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介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介绍-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孙先仿姓名:孙先仿性别:男出生年份:1965 职称:教授院系: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首次聘任导师时间:2002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导航、制导与控制,智能系统,故障诊断,建模与系统辨识,控制理论,智能交通系统电子信箱:xfsun@ 办公电话:010-办公地点:六号楼331个人简介: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六项。
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nternational j 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自动化学报”、“航空学报”等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讲研究生课程“系统辨识”、本科生课程“实验技术与建模”。
研究方向:导航、制导与控制,智能系统,故障诊断,建模与系统辨识,控制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介绍-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马保离姓名:马保离性别:男出生年份:1963 职称:教授院系:理学院首次聘任导师时间:2006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主要从事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在空间机器人控制、受二阶非完整约束的动力学系统的控制方面作出显著成绩。
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
电子信箱:srd@ 办公电话:010-办公地点:教学区主楼333个人简介:马保离,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博士学位,199 6---1997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12月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七研究室工作,1998年6月到1999年6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百度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员

百度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员变更一、组织机构二、人员变更1、百度团队:创始初期:李彦宏,徐勇(离任),刘建国(离任),雷鸣(离任),郭眈,崔姗姗,王啸;后期加入:俞军(离任),任旭阳,朱洪波(离任),王湛生(去世),梁冬(离任),向海龙,威廉〃张,叶朋(离任),李昕晢,李一男(离任)。
2、离职核心团队成员:2.1、徐勇(Eric Xu)——百度两位创始人之一,第二大个人股东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生物系,1989年完成生物硕士学位后,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博士奖学金,赴美留学,于美国德州A&M大学完成博士学位,随后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1999年底,徐勇与好友李彦宏回国创建了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的办公地点最初在北京大学的资源宾馆。
2004年8月,徐勇向董事会提出辞职。
2004年12月16日,徐勇正式离开位于理想国际大厦的百度办公室。
2005年8月5日,徐勇受李彦宏邀请共赴纳斯达克,见证了百度上市的历史一刻。
百度IPO后,徐勇拥有百度7%的股份。
2.2、刘建国——百度第一位员工1991-2000年,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任教,1999年被评为副教授。
1997-1998年在美国UIUC计算机科学系做访问学者。
主持开发过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天网”)、第一个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产品(“银燕”)。
2000年1月加盟百度,是百度第一位员工。
2000年8月出任百度技术副总裁。
2006年2月7日,出任百度首席技术官;2006年12月19日,从百度离任,创立爱帮网。
目前是国内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生活搜索引擎之一。
2.3、雷鸣北京大学计算机系97届本科生、2000届研究生。
在加入百度前,他在学校里就参与了刘建国的“天网”的建设与维护。
2000年1月份即加入百度,2003年7月,雷鸣辞去百度首席架构师一职,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MBA。
2005年8月1日,在北京华清嘉园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雷鸣创建酷我网(),2006年底推出了拳头产品酷我音乐盒。
南航总信息师胡臣杰开源信息化

南航总信息师胡臣杰:开源信息化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第23期个人简历199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0~1995年,任职于中国航空信息集团公司(中航信),软件工程师1995~1998年,任职于新加坡一软件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1998~2002年,回国,担任南航计算机中心副主任2002~2005年,任职于美国SITA公司2005~2007年,回国,担任南航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2007~至今,担任南航总信息师(CIO)登录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的网站,你会看到一个虚拟客服系统,熟悉它的人都亲切地称它为“明珠MM”。
这其实是一个智能应答系统,它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的提问,并智能检索问题的答案。
许多使用过这个系统的人真的以为是在和一名南航的服务人员直接对话。
“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率先使用了这种人机交互系统,而南航是全球第二个使用者。
快速学习国外同行业者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也是业务创新的一种。
”南航总信息师(CIO)胡臣杰表示,“利用IT手段实现业务的创新是南航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必然选择。
”开源应用循序渐进早在2007年,开源软件和应用已经在国外蓬勃兴起,但当时国内的很多用户对开源软件还知之甚少。
南航算是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企业中较早一批“吃螃蟹”的。
从2008年起,南航就成立了项目组,专门研究开源产品。
“南航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十四五年的历史,曾经开发过包括人力资源系统、电子客票系统等在内的许多成功的应用。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需求的增加,来自资金、系统可靠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压力,让我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感觉越来越吃力。
”胡臣杰说,“南航现在每天的客票销售额达两亿元,如果因为系统升级或其他故障导致IT系统停机,那么南航遭受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到南航这样一个全球化公司的声誉。
”以前,南航主要做的是面向企业内部的信息化。
优秀机务人和集体介绍

8优秀机务人和集体介绍EXCELLENT MAINTENANCE AND INTRODUCTIONOF COLLECTIVE中国民航维修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代代机务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创造出来的,让我们向这些默默无闻工作在机务维修战线上的人们致敬。
本部分的优秀机务人和优秀集体由各航空公司和维修单位选送,以姓名拼音排序。
个人劳模OThe title of national model姓名:李耀南Name :Li Yao Nan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主要成果及获得的荣誉(按照荣誉大小排序):·2000年,荣获“中国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航机务系统特殊贡献奖;·在2000年中国南方航空B737机队发动机3号轴承后封严孔探普查中,排除了重大隐患;全球首次B777发动机机涡轮叶片、静子导向叶片及外罩的孔探工作实施,为OEM制定后续改进方案提供了依据;推广实施的发动机孔探检查电子化管理,强有力的保证了中国南方航空发动机的性能监控。
李耀南,男,1962年出生,工程师, 198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质保部特别检验经理,中国民航维修业公认的孔探专家。
姓名:杨军Name :Yang Jun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Shenzhen Airlines主要成果及获得的荣誉(按照荣誉大小排序):·2005年,荣获中南地区“无维修差错,减少机械原因事故症候”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民航劳动模范”的称号;·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保证飞行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十年时间,安全放行飞机过万架次,排除重大疑难故障近千起,未发生过一起人为差错。
多次承担维和部队运输任务,为国家、公司赢得良好声誉。
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的维护经验和严谨作风传授给后辈,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机务人。
王厦,男,1977年11月出生,现年30岁,出身 - 首

任前公示文件
首培党公示[2009]1号
按照“首钢培训中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关于对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的要求,定于2009年3月6日至2009年3月12日,对李冬华、于伟同志拟任职进行公示。
李冬华
现任人事处制度管理员
拟为党群工作部部长助理(正科)人选
李冬华,男,汉族,48岁(1960年11月生),河北省宁晋县人,1985年11月入党,大学文化,2005年6月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1982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11月晋升为高级经济师。
曾任首钢技工学校团委负责人、首钢培训中心人事处劳动组织兼调配员、首钢工学院人事科副科长,2006年 5月至今在现岗位工作。
于伟
现任成教学院开发室主任
拟为成教学院副院长(副科)人选
于伟,男,汉族,49岁(1959年11月生),河北省武安市人,1988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1992年8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师资培训,专升本),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晋升为企业教育劳动经济师,2002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研修班结业。
曾任首钢职工大学教师、首钢第二炼钢厂教育科副科长、首钢第二炼钢厂
劳人科副科长、首钢北钢公司教委副主任、首钢工学院教务处成教科副科长、首钢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首钢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首钢工学院教务处主任,2003年5月至今在现岗位工作。
公示期间,设立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单位或个人均可通过来电、来信或邮件反映公示对象有关情况,也可到党群工作部反映。
联系电话:59805895或59805899
电子邮箱地址:sgpxzxjj@126.con
中共首钢总公司培训中心委员会
2009年3月6日。
航空港谢梦阳个人简历

航空港谢梦阳个人简历谢梦阳,男,1990年出生,中国籍。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并在该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目前在某航空公司担任航空安全专员职务,负责航空安全管理工作。
教育背景:2012年至2016年,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修航空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16年至今,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航空安全管理。
工作经历:2016年至2017年,在某航空公司担任实习生,参与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在实习期间,通过对航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得到了公司的采纳。
2017年至今,正式成为该航空公司的航空安全专员。
主要负责航空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航空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航空事故调查分析、航空安全培训等。
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国际航空安全管理标准执行,确保航空公司的运营安全。
专业技能:1. 熟悉国际航空安全管理标准和相关法规,具备较强的航空安全法律意识;2. 具备较强的航空安全管理能力,能够制定和修订航空安全规章制度;3. 熟悉航空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和工具,能够独立完成航空事故调查工作;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部门进行有效协作;5. 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个人特点:1. 勤奋踏实:对航空安全工作充满热情,勤奋努力,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严谨认真;2. 细致严谨:具备较强的细致观察力和严谨工作风格,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3. 学习能力强:热爱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 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荣誉与证书:1. 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2. 通过国际航空安全管理体系认证;3. 获得航空事故调查员资格证书。
个人兴趣:在工作之余,我对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也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相关的技术书籍和杂志。
我还喜欢旅行,通过旅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航空文化和安全管理经验。
神八航天员是哪三位

神八航天员是哪三位一、吴健雄、谢晋元、张建国吴健雄:1942年2月生,吉林省长岭县人。
196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被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和党委书记,1989年被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和北京航天飞行器设计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被任命为航天与航空器总研究院技术副院长,1997年被任命为航天与航空器总研究院技术院长,2003年被任命为国家技术管理学会会长。
2012年2月1日被安排进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于2月3日成功登上了神舟九号飞船,继续以“假象”的形象参加了“昆仑行”的步伐,并成为神八冒险的最老航天员。
2月12日成功完成了神八小组行星计划。
谢晋元:1952年4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197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航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技术专家”称号,2004年被任命为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士。
2012年2月1日被安排进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于2月3日成功登上了神舟九号飞船,随后被调度执行国家航天命令,并先后完成了多个实验项目。
2013年2月間,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分工,为提高航天器总体技术能力,担任神八小组任务“技术指挥员”一职。
张建国:1971年出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2年被任命为航空航天系住读学员,1997年被任命为中国航天与航空器总研究院研究员,1999年被任命为国家航空制造研究中心的副总经理。
2012年2月1日被安排进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于2月3日成功登上了神舟九号飞船,在飞行任务期间,张建国等航天员测试了大量的实验机器,也参与了多次航天乘务操作。
在神八小组行星任务中,他是“操作机器人”,用手指操作武仁机器人以完成相关任务。
飞机大部件数化对接技术

2009年第24期·航空制造技术43
万方数据
实、急迫的需求。
大部件数字化对接技术的 国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数字化装配技术的发展历程始 于波音公司。自卜世纪90年代初波 音公一】在发展波音777飞机过程中 全面实施1邑机数字化设计以来,波 音、空客系列飞机都采用了相应的 数字化技术,以波音777、波音787、 A340、A380,F-22、F-35等为代表
目前,飞机大部件数字化对接技 术存波音和空客等先进飞机}:获得 了成功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 效,集成化的飞机总装配技术已成为
技术先进的标志和一个闪亮的市场 卖点。
飞机大部件数字化对接技术 发展战略建议
作为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 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大部件数字化 对接技术对保证我国新一代军民机 的高效率、高质最快速研制和生产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大部 件对接技术是琶机机体平台集成的 战略技术,必须自主掌握。囚此,对 国内飞机大部件数字化对接技术的 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新一代军民用飞机将采用全数 字量协调,对飞机装配工艺设计、定 位、装夹和安装技术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战斗机的隐身性要求需要实 现大部件对接精确装配,因此大量采 用钛合金和复合材料,从而解决对接 时大部件之间连接的金属/复合材 料结构自动制孔和精确化定位问题; 大型飞机的大部件对接要借助数字 化、自动化的装备来实现高质量、高 效率的装配;大型客机、支线客机等 民机的长寿命、高生产效率、高可靠 性要求及产品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是否采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 装配技术,包括数字化的大部件对接 装配技术。因此,新一代军民用飞机 研制对国内飞机总装大部件对接装 配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有着现
(8)创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论 坛,加强技术交流和相互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总设计师张继高———
歼10:中国人自己的“格斗之王”
1976年离开四川安县插队的山沟时,副总设计师张继高没想到将来与这个地方还有不解之缘———1977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竟成为这里的常客。
自从进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参加工作起,张继高就投身歼10飞机的前身“新歼”气动布局研究。
为了使设计方案在竞争中取胜,他在老同志的带领下,进驻风洞试验现场,边试验,边画曲线,边分析,取得了准确完整的气动数据。
然后返回成都,进行方案的优化,修改试验模型,再进行下一轮风洞试验。
从1982年起,风洞试验场几乎成了张继高的第二个家。
有几年,因为试验,他一年在风洞待的时间超过100天。
1987年,张继高开门弟子,研究飞机大动力研究。
歼10飞机技术,从未发生过气动题,其优良的飞完善的气动设计和扎实1999年,张继高身和减阻难关。
然而,重,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要减小环控冷却通风控专业的深深疑虑,他口的大小,会对飞机的的影响。
怎样同环控专阻?张继高带领大家一一边四处调研寻找解决搞科学研究的都讲究出试验结果来证明进气造成影响。
而这项试验A12
2009年11月9日星期一责编王永祥编辑葛学武
聚焦中国新型战机特别报道
歼10副总师张继高
我国第三代战机代表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