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故事主要内容

手不释卷的故事主要内容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多读书,爱读书,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有所成就。
手不释卷的故事主要内容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释义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习题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习题第一篇:成语故事手不释卷习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作战,曾立下不少战功。
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
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
临走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好。
” 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啊孙权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人挤出来的!我过去爱读书。
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
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仗很紧张,可是仍然手不离书本。
你为什么不刻苦读书呢?”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心服口服。
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识越积越多。
有一次,吴国王将鲁肃和吕蒙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很有见解。
鲁肃听了非常高兴,他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个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经变成了学问家,再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笑着说:“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们分别这么久,你怎么还用老眼光看我呢?”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他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引出来的。
“释”,是放开的意思。
“卷”,就是书。
“手不释卷”是说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
1.在文中找出4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不释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这句话概括成一句俗语。
人们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5.这篇短文中讲到了________个人手不释卷的事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用“△”分段,写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心服口服,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手不释卷2.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课件

吕蒙笑着说:“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们分别这么久,你怎么还 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自学要求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 缺点,就是不爱读书。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 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 好。”
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 啊?”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 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
孙敬悬梁的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
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 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 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 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时间嘛,要自己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 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 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我国古代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 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 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 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 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 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 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 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 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读懂故事中成语的意思,能够简要说清故事大意。
2.发现文本的结构特点,感受对话的作用3.感受勤奋读书的精神。
4.学习和运用本文学到的成语教学重点:学习勤奋读书的精神,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四年级的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吧?正式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成语猜猜猜”(屏幕:成语猜猜猜)依次出现一些神话、寓言、历史类成语的图片,学生猜,老师出示成语。
师:你们真棒,积累的成语还真不少!究竟什么是成语呢?你们瞧。
2、出示成语的含义: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屏幕显示)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大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3、成语中,有的讲述——神话故事,比如刚才猜的(屏幕)有的讲述——寓言故事,比如(屏幕)有的讲述的则是——历史故事,如……。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看老师板书,(板书手不释卷提示释的写法卷的读音)一起读——二、了解故事里的事。
1. 手不释卷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我们先来进行小伙伴学习。
出示要求并读(1)小组内一人一段轮流读故事(2)相互正音,读好句子。
2. 手不释卷讲述的是谁的故事?(补:这个故事里的男一号是谁?)课文开始是怎样介绍他的?(指名读。
出示)而结尾,又是怎样介绍他的?(指名读。
出示)3. 会读故事的人,会关注故事的头尾。
对比一下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吴国大将——吴国主将立下战功——屡建奇功)。
这是为什么呢?(点击出示问号)瞧,刚才我们比一比,聊一聊,就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过渡:开头结尾一对比,(板书:对比)让我们感觉到这个故事更有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中吧。
三、研究故事里的情节1. 这个故事是用什么方式展开情节的呢?请你浏览一下课文。
(补:除了叙述语之外,文章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呢?)(人物的对话)分别是()和()的对话2. 根据回答出示孙权和吕蒙的对话1-3节鲁肃和吕蒙的对话5-6节3. 我们就先来研究孙权和吕蒙的对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五组 语文园地五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_9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目标】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意思。
3、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运用“手不释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成语1、同学们,大家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没?你们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一定是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玩个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
(1)选择四大名著人物。
(2)选择《三国志》中的成语故事。
[设计理念:由于《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选自《三国志》中,但四年级学生对《三国演义》有所了解,对《三国志》却了解甚少。
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了解《手不释卷》的出处做了铺垫]2、第一个小游戏中有《三国演义》,第二个小游戏是有关《三国志》,《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什么不同?[《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写的小说,而《三国志》是晋朝陈寿写的正史,正史即使写历史的书籍]3、导语:成语故事也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真实性更强。
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三国志》中的成语——手不释卷。
4、板书课题——《手不释卷》。
5、释题:手不释卷(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二、初读成语。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想想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想一想,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三、汇报交流。
1、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理解“手不释卷”。
让学生结合故事谈谈自己对成语的理解:故事中讲了三个人物“手不释卷”。
第一个人物是汉朝的光武皇帝。
他是东汉王朝的创建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之所以能使东汉王朝得以昌盛和他喜爱读书是分不开的。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复述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搜集其他成语故事讲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一个会学习的同学往往会善于捕捉一个个关键词,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成语读词,你捕捉到这节课我们会学习什么?2成语是什么?(一个词吗?)出示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有三字的,如;敲门砖,想当然;有四字的;也有四字以上的,如:真经不怕火炼、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多数是四字的3说说你知道的四字成语。
(同学们积累的可真多)4老师再在成语后面加上二字:成语故事你知道我们研究的内容更准确些了吗?成语故事指什么?成语故事是成语的出处,是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有这几类:a历史故事b寓言故事c神话或其他传说d古典文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手不释卷二读题1正音”不”读第二声2这是一篇历史故事,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a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
三国指哪三国?(魏蜀吴)b记载吴国历史的史书c单独记载吕蒙这个人的章节由此我们知道手不释卷讲的是吕蒙的故事三初读故事关于吕蒙的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故事。
(一)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二)汇报检查1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正音2认读词语大将善于缺点镇守嘱咐掌管担当重任为难批评主管攻读收获惭愧抓紧头头是道大老粗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a大老粗指什么?b大将、主将谁的职位高?你是怎么知道的?c吕蒙为什么能由大将成为主将?(哪一个人起了作用?)3归纳主要内容:《手不释卷》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吴王孙权的劝说下挤出时间读书,最后成为有学问的主将,屡建奇功的故事。
四走入故事,深入了解吕蒙1吕蒙最开始爱读书吗?(不爱读书——这是他的缺点,)什么是缺点?(人的短处)2吕蒙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吗?哪一句话最能说明?出示句子一:吕蒙听了,感到为难,摇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啊!”a为难是啥意思?(感到困难,难以应付,感觉到自己做不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 成语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_12

语文园地五·成语故事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理解课文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准确地使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准确地使用。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使用“手不释卷”。
教学过程一、积累成语,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一定积累了很多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2.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长远的故事。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能够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这节课就让我们语文原地五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3.观看视频,思考: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主要讲的哪个时期,谁的故事?二、疏通词句,了解故事大意1.自读故事,把字词读准,句子读顺,小组讨论这个故事的内容。
2. 读词语。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分组出示。
孙权镇守嘱咐批评吕蒙惭愧鲁肃头头是道另眼相看有勇有谋屡建奇功大老粗学问家老眼光3.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指名填空)三国时期,吴国的()善于(),但不爱()。
吴王孙权劝告他要()。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后来做了主将,屡建奇功。
故事大意我们了解了,究竟是什么让吕蒙从不爱读书到做了吴国的主将呢?还需要我们再次读一读想一想。
三、读懂故事,明白道理1.思考:这个故事讲了关于吕蒙的几件事?小组讨论,找出这几件事并想一想吕蒙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汇报:第一件事:吴王劝吕蒙读书思考:前后几次劝吕蒙读书的?(两次)怎么劝吕蒙读书的?谁来读一读。
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
临走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理应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好。
”孙权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人挤出来的!我过去爱读书。
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但是挤出很多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 后来演变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后来比喻 一个人的进步很快,令人不敢相信。
成语类型: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手不释卷
寓言故事
Hale Waihona Puke ?后来演变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后来比喻一个人的进步很快令人不敢相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手不释卷
潜口镇中心学校 吴文龙
•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收获了什么? •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字词句或者内容), 积极提出来,讨论解决。
手不释卷
• 释:放下;卷:指书籍。 意思: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1.指人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要改变对他的看法。 • 2.指在很短的时间让人家认为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出色了。
• 3.在分别很短时间,就应用新的眼光看待
• 现代说法:
• 1.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 2.读书人分别了一些天,就要重新看待了。 • 3.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不释卷》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中成语的意思,能够简要说清故事大意。
2.发现文本的结构特点,感受对话的作用
3.感受勤奋读书的精神。
4.学习和运用本文学到的成语
教学重点:学习勤奋读书的精神,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四年级的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吧?正式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成语猜猜猜”(屏幕:成语猜猜猜)依次出现一些神话、寓言、历史类成语的图片,学生猜,老师出示成语。
师:你们真棒,积累的成语还真不少!究竟什么是成语呢?你们瞧。
2、出示成语的含义: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屏幕显示)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大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3、成语中,有的讲述——神话故事,比如刚才猜的(屏幕)有的讲述——寓言故事,比如(屏幕)有的讲述的则是——历史故事,如……。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看老师板书,(板书手不释卷提示释的写法卷的读音)一起读——
二、了解故事里的事。
1. 手不释卷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我们先来进行小伙伴学习。
出示要求并读(1)小组内一人一段轮流读故事
(2)相互正音,读好句子。
2. 手不释卷讲述的是谁的故事?(补:这个故事里的男一号是谁?)课文开始是怎样介绍他的?(指名读。
出示)而结尾,又是怎样介绍他的?(指名读。
出示)
3. 会读故事的人,会关注故事的头尾。
对比一下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吴国大将——吴国主将立下战功——屡建奇功)。
这是为什么呢?(点击出示问号)瞧,刚才我们比一比,聊一聊,就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过渡:开头结尾一对比,(板书:对比)让我们感觉到这个故事更有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中吧。
三、研究故事里的情节
1. 这个故事是用什么方式展开情节的呢?请你浏览一下课文。
(补:除了叙述语之外,文章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呢?)
(人物的对话)分别是()和()的对话
2. 根据回答出示孙权和吕蒙的对话1-3节鲁肃和吕蒙的对话5-6节
3. 我们就先来研究孙权和吕蒙的对话。
(一)研究第一次对话。
1.出示第一次对话:出示研究要求:3人小组分工读好对话。
小提示:(1)演一演对话的语气;(2)想一想对话的意思
2.学生展示,相互点评。
点拨1:嘱咐应该读出语重心长的样子。
通常是长辈对晚辈说。
谁再来试试?
师以说代问:孙权的嘱咐吕蒙要(多读书),因为如果不读书,(就不能担当重任))点拨2:为难读出为难的样子,特别要注意“哪有时间读书”这句问话。
吕蒙的意思是(我没有时间读书)
点拨3:这段话很长,但是很关键。
你们看,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很“为难”,可是听完孙权的话,却变得“惭愧”(出示两个词),这句话要好好读。
想一想,孙权究竟想告诉吕蒙什么?
3.重点指导第3段:指名当孙权,现在其余人都是吕蒙,要进入情境哦!
随机提问听众:刚刚还说没有时间读书的吕蒙,你被说服了吗?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1:原来读书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预设2:皇帝这么忙都有时间读书,我能有他们忙吗?相机补充介绍刘秀、孙权的资料)出示: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后汉书》
预设3:我真该好好读书
4. 孙权的这次批评,不仅让吕蒙知道了怎样找时间读书?读什么书。
还举了两个勤奋读书的例子,将吕蒙说的心服口服。
就这样边读边思考对话的意思,我们知道了吕蒙手不释卷的原因。
5. 知错就改,惭愧万分的吕蒙后来怎么做的呢?指名一个学生读一读。
出示课文
课文写得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想象一下
天刚蒙蒙亮……打了一天仗回到军营……吃饭的时候……深夜里研究战术疑惑时……6. 师总结:这就是——手不释卷。
出示成语的意思。
比喻读书到了什么程度?(比喻看书痴迷,勤奋好学)
(二)演好第二次对话。
过渡句:吕蒙当时17岁,听从孙权劝告后,手不释卷,终于学有所成。
故事的第二次对话写的就是他手不释卷的结果。
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二处对话描写。
1. 用刚才学过的研究对话的方法,小伙伴合作读对话,演一演语气,说一说意思。
2.出示原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一段内容的原文是这样写的,自己读一读。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资治通鉴》(学生主动质疑,发现问题大惊高兴结友而别)
3.这里的对话中还包含有两个典故呢,你们能找到吗?联系课文,猜一猜意思(吴下阿蒙:形容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指别人已经有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待。
)4. 你们看,因为“手不释卷”,勤学苦读,吕蒙从立下战功的大将“吴下阿蒙”变成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吴国主将。
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这就是开卷有益。
4.吕蒙究竟建了什么奇功?他到底有多厉害呢?课前大家查了资料,谁来说说?
白衣渡江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导致汉军大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被俘,被斩。
总结:关羽,那可是《三国演义》中的武圣啊!武功高强,战功赫赫。
可是却被吕蒙打败了。
吕蒙真是“有勇有谋”,所以能够做到——屡建奇功。
(出示)
五、成语运用与拓展
1.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个成语故事《手不释卷》,学习了很多成语。
屏幕一一列举,读一读。
手不释卷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有勇有谋
运用演练:
你的好朋友小亮,人很聪明,就是不爱看书,你会怎么劝说他认真读书呢?
试着用上今天学到成语,学会劝说他。
2. 其实还有很多形容人勤学的成语,说一说,出示:
囊萤映雪牛角挂书悬梁刺股闻鸡起舞
小结:每个成语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课后可以继续阅读。
板书:
手不释卷
吴国大将吴国主将对比
立下战功屡建奇功
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