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争端(形势与政策)学习课件.docx

合集下载

南海争端讲PPT课件

南海争端讲PPT课件

.
31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世界主要国家,国际舆论 出版物都一致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英国海军部测绘局1912年《中国航海志》载明 南沙群岛有中国人的足迹。1972年英国驻新加 坡高级官员说“斯普拉特利岛为广东省的一部分 ,在战后归还中国,我们找不到它曾被其他任何 国家占有的迹象。”
法国的地图也都是把南沙群岛标为中国。
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权。
《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查南沙群。
.
29
清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实施了持续有效 行政管辖。
1935和1942年,中华民国政府参谋部、内政部 、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 成了水路地图审查委员会,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 屿名称,总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南沙群 岛管辖。


2014.9.18 2011.6.13
2001.3
2000.1
1999.11
1998.11.09
1997.10.05
1974.1.19
.
16
.
17
.
18
美国在南海巡逻及. 进行军事演练
19
“介入但不陷入”是美国对南海问题 的一贯态度
黄岩岛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呼吁对峙双方“冷 静克制、避免动武”,便再无下文。海军陆战队太平洋 司令蒂森的一番话,被外界认为是美国迄今在黄岩岛问 题上“最强硬”的表态。但这并没有让菲律宾觉得美国 有军事介入的可能。就当前来说,维持南海的局势稳定, 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
.
27
近来南海局势在美国等国家的插脚 下也变得更加复杂与紧张。虽然美国表示 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站,保持中立态度, 但它的言行是自相矛盾的,在南海问题上 正做着“危险者游戏”。面对美国的插脚 ,中方一直保持着克制的行动,但日前, 中泰高铁项目通过,中方还把在5座岛礁

南海与南海争端(形势与政策)页PPT文档

南海与南海争端(形势与政策)页PPT文档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 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 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 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 群岛。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的制订,南海问题开始出现。南海问题主要是由 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所引起的包括岛屿主权、 海域划分和资源分配等争端。
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主权范围
• 中国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 1973年12月
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长沙国南部地形
图》,上就已经出现了南海。元代史料更是将
“千里长沙”(即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
围。
• 19世纪中国国势衰微以后,英国、美国、德国、
法国和日本垂涎南沙群岛,曾多次派舰调查勘测,
侵占南沙群岛的国家
菲律宾占领10个岛礁, 侵占借口:这部分岛屿原 为“无主岛屿” 这些岛屿 离菲律宾最近,对菲律宾 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 关重要。
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 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 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
马来西亚占 领3个岛 礁,
• 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
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 海域。日本、韩国和我国 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 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 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 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 的三分之二。
• 南海岛礁附近海域拥有
丰富的资源。在岛屿上有 磷酸矿(鸟粪),石灰矿; 在海床下有锰、铜、镍、 钴、锡等矿产资源。每年 约有五百万顿渔业资源; 特别是蕴藏有丰富石油 (“第二个波斯湾”)、 天然气、可燃冰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件

形势与政策课件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与现状1.南海问题的历史追溯南海问题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所引起的包括岛屿主权、海域划分和资源分配等争端。

在岛礁争议方面,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先后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非法占据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

在海域划界争端方面,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单方面宣布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划定大陆架,这些主张或要求均不同程度的侵入了我国的传统海疆线(“U形九段线”)内。

有些国家还以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制度为依据,对其划定的区域内的岛礁提出了主权要求。

其目的是争夺资源。

2.南海问题的成因:⑴基本原因:①历史上列强的介入破坏了东方的权利体系和结构。

如:法国对越南的入侵,导致越南与中国分裂。

为后来领土纠纷埋下伏笔。

②中国自身的历史原因A 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自己出海贸易。

B 造船和航海技术严重落后。

③新中国建立后基于自身的国防能力,无力经营多数岛屿,尤其是南沙群岛。

④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渗透,是南海问题更加复杂。

如苏联介入,导致越南扩张。

⑵诱因:①1968年《联合国海洋资源调查报告》发表,认为南海有石油,引发了许多国家对南海的觊觎。

南海国家首先向中国发难,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开始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

如:马来西亚1978年12月,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就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②南海国家面临发展压力而产生的巨大的资源需求。

③2009年,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进入了新一轮的修订期,南海岛屿主权问题风云再起,南沙群岛纠纷进入了白热化。

按要求各个主权国家必须要在2009年5月13日之前提交“领海基线声明”,以使联合国会议重新审议各国有争议岛屿的主权问题。

④2000年后,美国战略调整,逐渐公开介入南海问题,尤其2010年美国政府的表态后,使南海一些国家认为有机可乘,南海问题顿时风云突变。

⑤中国自身政策缺陷,使一些南海国家蠢蠢而动。

形势与政策课件第10讲大国海权

形势与政策课件第10讲大国海权
❖ 狭义海权即海洋军事;广义海权是指对海洋霸权产生过巨大 影响的一切要素。
❖ 合理的使用和控制海洋,只是用以积累财富的商品交换环节 中的一环,但它却是中心环节,谁掌握了海权,就可强迫其 他国家向其付特别税,海权是国家致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 5、海权的培育、生长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地理位置、自然 形态、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性格、政府特征六大要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
需要
它是中国坚 持走和平与 发展道路的
需要
它是中国“ 和平统一” 方针最终实
现的需要
(二)我国海权维护的主要问题
【链接】
岛屿争端
海域划界争端 海洋资源争端 台湾问题 海上运输通道 的潜在威胁
❖ 2010年9月7日 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海 域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后 又受到日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冲撞、截 停、登船、检查。
❖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有着漫长 的海上边界。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 发展利益。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过程。
第十讲 蓝色的呼唤 ——海权争夺与大国兴衰




•从海权 到海权论
•海权是 大国兴衰 的“晴雨
表”
•海洋争 端与海权
争夺
•我国海 权维护的
❖ 之后日本政府决定以涉嫌“妨碍公务罪”逮 捕中国渔船船长。
中国被撞渔船“闽晋渔5179号”
(三)我国海权维护的战略思考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途径
◆思考题
1.结合世界历史,谈谈你 对“海权是大国兴衰的‘晴

中国南海争端-PPT课件

中国南海争端-PPT课件

南海问题的由来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
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 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 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 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 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 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 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 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 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西亚只是 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 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一、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
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在长 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这在东汉杨孚《异 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 《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这些记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居 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 国际法发展的过程来看,古代中国对南海群岛的发现足已证 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南沙群岛不是 "无主地",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其他国 家都无权以任何名义改变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这一法律地位。
中国历史上对南海的主权维护(一)
本世纪初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持续不断地维护中国对南沙
群岛的主权。20世纪30年代,法国曾侵占南沙群岛的九个小 岛,中国政府及时进行了外交交涉,中国渔民进行了有组织 的抵抗。民国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维护主权的 措施,如给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和渔船 发放中国国旗,组织对南沙群岛的历史和地理调查,由政府 地图出版审查机构重新命名和审定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的 群体和个体名称等。

南海争端-PPT(精)

南海争端-PPT(精)
1 2
3
许多大学生对中国的时事不关注 大部分同学认为美日参与南海争端是妄想来 破坏中国的主权,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 部分同学认为美国是因为全球霸主地位的野 心而日本纯粹是配合美国或是恐惧中国崛起 南海争端的核心利益不仅仅资源的争夺
是否与中国陈旧海洋观念冲突

中国消极落后的海洋观念要不得 国人在南海问题上总是把领土的历史归属当成是法 律归属。中国在陆地上与邻国都签订了边界协议, 因此没有边界冲突,但海洋领土和陆地领土完全不 同,南海情况很特殊,占地面积很大。 另外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陆地国家,在对外关系上 主要是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对海洋领土意识 有所缺失,思想传统上的缺陷造成现今中国在南海 问题上的被动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 东西,但无可否认其中的海洋观念对现今是一个消 极影响。
中越在南海曾两次交火,多次对峙
菲律宾则坐靠《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希望

南海问题使中国在国际舆论上显得被动,国 际地位受到一定程度上得影响。
美国在中国背后的“处心积虑”。
东亚峰会

据报道,美国企图在东亚峰会上就中国南海 问题展开讨论。【奥巴马于周六出席在巴厘岛举 中国明确表示,不希望在本周于印尼巴厘岛 举行东亚峰会时讨论南海的领土争端问题。
南海争端引发的 国际矛盾
制作人:艺设112班 李冉 蔡连娣
主要内容

南海简介 南海争端背景


南海局势多方角力博弈
当前局势 南海主权 专家探讨

大学生观点 所争为何? 海权与国家安全 隐藏的国际危机 东亚峰会





其和平解决
南海简介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 南海县。 地势平坦,北部间有低丘 及台地,西南部多桑基鱼 塘。河道纵横交错。矿产 资源有煤、石油、油页岩、 铝锌矿、铁矿、重晶石、 石灰石、陶瓷土等。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 省商品粮、糖、蚕茧生产 基地之一。各类交易市场 兴盛。 名胜古迹有国家级旅游风 景区、我省四大名山之一 的西樵山以及康有为故居、 金沙滩天然泳场等。

南海争端 PPT

南海争端 PPT

南海油气资源示意图
南海生物资源丰富
科学家又 在南海发 现大量的 俗称“ 的 天然气水 合物。
2、南海是印度洋通 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 海”之称,处于越南 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 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 间,控制太平洋至印 度洋海上交通要道, 是东亚通往南亚、中 东、非洲、欧洲必经 的国际重要航道。


推动南海形势升温的主要因素
美国介入南 海问题,推 行“亚太再 平衡”战略
南海形势 升温
日本积极配合美国, 加强对南海问题政治 外交影响和军事存在
中国崛起发展,使其他争端国焦 虑、不安全感上升,通过多种方 式巩固已控制岛礁的非法占有


首先,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从现 在开始,中国必须痛定思痛,定方略、施 重手,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理与开发
4.建设强大的海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和平方式或 者不得已的战争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海洋实力。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 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
3、战略价值。南沙群岛扼两洋、制 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 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 将增大上千千米。中国应当向广阔的 海洋寻找出路,但是向北、向东、向 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控制 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设置了“第一岛 链”封锁线围堵中国,中国东海、黄 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 日本实际控制之中,台湾以东的海域 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海口 更是限制重重,南海现在又被东南亚 国家所包围。我们如果失去了南海, 中国有相当一段海上生命线将失去控 制。国防线将被压缩到海南岛一线, 南部出海口将被封死。
其次。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是维护 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在关系到主权的问题上,必须要有一个被赋予全 权的负责单位代表国家并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形势与政策》教学课件3 第七讲

《形势与政策》教学课件3 第七讲

2.“中国周边”的特点 (2) 周边环境的多样性
周边地区是防御外敌 入侵的战略屏障。保持稳 定的周边环境,不仅可以 为国家发展提供良好的发 展环境,对于维护国家安 全、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 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家 安全
经济 利益
对外 战略
中国与周边地区合 作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周边国家是 中国资源进口的主要来 源之一,也是保障中国 资源来源多元化的重要 源头和输送管道。
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周边”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 成为一个由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交织而成的 综合性的研究范畴。
层次 之一
政治周边。主要是指一国政 治影响力所及的国家和地区。
层次 之二
层次 之三
文化周边是指一国文化 影响所及的国家和地区。
层次 之四
地理周边。即有着明确地 理学规定的周边范畴,比 如,与邻国之间的陆地山 川相连的部分、海洋地区 的大陆架延伸部分等。
2.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
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周边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成为 影响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涉及中国的海上争端表现出两个新特点: 一是高烈度与联动性; 二是中国立场的转变。
三、维护海权成为我国周边安全中的焦点
(一)我国海洋国土近半存在争议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 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 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 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 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 方公里海域。
但是,迄今两国在钓鱼岛的交锋未至兵戎相见,中方最强烈的行动也 仅为派出渔政船和海监船巡航,并无军方船舰,野田扬言出动自卫队,与 其说是针对中国,不如说更多是为了讨好国内右翼势力,以巩固其脆弱的 管治根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件 1 我国海洋现状:我们领海周边有八个国家,分别是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在黄海海域,由于中国曾帮助朝鲜打败美韩联军的原因,朝鲜与我们国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

虽然存在争端,但他们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

而对于韩国,它不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凭借和美国的关系,搞所谓的军事演习,耀武扬威。

在南海海域,菲律宾慢慢地强大起来以后,不甘心海洋的面积太小,置“国际海洋法”于不顾,在南海抢夺我岛屿!致使在南海引发了一波抢夺我岛屿的“热潮”。

越南更是狂的没边,抢占了我国20多个岛屿。

总体局势在我国积极的努力下还算平静,但岛屿的归还工作依然会继续坚持下去。

目前,最令我们头疼的和日本在钓鱼岛上的争端。

由于东海大陆架存在大量的资源,而日本急缺各种资源,日本不打算放弃这些资源,从而多次挑起事端。

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策略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如何解决海洋争端,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开拓国家发展的利益空间和安全空间对我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我国一直坚持通过平等协商,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的管辖权界限。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已与越南就北部湾划界问题进行了协商与谈判(二)、尊重历史的原则。

目前我国被其他国家侵占的岛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历史上早就属于中国,只是由于发现了丰富的资源或战略位置日益突出,而使周边国家顿生凯觑之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认沿海国享有“ 历史性所有权”,我国在南中国海享有的历史性权利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我国在南中国海标注的九段断续国界线为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周边国家所认可,在很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也标示了这九段国界并注明属于中国。

(三)、自然延伸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的定义是“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大到大陆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充分说明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制度的主导原则。

我国是宽大陆架国家,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七,我国历来主张大陆架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大陆架的划分也应该依据自然延伸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国际法中划分大陆架的主导原则,也是我国捍卫海洋权益的有力武器(四)、公平合理原则。

海洋权益和海域边界的划分还必须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要全面考虑岸线比例、人口的规模和密度等因素。

(五)、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搁置争议并不是对邻国侵占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认可, 而是在双方认识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主动回避,以求国家关系的大局不受局部争端影响的一种暂时性的措施。

搁置争议也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而是要通过保持克制,避免摩擦,缓解紧张的矛盾,然后通过在一定年限内的共同开发,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为未来解决争端创造良好的条件。

随着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我国能够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邻国间的海洋权益争端,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鉴于周边的环境,我国政府的态度及应当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一)、作好战略性长远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更好地防止周边国家侵害我海洋权益,保护我海洋资源,针对有关国家所采取的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战略高度作好我国海洋产业、海军发展的规划。

(二)、建立高效协调机构。

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

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

使我国外交、海洋机构、海军、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平时作好预案,一旦有事便能快速反应。

(三)、加快联合性调查开发。

(四)、加强持续性实际控制。

(五)、实施决定性力量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