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生于桂阳属于世界
历史名人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故事

历史名人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故事导语:蔡伦,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人。
他出身低微,很小就入宫做了太监,服侍汉和帝。
蔡伦聪明勤奋,人又谨慎好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
历史名人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故事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都是把字写在竹简和丝帛上,由于承载的笨重和价格的昂贵,制约了文化的传播。
东汉宦官蔡伦发明造纸术,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蔡伦,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人。
他出身低微,很小就入宫做了太监,服侍汉和帝。
蔡伦聪明勤奋,人又谨慎好学。
平时他不喜欢和人交往,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思考。
汉和帝即位后,蔡伦被提升为中常侍,出入宫廷内外,平时服侍皇帝,负责掌管文书,传达皇帝的命令。
当时许多外官经常和宦官结交,但是蔡伦却能坚守原则,并不随便与人交往,因此汉和帝更加信任他。
蔡伦敢于指出和帝不对的地方,因此也很受和帝的器重,经常参与朝政。
蔡伦是一个喜欢思考和有所发明的人,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伦升任尚方令,负责掌管皇帝的手工作坊。
这个作坊是皇家的私人作坊,主要是为皇家服务。
蔡伦在监管作坊期间,经常和匠人一起切磋制造器械的技术,由他监管制造的`各类军械非常精良、锋利,被天下人赞叹。
他在这方面的才能也开始逐渐显露。
东汉以前,人们通常都用竹简和丝帛作为记载文字的工具,有些很长的奏章要用许多竹简,翻阅起来非常不方便,也难于随身携带,而用丝帛作为书写的载体,虽然方便,但是很昂贵,普通人家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蔡伦平常喜欢读书,对于书简带来的种种不便深有感触,如何制造出一种轻便的、价格低廉的书写工具,成为蔡伦的一个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蔡伦翻阅了许多前人的资料。
有一天,蔡伦看到宫女们在用蚕丝制造各种丝织品,从她们的制造过程中,蔡伦顿时有了灵感。
他连忙赶回去,和匠人们共同研究,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混合在一起,捣碎弄烂,然后将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拌匀后晾干,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蔡伦终于制造出了廉价和实用的纸张。
桂阳与蔡伦

桂阳与蔡伦某广告牌上写了这样一段话:“蔡伦,字敬仲,湖南桂阳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
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
”不知此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或许他根本就不懂古代历史,更不懂蔡伦。
那么,蔡伦到底是桂阳人还是耒阳人?蔡伦委实是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市)人,无可置疑。
古代耒阳是桂阳郡的辖区。
东汉明帝刘庄永平末年,他开始在京城皇宫内当宦官。
章帝刘建初年间,他当了小黄门。
和帝刘肇即位的时候,提升为中常侍,参预国家机密大事。
后来又转为尚方令,监督制造宝剑和其它器械。
桂阳的矿业开发较早,两汉时,采矿冶铸颇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立铁官40处,而在长江以南仅有桂阳郡一处。
蔡伦在桂阳监造宝剑和其它器械时,经常和手工工人在一起。
蔡伦善于诗、书,深感纸的重要,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闻名中外的造纸术。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比欧洲人学会造纸要早几百年。
他造出的纸,体轻质薄,价廉耐用,为人们所欢迎。
后来,人们因为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便把他发明的纸称为蔡侯纸。
到了安帝刘佑时,东汉政治更加腐败,宦官和外戚轮流执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互相倾轧,蔡伦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参与宫廷斗争,服毒自杀而死,死后葬于陕西汉中洋县龙亭镇。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故乡耒阳县建庙立像,至今在县城留存有蔡伦墓、蔡侯祠、蔡子池等古迹。
在桂阳县城也留有蔡伦井、蔡伦石盆等古迹。
在过去的古城墙内还有奎星楼、蔡侯神祠,只可惜桂阳县人没有好好保护好千年古郡遗留下来的古城墙和古文物。
蔡伦井,在桂阳县城七里街东侧。
井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一米。
上有石砌井台,井旁有石雕蔡伦盆、蔡伦祠。
临街处有石砌牌坊,上书“蔡伦井”三字。
今井、盆犹在,祠和牌坊已塌毁。
当地人对此传说不一,或以为蔡伦故居,或疑为蔡伦冢穴,或猜为蔡伦生前建造的墓圹。
蔡伦个人生平简历

蔡伦个人生平简历大家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那么你知道造纸术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是谁吗?你又了解他的生平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蔡伦个人生平简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蔡伦个人生平简历蔡伦,出生于桂阳郡,今湖南耒阳市人,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
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改进造纸术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东观汉记》和《后汉书》均记载蔡伦为“桂阳人”,但其籍贯长期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阳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阳县人,一说为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市人。
但据实考证蔡伦是耒阳人更真实,在《东观汉记》和《后汉书》中记载蔡伦为“桂阳人”指的是“桂阳郡人”并非指的“桂阳县人”,由于在东汉时期耒阳县(今耒阳市)是桂阳郡的管辖地,所以记载蔡伦为“桂阳人”。
在今耒阳市存在蔡伦众多物件与足迹,如“蔡子池”《水经注》载:“(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蔡侯祠”等;还有学术界名人陈寿群先生根据一些史记对蔡伦人生经历的描述,改编而成《蔡伦传奇》,其中描术了蔡伦与籍贯——耒阳一段奇缘经历,所以蔡伦是耒阳人更真实。
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
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
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
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
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
蔡伦的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代表作品 专 姓 业 名 蔡伦 61 一说 63 东汉(中国) 发明家,宦官 监造发明,升官发财,偶尔欣赏宫女娘娘 字 民族 政治面 貌 蔡侯纸 宦官 敬仲 汉族 性别 籍贯 男(中性?) 东汉桂阳县 (今湖南耒阳) 皇家使役官员
出生年 国籍 专业 ຫໍສະໝຸດ 趣爱好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 4 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后,身居列侯,位居九卿,因参与政治阴谋自杀而终。 个人说明 监管尚方时,推动了手工业工艺发展。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改进造纸术) ,留名后世,得到史学家首肯。 “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时间 76 88 任职情况 102 114 118—119 职位 小黄门 中常侍 中常侍兼尚方令 龙亭侯 长乐太仆
76 年任小黄门(黄门侍郎)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 88 年刘肇登基,窦太后听政。因功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 奖 惩 情 况 102 年投皇后邓绥所好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在此期间改进造纸术,监制”蔡侯纸”) 114 年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继续受到重用,被封“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洋县) ,从此进入贵族行列。 118—119 年提拔为长乐太仆,成为邓太后首席近侍。 121 年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遂自尽而亡。
造纸鼻祖——蔡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造纸鼻祖——蔡伦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省耒阳县)人,东汉明帝永平末年(公元75年或以前),开始在京城洛阳皇宫里当差。
章帝建初年间(公元
76-84年),任小黄门(宦官中职务比较低的)。
和帝即位(公元89年),升任中常侍,侍从皇帝,参预国家机密大事。
后来,兼任尚方令,掌管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蔡伦总结西汉(西汉武帝时期)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
造纸术,利用树皮、碎布、麻头、旧鱼网等原料,经过精工细作,制出优质纸张。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受到汉和帝的称赞,从此造纸术得到推广。
因此后来他被封为“龙亭候”(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
所以他组织监制的纸被称为“蔡候纸”。
由于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使我国
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技术改革。
首先,采用了多种植物原料,解决了造纸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破
布(当时是麻布)、麻头和破鱼网等废弃物资的利用,既增加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纸的成本。
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料,更是重大的创造,可以说开创了近代木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其次,工艺上有比较大的进步。
多种原料的利用,对工艺提出了新
的要求,推动了造纸技术的改革。
由于史书缺乏具体的记载,对当时的实际操作难于详细了解。
今天,手工造纸已经基本上被机器造纸所代替,但是造纸的原理和基本的生产工序并没有什幺根本的变化。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蔡伦

蔡伦蔡伦(63年-121年),字敬仲。
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
他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被传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
生平早年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汉章帝建初年间,担任小黄门(较低品级的太监职位)。
汉和帝即位之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谋划。
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改良技术后来,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
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
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
后来任职长乐太仆。
元初四年(117年),汉安帝选调学者整理文献,并令蔡伦监管负责。
服毒自杀蔡伦在任小黄门时,由于掌权的窦太后的授意,参与诬陷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及其子太子刘庆(汉安帝之父),导致刘庆被废为清河王,宋贵人及其妹妹服毒自杀。
之后蔡伦又成为窦太后媳妇邓太后的得力助手。
后邓太后驾崩,汉安帝得以亲政,于是蔡伦被命令到廷尉那里去自首。
蔡伦为了避免受辱,在洗浴全身并换上整洁的衣冠后服毒自杀。
蔡伦死后,葬于自己的封地龙亭(位于现在的陕西洋县)。
影响经过蔡伦改造的造纸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推广,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1978年出版的,由美国应用物理学家麦可·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位列第七。
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籍贯或出生地东汉桂阳郡(

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籍贯或出生地东汉桂阳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蔡伦故里。
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籍贯或出生地东汉桂阳郡辖治今湖南省耒阳。
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与《后汉书》均记载;“蔡伦。
字敬仲。
桂阳人也”。
桂阳郡也即是今湖南桂阳县。
汉初古郡。
楚南名区。
中文名,蔡伦故里。
位置,东汉桂阳郡。
出处,《后汉书》。
争议,桂阳说。
耒阳说。
枣阳说。
争议缘由。
正如其他历史名人的籍贯争议一样。
蔡伦籍贯也存在激烈争论。
追本溯源。
争议的“依据”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一些地记著作的记述。
“耒阳说”主要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西北经蔡洲。
洲西即蔡伦故宅。
旁有蔡子池”的文字。
蔡伦还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引佚名《湘州记》曰:“耒阳县北有汉黄门蔡伦宅。
宅西有一石臼。
云是伦舂纸臼也。
”后来许多史料和著述都沿用或采信了这些记述。
然而。
只要我们全面审视一下当时的地记资料。
就知道以此断言蔡伦籍贯为耒阳是靠不住的。
《初学记》。
《太平御览》引南朝宋庾仲雍《湘州记》曰:“应阳县蔡子池南有石臼。
云是蔡伦舂纸臼也”;又引南朝宋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蔡子池南有石穴。
深二百许丈。
石色青。
堪为书研。
”《太平御览》引刘澄之《宋永初山川古今记》曰:“兴平石穴深二百许。
大石青色。
堪为砚。
”《初学记》。
《太平御览》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
其中具存。
其傍有池。
即名蔡子池。
”《太平御览》引佚名《湘州记》曰:“枣阳县有蔡伦宅。
宅西有一石田。
云是伦臼纸田。
”从上面这些史料可以看出。
在南朝宋代。
应阳县。
兴平县。
枣阳县都有蔡子池。
枣阳县还有蔡伦宅。
其出处为多名南朝学者经实地查勘和访问而写成的多部地记著作。
地域涉及荆州。
湘州。
江州。
绝不可能都是“耒阳县”之误。
只能说明当时蔡伦造纸术已在这些地方推广普及。
反观北魏学者郦道元。
足迹未到南方。
《水经注》江南诸水皆参阅南方文献而作。
湖南十大历史名人

湖南十大历史名人(一)蔡伦(东汉)蔡伦(61~121),东汉桂阳郡(今湖南郴州)人。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
(二)蒋琬(三国)蒋琬(?—246),字公琰。
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是诸葛亮悉心培养的接班人,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他的“闭关息民”之策,使蜀汉国力大增。
(三)曾国藩(清朝)曾国藩(1811-1872),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四)怀素(唐朝)怀素(737-799),俗姓钱,字藏真,湖南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
(五)杨再兴(南宋)杨再兴(?-1140),湖南邵阳人。
南宋抗金名将。
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
(六)王夫之(明清)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
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
(七).左宗棠(清朝)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
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
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八)欧阳询(唐朝)欧阳询(557一641),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伦生于桂阳属于世界2010年8月2日,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月球背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
古代科技巨星、世界文化名人蔡伦的名字再一次被世人所瞩目,正好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83年3月10日版面上的评论相呼应:“中国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传到欧洲,令人震动,可与把人送上月球的探索相提并论。
”前苏联教授苏赫曼在所著的《造纸学》中也曾这样评价:“中国蔡伦在1800年前发明了纸,其他任何发明,对文化发展的促进,都不能和纸相提并论。
”在美国人麦克哈特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7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
其实,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造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这样一位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世界名人,究竟何许人也?《东观汉记》曰:“蔡伦字敬仲,桂阳人。
”《后汉书·宦者列传》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这是官修正史对蔡伦籍贯的权威表述,应该是毫无争议的,唯一的疑问是此处“桂阳”现为何处,只要客观理性分析一下就不难得出结论。
一、此处“桂阳”指桂阳郡,“桂阳人”即桂阳郡治所在县人。
《后汉书》人物传记中的籍贯表述全都按规范体例交代清楚了郡、县地名信息,当籍贯为郡治所在县时则省略县名。
如《后汉书.宦者列传》除蔡伦外还有3人只写了郡名,经考证,他们都是郡治所在地人:“单超,河南人”,即当时的都城所在地、河南尹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人;“张让者,颖川人”,即颖川郡治地阳翟(dí)县(今河南禹州市)人;“赵忠者,安平人也”,即安平国治地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人。
因此,“桂阳人”的表述并非遗漏了县名信息,而是明确表示蔡伦为桂阳郡治所在地人,毫无疑义地排除了桂阳郡其他县的可能。
二、当时桂阳郡治在郴县。
《后汉书·郡国志》开篇即特别说明:“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桂阳郡下各县,郴县排在最前面,理所当然为桂阳郡治。
当然,两汉更替期间也出现一个小插曲,即王莽称帝的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桂阳郡为南平郡,并移郡治于耒阳,改名南平亭,东汉即恢复郡县原名,建武中(约公元35年)还郡治于郴县。
因此,《旧唐书》说:“郴,汉县,属桂阳郡,汉郡理所也;后汉郡理耒阳,寻还郴。
”“寻”乃“顷刻、不久”之意,道出移治时间之短暂。
《后汉书·循吏列传》记载,和帝时(89-105年),桂阳太守许荆“尝行春到耒阳县”,这是当时桂阳郡治已不在耒阳的有力证明。
“行春”即官吏春日出巡,如果当时郡治还在耒阳,则绝无此说之理。
三、今桂阳县汉时属郴县辖地,县城留有诸多关于蔡伦的历史遗迹。
汉代的郴县辖区很大,包括现在郴州市的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资兴市、宜章县、汝城县和桂东县地域。
这些地方唯有桂阳县存在关于蔡伦籍贯的史料、志书佐证和蔡伦井、蔡侯祠等历史遗迹。
如清同治年间编纂的《桂阳直隶州志》记载:“今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伦故居也。
其井深不可测,下有隧道,石甃曲折,旁多刻识。
顷遣井工转斛涸泉,将拓其字。
工入数十丈,言石砌可穷而泉源难竭。
从上开通,碍于民居,竞不果入。
造纸不必曲池,此恐是蔡侯旧冢。
后汉黄门,势显力富,和熹垂廉,政在帷闼,疑敬仲生时造此幽圹,及后饮药,未必还葬。
后人相传,但云蔡伦井耳”;“州诸祀又有蔡侯祠,城南史家山奎星楼,嘉庆中建,下因为祠,祀汉蔡伦。
”由此可见,蔡伦籍贯为桂阳郡治郴县所辖地今桂阳县。
《后汉书·窦何列传》中记载的东汉尚书“桂阳胡腾”,仅比蔡伦晚几十年,其籍贯同样为今桂阳县,似乎并无太大争议。
四、今桂阳县与古桂阳郡一脉相承,今桂阳城是桂阳郡的核心区域。
今广东连州有一千多年称为“桂阳县”的历史,汉代隶属桂阳郡,但如顾炎武《日知录》所言“郡县同名而不同地,则于县必加一‘小’字”,只能称为“小桂阳”,至于湖南汝城称“桂阳县”近千年则是宋代“桂阳监”成为州级行政区以后的事了。
唯有今桂阳县地域行政建制始终作为“桂阳郡”的“正统嫡传”而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从西汉置郡设“金官”起,桂阳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9种行政建制一脉相承,“桂阳”之名始终不变,今桂阳城从未脱离过“桂阳”行政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经历地方行政建制种类最全且地名始终保持不变的“桂阳”地名文化遗产,堪称中华郡县发展史的经典缩影和“活化石”。
汉至唐代第一个千年,桂阳(郡、国)与郴(县、州)可谓“一地二名”的统一体,后晋天福元年(936)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的第二个千年,则“郴州(军、路、府、直隶州)、郴县”与“桂阳(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分治并列。
“郴桂一体”的汉唐千年,特别是隋唐时期,桂阳郡与郴州多次互易其名,或连称“郴州桂阳郡”,作为“义帝都城”的今郴州城和作为桂阳郡“金官”、“桂阳监”驻地的今桂阳城都曾做过郡(州)治(很多阶段的治所迁移详情欠考,但唐代758-820年郴州移治平阳县今桂阳城已成共识)。
因桂阳城西“大凑山”(以矿冶兴盛、“烹丁纷错、商旅往来辐凑”而得名,现称宝山,其千年矿冶遗址已获批国家矿山公园)金、银、铜、铅、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西汉置桂阳郡后朝廷在此依山而设全国唯一的“金官”(执掌“五色之金”矿产采冶的县级官署),唐代沿袭“金官”之制设“桂阳监”,兼掌矿冶与铸钱,唐末五代演变为特殊行政区,北宋成为全国唯一的州级矿冶监。
因此,今桂阳城区域从西汉起就至少是县级官署“金官”和“桂阳监”的驻地,并“为国计所重”,一座享誉全国的古老矿业城市随之兴起,理所当然成为桂阳郡(郴州)的经济中心,郡(州)治设于此或归郡直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国时期“赵子龙计取桂阳”,就在桂阳城留下蒙泉、赵侯祠、护英祠、诸葛庵、“赵云屯兵处”摩崖石刻、赵云箭镞等历史遗迹。
曾任郴州刺史的唐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载:“(郴州)桂阳监,在城内,每年铸钱五万贯”。
明代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邱濬在为桂阳建州治作记时写道:“父老咸曰:‘州自汉为大郡,倚郡为邑,曰平阳,户口甚蕃。
自罢郡后,民物凋耗,连遭兵燹。
剥极而复,意者天将以今日之变,兴吾州乎?请还州治于旧郡之址。
’”这些史实都表明,今桂阳城区域一直是桂阳郡的核心地带。
五、蔡伦籍贯争议源自南北朝时期的地记著作。
综上所述,蔡伦籍贯既是古桂阳也是今桂阳的结论已经十分明了。
但是,正如其他历史名人的籍贯争议一样,蔡伦籍贯也存在激烈争论,其中的“耒阳说”甚至在当地政府的强大攻势下占据了舆论主导权。
追本溯源,争议的“依据”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一些地记著作的记述。
“耒阳说”主要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的文字,还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引佚名《湘州记》曰:“耒阳县北有汉黄门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
”后来许多史料和著述都沿用或采信了这些记述。
然而,只要我们全面审视一下当时的地记资料,就知道以此断言蔡伦籍贯为耒阳是靠不住的。
《初学记》(卷五)、《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引南朝宋庾仲雍《湘州记》曰:“应阳县(在今永州东安县)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伦舂纸臼也”;又引南朝宋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三国吴分庐陵县置,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北)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许丈,石色青,堪为书研。
”《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引刘澄之《宋永初山川古今记》曰:“兴平石穴深二百许,大石青色,堪为砚。
”《初学记》(卷二十一)、《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
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
”《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二)引佚名《湘州记》曰:“枣阳县有蔡伦宅,宅西有一石田,云是伦臼纸田。
”从上面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在南朝宋代,应阳县(今湖南东安)、兴平县(今江西永丰)、枣阳县(今湖北枣阳)都有蔡子池,枣阳县还有蔡伦宅,其出处为多名南朝学者经实地查勘和访问而写成的多部地记著作,地域涉及荆州、湘州、江州,绝不可能都是“耒阳县”之误,只能说明当时蔡伦造纸术已在这些地方推广普及。
反观北魏学者郦道元,足迹未到南方,《水经注》江南诸水皆参阅南方文献而作,其中大量借用了盛弘之《荆州记》的文字,有些引用注明了出处,有些抄录未注明来源(如《三峡》有关内容),由于未经实地查证,难免存在许多主观误判。
清代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言中指出:“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大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乎无一不误。
”郦注关于耒水蔡伦宅、蔡子池的文字,明显参阅了盛弘之《荆州记》的资料,但把“枣阳”变成了“耒阳”。
而李贤注《后汉书》引用的《湘州记》文字与《太平御览》引用的大同小异,应为同一出处,但也存在一为“耒阳”一为“枣阳”的问题,是否受郦注影响不得而知。
因此,华中师范大学刘盛佳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2期发表的《蔡伦籍贯考》中认为蔡伦是湖北枣阳人,同时也客观指出:“这当然是一个历史悬案,依盛弘之《荆州记》,蔡伦是湖北枣阳人氏,当可肯定;依郦道元《水经注》,蔡伦当是今湖南耒阳人。
”枣阳人还认为当地过去叫蔡阳即因蔡伦而得名。
单从南北朝地记资料来看,“枣阳说”比“耒阳说”似乎更有说服力,不过“耒阳说”还有个“撒手锏”,即正史中的“桂阳人”表述,因为上面这些地名中只有耒阳县隶属桂阳郡,只可惜《后汉书》中“桂阳人”的严谨表述是不能画蛇添足变成“桂阳耒阳人”的。
总之,单凭南北朝地记中很多地方都有的“蔡子池”与或为附会的“蔡伦故宅”记述,就否定正史记载而改变蔡伦籍贯,实在是太不严谨了。
六、蔡伦造纸文化在全国各地广泛弘扬。
无意中听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说,他的家乡每年在蔡伦生日那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上网查阅获知,河南郑州新密市大隗镇是全国有名的“造纸第一镇”,该镇的手工造纸传统技术在2009年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手工作坊均以蔡伦为祖师,并敬祀有“蔡仙庙”。
全国象这样保留传统造纸工艺并尊蔡伦为祖师的地方还有很多,如:贵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贵州贞丰县小屯乡龙井村,被学界誉为延续千年的造纸“活化石”,每家每户的堂屋都供放着“天地宗亲师”牌位,上面必不可少地写着“蔡伦先师”,村里每年农历三月十一(相传为蔡伦的生日)举行“蔡伦会”,在村头的蔡伦庙焚香祭祖;贵州惠水县芦山镇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和十一月二十九日这两天,造纸人家都要在自家的堂屋里点燃香蜡纸烛,摆一桌菜饭,来供奉造纸先师蔡伦和纸钱先师邓通,还成立“蔡伦会”,有集聚供奉先师的地点和日常抄纸经营的规矩;贵州铜仁“印江合水白皮纸”生产地,蔡伦被造纸业主和纸工们尊为“鼻祖”、“纸神”,并立蔡伦牌位于坤龛上供奉;贵州龙里县猴子沟风景区深处的竹林里,聚居着一个个靠造纸为生的村寨,在每户人家的神龛上都供奉着蔡伦先师的神位,景区东部纸厂沟内还有蔡伦庙遗址;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香纸沟景区内保存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其“皮纸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古法造纸人家还供奉着“蔡伦先师”的神位;山东阳谷县石佛乡鲁庄自古有造纸的传统,世代供奉蔡伦为祖师,村中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相传为蔡伦生日)都举行盛大贸易和纪念蔡伦祖师的活动,每年十月初十(相传为蔡伦忌日)要停止生产,杀猪宰羊祭祀,纸户在抄纸开工时要放鞭炮、烧香纸,奉上蔡伦神牌位;四川岳池纸帮以蔡伦为祖师,称为蔡伦先师,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日举办蔡伦会;“蜀纸之乡”四川乐山夹江县和“土纸之乡”浙江杭州富阳市的竹纸制作传统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富阳市灵桥镇有着一个“活着的造纸博物馆”,该镇蔡家坞村至今仍沿袭着古代造纸生产的工序和方法,因此也有人称富阳是“造纸之父”蔡伦的故乡,富阳城乡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蔡伦塑像,还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伦、纸工谚语、山歌等民俗文化内容;江西宜丰县纸工分棚生产,奉蔡伦为师,在花笺、表芯、乾古的纸棚下都供奉蔡伦,他们认为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蔡伦先师的生日,纸棚下的造纸师傅全体休一天,但不能回家,须为先师蔡伦祝寿,该县的纸工和包工头每年除夕还要坐在供有“蔡伦造纸先师神位”的前厅守岁、听彩风,预测来年纸价涨跌;福建龙岩连城县自纸乡姑田宣纸业兴起之后,姑田镇人们感恩于蔡伦的功德,专拟《祭蔡伦先师文》表示心迹,每当纸槽开张、纸号开市都拜祭一番,在纸乡姑田、曲溪的纸寮里都贴有“蔡伦先师在此”的红纸条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都要烧香,祈祷纸业行情发达;台湾嘉义县梅山乡三和宫有台湾最大的蔡伦庙,以开台圣王、福德正神及蔡伦先师为供奉对象,每年十月三日举行祭拜……这些地方虽然没有“蔡伦故里”的名号,却世代尊崇蔡伦祖师、传承造纸文化,谁说蔡伦不属于他们?在蔡伦家乡湖南桂阳县,则随处可见当地人对蔡伦的铭记与怀念,如蔡伦井、蔡伦路、摩崖石刻蔡伦像、蔡伦雕塑、蔡伦文体广场、蔡伦中学、蔡伦宾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