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doc

合集下载

吞咽障碍进食护理团体标准

吞咽障碍进食护理团体标准

吞咽障碍进食护理团体标准
一、引言
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由于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误吸和营养不良等问题,因此,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制定了一套吞咽障碍进食护理团体标准,以期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目标人群
本团体标准适用于所有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三、护理原则
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 安全性:确保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不会发生误吸或窒息等情况。

3. 营养充足: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机能。

四、护理流程
1. 评估:通过专业的吞咽功能评估,了解患者的吞咽情况,确定适宜的饮食类型和进餐方式。

2. 餐前准备: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保持口腔清洁。

3. 进食过程:采用适当的喂食方式,如勺子喂食、管饲等,避免患者吞咽过快或过多。

4. 餐后处理:清理口腔和餐具,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

五、培训与监督
对参与吞咽障碍进食护理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并掌握本团体标准。

同时,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监督和评价,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六、结语
本团体标准旨在为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护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安全、有效地摄取营养,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期待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积极响应并执行本标准,共同提升我国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水平。

吞咽障碍病人的安全进食PPT课件

吞咽障碍病人的安全进食PPT课件
吞咽障碍病人 安全进食
神经内科 程进
7/16/2020
.
1
教学目标
掌握吞咽障碍的定义 学会进行吞咽功能评价 掌握安全进食的技巧
7/16/2020
.
2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正常吞咽过程
3 吞咽障碍临床评价标准
4
安全进食技巧
7/16/2020
.
3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 每天平均进行的有效吞咽约600余次。
如饮用一勺水就呛住时,可休息后再进行,两次均呛住属异常。
7/16/2020
.
9
如何 安全进食呢?
7/16/2020
.
10
安全进食的途径
经口进食 经胃管进食
7/16/2020
.
11
7/16/2020
安全 进食
进食体位和进食时时间 食物入口的位置 食物的形态及性状 一口量及进食速速度 饮食器具的选择 进餐环境
.
14
错误
正确 7/16/2020
.
15
进食时提醒(sensory cues)
进食时提醒以促进患者的吞咽,帮助患者减少吸入的危险。 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语言示意 例如照顾者在患者边进食边说“吞”提醒患者。 2.手势示意 例如照顾者指着自己的嘴唇以提醒患者在吞咽期 保持嘴唇闭紧。 3.身体姿势示意(physical cues) 例如使用下巴和头的支撑 器以提醒患者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4.文字示意 利用文字给患者和照顾者提供不断的提醒注意预 防并发症。 5.食物的味道和温度示意 冷觉可刺激触发吞咽反射,而热的 液体可提醒患者慢慢吸吮液体。
7/16/2020
.
22

学习_吞咽障碍患者的安全摄食

学习_吞咽障碍患者的安全摄食

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
频发的清嗓动作,说话声音沙哑 进食费力、进食量减少、进食时间延长 吞咽时流涎,低头明显,有疼痛症状,饮 水呛咳 吞咽时发生哽咽,有食物黏着于咽喉内的 感觉 吞咽后口腔食物残留、咳嗽 有口、鼻反流,进食后呕吐 反复发热、肺部感染 隐形误吸
摄食—吞咽功能的发生机制
摄食吞咽动作的完成需要以下六个步骤 (1)食物的认识 (2)食物向口腔内的输送 (3)咀嚼与食团的形成 (4)将食团移送至舌根部在输送到咽喉部 口腔相 (5)通过咽喉部向食管部输送:吞咽反射咽 喉相 (6)通过食管:食管相
神经支配
咽喉期(吞咽反射)
吞咽反射 舌咽、迷走神经
食道括约肌(环状咽喉肌)的扩张
食管期
食道的蠕动运动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
临床评定的目的
明确吞咽困难是否存在。
找出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因。
分析吞咽的障碍程度,判断代偿能力 。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和措
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
意识水平: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定,确认患者 的意识水平是否可进行清醒进食,是否随着时间发 生变化 高级脑功能:检查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 、记忆力、情感或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摄食—吞咽功能 *口腔功能的观察:仔细观察口部开合、口唇闭锁 、舌部运动、有无流涎、软腭的上抬、吞咽反射、 呕吐反射、牙齿状态、口腔内卫生状况、构音、发 声、口腔内知觉、味觉等
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
* 洼田饮水测试 :病人取舒适体位,按习惯 喝下30ml温水,观察饮水经过并记录时间, 根据饮水结果进行分级。 *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SST):病人取坐位 ,将手指放在病人的喉结及舌骨处,观察在 30秒内病人吞咽的次数和活动度。 * 吞咽造影(VFSE):调制不同黏度的造影 剂,让病人吞服,在荧光屏幕下摄录整个吞 咽过程,评价吞咽障碍的程度和部位;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管理ppt课件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管理ppt课件
背景
Page *
1、洼田饮水试验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困难 方法:让患者按习惯喝下30ml温水,根据饮水结果进行分级 Ⅰ级: 一次饮下30ml温水,无呛咳 Ⅱ级: 分两次饮下,无呛咳 Ⅲ级: 能一次饮下,但有呛咳 Ⅳ级: 分两次以上饮下,有呛咳 Ⅴ级: 屡次呛咳,难以全部咽下 注:神志清楚者给予洼田饮水试验,3级以上建议管饲喂养 洼田饮水试验:1982年日本学者洼田提出的饮水试验是经典的床边检查法
吞咽功能训练
Page *
⑶、吞咽训练(Swallow training) 将冰冻后的棉棒刺激软腭、舌根以及咽后壁,反复多次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刺激咽反射。 ⑷、呼吸咳嗽训练(Respiratory coughing training) 嘱患者进行深吸气一憋气一咳出的动作,咳嗽时要用力。以建立排出气管内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以上所有的训练,各项每日3~4次,每次10-20 min。 早期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和摄食训练,对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医院缺乏康复治疗师,必须由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尽早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
直接吞咽训练
Page *
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从轻到重的各类吞咽困难的患者。 主要目的是防止吞咽功能因废用而 下降,同时改善吞咽相关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为经口进食做准备。
二、间接吞咽训练
Page *
吞咽基础训练: ⑴、颊肌训练 (Cheek muscle training) 示意患者做吸吮动作,可吸吮筷子、手指,继而做鼓腮、吐气、微笑等动作,以收缩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 ⑵、舌肌训练 (Tongue muscle training) 护士站于患者右侧,让其主动做伸缩舌、舌左右摆动、舌背抬高运动,幷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舌运动不灵活的患者,由护士协助或患者自己被动做舌不同方向的运动。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图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图2 吞咽食物金字塔1饮食分类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理,首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管维持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体位和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咽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训练及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进食训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配。

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特性。

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

图1是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吸风险的目的。

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

用于吞咽造影和咽腔测压。

饮食制作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法: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制成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餐具选择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适宜、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面要求选择餐具: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长的匙羹,方便喂食。

抓握能力弱的患者可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图3 正确进食体位示意图1、正确体位:①能坐起来的患者,尽量在坐位下进食。

中国卒中吞咽障碍与营养管理手册(全文)

中国卒中吞咽障碍与营养管理手册(全文)

中国卒中吞咽障碍与营养管理手册(全文)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卒中的发生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

吞咽障碍是卒中后最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可以导致患者误吸、肺炎、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障碍的发生,而且大大增加患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风险。

尽管临床医师逐渐意识到吞咽障碍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我国许多医院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评价和干预仍然存在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卒中学会组织相关资源,制订了该临床指导共识,以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管理水平,从而为改善患者的预后贡献力量。

1、吞咽功能生理与病理生理1.1 吞咽活动的神经控制吞咽反射的神经控制通常包括3个部分:(1)传入神经:包括第Ⅴ、IX和X对颅神经的感觉传入纤维,提供吞咽的感觉传入。

(2)吞咽中枢:脑干吞咽中枢或称为“中枢模式发生器”,位于双侧延髓背侧,能反射性地协调吞咽;大脑皮层,包括额叶皮质在内的更高级中枢启动和调节自主吞咽活动。

(3)传出神经:包括第Ⅴ、IX、X和XII对颅神经的运动传出纤维,支配吞咽肌群,进行吞咽活动。

1.2 吞咽生理吞咽是人体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每天平均进行有效的吞咽600余次。

正常吞咽是一个感觉、运动事件顺序发生的过程,完成将食物从口腔到胃内的转移,同时保护气道。

这一复杂动作的完成可以人为地按照吞咽的时期与解剖部位分为“感知阶段”、“口阶段”、“咽阶段”和“食管阶段”等数个阶段,实际上这些阶段是一个整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下,吞咽器官的活动相互之间密切、精确配合,共同完成一个有效的吞咽。

1.2.1 口阶段口阶段分为口准备阶段和口自主阶段。

口准备阶段是指摄入食物至完成咀嚼,为吞咽食物做准备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咀嚼食物,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使食物适合吞咽。

口自主阶段是舌推进食团开始向后运动到进入咽部之前的过程。

1.2.2 咽阶段咽阶段是指食团从进入口咽部到通过食管上括约肌进入食管的这一阶段。

吞咽障碍患者防止误吸的质量考核标准

吞咽障碍患者防止误吸的质量考核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
时间 评分依据
床号
5
查看记录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5
查看记录 患者进食途的选择正确
5
查看记录
正确的进食体位及良好 的进食环境
5
现场查看 食物选择合适
5
现场查看 营养搭配合理
5
现场查看 家属是否操作
11 现场查看 鼻饲操作正确
8
现场查看 鼻饲操作体位正确
8
现场查看 鼻饲后护理符合要求
6
现场查看 进食方法正确
吞咽障碍患者防止误吸质量考核标准 (总分:100分)
项目
标准及要求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确定适合患者进食的途径 评估 3、评估适合患者进食的体位、配合能力及进食环境
食物的 1、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食物,软食或流食 选择 2、营养搭配合理,满足病情需要
1、鼻饲患者不可由家属操作
正确的 进食方 法
2、鼻饲的量、间隔时间、方法正确 3、鼻饲患者注食时床头抬高30度,进食后保持30分钟 4、鼻饲患者进食后30分钟内不可进行吸痰、翻身、叩背操作
5、由口进食的患者进食方法正确
1、告知患者及家属吞咽合适的食物 导
3、家属掌握患者出现误吸时的症状
5
询问家属 家属是否了解相关知识
5
询问家属
患者家属能够正确选择 合适的食物
6
询问家属 家属掌握
4、教会家属对口进食患者正确的喂食方法
1、患者无误吸发生 效果评

2、患者及家属满意
5
询问家属 家属掌握
11 查看病人 是否发生误吸
5
询问家属 家属是否满意
总分
考核人 合格:90分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1.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活动相关器官进行功能训练,也称间接训练。

(1)头颈控制训练:头颈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口腔颜面部的运动功能,因此在床旁就应进行头颈控制训练。

训练方法:身体朝前坐正,头部从正中开始,分别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做旋转运动和提肩、沉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再回至正中位。

(2)口唇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 u -i”音。

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

若患者口唇肌群无力时,用指尖或冰块叩击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按摩等可促进口唇肌肉的运动。

唇闭合力度训练,让患者在闭合的两唇之间放置一压舌板,用两手指在压舌板的两端向下压,口唇应尽量保持闭合状态;也可用系线的纽扣置于口内,向外牵拉纽扣,患者闭唇尽量不让其拔出。

在训练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口唇始终保持在正中位置。

(3)颊肌运动:要求患者轻张口后闭上, 然后做鼓腮动作, 随后轻呼气;也可让患者作吸吮手指的动作, 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

每日2次, 每次重复5遍。

(4)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大多数患者下颌运动幅度不充分,治疗者应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

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

(5)舌体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

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

(6)软腭训练: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秒钟,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

(7)喉部运动:喉上提训练方法是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2~3秒,后在颌下施加压力,嘱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住硬腭或进行辅音的发音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
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
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
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 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图 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理,首
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管维持
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体位和
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咽器官
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训练及
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进食训
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配。

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特性。

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

图 1 是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 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 [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 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吸风险的目的。

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

用于吞咽造影和咽腔测压。

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法:
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制成
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适宜、
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面要求
选择餐具:
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长
的匙羹,方便喂食。

抓握能力弱的患者可
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
图 3 正确进食体位示意图
1、正确体位:
① 能坐起来的患者,尽量在坐位下进食。

②不能坐起来的患者,一般至少采用 30°半
坐卧位,头部稍前屈,以健侧吞咽。


忌平躺位进食。

③ 吞咽时避免仰头,有必要,则指导患
者稍使用低头姿势吞咽。

2、控制进食速度与每口进食的量。

要叮嘱患者吞咽每口食物结束后再进行下
一口食物的进食,并且控制每口进食的分
量,不宜过多。

3、保持进食时环境安静,避免分散患者注意力,避免在进食时与其交谈。

4、进餐后保持姿势30min,进餐后清洁口腔。

5、最后在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后,需进行口腔清洁,减少食物与唾液的误吸导致肺炎。

吞咽功能较好、认知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通过漱口、刷牙或者清洗义齿的方法来清洁;口腔环境较差、痰液较多的患者则可选用抽吸式牙刷来清洁口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