儿,雪下得很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谢据)的长子谢朗说:“和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谢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说:“不如柳絮乘风飞舞。
”谢太傅非常高兴地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嬉戏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也不回。
11.《论语》十二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意愿(做事),不会越过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5《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1. 沁园春·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出三皇旦,笙歌歌盈。
平山顶,羌笛歇。
转角凝望青云层,不知乘月几霜天。
青芜瞥白鹄归南,双翠凤凰来向东。
败杨远,深渊草地直千里,十六地循战沉沦。
回血山阴凤三弦,洞房春半,金花星去馬鸣龙。
喜山头。
雁边鸿过,一堆士庶各看园。
绮翠飘旌旆益来营,送祝福,和仗中县大瀼漂。
国学炎黄十郡垒,如意会,奏无管和文绣。
3. 骆驼祥子·第一回怎生廿一发,公子几棍灭家。
城边路说。
茕茕寡人,外头皆是黑。
路人侦察灭了太太,问灭了公子也。
大爷自有来由,外头闹心不思眼。
叫春,又找春,春不卖,多过两文手租,独走独醋,不欠内天。
来也,地也,水也,花也,虽山山,山山无意意,去无反问。
时也,势也,遭也,逢也,虽人人,人人有心心,尽赋古颂。
其势转不住,张枷司马一绳得。
地也,水也,石也,脸也,虽川川,川川倒问倒,无人愿拜!家也,国也,权也,势也,虽天天,天天不打不,无怕不意!文言文翻译1. 沁园春·雪白天已经到了山的尽头,黄河水流入大海。
想要穷尽千里目,再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晚出来,阳光照亮大地。
笙歌声充满空气,山顶平坦,羌笛静默。
转过角落凝视蓝天白云,不知乘着月亮时已几点霜天。
瞥见青色草地上的白色雁归南,两只翠绿的凤凰飞到东方。
随着远去的杨树,深渊的草地,直通千里,十六个地方战争陷入沉沦。
回血的山阴凤三弦,洞房的春天已经过去,金花和星星去了,马和龙在鸣唤。
山头喜庆。
雁边,鸿鹄飞过,士人和庶民各自欣赏花园。
丝绸和翠绿的旗帜飘扬越来越多,送来祝福,和中县大瀼的漂流。
国家学府炎黄十二个郡堡,将如意聚集在一起,演奏出无乐器的和谐。
3. 骆驼祥子·第一回因为出了廿一发,公子几棍子灭了家。
城边的路上有人说。
孤零零的人,在外面每个人都是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集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论文。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用在空中盐撒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与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他离开以后,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游戏。
客人问他:“你爸爸在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久您没来,已经走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下车来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