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问责制实施途径研究
学校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

学校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其责任重大,涉及广泛的方面。
对于学校而言,“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校园安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学校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的意义、实施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
二、责任追究的意义学校责任追究是明确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并加以监督的手段。
对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责任追究制度可以促使学校管理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确保教育质量与校园安全;同时也能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问责制度的意义问责制度是通过监控和检查手段,对学校中表现不佳的管理者进行惩戒的制度。
问责制度对于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行、保障教育质量和校园安全十分重要。
它可以消除学校中不负责任的管理者,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使学校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四、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的配套措施实施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工作制度和追责机制。
学校中应明确学校管理者的职责边界,建立起教育工作者的个人责任和教育管理者的集体责任;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校管理者的表现和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对于不合格的管理者,应及时进行问责,确保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
五、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的实施过程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的实施需要明确标准与程序。
首先,应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来进行绩效评估,明确学校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应建立严谨的监察机制,加强职权的监督与管理;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和监察报告,对于表现不佳的学校管理者进行相应的问责处理。
六、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和界定仍然较为模糊;其次,缺乏科学客观的学校监察评估标准;同时,对于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的追责力度还不够大。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学校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的有效实施。
七、完善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度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完善学校管理者的职责边界,明确其责任范围;其次,建立合理的学校监察评估机制,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最后,加大追责力度,对于表现不佳的学校管理者进行严厉的问责处理。
问责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新机制

问责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新机制[摘要]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相关利益者对大学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高等教育问责在英国兴起。
问责制的引入加强了高校与政府、社会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使高校教育责任更加明确,职责履行更加有力;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问责制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问责制的概念和内涵的剖析,在分析我国高校问责制发展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意在探讨适合我国高校问责制的有效现实路径。
[关键词]高校问责制社会问责公众参与高等教育改革一、高校问责制的概念和内涵高校问责制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英美等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校与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之间的要求。
问责是相对于权力和责任而言的。
基于法律赋予的权力,高校应当担负相应的责任,如学术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教学事故责任、教学质量责任等。
有责任就有考察负责还是失责的问责制度。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高校问责制即高校利益相关者通过一定合法程序,让没有履行好相关义务的高校公共权力使用者承担应有责任,接受相应处罚的相关制度的总称。
上述对高校问责制概念的界定,可以有助于对高校问责制的内涵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高校问责通过利益相关者来实现,也即高校向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或个人通过汇报、结实、证明及回答高校的资源使用情况及效果。
通过对这些利益相关者与高校关系的分类,我们可以把高校问责制概述为四个部分:(1)问责主体,是指高等教育机构的利益相关者;(2)问责客体,包含高校主管行政部门及其官员和高校自身,本研究侧重在对高校问责;(3)问责内容,指高校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4)问责方式,立足于内部问责与外部问责的视角,依据问责主体的不同,基本划分为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
同体问责的主体是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异体问责的主体是高校利益相关者[1]。
概括上述四个部分来看,高校问责制是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
学校问责制度

学校问责制度学校问责制度是一种管理和监督学校教育质量的制度,旨在保障学生权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校问责制度的相关内容。
1. 问责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学校问责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通过建立问责制度,可以促使学校及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得到优质教育。
2. 学校问责制度的主要内容(1)教师问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符合一定的教学标准,如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如果教师教学质量不达标,可以通过问责制度进行评估和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学生问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如迟到早退、旷课、作业不完成等。
学校可以通过问责制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惩戒,以促使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提高学习态度和纪律意识。
(3)学校问责:学校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负有责任。
学校问责制度可以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3. 学校问责制度的实施步骤(1)设立问责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问责机构或者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以及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2)制定问责标准:学校应制定明确的问责标准,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标准、学生的纪律要求等。
这些标准应具体、可量化,方便评估和监督。
(3)实施评估和监督:通过定期的评估和监督,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教学观察、课堂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
(4)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不达标的情况,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问责,如提供培训、进行警告、实施奖惩等。
4. 学校问责制度的效果和挑战(1)提高教育质量:学校问责制度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保障学生权益:问责制度可以保障学生的权益,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3)挑战与难点:建立和实施学校问责制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需要解决评估和监督的难题,确保问责过程的公正和客观。
学校问责制度制度

学校问责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问责制度是为了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明确学校管理层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以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目的和意义1.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通过问责制度,学校管理层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2. 促进教育教学改进:问责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改进,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3. 增强学校透明度:学校问责制度的实施将使学校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化,学校管理层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将对外公开,增强了学校的公信力和形象。
三、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1. 问责主体:学校问责制度的主体是学校管理层,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
2. 问责对象:问责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与学校管理相关的人员。
3. 问责标准:学校问责制度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问责标准,包括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要求。
4. 问责程序:学校问责制度应明确问责的程序和流程,包括问题发现、问题核实、问责决策、问责实施等环节,确保问责的公正和合理性。
5. 问责措施:学校问责制度应规定相应的问责措施,包括警告、记过、降职、撤职等,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四、问责制度的执行和效果评估1. 执行监督:学校问责制度的执行应有相应的监督机构,对问责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问责制度的有效实施。
2. 效果评估:定期对学校问责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情况、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评估,为制度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五、案例分析某学校在实施问责制度后,发现部分教师教学质量不达标,学生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校方采取了以下措施:1. 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2. 加强学生管理,建立学生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学校问责制度

学校问责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问责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问责机制,对学校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问责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二、目的和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问责制度能够推动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加强学校管理:问责制度能够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问责制度,能够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资源公平分配。
4. 增强教师责任感:问责制度能够激励教师积极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三、学校问责制度的主要内容学校问责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质量评估:学校应定期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校问责的重要依据。
2. 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由学校内部的教育督导、教研组等部门负责;外部监督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等进行。
3. 问责措施:对于教育质量不达标的学校,应采取相应的问责措施,包括警示通报、责任追究、改革措施等。
问责措施应具体、明确,能够有效推动学校改进。
4. 激励机制:学校问责制度应建立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校和教师给予奖励和荣誉称号,激励其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学校问责制度的实施步骤学校问责制度的实施步骤如下:1. 制定问责标准:学校应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问责标准,明确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和评价体系。
2. 教育质量评估:学校应定期进行教育质量评估,采集相关数据,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3. 问责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应根据问责标准,采取相应的问责措施,对教育质量不达标的学校进行警示通报、责任追究等。
学校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方案

学校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方案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加强了对学校的教育督导工作。
针对督导工作中的问责机制,教育部制定出了一套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方案,以此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督导问责机制教育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严格的教育督导问责机制。
这套机制主要包括:明确责任、排查问题、形成反馈、及时整改、跟进督导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有机衔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对未能达到要求的学校和学校领导进行问责,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此激励学校和学校领导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二、完善督导问责的具体流程教育部在建立问责机制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流程,以此保证督导问责的具体实施。
具体流程包括: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教育督导实施、形成督导意见、通报、汇总、形成报告、分析、整改等一系列环节。
通过完善的流程和环节,保障学校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在教育督导过程中,发现一些潜在问题或教学质量出现滑坡,教育部将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方案,并且要求被督导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以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负面影响的有效化解。
四、加强对教育督导成果的考核教育部在督导问责方案中,还规定了对教育督导工作的考核机制,从而进一步保障教育督导工作质量的提升。
通过数据监控、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方式,对教育督导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同时,对未能达到要求的责任人进行追责,以此保障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总体来说,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方案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确保措施的落实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起一支能力强、作风正的督导队伍,以此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和优化。
学校问责制度

学校问责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问责制度是指一种组织管理体系,旨在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通过建立问责机制,学校能够对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方进行评估和追责,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二、问责制度的目的1.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问责制度,学校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加强管理效能:问责制度可以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整体运作效率。
3. 增强学校的社会责任感:问责制度能够让学校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问责制度的主要内容1. 教师问责:a.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b. 教学反馈和指导:学校可以通过班级评议、同事评估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c. 职业发展支持:学校提供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支持,例如培训课程、学术研究等,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学生问责:a. 学业评估:学校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学业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b. 行为规范:学校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的纪律和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 家长问责:a.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b. 反馈机制:学校建立家长意见反馈机制,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
四、问责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问责指标和标准:学校需要明确问责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例如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表现等,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2. 评估和监督:学校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督,对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方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学校问责制度

学校问责制度引言概述:学校问责制度是指学校对教职员工、学生和管理层的行为和绩效进行评估和追责的一种制度。
它旨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学校问责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教职员工问责1.1 确定教职员工的职责和目标:学校应明确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和目标,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责,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1.2 评估教职员工的绩效: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教职员工的教学水平、学生评价、科研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奖惩制度的建立:学校应建立奖惩制度,对教职员工的突出表现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表现进行追责,以激励教职员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学生问责2.1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等,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
2.2 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学校应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追责,包括迟到早退、缺勤、欺凌等行为,以维护学校的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2.3 学生发展指导与辅导:学校应提供学生发展指导与辅导,帮助学生规划个人发展目标,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管理层问责3.1 确定管理层的职责和目标:学校应明确管理层的职责和目标,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责,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3.2 绩效评估与考核:学校应建立管理层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对管理层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包括学校的教育质量、财务状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表现。
3.3 激励与追责:学校应建立管理层的激励与追责制度,对管理层的突出表现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表现进行追责,以激励管理层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4. 问责制度的实施方法4.1 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和流程,明确问责的标准和程序,确保问责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207220作者简介:徐木兴,男,高教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教育政治学。
高等农业教育,2006210,10:20222Higher Agricult ural Education ,2006210,10:20222高校教育问责制实施途径研究徐木兴(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教育问责制是政府部门及社会机构或个人监督高校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认为,高校可以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体系、明晰责任内容、确定科学问责方法等途径实施教育问责制。
关键词:高校;教育问责制;实施途径中图分类号:G 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1981(2006)1020020203 一、高校推行教育问责制的必要性(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师生法制观念,各种规章制度,理的行为和过程。
而无论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还是建设法治社会的角度来讲,学校作为依法治校的主体,其行为的制约模式就定位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
但是,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个体和小型社会,其内部结构以及外部联系都十分复杂,仅仅依靠法律是难以涵盖的,因此在依法治校中,也就不能仅限定在法律法规之中,还应该包括高校内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各项规章和制度。
而在诸多不受法律调节和保护的区域,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依法治校,问责制的推行和实施恰好能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任何权力都具有强制性、支配性,学校所拥有的权力也不例外,这就使得高校教育问责主体(高校利益相关者)———教职员工、学生、学生家长、社会机构、政府部门等组织或个人———与学校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因而高校教育问责主体的权利容易受到侵害。
但必须承认,这种不对等是必然和必须的,这是由高校权力的特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依法治校进程中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
但是,避免由于地位不对等而产生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单纯依靠依法治校自身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教育问责制作为权力“救济手段”的补充进入高校,作为责权双方也就是高校与教育问责主体之间一个平等对话和信息对称的平台。
二),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教育问责制”对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对教育问责制和民主治校有着内在的需求。
民主治校为教育问责制打造了意识氛围和组织基础,教育问责制则为民主治校提供了一种实施途径,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相对应的是决策问责、管理问责以及监督问责。
因此,高校教育问责制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在决策、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主动接受教育问责主体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成为高校与问责主体互相了解和沟通的重要桥梁。
高校教育问责制的基本精神,体现在校务公开、民主治校、紧紧依靠教职员工办学和教职员工参政议政、当家作主,学校自觉接受问责主体的监督、惜守职责、有所作为的思想上。
而在制度上,则保证教育问责主体尤其是最直接的问责主体———高校师生对学校发展的全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突出向下负责,对学校师生负责,同时增进学校与问责主体的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形成上下一致、齐心合力的良好局面,这恰恰是民主治校价值追求之所在。
(三)高校推行教育问责制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综合化、国际化、信息化、大众化以及教育、科技、经济的一体化,给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要提高学校师资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知识、能力徐木兴 高校教育问责制实施途径研究和素质,切实用科学的发展观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增强高校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问责制应运而生显现其必然的要求,高校通过问责来形成工作压力和动力,确保决策科学、执行得力。
二、高校教育问责制的实施途径(一)明确责任主体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先进文化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高校教育问责制是高校以推动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有效结合为目标,以履行对问责主体的教育承诺为己任,以追求效能为要求,最终接受责任追求的一种机制和制度。
它要求高校在掌握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即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生管理权、颁发证书权、人事权、财产权等权力的同时,必须担负起的责任,接受问责主体的监督,防止权力滥为、误为、无为。
因此,高校教育问责的客体———责任主体是教育公共权力的使用者。
包括以下几方面:1.个人:不仅仅指高校的书记、校长等领导干部,还应包括一切被授予公共权力的人,从教师、管理人员到工勤人员,如有违反其职责的行为,就应当被问责。
2.学院(单位):是高校公共权力的执行层,他们在人财物的调配、各种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学科研质量的管理、学校安全的保障、校内外关系的协调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对学院(单位)的问责,归根到底是对“人”的问责。
凡学院(单位)发生失教、失管、失为、失察、擅权,就应当对该学院(单位)负责人及当事人追究失职责任或滥用职权责任。
3.学校:是依法成立的教育公共权力主体,行使有关法律、法规授予的公共权力。
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基本单元,又是一个责任主体,必须遵纪守法、实现社会的政策目标,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公共产品。
同时高校还是一个靠市场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的利益主体,应在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
如果高校在追求经济效益过程中损害了问责主体利益或有过失,就应当被问责。
(二)健全问责体系从控制论的角度讲,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高校教育问责制的建立既要注重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更要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实现问责主体的多元化。
为健全问责体系,达成最佳问责效果,高校教育问责制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1)内外问责相结合。
在高校内部通过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员工民主生活会、支部会等渠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作为表率,带动全体教职员工紧密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和作风,从世界观上进行剖析,找出不足,加以整改。
在学校外部,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领导下,整合财政、物价、税收、监察、审计、劳动、人事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对完善高校管理进行有效的外部问责。
(2)上下问责相结合。
向上问责是指健全问责主体投诉受理机制,支持问责主体通过多种渠道对高校进行问责。
向下问责是指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行政部门作为公共权力的职能部门,应该避免错位、越位、缺位,切实从“管理高校”向“经营和治理高校”转变,加大执法力度,提升监管水平,倾听问责主体意见。
(三)明晰责任内容不能仅仅把“问责”理解为处理事故责任,应从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从多维视角来看待问责责任。
1.责任重点。
全面的问责责任应当包括:(1)依法办学责任。
高校是依法实施教育教学的专门机构,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履行一定的义务。
高校“依法办学”,不仅要守法,更重要的是落实法律责任,对高校的违法行为,要进行问责。
(2)决策责任。
决策作为各项工作运行的起点,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要树立“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搞个人专断、一言堂,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决策,要进行问责。
(3)教育教学质量责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硬道理,也是第一要务,对疏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未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损害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力,造成教育教学责任事故的行为,要进行问责。
(4)绩效责任。
绩效责任意味着人们对于他们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也意味着在充分的授权与资源支持下,第三者对有关人士或机构的业绩和表现所作的评价与考核。
对工作效率低、效果差,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群众意见多的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也要进行问责。
2.责任层次。
从高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分析,责任呈现多个方面。
上下责任方面,下级的执行责任要问,上级的领导责任也要问;主次责任方面,直接责任要问,间接责任也要问;正反责任方面,正面的违规操作、乱履行职责要问,反面的冷漠消极、不履行职责也要问。
3.责任类别。
一般而言,承担责任的方式有三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
问责先要从最・12・ 总184期高 等 农 业 教 育高的法律责任问起,凡触犯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是经严格界定、区分,未触犯法律但违反了党纪政纪规定,就应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受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再次是当事人行为引发责任主体的义愤,经界定,既未触犯法律又未违反政治纪律,就应承担道德责任,如公开赔礼道歉等。
这三类责任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不能相互代替,不能以下位责任追究代替上位责任追究,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确定科学问责方法(1)严格职责划分。
高校按照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因事设岗,以岗选人;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上的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上的教职员工行使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的权限。
只有在明确而又严格的责任体系内,才有可能实行严格意义上的问责制。
(2)依靠问责主体参与。
坚持依法办事、全面真实、及时的原则,把问责主体普遍关心、涉及问责主体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高校校务公开的重点,尊重问责主体的知情权、选择权;主动接受各问责主体对高校工作的问责;建立健全受理问责主体举报违纪违法行为的机制;依法保障问责主体对高校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建议、检举等权利。
只有在问责主体普遍参与、彻底监督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问责”的良好氛围,使问责制沿着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的轨道前进。
(3)规范问责程序。
一是严格依法问责,各问责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和纪检监察条规规定的内容、途径、方式、程序进行问责。
采取述职、考评、监察、检查、审计、质询、举报、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来保证责任的有效性;二是合理确定责任,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联席会议制度,会商责任认定,从过失的利害关系、程度大小、主客观因素来确定责任的主体、种类和大小,保证责任确定的严肃性;三是实行分类处理,规范实施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组织和人事责任追究处理协调机制,会商处理意见,问责方式包括法律处罚(如经济赔偿、罚款等)、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如免职、降职、通报批评等)、辞退、除名、自我引咎、道歉等,做到处理处分适当,避免倚轻倚重现象发生,保证责任追究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1]Matthew Flinders.The politics of accountability in the modern state ,Aldershot ,Hamp shire :Ashgate ,2001.[2]Donald E.Heller.The Stales and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ffordability ,access ,accountability.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3]Paul T H ill &Robin ke with Mary Beth Celio Charter Schools and Accountability in Public Education .Washing 2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2.[4]夏心军.关于“教育问责制”的对话[J ].科学咨询,2004,(22):4-5.[5]樊钉,吕小明.高校问责制:美国公立大学权责关系的分析与借鉴[J ].中国高教研究,2005,(3):62-63.[6]李树峰.教育问责制: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6,(4):67-71.[7]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及其启示[J ].民办教育研究,2006,(2):53-58.Study on the w ays of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ability in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XU Mu -xing(Zhej i an g U ni versit y of L earni ng ,H angz hou 310018,Chi na )Abstract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 he government 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or person to supervise p 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 utions ,which plays an significant role t he reform and devel 2op ment of t he higher education.However ,how to enforce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 n is an issue wort hy of research.t his paper believes t hat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 can be enforced t hrough defining t he responsibil 2ity Body 、imp roving t he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Clarifying t he content s of responsibility and determining t he ways of accountability.K ey w ords :Higher 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责任编辑李国杰 责任校对张艳)・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