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体性质的解释推断
凝聚态物理中的磁性与磁性材料

凝聚态物理中的磁性与磁性材料磁性是凝聚态物理中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理论与实验方面的多个方向。
磁性材料作为磁性研究的核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凝聚态物理中的磁性及其与磁性材料的关系。
一、磁性的基本概念磁性是物质在外加磁场下表现出的一种性质。
目前已知的磁性体系主要包括铁磁、亚铁磁、顺磁和抗磁体系。
在这四个体系中,铁磁体系是指在外加磁场下表现出较强磁化强度,而且在磁场消失后仍能保持较高磁化强度的物质。
亚铁磁体系则是在外加磁场下磁化强度较弱,而且在磁场消失后磁化强度也会迅速减小的物质。
顺磁体系是指在外加磁场下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的物质。
抗磁体系是指在外加磁场下表现出较弱的抵抗磁化的能力。
磁性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以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磁性材料的分类根据磁性材料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两大类。
1. 软磁材料软磁材料是指在变化的外加磁场下,其磁化过程能够快速地反应并达到非常高的磁导率,从而使得磁场能够有效地穿透和传导。
软磁材料一般具有高磁导率、低磁滞、低饱和磁感应强度等特点。
常见的软磁材料包括硅钢、镍铁合金等。
2. 硬磁材料硬磁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下,其磁化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且在磁场消失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磁化强度。
硬磁材料一般具有高磁滞、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等特点。
常见的硬磁材料包括钕铁硼、钫钴等。
三、磁性与凝聚态物理的关系磁性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现代凝聚态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磁性的主要目标是揭示磁性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建立与之相关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
通过研究磁性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自旋和电子运动等基本特性,为先进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四、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磁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磁盘、磁带等信息存储设备中,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能够实现信息的读写和存储。
磁学中的磁性材料特性与应用

磁学中的磁性材料特性与应用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磁性性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磁性材料的特性磁性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磁化强度、磁化曲线、磁滞回线等。
磁化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程度,通常用磁化强度矢量来表示。
磁化曲线描述了材料在外加磁场变化时的磁化过程,可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顺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同;抗磁性材料则相反,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反;而铁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平行或反平行。
磁滞回线是描述材料在磁化和去磁化过程中磁化强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用来表征材料的磁化和去磁化特性。
磁性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例如,铁磁性材料常用于制造电机、变压器等电磁设备,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顺磁性材料则常用于医学成像、核磁共振等领域,因为它们对外加磁场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抗磁性材料则广泛应用于磁屏蔽、磁存储等领域,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抗磁性能。
二、磁性材料的应用1. 电子领域磁性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硬磁材料为例,它们常用于制造磁头、磁盘等存储设备,因为硬磁材料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矫顽力储量。
软磁材料则常用于制造变压器、电感等电磁设备,因为软磁材料具有较低的矫顽力和矫顽力储量,能够有效减小能量损耗。
2. 通信领域磁性材料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磁波的控制和传输方面。
例如,铁氧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磁滞损耗,常用于制造天线、滤波器等通信设备,能够有效地控制和传输电磁波信号。
3. 医疗领域磁性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磁共振成像和磁治疗方面。
顺磁性材料常用于磁共振成像中的对比剂,能够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磁性纳米颗粒则常用于磁治疗中的靶向输送和热疗,能够实现对癌细胞的精确杀灭。
4. 能源领域磁性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中。
利用磁异常平面特征推断磁性体形态

T h e F i r s t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3 3 . J i l i n 。 C h i n a
中 图分 类 号 :P 6 3 1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Co nc l ude d ma g ne t i c bo d y s ha pe by ma g ne t i c a no ma l y pl a n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半定量解释是磁测资料解 释的重要内容 , 是指 在定量解释之前 ,根据实测的磁异常平 面及剖面特 征 ,结合测区地质情况 , 参照正演资料 ,对引起磁 异常的矿体的形状、产状及其空间位置进行大致的 推断解释 ,为定量解释提供选择方法 的依据和初始 参数 , 为进一步的地质 、 物探及其它工作打下基础。 实际工作表明 ,不考虑矿体 的形状及产状而随便采 用某种定量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相 差 很 大 。因此 ,半定 量解 释在 磁测 结果 解释 过程 中 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第3 2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0 6 月
吉 林 地 质
J I LI N GE0 LO GY
V_ 0 1 . 3 2 NO . 2 J u n . 2 0 1 3
文章编号 :1 0 0 1 -2 4 2 7( 2 0 1 3) 0 2—7 4—4
利用磁 异常 平 面特征推 断磁性体形 态
对 于磁 测结 果 的半定 量解 释 的方 法 ,有 大量 的
磁性材料与磁性学基础

磁性材料与磁性学基础磁性材料是具有磁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
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对于应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磁性学是研究磁性材料的学科,它主要涉及磁性材料的磁化、磁场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从磁性材料的分类、磁化过程、磁性材料的性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磁性材料的分类磁性材料根据其磁性质可以分为铁磁、顺磁、反磁和带磁等四类。
铁磁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明显磁化特性的材料,常见的有铁、钴、镍等。
顺磁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呈现顺磁性质的材料,如银、铂等。
反磁材料则是指在外加磁场下呈现反磁性质的材料,如铜、锌等。
带磁材料是指一些特殊的磁性材料,如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
二、磁化过程与磁场磁化是指磁性材料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磁化强度的过程。
磁化过程可分为顺磁和铁磁两种类型。
顺磁磁化是指材料中的磁化强度和外加磁场成正比,而铁磁磁化则是指材料中的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呈非线性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磁性材料的矫顽力来描述材料的磁化性能。
磁场是磁性材料磁化的驱动力,是由磁性体所产生的力线场。
磁场的强弱程度决定了磁性材料磁化的程度。
不同磁性材料对磁场的响应不同,这是由其磁化特性决定的。
三、磁性材料的性质磁性材料的性质包括磁化特性、磁导率、磁致伸缩效应、磁滞回线等。
磁化特性是磁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了材料在磁场下的磁化程度。
磁导率是指磁性材料对磁场的响应程度,它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磁致伸缩效应是指磁性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现象,这一现象常应用于磁声技术等领域。
磁滞回线是指铁磁材料在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的磁化曲线,可以用来描述材料的磁化特性和磁场强度的关系。
四、磁性材料的应用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
在电子领域,磁性材料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磁盘存储器、传感器、扬声器等。
在通信领域,磁性材料被用于制造天线、滤波器等元件。
在医疗领域,磁性材料被用于磁共振成像、磁力治疗等。
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研究图文

根据剖面磁测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地热资源的形态、厚度和分布情况,为地热资源的勘 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剖面磁测还可以用于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和预测。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成功建立了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的理论模型,为磁性体形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大量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模型在解释磁性体形态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 持。
结果展示
通过绘制剖面图、平面图、立体图等方式展示磁性体的形态和分布 特征。
定量分析
利用磁性体的物断其成因和演化历史。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的方法和效果。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提高解释精度、实现三维反 演、发展智能化解释技术等。
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通过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 态,揭示地下矿体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
研究内容
建立剖面磁测定解释模型;
研究磁性体形态反演方法;
分析解释结果,评价矿体分布和地质 构造特征;
探讨剖面磁测定在地质找矿和资源评 价中的应用前景。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积极探索新的观测技术和数据 处理方法,提高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的精度
和效率。
04
加强与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的联合应用,如重力、电磁 等方法,形成多方法、多参数的综合解释体系,提高 地球物理勘探的整体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区域概况及数据获取
实验区域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或已知磁性体分布区 域作为实验区域。
8.磁异常的解释推断讲解

例如邯郸地区 矽卡岩型铁矿 上的磁异常
3.分析磁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如果我们要区分磁异常是由磁铁矿引起的还是 由具有磁性的火成岩体引起的,则可根据矿体 磁性强、体积小,岩体磁性弱、体积大的这一 特点,将观测剖面进行换算,换算到不同深度。 矿体的Z曲线极大值,将随换算剖面的不断降 低而迅速的增大,异常范围急剧的变窄,而岩 体的磁异常剖面曲线极大值并无明显的变化。 如图1.4——22
线图的分析来进行的。 通过对Z剖面曲线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地质体 的倾向,埋深及下端延深等情况。 根据对Z平面等值线图的分析可以确定地质体 的形状、走向及大致的边界。
1.狭长形状的磁异常
如果1/2 Z max等值线的长轴大于短轴3—5倍 时,称为狭长异常。一般情况下长轴的方向即 为磁异常的走向,但对于缓倾斜的或直立的磁 性地质体在垂直磁化条件下,磁异常的走向就 是磁性地质体的走向。 下面我们讨论,根据Z 剖面曲线特征如何判断 磁性地质体的倾斜方向。我们知道Z 剖面曲线 形态不但与磁性地质体的倾斜方向有关而且还 与剖面内有效磁化场的方向有关,因此我们按 磁异常走向方向的不同分别讨论如下:
4.利用综合物探方法
选择重力或电法配合磁法勘探工作。对各 种方法获得的异常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对应于磁异常的位置处不但有磁异常、 而且还有重力异常和电阻率异常, 说明磁异常对应的地质体既是个强磁性体、 还是个高密度体及良导体。 这样我们认为该异常由矿体引起的推断可 信程度就更大了。
(二)磁性地质体赋存状态的推断 是通过对Z剖面图、剖面平面图及平面等值
特点是: Z剖面曲线近于对称,东西两侧无负值。 Z曲线近于对称,表明矿体为顺层磁化。无 负值或负值不明显表明矿体向下延深较大。 在垂直磁化条件下,可认为矿体为直立的向 下延深较大的板状体。
磁性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

磁性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磁性材料是指具有磁化能力的材料,包括铁、镍、钴等金属,以及铁氧体、永磁体等无机化合物和铁磁性合金等有机化合物。
在电子技术、电力、通信、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磁性材料的性质磁性材料的主要性质是磁场强度、矫顽力、铁磁性和磁损耗。
磁场强度是指磁体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力量大小,矫顽力是指在外界磁场作用下使材料磁化时需要的最小磁场强度。
铁磁性是指物质在磁场下呈现出的磁性行为,分为顺磁性和抗磁性。
磁损耗是指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发生的热损耗和能耗。
二、磁性材料的应用1. 电子技术领域磁性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如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磁带等等。
电动机中常用的磁性材料为永磁体材料,常用于制作马达定子和转子。
而变压器中的铁芯材料则是铁氧体材料,其特点是饱和磁通密度高、矫顽力小、磁导率高、磁损耗小等特性;还有磁带的制作中,铁磁合金是其关键材料。
2. 电力领域磁性材料在电力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变压器、电感器等。
在变压器中,铁芯材料是铁氧体和硅钢片,电感器中则使用铁氧体和永磁体等磁性材料制成。
3. 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中,磁性材料主要用于制造与磁性元件有关的电子器件,如声控磁头、磁卡等等。
其中,磁控磁头的感应原理是基于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头中的磁性材料发生磁化,从而检测或记录磁信号。
4. 机械制造领域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磁性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磁性元件和磁性工具,如磁性夹具、磁性钻床等等。
如磁性夹具是在磁性材料的作用下通过磁力吸附和保持工件,实现高效的定位和加工,是现代数控加工、精密加工中常用的工具设备。
总之,磁性材料拥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在电子技术、电力、通信、机械制造等领域。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先进材料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创新,磁性材料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磁异常解释

(一)确定磁异常是否由地表磁性地质体引起的方法大多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即将磁测平面图和地质平面图进行对比,磁测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进行对比分析。
着重分析研究以下两个方面:1、分析异常的形态特征和异常分布与地质体的对应关系磁异常受地形的控制很明显,异常高低与地形起伏基本对应,南北测线时,正地形南坡和高点出现正值和峰值,北坡和沟谷出现负值和负极值,这时磁异常可能是出露或浅部磁性地层引起。
若磁异常受地形影响不明显,则异常可能是深部磁性体引起。
异常形态为锯齿状,强度高,梯度变化大,一般是出露地表或浅层磁性地质体的反映。
若异常形态圆滑,强度较低,梯度变化较小,则可能是深部磁性体反映。
异常与出露的岩层无论在平面和剖面图上密切相关,相互对应,反映异常可能由该岩层所引起。
若异常分布横向上穿越几个不同的岩层,则可能异常由隐伏磁性体引起。
2、分析地表岩石的磁性大小与实测异常关系当异常主体范围内出露磁性地质体范围较大(直径大于30m ),地形较平坦时,则磁性体能引起的最大磁异常可由下式近似计算:/T ma x '2nJ z •sinI 0(1)式中/T max —磁性地质体能引起的最大磁异常J 一磁性地质体总磁化强度J 的垂直分量zI 0—测区地磁场倾角-----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将实测/T max结果与上式据实测岩(矿)石物性资料计算结果对比,若两者相近或计算结果大于实测值,则可认为异常可能由出露岩(矿)石引起。
若实测结果大于计算结果,则可能存在隐伏磁性体或磁性体深部磁性增强情况。
由于地表岩矿磁性可能受风化作用影响减弱,故应结合上述磁异常特征和位置分析方法认真分析判断。
=1300nT。
经测定岩体磁性标本,J z=3000*10-例如:在某岩体上实测到/T ma x3A/m。
由(1)式可估算岩体能引起的/T最大异常(测区地磁场倾角为500)=2n・J z・sinI0=0.1*2n*3000*sin50o=1444nT/T ma x计算出的/T极大值大于实测的,T极大值,故认为实测磁异常由岩体所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磁性体性质的解释推断方法对测区内磁异常解释前,应认真研究分析区内磁异常的平面和剖面特征,并进行适当的分类编号,然后再对各类磁异常逐一解释推断。
判断引起磁异常磁性体的性质,首先要研究磁异常是由地表出露的地质体所引起,还是由隐伏磁性体所引起;其次要认真研究隐伏磁性体的性质,判断其直接和间接找矿意义;再次,对复杂异常和低缓异常要进行更深入的解释推断。
(一)确定磁异常是否由地表磁性地质体引起的方法大多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即将磁测平面图和地质平面图进行对比,磁测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进行对比分析。
着重分析研究以下两个方面:1、分析异常的形态特征和异常分布与地质体的对应关系磁异常受地形的控制很明显,异常高低与地形起伏基本对应,南北测线时,正地形南坡和高点出现正值和峰值,北坡和沟谷出现负值和负极值,这时磁异常可能是出露或浅部磁性地层引起。
若磁异常受地形影响不明显,则异常可能是深部磁性体引起。
异常形态为锯齿状,强度高,梯度变化大,一般是出露地表或浅层磁性地质体的反映。
若异常形态圆滑,强度较低,梯度变化较小,则可能是深部磁性体反映。
异常与出露的岩层无论在平面和剖面图上密切相关,相互对应,反映异常可能由该岩层所引起。
若异常分布横向上穿越几个不同的岩层,则可能异常由隐伏磁性体引起。
2、分析地表岩石的磁性大小与实测异常关系当异常主体范围内出露磁性地质体范围较大(直径大于30m),地形较平坦时,则磁性体能引起的最大磁异常可由下式近似计算:⊿Tmax≈2πJz·sinI0 (1)式中⊿Tmax—磁性地质体能引起的最大磁异常Jz—磁性地质体总磁化强度J的垂直分量I0—测区地磁场倾角将实测⊿Tmax结果与上式据实测岩(矿)石物性资料计算结果对比,若两者相近或计算结果大于实测值,则可认为异常可能由出露岩(矿)石引起。
若实测结果大于计算结果,则可能存在隐伏磁性体或磁性体深部磁性增强情况。
由于地表岩矿磁性可能受风化作用影响减弱,故应结合上述磁异常特征和位置分析方法认真分析判断。
例如:在某岩体上实测到⊿Tmax=1300nT。
经测定岩体磁性标本,Jz=3000*10-3A/m。
由(1)式可估算岩体能引起的⊿T最大异常(测区地磁场倾角为500)⊿Tmax=2π·Jz·sinI0=0.1*2π*3000*sin500=1444nT计算出的⊿T极大值大于实测的⊿T极大值,故认为实测磁异常由岩体所引起。
3、了解不同地质体上的磁场特征,有助于确定磁异常性质(1)基性、超基性岩体上的磁异常特征因基性、超基性岩体含较多的磁性矿物,在出露或埋藏很浅时,在地面可产生数千或上万纳特的强磁异常。
有的岩体含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的磁铁矿,致使岩体异常与矿异常往往很难区分。
有的岩体的不同岩相带上,因所含磁性矿物的差异,磁异常强度往往有明显区别。
(2)中性岩浆岩—闪长岩体上的磁异常特征闪长岩体常具中等强度的磁性,在出露岩体上可以产生1000~3000nT的磁异常。
当磁性均匀时,异常曲线跳跃较小,磁性不均匀时,在一定背景上的异常曲线有不同程度的跳跃变化。
个别情况下有的磁性很强,有的很弱。
(3)酸性岩浆岩—花岗岩体上的磁异常特征花岗岩类一般磁性较弱。
多数花岗岩体上只有数百纳特的磁异常,有时仅几十纳特,曲线起伏跳跃较小。
少数岩体也有数千纳特异常的。
花岗岩体有不同的岩相带,形成不同的磁场特征,且边缘相磁异常往往较高。
花岗闪长岩磁性较花岗岩为高,其磁异常与闪长岩相近。
(4)基性火山岩—玄武岩上的磁异常特征其上的磁异常变化很大,有数百纳特的弱异常,也有数千纳特的强异常,但以上千至数千纳特的异常较常见。
异常曲线形态具有锯齿状跳跃、正负相间的特点,与其它岩体异常有明显区别。
但也有少数因其磁性均匀,能产生大体规则的异常。
(5)中性火山岩—安山岩上的磁异常特征其上的磁异常强的可达数千纳特以上,弱的在数百纳特以下,一般多在数百至2000nT之间。
异常曲线往往起伏较大,跳跃频繁,但与玄武岩上的异常相比,正、负异常急剧交替变化的情况较少,且弱异常所占比例相对较多。
(6)酸性火山岩—流纹岩上的磁异常特征由于磁性一般很弱,磁场很平静,但也会有个别磁性很强的。
(7)沉积岩类上的磁异常特征由于多数磁性微弱,故其上磁场平静、单调(常作为测区的正常场)。
有些砂、页岩或含有磁铁矿的大理岩,因含少量磁性矿物会形成磁异常。
(8)变质岩类上的磁异常特征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一般磁性微弱,磁场平静。
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一般磁性较强,磁异常与中、酸性岩体上的异常相近。
含铁石英岩系特殊,往往能形成有明显走向的强异常。
(9)断裂带上的磁异常特征深大断裂破碎带或挤压带,若有强磁性岩浆岩填充其中,会形成有明显走向的较宽的磁异常高值带;若其中无岩浆岩侵入填充,则一般表现为较宽的低磁异常或弱的负异常带。
一般断裂带,无磁性物填充,形成狭窄的磁异常低值带,或者使磁性地质体磁异常发生错动,限制和突然变化等现象。
(10)磁性岩脉上磁异常特征在磁测剖面上往往形成尖锐的点异常或窄异常。
(11)磁性矿体异常特征一般形成形态规则的局部异常,埋深浅时,异常强度高,范围小;埋藏深时,异常强度较低,范围较大。
(二)确定隐伏磁性体性质的解释推断方法当磁异常分布范围位于覆盖区或地面出露的磁性地质体不足以引起该异常时,则一般认为该异常由隐伏磁性体所引起。
要确定隐伏磁性体的性质,一般采用对比分析和计算分析的方法,主要从地质背景、磁异常特征和综合物化探资料分析着手,对磁性体的性质和找矿意义作出判断。
1、地质背景分析地质背景分析主要分析异常所处的区域地质和测区地质成矿条件。
分析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有助于判断异常成矿条件的优劣及形成何种类型矿床的可能性,为确定隐伏磁性体的性质提供资料。
分析测区地质、构造、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和矿床类型,可以为确定隐伏磁性体的性质提供重要的具体的地质依据。
重点应放在与异常相关的矿体的地质赋存条件上。
分析地质成矿条件的同时,应结合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推断的磁性体的位置、埋深是否位于有利的成矿部位,磁性体的形态、几何参数和磁性强弱,是否与已知矿体相近,以便对磁性体的性质和找矿意义,作出更确切的解释推断。
2、异常特征分析磁异常特征分析,主要从磁异常的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着手,依据磁异常的形态,正、负异常的分布,异常强度的大小等特征与不同磁性体的相互关系,来推断磁性体的地质性质和找矿意义。
不同形状的规则磁性地质体,对应着不同的磁异常特征,参见“若干规则磁性体的磁异常(△Z)特征示意图”(图1)。
反过来,了解磁异常的不同特征,则可以推断不同的磁性地质体。
由图1可见磁异常(△Z)特征与简单、规则磁性体的一般关系:(1)异常平面特征与磁性体形状关系有明显走向的磁异常通常称为带状异常或狭长异常(二度体异常),由有明显走向的磁性地质体(二度体)引起。
这些地质体可以假想为走向无限、延深无限或有限的板状体及水平圆柱体等。
没有明显走向的异常通常称为等轴状异常(三度体异常),由没有明显走向的磁性地质体(三度体)或虽有走向,但埋藏深度较大时所引起。
这些地质体可以假想为球体,延深无限或有限的柱状体等。
介于线状和等轴状之间的椭圆形异常(似二度体异常),多利用等值线平面图上,1/2极大值等值线长度和宽度之比来分类,若长轴为短轴的三倍以上,一般视为线状异常,否则视为等轴状异常。
(2)剖面上磁异常特征为狭窄的尖峰,水平方向异常梯度变化大,甚至杂乱跳跃,可以肯定异常由埋深很浅的磁性地质体引起;若异常曲线圆滑,异常范围宽大,水平梯度变化很小,则可推断异常由埋深较大的磁性地质体引起。
(3)剖面上正异常两侧都有负异常分布,表明磁性地质体的延深“有限”。
一般情况下,负极小值都出现在正异常的北侧。
当测线东西向时,在球体,顺轴磁化柱体和南北走向的水平圆柱体上,往往出现对称的负值。
如果只是一测有负值异常特征,表明该异常往往由延深很大的磁性地质体引起。
如果剖面上只有对称正磁异常⊿Z,表明磁性地质体延深很大,且倾向和磁化方向一致。
磁异常剖面曲线的对称与不对称,以及不对称时负极小值的位置和大小,主要与磁性体的形状、倾向、倾角(β)以及剖面上有效磁化强度的方向(is)有关。
对板状体引起的⊿Z异常,(β-is)值越大,负异常值越大;⊿T异常则(β+900-2is)值越大,负异常值越大。
(4)磁异常的强度大小与磁性地质体的磁性(磁化强度)强弱成正比,而且随着磁性体的体积增大而增大,随着磁性体的埋藏深度增大而迅速减小,但异常范围增大。
而磁性体产状如倾向、倾角变化主要影响磁异常对称性。
(5)磁异常形态与磁性地质体位置关系。
当剖面上磁异常曲线对称时,磁性地质体一般位于磁异常高值区的正下方;当剖面上磁异常曲线不对称时,磁性地质体的中心位置在异常极大值和主要极小值之间(又称梯度带)的某个位置上;当剖面上磁异常曲线反对称时,则磁性地质体位于零值点的正下方。
(6)同一磁性体的⊿T异常比⊿Z异常受斜磁化影响大,容易产生较大的负异常,且⊿T 异常极值比⊿Z异常极值向南偏移,斜磁化程度越大,向南偏移越大。
在东西向磁测剖面上,⊿T与⊿Z异常形态相同,仅幅值上有差异。
3、综合物化探资料分析为了确定隐伏磁性体的性质和找矿意义,在复杂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下,仅仅进行地质背景和磁异常特征分析还不够,往往很难确定磁性体的性质及找矿意义。
尤其是应用磁测资料进行间接找矿及勘查多金属矿产时,更应该考虑到利用磁性地质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如密度、电性及物质成份等,综合利用其它物化探资料来确定磁性地质体的性质和找矿意义。
如:有磁铁矿、磁黄铁矿物伴生的多金属矿床,仅仅依靠对磁异常的分析很难确定其矿异常的性质,若综合其上的有意义的电法异常、化探异常及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则能较准确地确定其找矿意义。
某些岩浆岩局部隆起,可以形成比围岩较强的磁异常,但在电性方面往往表现为高阻。
综合应用电法则可能帮助区分矿体和岩浆岩的磁异常。
(三)深入分析研究复杂异常和低缓磁异常1、复杂磁异常的分析理论上分析研究磁异常和磁性体的关系,都是在假设磁性体为规则几何形状,均匀磁化,磁性体孤立存在,观测面为水平面,r与i方向相同且不考虑消磁作用等条件下进行。
实际野外观测到的磁异常,因为野外观测条件不完全符合上述假设而变得复杂,使得解释推断变得困难,带来解释误差,甚至不能进行定量计算。
实测磁异常复杂化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磁性体地质体埋藏浅时,磁性体本身磁性不均匀性及磁性体形状变化,对异常形态影响很大,当埋深增大时,这些不均匀、不规则影响将很快衰减;②多个磁性地质体的磁异常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相互叠加。
磁异常反映的是叠加后的总场,不能反映也难以识别每一个磁性体的磁异常;③磁性地质体磁性变化大,剩磁r与感磁i方向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致使磁异常曲线形态变化很大,如果不事先知道JS的大小和方向,则很难估计磁性体倾向;④磁性围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