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后处理技术
CT图像后处理培训-图像重建技术

3.层厚与层间距
层厚:单个切片的厚度。 层间距:CT与磁共振关于层间距的定义不一致。
层
层厚
间 距Biblioteka 层 间距CT:两个层面中心的距离 磁共振:两个层面相邻面的距离
在重建或重组时,CT要求尽量将层厚与层间距一致,避免数 据丢失,MR要求层间距尽可能小。
GE VCT层厚及层间距重建选项
双源CT层厚及层间距重建选项
层厚
层间距
GE AW工作站Reformat界面层厚及层间距重组选项
飞利浦工作站层厚重组选项
层厚 层间距
AVANTO磁共振扫描界面层厚与层间距选项 GE Signa 1.5T磁共振扫描界面层厚与层间距选项
作业: 1.选择一名头颅CT的患者,重建内耳,要求如下: 以耳蜗为中心:FOV分别为8cm、10cm、12cm 层厚分别为:1.25mm/1.2mm、2.5mm/2.4mm 层间距与层厚相同。 算法分别为:骨算法(bone/B70s)、软组织算法(soft/B26s)。
所以要进一步提高空间分辨率: 1.提高重建矩阵。 2.缩小FOV
FOV:25.6cm
FOV:8cm
请注意:
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不能是无限的,随着空间分辨率的提 高,图像噪声将会增加。
想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不损失信噪比,必须增加 采样率,这样将延长成像时间。
GE Signa 1.5T磁共振矩阵增加,信噪比降低
图像后处理培训系列讲座:
如何获取合适的图像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家骥
图像后处理培训系列讲座
重建
重
建:对CT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
重组(重构):对已经计算完成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
可改变变图像的矩阵、视野,层厚,还可根据 需要选择不同的重建算法。
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在现代医疗技术诊断中,影像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CT检查不仅可以查出患者病变部位各个断层面上的不同图像,还能通过CT图像后处理来帮助医护人员建立一个二维、三维以及多种技术的图像,从而使患者的诊断更为准确。
一、了解CT图像后处理技术1.什么是图像后处理技术图像后处理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再结合医学知识,将各种数字化成像技术所得到的人体信息按照一定的需要,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使其可以满足后续医疗诊断等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弥补影像设备的成像不足,还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解剖学信息和病理生理学信息。
这种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医学获取和观察方式,提供了包括三维可视化、图像分割以及病变检测和图像融合配准的高级应用。
2.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功能主要包括两大功能:辅助观察和辅助诊断。
(1)辅助观察:这类功能主要是为了给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观察方式,从而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的参考,有利于医生更加快速正确的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诊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辅助诊断:这类功能可以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些诊断方面的建议,包括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割和检测的结果,以及融合配准后新图像的信息等。
二、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1.重建技术CT机内一般都装有不同的图像重建数学演算方法软件。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检查部位的组织成分和密度差异选择最适当的数学算法,使图像可以达到最佳的显示。
常用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标准算法:是最常用的图像重建算法,这种算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CT 图像重建,可以使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达到均衡,例如可以用在颅脑重建等方面。
(2)软组织算法:则适用于需要突出密度分辨力的软组织图像重建,例如腹部器官的图像重建等。
(3)骨算法:适用于需要突出空间分辨力的图像重建,例如骨质结构和内听道的图像重建等。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未来,CT图像后处理技术将逐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确保不同医 疗机构之间的诊断结果具有可比性。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CT图像后处理将更加依赖自动 化和智能化的算法,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窗口技术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来控制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以突出显示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窗宽指的是用于计 算像素强度的X射线衰减范围的宽度,而窗位则是指图像亮度的阈值。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更好地显示病 变或组织结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图像增强技术
总结词
图像增强技术是一种通过强化图像特征,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和 技术实现,如直方图均衡化、滤波、边缘检测等。
个性化定制的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定制化的 图像处理方案。这种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因素,对图像 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辅助
总结词
人工智能技术在CT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辅助的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对图像进行分类、分割 、测量和分析。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和重复劳动。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种类 • 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场景 • 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目的是对原始CT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加工 和操作,以提取更多的诊断信息,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和诊断 的准确性。
CT常用图像后处理

二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要点:
1)适当调整窗宽、窗位;
2)小间隔(<2mm)生成轴位预览图像以确
定病变位置和范围; 3)针对已确定的病变范围调整间隔、层厚和 图像帧数生成MPR图像; 4)如病人体位不正,须用斜面重建方式进行 调整以获得对称图像。
采集数据要求:
二、 应用: (1)肠道CTVE 可以在二维和三维影像间任意方向显示病变,解剖定 位准确。并且对绝大多数结肠肿瘤性病变可做出定性诊断。64 排以上螺 旋CT 的容积扫描可以显示直肠到回盲部的结肠全程,能完整地保存原 始数据,可任意方向重建,具有可重复性,可反复多次观察,有利于小 病灶以及多发性病灶的检查,可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漏诊。对肿瘤的 形态、大小和部位,尤其是肿瘤对肠管周围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 远处转移等明显优于纤维结肠镜检查,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 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CTVE 检查与纤维内窥镜比较,不能对 发现的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这也是CTVE 检查的最大缺点,同时不能 进行病灶切除等治疗。
(2)气道CTVE 利用CT 检查原始数据重建后经计算机后处理得到的立 体图像,避免了再次扫描而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相对安全,容易得到 患儿配合。通过窗口技术再调以伪彩色,能直观的显示气管、支气管内 表面图像。对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可直接显示其轮廓、大小、位置及 与管壁之间的关系。CTVE 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相结合分析,可显示异物 直接、间接征象。对于CTVE 可疑异物,可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加以印 证。并且与纤维支气管镜相比,CTVE 操作简单、安全。且可越过异物 观察远端支气管情况,从而避免多发异物漏诊,有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 查前制定方案和术后复查,做到有的放矢,可减少手术给患儿带来不必 要的风险和创伤。CTVE仍存在局限性,对于小于3mm异物一般不能直 接显示;对于烦躁、不能配合扫描的患儿成像质量较差;CTVE成像效 果受运动、扫描参数的选择、阈值调节的影响,易于形成伪影,产生假 阳性或假阴性。
CT图像后处理技术PPT

理,保护患者隐私。
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计算资源
为了实现高效、实时的 CT图像后处理,需要强 大的计算资源,包括高 性能计算机、大容量存 储和高速网络等。
并行处理
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将 CT图像分割成多个子任 务,同时进行多个处理 操作,提高处理效率。
云计算
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 计算资源的弹性扩展, 满足不同规模和复杂度 的CT图像后处理需求。
人体解剖学研究
通过后处理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结构,有助于深入了解 人体生理机制。
远程医疗服务
远程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并处理患者的CT图像,即使患者不在 现场,也能进行准确的诊断。
教育资源
医院可以将处理过的CT图像作为教学资料,为医学生和医生 提供学习资源。
CHAPTER
04
滤波处理
通过平滑图像或锐化图像 ,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图像分割
基于阈值的分割
根据像素值的不同将图像 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基于区域的分割
根据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将 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边缘检测
通过检测图像中的边缘信 息,将目标物体从背景中 分离出来。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体积重建
将二维图像重组为多个平面,以便于 观察和分析。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CT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
自动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自动诊断模型,对CT图像进行智能分 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图像分割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CT图像进行自动分割,提取感兴趣区域 ,为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提供支持。
定量分析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C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提取相关指标,为 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依据。
CT图像后处理技术知识讲解

容积重建( VR)
对全部容积数据进行遮盖成像 VR是目前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中最
常用的技术之一 优点:显示立体结构;美观;应用广泛 缺点:信息丢失量大;受阈值影响;不适
合精细结构 应用:各类3D重建
不能依靠VR图像判断管腔狭窄程度!!
射线总和投影 (Ray-sum projection) X-线模拟投影
定义:又叫腔内重建技术,是指调整CT阈值及组织透明度,不 需要观察组织透明度为100%,消除其影像;需要观察组织透 明度为0,保留其图像,再调节人工伪彩,即可获得类似纤维 内镜图像,并依靠导航方法显示管腔内结构
优点:无创、显示空腔脏器、气道、血管内表面结构 缺点:适用范围有限;检查前准备,
伪影多、不能活检等 应用:仿真结肠镜、胃镜、气管镜
概念:
影像检查产生的数字化图像,经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再加 工并从定性到定量对图像进行分析的过程称为医学图像后 处理技术。
基础
• 容积采集 • 数据各向同性
任何图像后处理技术都会丢失信息
曲面重建 (CPR)
是MPR的一种特殊方法,适合于人体一些曲 面结构器官的显示,如:颌骨、迂曲的血 管、支气管、输尿管、胰胆管等。
X-ray Proj 是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的全 部像元值成像的投影技术。重建后的图像效果类 似于普通X-线摄影,故称为X-线模拟投影。
优点: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投影;可利用原始 数据做回顾性后处理
缺点:较平片分辨率低 X-ray Proj 主要用于骨骼病变的显示。
仿真内窥镜 ( VE)
总结பைடு நூலகம்
各种CT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 辅助日常工作,满足临床需求
原始轴位图像是一切后处理图像的根本
图像后处理技术CT检查技术

(1)扫描结束后可将容积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重建出
薄层图像,可有部分重叠; (2)重建层厚越薄,图像的纵向分辨率力越高,如果 体素的Z轴方向的长度与层面内边长相等,就能实现各向 同性,重建图像质量较好;
第五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 3.重组方法
(1)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 ①原理:是指在原始数据上任 意划线,沿该线将原始数据的像素 重组,即可获得该平面的MPR图像。 ②应用: MPR适用于全身各个 部位,可较好地显示组织器官内复 杂解剖关系,有利于病变的准确定 位。
第五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
(3)多层面容积再现( 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s;MPVR ) ①原理: MPVR是将任意方位的一组层面或称为一个厚片 的容积资料进行重建,由于图像上每一点包括多个体素,所 以在显示该点CT值时,需要将该点所有体素的CT值进行特定 的运算 ②分类: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平均密度投影(average
MIP重建示意图
MIP重建显示肺小结节
第五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
(3)多层面容积再现 ——最小密度投影 将图像上每一点的多个体素密度最低者作为该点CT值; 主要用于显示密度明显低的含气器官,如胃肠道、支气管等
MinIP重建示意图
MinIP重建肺支气管
第五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
(3)多层面容积再现 ——平均密度投影 将图像上每一点的多个体素常密度取平均值作为改点CT 值,其优点是不遗漏所有数据;主要用于重建常规图像,常 规扫描所得图像也可以认为是平均密度投影图像
第五节、图像后处理技术

2、重组方法
目前的MSCT提供的重组方法有很多,如二维、 三维图像重组等,它们的主要不同是:二维的多
平面重组图像的CT值属性不变,即在多平面重组
的图像上仍可采用CT值测量;而三维图像的CT值
属性已改变,不能做CT值测量。常用的重组技术
有:
①多平面重组;
②曲面重组;
③多层面容积再现;
④容积再现技术;
⑤表面遮盖显示;
⑥CT仿真内窥镜;
⑦CT血流灌注。
(1)多平面重组(MPR):MPR实际上是属于三维 图像处理但显示方式仍为二维图像。
方法是将一组横断面图像的数据通过后处理 使体素重新排列,使其在显示屏上能够满足诊断 的需要,显示为任意方向的二维断面图像。它的 显示形式有矢状面、冠状面、斜面等。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 影像中心
CT图像是由一系列像素组成的数字化图像, 计算机数据采集后,尤其是螺旋CT的容积数 据采集后,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软件对其进行 一系列图像后处理。包括图像重建技术和图 像重组技术。
重建技术(reconstruction):是指使用原始数据 (raw data)经计算机采用各种特定的重建算法处 理得到横断面影像的一种技术。
另外,对于运动器官的扫描,如冠脉扫描,大 范围胸腹部扫描等,还要求提高扫描的时间分辨力。 这需要在扫描前参数设置时充分考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扫描参数设置
①单层螺旋CT参数设置:常用的扫描参数为 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240mA,检查床移动速 度2—6mm/s,层厚1—3mm,扫描范围50—240mm, 根据扫描范围选择螺距1—2,扫描时间25—40秒。
达到各向同性后,Z轴空间分辨力与横断层
面图像空间分辨力接近,后处理图像质量与横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 多层螺旋 图像后处理技术临床
应用
1
编辑版ppt
1 .MSCT后处理技术在冠脉疾病检查中的 应用
2 .MS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颅脑、五官疾 病检查中的应用
3 后处理技术在胸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4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腹部疾病检查中的 应用
5 .MSCT后处理技术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 应用
26
左 心 房 血 栓
MPR图像显示左编辑房版pp内t
27
充盈缺损
冠脉钙化积分 编辑版ppt
28
冠脉钙化积分分析
编辑版ppt
方法:CASCORING钙化分析软件 大于等于130HU----钙化 钙化分度: 0--------------无钙化
1--10---------少量钙化 11—100------轻度钙化 101—400-----中度钙化 大于400---------重度钙化
颅骨、颌面骨骨折
肿瘤
脑血管病变
32
重建技术
1、MIP 2、MPR 3、CPR 4、VRT 5、CTVE
编辑版ppt 33
颧 弓 骨 折
编辑版ppt
34
右上颌窦囊肿
编辑版ppt
35
下颌骨囊肿
编辑版ppt
36
垂体瘤
MPR冠位与双侧颈动脉关系
编M辑版PpRpt 显示压迫鞍底变薄37
编辑版ppt
29
编辑版ppt
MSCT后处理技术在颅脑、 五官疾病检查中的应 用
30
优势
编辑版ppt
显示颅骨、颜面骨骨质微细结构,如听小 骨、视神经管、面神经管。
显示病变钙化和继发颅骨改变。
显示颅腔、眼、耳、鼻、喉的三维、二维 结构。
MSCT对脑脊液鼻瘘瘘口诊断最具诊断价值。
31
应用范围
编辑版ppt
43
应用范围
编辑版ppt
骨折 肿瘤 金属固定器显示 其它
44
重建技术
MPR VRT CPR
编辑版ppt 45
肋骨VRT
编辑版ppt
46
图5骨骼成像
编辑版ppt
47
骨骼成像
编辑版ppt
48
髋臼骨折
编辑版ppt
49
6
编辑版ppt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小的元素 成像的投影技术。
7
X—线模拟投影
编辑版ppt
是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的全部像元值 的投影技术。
重建后的图像效果效果类似于X线片。
优势:多角度.多方位投影。可去处与靶器官 重叠的组织器官影像干扰。
主要用于骨骼病变的显示。
4
编辑版ppt
曲面重建(CPR)
它是MPR的一种特殊方式,适用于展示人 体曲面结构的器官(如颌面骨.骶骨.走行迂 曲的血管.支气管.胰腺等 )的全貌。
5
编辑版ppt
最大密度投影(MIP)
它是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大的 全部像元值成像的投影技术之一。
其主要优势是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差 异,清晰确切地显示经对比剂强化的血管形态. 走行.异常改变和血管壁的钙化以及分布范围, 对骨折.骨肿瘤.骨质疏松等造成的骨质密度改 变也较敏感。
16
心脏冠脉
编辑版ppt
17
心脏VRT图像2
编辑版ppt
18
冠脉VRT图像3
编辑版ppt
19
VRT
冠 脉
图 像
编辑版ppt
20
冠脉重建CPR图像
编辑版ppt
21
冠脉钙化
编辑版ppt
正常冠脉
左冠主干及前降支钙化
22Biblioteka 右冠主干斑块编辑版ppt
23
软斑块—狭窄
编辑版ppt
CPR显示右冠主干软斑块
动脉狭窄
24
搭桥.
编辑版ppt
VRT图像显示右冠动脉严重狭窄 但搭桥血管VRT图像显示右冠动 脉严重狭窄但搭桥血管无狭窄
VRT图像显示左冠动脉严重狭窄但搭桥血 管光滑VRT图像显示右冠动脉严重狭窄但 搭桥血管无狭窄
25
支架
编辑版ppt
VRT图像显示冠状 动脉左旋支及支架 形态
CPR图像显示支架内血管通畅
它是一种特殊的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由 于该技术重建后的图像效果类似于纤维内 窥镜所见,所以称为CT仿真内窥镜。
优势:1)图像清晰 2)三维空间关系明确 3)多角度显示腔内状态 4)可以观察血管腔、鼻旁窦 5)无创伤、无痛苦
12
编辑版ppt
MSCT后处理技术在冠脉疾病检查中的应 用
13
MSCT后处理技术在冠脉疾编辑病版ppt 检查中 的应用
8
编辑版ppt
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4D)
是由x—线模拟投影技术衍生出来的以透明 方式的图像。
应用:中空器官和骨骼等表面组织结构密 度明显高于内部组织密度的器官。如气道. 食道.胃肠道.血管.长骨.扁骨等。
9
编辑版ppt
高级三维容积漫游(VRT)
10
编辑版ppt 11
编辑版ppt
8.MSCT仿真内窥镜(VE)
冠脉钙化 冠脉狭窄 冠脉变异 冠脉软斑块 冠脉支架、搭桥手术后的复查 心脏肿瘤、血栓
14
编辑版ppt
病人要求条件禁忌症
严重心律不齐 对含碘造影剂过敏者 心源型休克 严重肝\肾功能不良 2—3度房室传导阻滞,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15
重建技术
编辑版ppt
1.实时多平面重建(MPR) 2.曲面重建(CPR) 3.最大密度投影(MIP) 4.三维容积漫游(VRT)
喉 部 VE
38
颅脑CTA
动脉瘤 血管畸形 血管狭窄 血管变异
编辑版ppt 39
编辑版ppt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CT平扫)
病人50岁,脑出血,曾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DSA未见动脉瘤.
40
CTA
编辑版ppt
41
VRT
编辑版ppt
42
MSCT后处理技术编辑在版ppt 骨关 节.脊柱疾病检查中的应 用
6 .MS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疾病检查 中的应用
2
编辑版ppt
MSCT后处理技术
1.实时多平面重建(MPR) 2.曲面重建(CPR) 3.最大密度投影(MIP) 4.最小密度投影(MIN—IP) 5.X—线模拟投影 6.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4D) 7表面重建 8.高级三维容积漫游(VRT) 9.MSCT仿真内窥镜(VE) 10.其它
3
多平面重建(MPR)
编辑版ppt
定义:是从原始横断面图像获得人体相应 组织器官任意层面的冠状.矢状.横轴面和斜 面的二维图像的后处理方法。
应用:适用全身各个系统组织器官的形态 学改变,尤其对判断颅底.颈部.肺门.纵隔.腹 部.血管等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性质.侵 及范围.彼邻关系和小的骨折碎片和动脉夹 层破口及胆道.输尿管结石的定位诊断具有 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