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任督二脉运行路线

合集下载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了解十二经络的循行顺序对于中医的诊断、治疗和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总结了许多口诀,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这是一个简单易记的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

接下来,我们逐句解读一下。

“肺大”指的是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桡侧端。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胃脾”指的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心小肠”指的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其直行部分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

点穴绝技大揭密(附任督二脉气血运行之法)

点穴绝技大揭密(附任督二脉气血运行之法)

点穴绝技大揭密(附任督二脉气血运行之法)点穴之法武中精,点抢钻揣其法灵。

点者四指围中指,抢者四指互并拢。

钻者掌成瓦楞形,揣者平拳快如风。

地利人和选良机,或点或打应分清。

点穴功点穴功分为:点人体明暗窍(两眼、两耳、鼻、口、脐、前阴、后阴)穴法;点人体阿是穴法;点人体奇经八脉穴位、穴道法;随息点穴法;血道点穴法;经络筋点穴法(本文有详细述之);骨节点穴法;人体薄弱环节点穴法。

练点穴功,首先要具备“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强健体魄,做到精气神合而为一,能以心为主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明手快。

点穴功要求有相当强的指功,以及掌、拳、肘、膝、脚、身形步法等,有劲力和高灵敏度,而且还要通过经常练缠桩排打功来保持和提高。

1.点人体明暗窍穴法人体有七窍,两眼为肝之明窍、两耳为肾之明窍、鼻孔为肺之明窍、口唇为脾胃之明窍,点击之可伤人体明窍与内脏。

脐中穴为人体先天转入后天之交接处,点击该穴可断气闭血,使太阳经神经丛紊乱。

前阴、后阴属人体生死大穴,点击阴端禁门,能使对方不死即残。

2.点人体阿是穴法对方身体某一处被点,立时发出“阿”声则此处即为阿是穴。

施行这种点穴法要求功力要高,因为人体的任何部位只要被重手法点住,就会出现气滞、血瘀现象,战斗力便大受影响。

如在两肋下随机点击对手,则令其当即闭气,似木头人般不会说也不会动,将穴推顺后则会大哭不止。

3.点人体奇经八脉穴位、穴道法根据人体气血在体内360多个穴位依时流注的规律,施术点之使对方气血通路闭塞,从而丧失竞技能力。

重要穴位有36大死穴、72晕麻穴等。

4.随息点穴法此法根据人体吐纳情况而出手,趁对方吸气或似动非动之间点之。

一般常用于胸、腋、腹、肋、喉等穴,随息而点,使其闭气闭血,宜采取贴身战术,沾黏连随,随进退起伏听劲而点。

5.血道点穴法人体大动脉、大静脉处的主要穴位为:两颈总动脉过处人迎穴、面动脉处大迎穴、锁骨下动静脉处缺盆穴、腋窝下动脉处极泉穴、肱动脉处青灵穴、头静脉处曲池穴、肘正中静脉处少海穴、肱动脉过处曲泽穴、胸外侧动脉处大包穴、腹壁下动脉过处气海穴、髂外动静脉处冲门穴、股动静脉血海穴、股动脉过处箕门穴等。

小周天的任督二脉巡行路线

小周天的任督二脉巡行路线

小周天的任督二脉巡行路线小周天运行路线,其基本路径为: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鹊桥-重楼-中丹田-下丹田。

顺便说下,道不同,法自然迥异,通与不通,气行深浅,全在其理法认知层次的深浅,此图仅为简便通俗好理解而已。

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既昼夜循环一周;后经引申,被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因其范围相对较小,故称小周天。

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等。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

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

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内丹术,是要求内气在身体内按经络路线,循环周转。

早期曾称为“金液还丹”(宋。

翁葆光《悟真篇注序》),也曾称为“河车搬运”(明·陆潜虚《玄肤论》),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借用了天文学上“周天”的术语(明·伍宋阳《天仙正理》)。

也有把运转的路线,称为“天经”(元·俞玉吾《席上腐谈》)的。

小周天就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经历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三丹田和上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下鹊桥在会阴、谷道处)作周流运转。

内丹术中,特别重视任督两脉,正如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的:“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

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

”故小周天又称子午周天,或取坎填离、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等。

子时为阴气已极阳气始动之时,午时则阳气至极转衰,阴气初萌。

故子午代表天体的日月,人体的心肾,卦象中的坎离,方位中的南北。

元代肖延之在《金丹大成集》上说可以用后天八卦图表示。

打通任督二脉的三大方法

打通任督二脉的三大方法

打通任督二脉的三大方法1、简单易行的奇特打通方法:一、叩首叩手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叩首顾名思义就是磕头,有人说磕头也是锻炼吗?那当然,磕头还是道家修身密法之一呢!“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

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

就象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

也就是说怕我们的额头直接磕在地板上会疼痛受伤,用手垫着。

这样额头撞在手背上,既不会因接触面太软而无效,也不会觉太硬而受伤。

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

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

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

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

十五次为一小节。

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反复十次为一小节。

“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如震颤一般)。

两节为一组,动作完成。

若觉不过瘾,可再作两组。

做完此功后,会感觉神清气爽,有明目、醒神、开窍、益智之功效。

可以治疗眼疾(对小儿近视有特效)鼻病(鼻塞即时能通)头痛、头晕等症。

对颈椎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可使任督二脉在头部顺接。

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

(高血压患者暂不练此功)二、震动尾闾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双腿盘座,有些人说我盘不上,咱们这个功盘不上正好。

双脚微盘能交叉即可,然后用脚掌外缘骨用力往起站立。

(站的过程中膝盖不可触地)。

刚站一点有人说不行,站不起来,没关系,这个功法本来就不需要完全站立起来,只要臀部离地10至30厘米之间就行。

由于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时整好使尾骨撞击地板。

这个动作就完成了,这种撞击面积较大,所以安全无痛,但为保万无一失。

开始时臀部可垫棉垫。

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

或面前有人帮忙拽起也可。

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动尾骨。

使任脉会阴穴与督脉长强穴得以顺接。

这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步。

(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及急性腰扭伤者,忌用此法)。

别小看这一站一坐,站时吸气整个脊椎督脉气冲灌顶,落下呼气时自然气沉任脉丹田。

乃用意而不用力之妙法。

中医经脉养生: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值得收藏(内含穴位图)

中医经脉养生: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值得收藏(内含穴位图)

中医经脉养生: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值得收藏(内含穴位图)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行走于手臂内侧的一条重要经脉,属肺脏,中医认为肺为“娇脏”,这是因为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侵邪,不耐寒热,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输送水分和血液。

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胸痛、咯血等;五官疾病:如咽炎、鼻炎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掌心热、上肢前外侧缘疼痛等。

重要穴位列缺、少商、太渊、鱼际为重要把保健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属阳明经,是气血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大肠经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病,中医讲肺主皮毛,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通过大肠排泄,肺功能弱了,体内毒素会在大肠经瘀积主治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发热、咳嗽、头痛等;头面五官疾病:如面部痉挛、面瘫、甲状腺肿大、耳鸣、耳聋、鼻窦炎等;大肠功能疾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手指手背肿痛、肩膀疼痛等。

重要穴位合谷、手三里、曲池为重要保健穴位。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胃经出现问题首先表现在消化功能上。

主治疾病胃肠疾病:如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眼疾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胸痛、膝关节痛、下肢痿痹、偏瘫等。

重要穴位四白、大迎、下关、气舍为重要保健穴位。

足太阴脾经脾经是阴经,跟脏腑联系最密切,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炎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重要穴位三阴交、血海、公孙、阴陵泉、地机为重要保健穴位。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版+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版+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天天简略就能打通任督二脉气功博采众长,功法中藏有浩瀚的练功诀窍.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锤炼的便捷办法.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老是借故把身边的门徒支走,本身偷偷练,由此可见蹲墙功受到练家的多么器重.是以,想进行气动健身及想长工夫的功友,对蹲墙功切莫等闲视之.蹲墙起首从体态入手,对比书本细扣全身各部.然后在体态精确的基本上,逐渐加大练功强度,蹲墙前要组场,带着混元气蹲,意念导引形体放松.当然,蹲墙使形体很重要,站庄是要放松的,从概况上看,二者之间有抵触,怎么调和还要靠本身.其实,站庄与蹲墙其实不抵触,目标都在于松腰,腰一松形气就整了,神统帅形气的功能也就强了.这两种功都是智能气功的基本功.智能气功特别强调意识的感化,自动应用意识,强化形气功能.这两种功作为初练者来讲,可先练站庄,把内气练足了,再练蹲墙就不累了.蹲墙重点在于周身中正,含胸收腹,上起时不要单纯的腿部用力,不然轻易引起两腿肌肉重要.站庄时两腿松不下来就会累.蹲墙之重点是以百会带动,上起意注天上之虚空,下蹲意想地下之虚空,同时要擅长应用“化”的意识,把全身的僵劲化开,尤其是脊柱.脊柱两侧的神经.血管.日常平凡我们不留意放松,多年来造成僵劲充斥,要松腰就要把这些僵劲去掉落.有些1.2岁的小孩子作蹲墙就很轻易,大人就不成,症结就在僵劲去没去掉落,去不掉落僵劲就达不到柔若无骨.所以在蹲墙的时刻,可以想本身的骨头没有了,全身柔嫩放松.气充斥在全身遍地,如许蹲墙才轻松一点,不然蹲墙的时刻脸红颈项粗,就没有练功的味道了,如斯让气似乎慢慢的渗入渗出到重要的组织里,逐渐的重要和痛苦悲伤消掉了,将拙力.别扭.重要.痛苦悲伤等改变成气腾.天然.轻闲.舒适,如许才干持续安静的蹲下去.经由过程蹲墙哄动气机起落,居心体悟,奥妙安闲个中,总之要在松静高低工夫,自动将意念锁定在活动进程中,将意念和意念的感化同一路来.经由过程活动,使体内气机天然兴旺起来,并按照气的天然轨道运行,使身材各部分的通透程度逐渐进步而不轻易消失误差. 蹲墙功的功用本功的功法道理即经由过程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紧缩,可牵扯到经常活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自动活动到自动活动,日久天然感应平常敏锐,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就传统而言,腰在人体中平常重要,腰部放松.灵巧.气血流畅,一方面可加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前人有“命意泉源在腰隙”之说;另一方面,可包管腰主宰一身活动的本能机能,故前人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相反,若腰部不克不及放松,弊病甚多.其一,影响丹田蓄气,阻滞背部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板直.头晕,眉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不克不及自控.其二,影响命门之火对水液的蒸腾,男性可消失遗精.白浊,甚至癃淋;女性则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其三,练动动者(尤其来去回身频仍者),易使阴阳起落掉衡,浮阳上腾于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涵蓄,甚至于中风(即半身不遂).那么怎么来松腰呢?而蹲墙功是全身的活动,能疗养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遍地的疾病都有平庸的后果.练此功,还能尽快消除各类练功反响.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各种不适.譬如,改变本身意识里的许多多少不良器械.一小我意识乱了之后,外面的器械很轻易影响本身,本来很简略的器械如今也变的很难了,不是以前那种自由安闲的了,本身总想改变可总做不到,所以非要经由过程这种艰难的锤炼才干解决,本身的问题不是外人能懂得的. 蹲墙功的动作方法根本方法是: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天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少焉,让思路温和.然后腰向后放松,身材徐徐下蹲,下蹲时头不成后仰.不成竖直,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倾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留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逐节放松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请求,同时留意全身放松,把留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完整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徐徐上起;上起时,留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似乎有一根细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斯为一次.练功时只要使精力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别意念活动.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垫本厚书,如许可下降蹲墙的难度.可以天天把书撕掉落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蹲墙的三个阶段将蹲墙功作为一个自力的小功法来锤炼,依据其工夫条来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初始阶段.刚开端,有许多人做不到完整合度,可依据本身的身材状况,肯定两脚的姿态和距离.脚尖可以先分开墙,离多远以尽本身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事大或行为不便利的同志,可以两脚尖高开墙根,两脚分开,以下降难度.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持物往下蹲.一开端,动作不尺度没紧要,症结是要保持.年青的身材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尺度的姿态蹲.刚开端时可能比较艰苦,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着这种情况,就要精力高度分散专一,并加意念“必定成功”.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天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如今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个,收益颇大).经由一段时光的锤炼,跟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进步,就能顺遂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演习. 二.闇练阶段.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本上,应留意“形松意充”,领会周身气机的起落开合,同时增长蹲墙的次数和时光. 三.进步阶段.按尺度姿态能轻松自如地完成全部动作后,就不该再盲目寻求数目(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进步质量.加大难度的办法如下:1.赤脚蹲墙.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到大不一样.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感化.2.撑臂蹲墙.这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了码.蹲墙时,两臂保持阁下手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合营手指的分合.上起时,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留意不要使手碰墙壁.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3.背手蹲墙.①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经由撑臂蹲墙,起落时身材安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纳这种办法.②两臂置于面前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如许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感化.4.拳抵鼻尖蹲墙.蹲墙时,可用一手握拳,横置于鼻前,用拳眼瞄准鼻尖.闇练后,可加至两拳相接,置鼻尖与墙壁之间,下蹲上起.此动作难度较大,但只要持之以恒,耐劳演习,久之天然合度.5.蹲墙耗功.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态不动,当作站庄来练,保持的时光越长越好.若此时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刚后果会更好. 留意: 1.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调和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鄙人丹田处.2.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克不及分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克不及向阁下偏斜(即眼不克不及阁下看),不然使脊柱偏斜,影响功能.3.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应当说,人的身材总要有通透不完整的现象,在体内气机兴旺到必定程度,就轻易体察到这种不通行的部分,特别是意念散布的不平均加倍剧了这种气机冲击的强度而感到痛苦悲伤,形成了恶性轮回.所以蹲墙的动作和打气有点象,气太足了,身材还消化不了时,就先慢一点打气,等气平均了,再打一下,慢慢经由过程活动自动打气,用活动产生的高压通行身材(本质上照样经由过程活动调动了意识力).不过,身材的本质进步须要一个进程,不克不及过激.假如想一会儿蹲许多也不是什么难事,比数目没有意义,想领会出松的感到也比较轻易.症结是要保持,不要一暴十寒.一次蹲1000个轻易,天天蹲1000个,就须要很大的韧力了. 这里给列位一个诀窍,可以帮忙大家在数目上和感到上有个突飞大进,但对于工夫有什么利益.窍门很简略:先试验一下你一刻不断地蹲(闭眼.姿态精确.呼吸匀修长.速度约为1个/3秒),看你最多能蹲几个,一般约为30个;正式开端,每蹲30个,停下来,双手敷于肚脐,静养30秒(2-3个呼吸长),再开端蹲30个,再静养,不竭轮回;静养时留意意守丹田,每次静养后再蹲时,领会腰部都比前一次要有所松动.每停一次,都邑愈加松动(腰部),感到是愈加轻松,许多人就会兴致昂然,愈蹲愈愉快,一致可以达到数百个.警告:不成一下就达到很大的数字,最好以比较小的数字为基数,逐渐增长.一般日常生涯比较复杂,在时光很少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可以见缝插针,到处演习,每次花个3-5分钟,蹲几十个,后果也不错,最重要的就是蹲完后静养收气. 心得领会:一. 蹲墙的症结环节组场蹲墙--事半功倍的练法起首应清楚明了蹲墙的重要功用是:松腰.松胯.垂尾间,调剂气机使之均衡,练周身的整体性.组场时先要调剂体态:脚尖抵墙,全身放松,肌肉和肌健松驰不绷劲,重点领会脊柱和腰部的放松;用百会把身材领起来,似乎整小我晃晃荡悠吊在半空中,腿和脚似乎感到不到身材的重量.然后意想身材四周及体内都是蓝蓝的虚空,体表里是一个整体.调剂体态要和调神联合在一路,从而使精力处于分散.安详.庄重.庄重的状况.调神时意念必定要放到寰宇之间.要进入悠悠安闲.恍恍惚惚的意境,如许身材轻易放松.表里气能很好地融通.蹲墙之前卖力组场,如许练起来就比较轻松,不累,很轻易进入气功态. 精确的体态引诱气机正常运行蹲墙头要正,要有百会悬领的意念,下颏收受接管.两耳根.大椎也要有向上领的意念;如许做既可减轻腿部的力量,又可防止鼻子与墙的摩擦.尾闾要下垂,像有个器械坠着.上起,意念多在上面,但还要照料到尾闾,稍加前扣的意念,同时还要提会阴,如许命门就天然地向后放松了;下落,意念多放在尾闾,要留意由尾闾拉着全部脊柱下蹲,不要用腰压下去,腰部尽量向后放松.但头部.耳根.大椎还要有上领的意念.如许上拉下坠,姿态就根本精确了,不会怀孕材向左或向右偏的错误动作了.开端练蹲墙,感到气在背部升不上去,有疼胀感.只要把下颏收住了,留意下颏收受接管,经由几天的演习,气就通了曩昔,不适感就会消掉.蹲墙初期,有的人未留意大椎上拔,气没能很好地上升滋养大脑,故神较疲惫,上课爱打打盹儿.后期,调剂了姿态与意念,头部气显著充足,上课就不会打打盹儿了.蹲墙,切忌只求数目疏忽质量,下蹲时假如尾闾扣得不敷,重心控制不稳,至使脊柱阁下摆动,时光长了会造成体内气机不服衡.此外,两腿必须平均用力,如许才干使体内气机均衡.要使两腿平均用力,起首两脚内侧并拢所成的直线必须与墙垂直;然后,在蹲墙进程中,留意用百会领着,始终保持身材的中正,既不往左偏,也不往右偏.假如感到到身材倾向某一边了,可以用领百会来调剂.两脚掌要平铺于地,使全部脚掌能平均受力.刚开端蹲墙时,也许重心会落在脚后跟,且偏于脚外侧或脚内侧;如许蹲的时光长了,往往认为受力的部位发麻.发木.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受力轻的部位加重意念.如许,不受力的部位就逐渐受力了,本来受力过重的部位也不发麻发木了.姿态的精确与否,哪怕只有细微的不合对功能的影响也会相当大.每次蹲墙,只要卖力地做到了尾闾下垂,百会上领,大椎上拔,立时就能显著认为全部脊柱的牵拉.尾闾下垂重要牵动腰椎,大椎上拔则是牵动胸推,只有按请求做,才干对全部脊柱起感化,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的变更.还有些人未留意两膝并拢,从而下蹲相对轻松;但是加以看重后,难度固然较以前加大了一些,但必定会感到骶髂关节被牵动了.练功时,手的地位对强度与功能也有很大影响.当手与墙或腿接触时,难度顿减,离开接触后,腰肌所受的力随即加强.至于手臂面前或撑臂,腰.腿所需的力量则更大. 应用意识是症结要练好蹲墙功,起首要从思惟上有一个精确的熟悉.刚开端,大多是自动地蹲墙,只想若何把腰松开,意念过多分散在腰部,疏忽了全身的整体调和性,意念灌注不进形体里面,蹲得全身是汗,两腿酸疼,但见效不大.如许练,蹲至大腿日常平凡易后坐(后倒坐到地上);若蹲下不倒,起时也易后仰坐倒.当留意了百会.尾闾和腰部三个部位的合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腰部不单得到了响应的放松,同时气在身中也能高低贯通.逐渐地,就可以或许开端调剂练功意识了,开端重视“神形着重”第一步“神念形”的锤炼.起首就用意念使本身和蔼场慎密合在一路,脑筋里一发“蹲”的敕令,就往下蹲,一发“起”的敕令就往上起,指令平常明白.然后意念分散到全部脊柱上,跟着蹲墙动作的一路一落,每个脊柱也随之一开一合,再后来,把意念分散到腰椎那儿,内视着腰椎的一开一合,以加强松腰的后果.如许自动应用意识后,蹲墙不再认为累了,一路一落轻飘飘的,天天都有新进步.在蹲墙有必定基本后,可以意念分散在体内,下蹲时用神光看着脊柱往下落,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用形象思维想着腰椎被拉松开;起时看着听着全身的气机变更.跟着体察的深刻,邪念也很少了,气向体内渗入渗出得也深了.如许做,神和形就联合得慎密了,邪念不轻易出来.“神念形”还有利于动作的精确.合度.在蹲墙时,假如跑神,身材就不轻易保持合度;反之,意念假如能始终留意着本身的身材,就会控制身材不致变形.蹲墙的症结是使日常平凡不轻易活动的腰部的肌肉.韧带得到抻拉,使之气血充足,从而达到松腰的目标.假如姿态不精确,势必耽搁或阻碍松腰目标的实现.所以“神念形”在蹲墙中的应用,不单强化了神意的锤炼,并且促进了形体和蔼机的变更,加快了松腰进程.别的,在蹲墙进程中,应恰当留意应用形象思维.下蹲时,要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性,合营意念调剂虚实,把意念放在大脚趾,如许上起下蹲时易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意想身材内晦气于气机生发的器械都经由过程脚心散到地下虚空;上起时想像虚空的灵阳之气呼地一下贯通全身,渗入渗出到每个细胞中,并加“把脊柱抻拉直”的意念.意念要照料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也可以灌注到背部全部脊柱.韧带.肌肉,如许可使腰部及背部放松得更好,取得最佳后果.按照上述请求蹲墙,领会着背部一点点地抻拉开,就感到到气在向里渗入渗出,气感越来越显著,周身表里都被气包裹着,越蹲越轻松,脑筋也越来越清明.特别须要解释的是,在蹲墙时,意识里不克不及有墙.要施展意识的主不雅能动性,进入面前无墙.四周都是空荡荡的状况,这时,你也许会突兀地停一下,此时,很轻易领会到一种虚无的境像--全部的体态和四周的空间融为一体了……保持15天.天天蹲30-100个吃好睡好,如你想看看你身材健康的程度在开练之前看看你手上指甲盖上的半月痕吧,祝福你成功!!。

话说任督二脉

话说任督二脉
通“妊”:为生养之本,主胞胎。 通“衽”:指衣襟前面两幅交界的中缝, 与任脉的循行相一致。
《素问· 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 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不孕、 癃、痔、遗尿、嗌干。 《难经》: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 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七疝---《中国医学大辞典《素问》以冲疝、狐疝、颓疝、 厥疝、瘕疝、 疝、癃疝为七疝。 瘕聚---指腹部有包块的见证。 其内苦结---指腹内结滞不通畅,凡疝气、阴部肿痛、痞 块、积聚、小便不利或遗尿、痔疾等均属此类。
降血压:手掌紧贴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 砭石刮头,梳子梳头。每次做 36 圈,可以 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百会可以升提阳气,所以对那些脱肛和子 宫脱垂以及胃下垂的病很有作用,因为这 些病的病因在中医眼里是一样的,统称“ 中气下陷” 。
驱除宿毒:出汗、排便、刮痧、 拔罐、放血。
疏通经络:按摩、点揉、拍打、 捏脊、瑜伽、仰卧起坐、适度 运动。
《普济》: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一 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 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 《图翼》: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 良,若灸之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 少,则时或暂愈,后恐复发,必难救矣。 《万病回春》:治阴证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 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 灸脐中,预将蒜捣汁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 《神灸经纶》:凡卒中风者,此穴最佳。罗天益云: 中风服药,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为良。
至 阳
【定位】: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黄疸③胸胁胀痛,咳嗽,背痛。
身 柱
【定位】: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癫痫。③脊背强痛。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经络畅通全身轻松《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

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主治疾病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任督二脉运行路线
当我在几个道家群中讲气通任督二脉有四种运行路
线时,不是遭到质疑就是被说成胡编乱造。

所以今用亲身经历过的四种任督二脉运行路线而写,实践者求证后,就知不是胡编乱造了,必是必经之路!
四种任督二丹脉全为真气自转运行路线,不是意念领转!(以前曾分散写过三种运行路线,没被大家重视。


一,气通任督二脉
1,通督脉时;气从下丹田经会阴,达背后督脉经后三关,上百会下任脉回下丹田,此为气通督脉。

2,通任脉时;气从下丹田经会阴穴,上任脉经气海穴达颤中穴,上十二重楼。

3,气通任脉时,受颤中穴和十二重楼所阻。

4,任脉之气过十二重楼后,接督脉之气下任脉过尾吕后,方完成气通任督二脉自转。

5,初通督脉时,是受穴位所阻,也叫过后三关,此三穴是下丹田(命门穴)中丹田(灵台穴)上丹田(脑户穴)的后大门。

6,当开;命门穴,灵台穴,脑户穴,才为真正过后三关,命门,夹肌,玉枕。

7,至于有的把尾吕穴当作后三关之一,是任脉接督脉之气过尾吕时需气足,是受尾吕穴阻所至,此处是任督二脉之气交接处,而且有肛门开口处,易漏气,所叫过下桥,弄不好有崩炉危险,古人过此桥采用坐木塞不可取,此时应[夹紧肛门]。

还有过上桥之危险叫漏鼎学说,所以后三关应是开三丹田后大门形成督脉后三关,过桥之危分上桥下桥,最为合理之分。

8,想过上下桥无危险者,先练习任督二脉调息法或奇经八脉调息法,让气先熟习任督二脉运行路线,使气逐步扩宽通道,不至于崩炉漏鼎之危及生命!
9,细解气通任督二脉可见我日记[意通任督二脉],是大家所言的气通任督二脉。

10,而很多人只是达气通了督脉,根本没通过任脉,自己为己经气任督二脉了。

11,多数人而可达气通任督二脉,此时的气,除运行气的感觉外,可现运行中凉与热感。

12,此时已开气海穴。

13,而后紧接气通十二经,气通中脉。

14,此时的以精化气还没达止漏体,也谈不上醍醐灌顶了层次了。

二,精通任督二脉
1,气从下丹田[经气海穴过阳物经两外肾中间],过会阴经尾吕过后三关达百会,从百会经印堂穴下十二重楼,经颤中穴,经气海穴入下丹田处。

2,此任督二脉运行路线主现了气经阳物。

3,此任脉二脉运行的气呈现是沾糊状伴有凉感觉。

4,此时己止漏体。

5,此时已开会阴穴,百会穴。

6,已通十二经,已开中脉。

7,已结完下丹田元丹。

8,己达醍醐灌顶层次。

9,一般修持者达不到此层次了。

三,谷通任督二脉
1,气从下丹田直通命门穴,上督脉经脑户穴,从脑户穴直通印堂穴,从印堂穴直下任脉经气海穴入下丹田内。

2,此时任督二脉运行路线,已经下不经地户上不经天门了。

3,此时必备开的穴;气海穴,命门穴,印堂穴,脑户穴。

4,此时已结完下丹田元丹,上丹田黍米丹。

5,已立完下谷与上谷,所以叫谷通任督二脉。

6,极少人修持到了,因必开祖窍九宫了。

四,真通任督二脉
1,此为定中见一景,日月同出。

2,道家称;[日月同出铁壁合围],所指任督二脉到此才真正而通。

3,它运的是虚空大药。

4,看看大滋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法眼图)八万四千法归于中间的六头层次境界象,最上一头为无量大光明的明镜。

(无极丹)
5,而和明镜同一高度的左日右月的呈现,足以说明日月同出的重要性了。

6,达此第四种真通任督二脉后,而结成无极丹。

也为结成了;以太极为炉,以太虚为鼎的金丹了。

7,所以日月同出铁壁合围运行路线,直通返璞归真大道。

8,全为心法极少极少人达到此层次。

201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