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一、引言肾内科病房是专门负责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医疗部门。
在肾内科病房工作的医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诊疗常规和相关的医师须知,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病人的病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诊疗常规和医师须知,以供医师参考。
二、诊疗常规1. 病史采集:在病人入院后,医师首先需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病程、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病史采集有助于医师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体格检查:医师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水肿情况,听诊心肺等。
体格检查有助于医师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3. 实验室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肾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了解病人的血液和尿液情况,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4. 影像学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 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影像信息,帮助医师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5. 肾活检: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肾活检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肾活检可以获取肾脏组织的病理学信息,帮助医师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三、医师须知1. 常见疾病诊治:肾内科病房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医师需要熟悉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治病人。
2. 药物治疗: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医师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以便能够合理地选择和应用药物,确保病人的疗效和安全。
3. 治疗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监测内容包括尿液量、血压、肾功能指标等。
肾内科医生规章制度

肾内科医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肾内科医生的诊疗行为,保障病人的利益,提高医疗质量,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全院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的医生,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
第三条肾内科医生应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为重,秉承医德,恪尽职守,服从医院领导,严守患者隐私。
第四条肾内科医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医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时刻关注医学最新进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五条肾内科医生要勤奋敬业,不怕辛苦,不图名利,以医术和医德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第六条肾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得私自改动诊疗计划或药物处方,严禁违反医疗纪律。
第七条肾内科医生要尊重同事,合作共事,团结互助,共同推动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肾内科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和意见,随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帮助。
第九条肾内科医生要保护医疗设备和药品,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不得挪用医疗费用或滥用医疗权益。
第十条肾内科医生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全面健康,不得因私利而损害患者利益。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十一条肾内科医生主要负责对急慢性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十二条肾内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定期随访病人,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三条肾内科医生应认真执行医院制定的抗感染、防治医院感染、输血、输液等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四条肾内科医生要积极配合医院开展各项质控活动,参加医疗事故的调查和研究,提高医疗质量。
第十五条肾内科医生要继续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参加医学会议和学术交流,不断拓展医疗知识。
第十六条肾内科医生有义务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知识,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健康。
第三章行为规范第十七条肾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保密患者的个人信息。
第十八条肾内科医生不得随意更改电子病历或篡改病历资料,严禁编造或散布虚假医学信息。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一、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1. 临床表现观察与评估在肾内科病房,医师需要仔细观察和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尿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疾病进展情况。
2. 实验室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电解质(如钠、钾、钙、磷等)、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 影像学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观察肾脏的形态结构、大小、位置等,以及检测肾脏内部的肿块、结石、囊肿等病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肾活检肾活检是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
5. 药物治疗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剂等。
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效。
6. 肾替代治疗对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内科病房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透析和肾移植。
透析可以通过人工方式代替肾脏进行滤清和排泄功能,肾移植则是将捐赠者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其正常的肾功能。
二、医师须知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医师在肾内科病房工作时,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包括既往疾病、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这有助于医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2.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医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 合理选择诊断和治疗手段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和治疗手段。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等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操作,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摘自《临床诊疗指南·肾病学分册》一、急性肾盂肾炎【概念】急性肾盂肾炎,又名急性上尿路感染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病毒、原虫、真菌}引起的一侧或两侧肾盂以及肾实质的局灶性炎症改变。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腰痛、高热、寒战,常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病史采集】1.流行病学: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以育龄妇女最多见,50 岁以上的男性及女婴也常发病。
2.临床表现:(1)泌尿系统症状:急性起病,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部不适,持续性腰痛,出现尿浑浊和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见上腹或下腹的疼痛。
(2) 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全身乏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出现严重感染败血症者需行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检查:肋脊角和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
3.重症病人观察:神志、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尿常规表现为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微量为-~+;部分病人有血尿。
2. 尿细菌学检查:(1)清洁中段尿培养:尿中含菌量≥105/m1为真性菌尿,104~105/m1为可疑阳性,≤104 可能是污染。
球菌≥103为阳性。
(2)尿涂片检查:未离心尿革兰民染色,在显微镜下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为真性菌尿。
3.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使尿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与Griess试剂反应显红色。
4.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者可协助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90%)。
5.肾小管功能检查:尿酶2项、尿微球蛋白测定等,含量升高者提示肾盂肾炎。
6.影像学检查:x线或B超检查可发现肾脏是否有结石、梗阻、反流、畸形或肿瘤。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即可作出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肾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身体内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
肾脏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肾脏本身或与肾脏相关的病理状态,包括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良的健康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
一、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的炎症性疾病,其中炎症等病理改变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量减少,蛋白尿和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包括病理检查,尿液检查,肾脏成像和生化检查等。
治疗:治疗肾小球肾炎主要是通过减轻炎症,保护肾脏,并消除症状来缓解病情。
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炎药等。
剂量和持续时间的选择取决于病情和肾功能状态。
二、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多系统疾病,其诱因包括代谢异常、感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素等。
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包括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等。
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保护肾脏,预防进展和控制症状。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目标,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针刺和草药等。
三、肾结石肾结石是一种在肾脏内形成的坚硬结构,由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而成。
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腰痛、肾绞痛、腰部压痛等。
治疗:治疗肾结石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并预防结石的形成。
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建议和手术。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消炎药和尿路扩张剂等。
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嘌呤和盐含量食物。
四、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包括肾缺血、肾毒性等。
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尿量减少、肾功能指标上升、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酸中毒等。
治疗: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恢复肾功能并预防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治疗方案包括控制电解质平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量蛋白排泄量的恢复,以及控制原因如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
肾内科入科教育

肾内科住院医师入科教育一.科室情况介绍我科为肾病内科病区。
常见病种有: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紫癜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包括尿毒症)、尿路感染、多囊肾等。
目的:学习肾内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及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二.住院医师工作规章制度1. 医师按带教老师排班准时上班,要求提前15分钟入病房。
每位住院医师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
2. 请假制度1)工作期间病假须本人来院请相关科室有开病假资格的医师开具病假条,非本院的医疗证明一律无效(急诊除外)。
2)病假、事假连续3天以上需通报人事科及医务科审核。
3)未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或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擅自调班,无故不参加小讲课或教学查房,一律按旷工交由医务科处理。
三.安全管理制度1.每位住院医师由相对固定、有带教资格的老师带教。
2.上班时参与的各项医疗活动均需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有疑问及时请教带教老师,对病人的提问有不懂应请教带教老师后回答或请带教老师解答,请勿对病人说“不知道,不是我的事……”,而是说“我需要请示上级医师”。
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不隐瞒,及时告知带教老师采取补救措施。
四.医疗工作服务态度须知住院医师进入临床科室,首先要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病人,敬业爱岗。
在与病人有不同意见时勿与病人争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遇到困难及时汇报老师,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五.住院医师注意事项1.上班时间需穿戴整洁。
上班时不允许聚众聊天,对病人隐私注意保密。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
2.在给病人做任何操作时,均应向病人解释,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
六.教学活动1.查房制度:每日跟随带教老师参加早查房、日查房和夜查房,每日晚下班前及早晨查房前将检查报告单粘贴好,有特殊情况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
2.病历书写: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撰写完整(大)病及书写病程记录、出院小结、转科录、阶段小结、交接班记录等。
肾内科诊疗常规

第六章肾内科第一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诊断】一、临床表现(一)临床症状起病较急,发病前1~3周多有前驱感染,如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等。
约90%的病人有水肿,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严重者可渐波及全身寄其它部位;约2/3的病人有高血压,常为一过性的中等度高血压,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或心力衰竭。
多数病人有少尿,1~2周后恢复。
只有少部分病人发展至无尿。
(二)体格检查多数病人有水肿,严重者可有腹水和胸水。
二、检查(一)尿液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人均有镜下血尿,常伴有红细胞管型,40%左右的病人有肉眼血尿;蛋白尿常为轻、中度,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二)血液学检查1、血常规呈轻度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常为水、钠潴留,血液稀释所致;白细胞计数在有感染时升高;血沉常增快,一般为30~60mm/h;2、细菌学及血清学试验咽部或皮肤病原菌培养,约20%~30%为阳性,使用抗生素以后,阳性率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阳性率为50%~80%,常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出现,3~5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6月内50%将至正常,12月内正常者为75%,少数病人持续更长时间。
3、血清补体测定多数患者在急性肾炎的早期有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和C3水平的下降,6~8周内恢复正常。
4.肾脏B超检查双肾大小正常或增大。
5、肾脏组织活体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三、诊断标准(一)起病前有1~3周的前驱感染病史,如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二)短期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典型症状,可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三)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血清学检查阳性、血清补体下降等有助于诊断的确立;(四)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必须连续观察尿液改变和血清补体水平的变化;(五)诊断的确立有赖于肾脏活体组织检查。
【治疗】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和休息为主。
同时,预防各种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有急性感染灶者应使用抗生素。
一、控制感染可用青霉素(80万U,肌注,2次/日)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0.25g,4次/日)10-14天。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肾科疾病诊疗常规岐山县医院四科肾科疾病诊疗常规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操作常规-操作指南【适应证】1.各种原发肾脏疾病诊断不清或病情变化时;急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2.各种继发性或遗传性肾病无法确诊或病理资料可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
3.急性肾衰病因不明或肾功能急剧衰退原因不清时。
4.移植肾肾功能减退,排异反应或怀疑原发病在移植肾复发时。
【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明显出血倾向,重度高血压,精神病或不合作,孤立肾,小肾。
2.相对禁忌证: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积脓,肾肿瘤,肾动脉瘤,多囊肾或大囊肿,肾位置过高或游走肾,慢性肾衰,过度肥胖,重度腹水,心功能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容量,怀孕,年迈。
【操作方法】1.取俯卧位,腹下垫约10厘米厚硬枕,把肾推向背侧。
.kaoyii.2.穿刺点定位,消毒,铺手术巾,逐层局麻。
3.用腰穿针逐层刺入,直到肾被膜,记录针刺深度。
4.在穿刺点用手术刀划一小口,将穿刺针刺入,参考进针深度,观察针尾隋呼吸摆动时,令患者屏气,快速刺入2~3厘米,迅速拔针。
5.观察肾组织有无肾小球,压迫伤口2分钟,包扎伤口,捆绑腹带。
【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肾功能,备血,作双肾B超;术前3天停用抗凝药物,注射维生素K,术前给小剂量镇静剂。
2.术后观察:术后睡硬板床3天,严格卧床24小时,仰卧位6小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尿液。
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血尿不止可用垂体后叶素;肾周血肿继续增大,须行手术结扎止血。
腹膜透析管插植术操作常规-操作指南腹膜透析管插植术【透析管插植方法分两类】1.穿刺植管。
2.外科手术植管,此又分为直视及非直视两种。
【透析管插植位置的选择】腹直肌旁或腹中线脐下2~3cm。
腹直肌旁、接近髂前上嵴至脐连线中点(近麦氏点)或麦氏点对侧相应部位。
【穿刺植管术】1.病人准备:穿刺前灌肠、排空膀胱或放置尿管,备皮。
2.掌握管蕊针穿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北京协和医院肾组资料)目录1. 肾组住院大夫须知.................................................. .12 . 肾组住院病人常规检查............................................ .23. 肾脏病病史和检查的注意事项........................................ .34.肾活检患者术前准备................................................ .45.肾动脉造影............................................................ .55 . 血液透析常规..................................................... .66. 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 .87 .肝素配制...................................................... .. (9)&加压素限水试验................................................... .10 9.氯化氨负荷试验. (11)I0 .速尿刺激酸化试验 (12)II.尿气测定注意事项 (13)12.肾衰病人钙磷代谢紊乱检查项目 (14)1 3 .纯水清除率测定 (15)14.滤过碳酸氢根分数( FEHCO3- ) (16)1 5 .纯水清除率测定 (17)1 6 .浓缩稀释试验 (18)17 . CAPD 患者KT/V、NPCR、CCR 及PET 检查............................... .19肾组住院大夫须知1.所有入院肾脏病人必须测定肌酐 . 清除率2.肾炎病人入院后要记尿量,一周后或肾穿第三天如无特殊变化停止记录,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入院后要记出入量3.浮肿病人每周测一次体重,腹水病人定期测腹围(3〜5天为一次),病记入体温单上4.高血压病人每天测血压至少1次(包括吃降压药血压正常的病人)5.新病人入院第一周要连续检查尿常规3次6.肾功能不全病人每周复查血尿常规,肾功能一次,每两周复查血钙、血磷、肌酐一次,病情变化随时复查7•肾炎病人每周至少复查尿常规一次,尿沉渣及2 4小时尿蛋白定量8.HB < 6.0g 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应输入鲜血伙板球一次9.新入院的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应有当日的电解质、肾功、血气结果肾组住院病人常规检查血常规、便常规 +OB 。
尿常规X3、尿沉渣X3、24小时尿蛋白X3、SPS — PAGE电泳、血尿B2-MG、肝肾脂电全+Ca+P+UA、补体、IG、蛋白电泳、ESR、PT+A、乙肝五项、HCV、血型、RH因、心电图、胸片、 UCG、BUS、( esp双肾、输尿管、膀胱)。
免疫指标:ANA+dsDNA、ENA、DNP、ANCA、RF、ASO、抗肾抗体。
贫血:铁蛋白、血清铁三项、叶酸、 B12 、网织红细胞。
骨髓病:尿 B-J 蛋白、血尿免疫电泳、头颅、骨盆 X 像。
小管病或尿毒症:血气。
肾病综合症除外肿瘤: CA系列、CA125、骨丫像,痰、胸腹水找瘤细胞。
排除血栓: V/Q 、血管 DOPPLAR 超声、血管造影。
测定 Ccr or GFR 、尿 K、Na、Cl、Cr、BUN+ 次日 Cr、BUN ro 肾核素扫描 +GFR肾脏病病史和检查的注意事项一、肾小球疾病1病史:注意询问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史。
(如皮疹、关节痛、雷诺氏现象、发热、口腔溃疡、光过敏、高血压等。
肾脏病家族史、止痛药史)无论有否均要记入住院志中。
2有关检查:所有病人均要检查ANA、Anti-DNA、Anti-ENA、Ig、补体、空腹血糖、血尿酸、HbsAg。
二、肾小管疾病1病史:长期服用特殊药物史,(如过期四环素、止痛药、二性B、锂制剂、醋唑磺胺、 VD、重金属接触史:铅、铬铜、汞、甲苯。
棉酚药及食用粗制棉籽油病史。
2有关检查:CH2O、P&P、TRP、尿AA、尿糖、FEHCO3、U-BPCO2、氯化铵负荷试验。
肾活检患者术前准备医生注意事项)术前准备:血常规 PT+A 血型 RH 因子血肌酐 BUN HBsAg 抗 HIV 双肾 B 超二、肾穿医嘱:1.肾穿刺术(成组医嘱);2.小抢救;3.俯卧位 6 小时;4.平卧位 18 小时;5.肾穿部位腹带沙袋加压包扎 6 小时;6.利多卡因 10ml 局麻用;7.普鲁卡因 10ml 备用;8.NS 30ml 备用三、化验单(肾穿前开好):1.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普通化验单);2.病理单;3.配血单;4.术后次日晨尿常规;5.活检后 3 日双肾 B 超复查申请单;四:附注:1.术前完成家属及本人肾穿、输血谈话签字;2.术前准备光镜、电镜、荧光小瓶各一个。
液体到肾组实验室取,以胶布标明;3.手术中带肾穿刺 B 超申请单、病历。
肾动脉造影一、术前检查SGPT 、肾功能、心电图、 HbsAg 、出凝血时间、三大常规。
二、术前准备1.家属签字。
2.会阴部备皮。
3.碘过敏试验。
4.禁食4小时。
5.术前30分钟口服 50mg 苯海拉明,5mg 安定。
三、所带物品1.滴器、花篮、碘酒、酒精。
2.10%GS500 毫升、 N.S1000 毫升。
3.肝素 1 支、 2%普鲁卡因 4 支。
4.3号绷带X3,消毒手套X3。
5.76% 泛影葡胺。
6.病历及 X 光片。
四、术后注意1. 血压、脉搏、呼吸。
2.术后绝对卧床 24 小时。
3.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扩大。
4.24 小时后解除加压包扎。
血液透析常规一、常规:1透析时限:首次透析 2 小时;维持透析: 2~3 次/周, 4~5 小时 /次 2 血流量:开始: 100~150 毫升 /分;维持:200~300 毫升 /分3 肝素化:⑴ 常规剂量:首剂 50U/ (干体重)维持 500~1000U/透析结束前 30 分钟停止肝素泵入(插管透析患者除外)监测:维持 WBAT :15~20 分(正常 4~8 分)维持 WBACT : 200~240 秒(正常 90~140 秒)维持 WBAPCT :120~160 秒(正常 50~80 秒)⑵小剂量:仅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首剂 500~1000U 若凝血时间 >20min 者可不用首剂维持 250~500U/hr ⑶无肝素:用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及刚刚结束手术的患者用 2000~5000U/L 的肝素盐水预冲管路及透析器每 15 分钟用 100~150ml NS 冲洗透析器4 透析中低血压的处理原则 :⑴降低血流量或跨膜压⑵让患者平卧⑶用 200ml NS 快速输入体内或静推 50%葡萄糖 1 支~2 支⑷ DM 患者警惕低血糖问题⑸若血压仍无反应,停止透析⑹寻找有无其他引起低血压的原因二、透析充分性1 计算 KT/V :Kt/V= - in(R - 0.008T -UF/W)(Daugirdas 公式)R=透后BUN/透前BUNUF= 超滤量 , kgW= 透后体重 , kgT=透析时间每周Kt/V=Kt/V X每周透析次数2透析充分:⑴Kt/V : > 3.0周或1.5/次(2次/周)或1.0/次(3次/周)⑵ Urea reduction ratio(URR, 透后 BUN/ 透前 BUN)>70%⑶肌酐清除率(Ccr) > 50升凋/1.73m2⑷营养情况良好:Alb > 35g/L干体重稳定与 Kt/V/ 相应的 nPCR⑸临床评估3如何达到透析充分:根据调整透析处方:⑴无尿毒症症状患者 Kt/V v 2.2/周时⑵有症状的患者 Kt/V v 3.0/周时透析处方调整⑴使用大面积透析器或高校透析器⑵增加透析时间或透析次数⑶在可能情况下透析血流量⑷处理流量不佳的内瘘⑸防止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改变透析处方后 6~12 周重新测定 Kt/V/三、营养状况评估:1计算 PCR :PCR = 5420XG/VX2.8 + 0.17 + 透析间总尿量中的 BUN/Ti X2.8G/V = (C3 — C2)/TiC3 =透前 BUN mmol/LC3 =上一次透后 BUN mmol/LTi =两次透析间的时间min=5420X2.8(C3 — C2)/Ti + 0.17 +透析间总尿量中的 BUNK 2.8/Ti(原始 Depner 公式: 1mmol/LBUN=2.8mg/dlBUN) nPCR(g/kg/day) = PCR/ 标准体重当 Kt/V ~ 3.0周时,nPCR^ 1.0g/kg/day2调整治疗:当 PCR 过高时,应限制蛋白摄入或增加透析当 PVR 过低时,应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
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PCR(蛋白分解率)=9.35G+0.2VtG(尿素净生成率)=(CO2 — Ct)*Vt/ 舟 Vu*Cu/ 0Vt:干体重*0 .5 8VU :透析期间总尿量( ml )C02 :第二次透析前BUN( mg/dl )Ct:第一次透析前BUN( mg/dl )0:透析期间时数(min)Cu :透析期间全部尿中平均 BUN浓度(mg/d )标准化 PCR(NPCR)=PCR/Vt/0.58评价: NPCR>1.1g/(kg .dag) 营养良好NPCR<0.8 营养不良KT/V (尿素清除指数) =ln(R-0.03-0.75*UF/W)R(%)=透后BUN/透前BUNUF= 超滤量W= 透后体重KT/V>=1.0~1.2 透析充分肝素配制肝素首剂量:按 50U/kg 计算12500U+18mlNS 5 ml(25mg 即 5 mg/ml,625U/ml) > 3125U — 62.5kg20ml ------ > 2500U — 50kg15mg ------ > 1875U — 37.5kg肝素维持量:12500U+18mlNS -------- > 625U/ml肝素盐水循管路:12500U+18mlNS -------- > 5ml(3125U)+500mlNS ------ > 6.25U/ml ----- > 6250U/L静脉插管封管:12500U+2mlNS -------- > 3125U/ml ----- > 每管各 2 ml=6250U加压素限水试验一、方法:1主动限水12小时(8PM — 8AM )重者4小时(4AM — 8AM )2每小时尿量、比重、体重渗透压,必要时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