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05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 认知。 认知。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人的图式: 人的图式: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结构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 知结构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返回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这一套理论我们已经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 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个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由此他提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因所应遵循 的三条原则: 的三条原则: 差别性原则。如果将“ (1)差别性原则。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 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 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 便不出现” 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 便不出现”,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则 差异性低。 差异性低。 一贯性原则。 (2)一贯性原则。“行为者的反应必须前后一 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 贯”,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则 一贯性低。 一贯性低。 一致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在“所有的认知者都以同样的方 式作出反应” 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式作出反应”时,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5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一)范畴化(categorize) 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自动地将之归到 某一类社会群体当中,可以有效的节省认知资源。
(二)图式(Schema) 基于个体的过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的一种心理结构。包括 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以及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 一些特殊的事例。
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 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 心状况,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
根据原因的性质,又可将原因归纳到因素来源、稳定性、能控制性 这三个向度之中。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 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 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 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 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 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 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 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2.内隐自尊、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
3.人际交往中的内隐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 4.跨文化交流中的内隐种族刻板效应的研究。
9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VS 间接测量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使之很难通 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而只有通过 间接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测量。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A 特 征 明显度*权数 特 征 B 明显度*权数
活泼
有魅力
+5*3=15
+5*3=15
友好
兴趣广泛
+5*3=15
+5*3=15
吸毒
加总结果
-3*5= -15
15
不整洁
加总结果
-3*2= -6
24
加权平均值 15/3=5
结果: B总体印象分高于A
加权平均值
24/3=8
A.聪明,勤奋,有技能的,热情,有决心, 实际,好奇
90
93
100
88
62
94
90
68
66
日本人(N=29) 100
情绪识别
• “蒙娜丽莎的脸有四
种表情” 这样的发
现可信吗?
•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 利诺伊州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他 们开发的“情绪识别软件”对 《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解
读,其分析结果是:其中包含
83%的喜悦,9%的厌烦,6%
的恐惧,2%的愤怒。
情绪稳定
客观性强
谙于事理
临危不惧
往往以领导者自居
能够区分理智与情感 抱负宏大 不因相貌而自负
感情不易受打击 竞争心强 逻辑性强 无依赖感
不易受外界影响 冒险精神强
女性特征
喜欢聊天 做事得体、分寸感强 雅淑温柔 敏感 虔诚笃信 陶醉于自己的容貌 起居洁净 文静 有强烈的安全需要 欣赏艺术和文学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
真实身份,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说“面子”》
• 林语堂:《中国人》(即《吾国吾民》)
活泼
有魅力
+5*3=15
+5*3=15
友好
兴趣广泛
+5*3=15
+5*3=15
吸毒
加总结果
-3*5= -15
15
不整洁
加总结果
-3*2= -6
24
加权平均值 15/3=5
结果: B总体印象分高于A
加权平均值
24/3=8
A.聪明,勤奋,有技能的,热情,有决心, 实际,好奇
90
93
100
88
62
94
90
68
66
日本人(N=29) 100
情绪识别
• “蒙娜丽莎的脸有四
种表情” 这样的发
现可信吗?
•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 利诺伊州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他 们开发的“情绪识别软件”对 《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解
读,其分析结果是:其中包含
83%的喜悦,9%的厌烦,6%
的恐惧,2%的愤怒。
情绪稳定
客观性强
谙于事理
临危不惧
往往以领导者自居
能够区分理智与情感 抱负宏大 不因相貌而自负
感情不易受打击 竞争心强 逻辑性强 无依赖感
不易受外界影响 冒险精神强
女性特征
喜欢聊天 做事得体、分寸感强 雅淑温柔 敏感 虔诚笃信 陶醉于自己的容貌 起居洁净 文静 有强烈的安全需要 欣赏艺术和文学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
真实身份,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说“面子”》
• 林语堂:《中国人》(即《吾国吾民》)
第三讲认识社会的方式——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途径
• 1.知觉他人的 外表 知觉他人的 •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首先就会注意到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认知对象的外表,包括外貌和仪表 外貌和仪表, 认知对象的外表,包括外貌和仪表,外貌 主要侧重长相、身材等生理特征, 主要侧重长相、身材等生理特征,仪表则 主要指服饰、 主要指服饰、发型等后天修饰成分 • 菲亚 罗兰说:“你的服饰往往表明你是哪 菲亚.罗兰说 罗兰说: 一类人,它能代表你的个性, 一类人,它能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 面的人往往会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 人。
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 1.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 .印象: 象。 • 2.印象形成:个体接触到新的社会情境时。 .印象形成:个体接触到新的社会情境时。 总是按照以往的经验, 总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 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 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 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
•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比如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 色的行动。 色的行动。
【4】投人所好 】
• 戴尔 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中总 戴尔·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 卡耐基在 结了人们普遍喜欢的6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结了人们普遍喜欢的 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 这六种方法是: 这六种方法是: • (1)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 (2)微笑; 2)微笑; • (3)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语言中最美,最重要的 )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语言中最美, 声音; 声音; • (4)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5)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 (6)真诚地让别人觉得他自己重要。 )真诚地让别人觉得他自己重要。
第三章 社会认知

思考:
“一个男生经常嘲笑一个女生”
相应推断理论:
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 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就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实验:
例如:“那个图书管理员帮一个老妇人将杂货送到 了马路对面。”
反思:
• 如,一个人拿枪指着某人的脑袋,被指着脑袋的人 就把兜里的钱都给了打劫者,我们是不是能推断说, 被抢的人的行为是利他的呢?
三、 印象管理
1.含义 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别人用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的一种尝试。
2.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 • 保护性印象管理
获得性印象管理(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
• a讨好行为:意见遵从、热情相助、抬举他人; • b自我抬高; • c威慑; • d恳求。
保护性印象管理(弱化不足)
社会认知的内涵 印象形成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归因
一、社会认知的内涵
• 1.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幻灯片 6
• 2.社会认知指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使用社会信 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内在机制
面部表情研究:
• 思考: • 眼、耳、鼻、口、眉以及面部肌肉中最能表达情绪的是哪
编辑们列出的重要选题:
• 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 毕业论文》;
• 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
• 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5、投射效应
• 指的是将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 • 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推己及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物以类 聚,人以群分”
第七章 社会认知

√ 1、评价(好——坏);
2、力量(强——弱) 3、活动(积极——消极)
人们一般根据什么来评价他人的好坏呢?
评价 好的评价
不好的评价
社会特性
助人的 真诚的 宽容的 平易近人的 幽默的 自负的 易怒的 令人厌烦的
不受欢迎的
智能性
科学的 果断的 有技能的 聪明的 不懈的 愚蠢的 轻浮的 动摇不定的 不可靠的 笨拙的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 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一)具有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都根据自己的思 维方式作出反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形成对观察对象 的印像。
1、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2、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认知:是疏远还是亲近 的?或是对立的?(都会影响与他人交往的交往动 机)
2、对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认知:所交往的对象,他 的人缘怎么样?通过观察他周围的人而了解他的为 人。(看一个人,要看他周围的朋友)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的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情感状态是影响社会认知活动的直接积极因素 此情此刻的情绪状态:喜好感、厌恶感
两种达到完整认知的途径:继续认知,添枝加叶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一)仪表:着装、体形、高矮 (主要是人的物理特征) (二)表情认知:
语言表情:说话的语气、音量、节奏 非语言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眼神;语言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人进行性格认知 1、情绪特征:遇到事情时的反应 2、意志反应:对所从事的事情的坚定程度 3、习惯化行为方式 长期的人际交往形成对某人的性格认知
2、力量(强——弱) 3、活动(积极——消极)
人们一般根据什么来评价他人的好坏呢?
评价 好的评价
不好的评价
社会特性
助人的 真诚的 宽容的 平易近人的 幽默的 自负的 易怒的 令人厌烦的
不受欢迎的
智能性
科学的 果断的 有技能的 聪明的 不懈的 愚蠢的 轻浮的 动摇不定的 不可靠的 笨拙的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 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一)具有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都根据自己的思 维方式作出反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形成对观察对象 的印像。
1、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2、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认知:是疏远还是亲近 的?或是对立的?(都会影响与他人交往的交往动 机)
2、对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认知:所交往的对象,他 的人缘怎么样?通过观察他周围的人而了解他的为 人。(看一个人,要看他周围的朋友)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的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情感状态是影响社会认知活动的直接积极因素 此情此刻的情绪状态:喜好感、厌恶感
两种达到完整认知的途径:继续认知,添枝加叶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一)仪表:着装、体形、高矮 (主要是人的物理特征) (二)表情认知:
语言表情:说话的语气、音量、节奏 非语言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眼神;语言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人进行性格认知 1、情绪特征:遇到事情时的反应 2、意志反应:对所从事的事情的坚定程度 3、习惯化行为方式 长期的人际交往形成对某人的性格认知
社会认知

(2)遵从;(3)自我表现;(4)施惠
求职中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讨好、自我抬举 、恳求 • 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归因、合理化理 由、事先声明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在《说“面子”》一文中,曾借外国学者之口,将其称为理解
“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
案例研究
• 非洲土著能否识别别我们的情绪吗?
图1 斯科勒斯伯格的面部表情环
(三)目光接触
注视与瞪视:目光接触的非言语线索。
(四)人的体态表现 体态指的是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状态,又 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五)人的行为方式 了解一个人如何行动、怎样行动和有什么行动、 表现怎么样,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此人,形成关 于此人的一个准确的知觉印象,都会是十分有益的 。
试》
关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讨论
• 卢钦斯: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 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 象较深,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而在关 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 则是近因效应。 •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 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 大作用。 • 怀斯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究竟何者起作用 ,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的一致,他就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
求,又称作“得寸进尺”效应 。 • “门面”效应(door-in-the-face)
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 保面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 象也称做“门面”效应 。
2、讨好
• 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 夸大” 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 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 琼斯的四套讨好策略(1)恭维或抬举别人;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范围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 仪表认知是对人的体 形外貌、衣着打扮以 及气质等综合性的外 部特征的认知 • 表情认知是指对认知 对象的面部、眼神、 视线、言语等方面流 露出的情绪、情态的 认知。
表情认知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
• 生动性 • 与易得性很相关的一 个概念是生动性。生 动性是指事件的具体、 形象,容易想象,研 究者认为,判断者更 容易被生动的信息所 影响,而不是平淡的、 抽象的或者统计的数 据
• 3.调整性启发(adjusted heuristic)
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 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也称锚定启发 (anchoring heuristic) 比如,同学买了一件衣服让你猜他(她)花了多少钱, 你没有买过这种衣服,但你知道一位朋友买了类似衣 服的价格,于是,你就可以说出一个大致的价格。
心理学实验3
• 问被试以下问题:在一般的英文词汇中,第一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road,king)和第三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car,awkward)哪个 更多一些。 • 在152个被试中,105个被试选择前者。但实 际上,后者是前者的2倍。因为更容易想到的 是以r或k为开头字母的单词,而不是以r或k作 为第三个字母的单词,所以人们会错误估计了 两类字母的对比例。
社会认知的特征
认知的选择性
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 社会知觉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知 •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 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 社会判断包括预见性判断和超标准化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言语表情(练习)
说这五个字:“我不认识她”。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速 度、音量,以及重音的位置,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生气的时候 讽刺的时候 害怕的时候 惊讶的时候 厌恶的时候 快乐的时候
15
3、躯体表情
目光 手势 身体姿势 空间距离 点头
非言语线索
1小测试:你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吗 眼睛是心灵之窗
(一)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躯体表情
脸是灵魂之像——西塞罗(罗马)
1、面部表情
兴奋、愉快时, 瞳孔会放大
不快、厌恶时, 瞳孔缩小, 眯眼、皱眉
表情的先天遗传性
达尔文(Darwin,1872)在他的《人和
动物的表情》—书中认为,人类的情绪表 达是从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我们表达情 绪的许多原始方式具有某些生存价值的遗 传模式。
13
Lie to me
《别对我撒谎》是一部描述心理学的美国电视剧,于2009年1月21日首播 于福克斯电视网。卡尔· 莱曼博士(Tim Roth饰演)和吉莉安· 福斯特博士 (Kelli Williams饰演)利用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分析被观察者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进而向他们的客户(包括 FBI等美国执法机构或联邦机构)提供被观测者是否撒谎等分析报告。
人
社会性信息
人际关系 社会群体
社会事件
2、 社会认知的过程
知觉形成印象
判断和评价
推论归因
社会认知的过程
她是一 个有教 养、善 良的人 她能从 中得到 助人的 快乐
知觉形成印象
判断和评价
推论归因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 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耸的额头表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外表吸引力的晕轮效应能类化到许多与外表无关的特性上。
39
4投射效应
也称为虚假一致偏差,是指在评价他人时,会
产生别人是跟我一样的假设,把自己的观点投 射到别人身上。 投射效应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40
5思维定势
1.
2.
3.
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有 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 怎样过河的? 篮子里有4个苹果,由4个小孩平均分。分到最后,蓝子里还有一 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 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 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 “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第一讲 社会认知
Social cognition
一、 社会认知概述
1、定义
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行为,以及社会人际 关系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是社会行为的基 础 194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
选择性、 完整性 社会显著性实验
非社会性信息 信 息
机械现象 物理现象 化学现象 生物现象
整体印象 认知偏差
26
(一)印象的形成——第一印象
1.自然特征:性别、种族、外貌等。 2.社会特征:职业、社会地位、 身份、居住地区等等。 3.性格特征: 性格、气质等。
(二)印象的形成——整体印象
1、平均模式 2、累加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1、平均模式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 信息。
32
材料一: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
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 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 他一边等待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 天。他买好玩具向外走的时候遇到了熟人,就停
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朋友走向学校。在
马路上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他们 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
(三)社会认知偏差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投射效应 思维定势 社会刻板印象 自我实现预言
不要被鲜活的印象冲昏了 你的头脑。你应该说:“印象, 等我一下,让我看清你的模样 和你所扮演的角色。” ——Epictetus
31
1首因效应
指在人们交往中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 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 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 首因效应,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的、 最牢固的,并且影响着以后的交往
关系分析法:10个陌生人短暂接触之 后,接受问卷调查 这个小组里你最喜欢谁? 你认为小组里谁最喜欢你? 如果选小组长,你选谁? 你估计谁会当选?哪些人会选他?
三、印象形成
印象形成: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个性特征进 行概括、综合,形成的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 程。
第一印象
并非总是正确,但总是最鲜明、最牢固
John的个别特质 清洁 Susan的评定 +10
聪明
体贴 矮小 衣着随便
+10
+4 -5 -9
整体印象
10/5=2
第一次约会时Susan对John的印象
2、累加模式
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不是简 单平均。
Susan喜欢John:+6,后来了解到John比较谨慎: +1
按照平均模型,Susan对John的喜欢程度降低了(+ 3.5), 按照累加模型,恰恰相反,因为一项正性信息加到已存在 的正性印象上,会起正性作用。
材料二: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了校门。他 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很耀眼,吉姆走在马
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马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
晚上刚认识的那个漂亮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 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 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店员 注意了他,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的椅子上 喝饮料,喝完就回家了。
握手指数越高, 越少神经质, 越不害羞。
-0.1 -0.2 -0.3 -0.4 -0.29
1
-0.24
Chaplin, 2000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两个男青年或两个女青年同行时,勾肩搭背手拉手向前走, 西方人是否认为合适? 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或加拿大妇女谈话时,看着对方 是否失礼? 点头是否都表示“是”,摇头是否都表示“不”? 想表扬对方时,是不是应该向对方竖起大拇指?
被试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成 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聪明、勤奋、坚定、冷酷、灵巧
被试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 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
热情——冷酷品质在实验中起着核心作用,影响了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人际关系的距离 (亲密、朋友、社交、公众) 2、研究人际关系认知的方法
巴西人(n=40) 美国人(n=99) 阿根廷人(n=168) 智利人(n=110)
95
97 98 95 100
97
92 92 92 90
879 88 62
90
67 90 94 90
67
85 54 68 66
日本人(n=29)
Ekman, 1969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10
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
对面部表情的解读
人类表达这六种情绪的能力是跨文化的。
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人能识别出美国人表达出来的 这6种情绪 美国人也能够识别出新几内亚人表达出来的这6种 情绪
请问:六种基本情绪中,人类最擅长解 读哪种面部表情?为什么?
12
对六种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表情种类 判断者 愉快 厌恶 惊奇 悲哀 愤怒 恐惧
37
对甲组:这是一名屡教不改的罪犯。 对乙组: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
看完后让这些人根据照片中这个人的外貌来分
析其性格特征。
结果发现,两组人对相同的照片作出了极为悬 殊的描述。
甲组描述:深陷的眼睛隐露凶狠阴险,高耸的额 头表明了他死不悔改的顽固;
而乙组却描述: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邃,高
20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相互联系,共同 传递情绪信息。
多数情况下,三者相互依存,但某些情况下,躯 体表情与面部或言语表情不一致。因此,对各种 表情的正确理解,取决于对情境的综合分析。
21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1、对他人性格的真正了解有赖于长期的接 触交往和共同生活。 2、人们倾向于在短暂接触的基础上对他人 性格进行推测和评价。 “以貌取人”
上述两段材料作如下不同的组合,然后给四组被试 阅读。
A.热情外向的描述在前,冷淡内向的描述在后; B.冷淡内向的描述在前,热情外向的描述在后; C.只呈现热情外向的描述; D.只呈现冷淡内向的描述。
结果: A组78%认为吉姆外向,友好;
B组18%作外向评价;
C组95%作外向友好评价。
D组3%作外向友好评价。
3、核心品质实验
实验资料:
给三组被试看同样内容的“罪犯”资料,看 完后要求被试判断“罪犯”的罪行程度。
A组:附照片(漂亮照片) B组:附照片(丑陋照片) C组:无照片
结果:A组多判断为“无罪”,B组多判断为 “有罪”,C组介于二者之间。
美国心理学家Asch的实验
给被试看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要求被试者想 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