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3

合集下载

201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07专题二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

201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07专题二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

专题二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
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
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答案】C
2.(2013·山东基能·17)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以下
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答案】A
3.(2013·海南单科·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答案】D。

2020年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2.3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配平精讲深剖含解析2

2020年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2.3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配平精讲深剖含解析2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配平1.(2019全国Ⅱ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 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错误;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2. (2019北京)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答案】B【解析】A.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3+Fe=2FeCl2,此过程中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A不符合题意;B.MgCl2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过量的NaOH溶液可用HCl除去HCl+NaOH=NaCl+H2O ,此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C.部分氯气与H2O 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C不符合题意;D.NO2 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D不符合题意3. (2018北京)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答案】C【解析】A项,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 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项,答案选C。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3正午太阳高度(2020·1月浙江选考)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

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A.18°B.23.5°C.29°D.34.5°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甲地夏至日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均大于0,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北极圈以内。

由图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差11°,假设甲地纬度为x,由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90°-(x-23.5°)-[(x+23.5°)-90°]=11,x=84.5°,甲位于84.5°N,由公式可求得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9°。

第2题,第一天月球与水星先后经过太阳表面,说明两个天体位于观测点与太阳的连线附近,即四点接近一条线;由上题知,观测点接近北极点,所以第二天正午观测时三个天体的位置仍然接近。

但这段时间里,月球向东公转,水星在公转轨道上也向东公转,即向观测者的西侧移动,所以第二天的星空中,水星在太阳西侧,月球在东侧;月球经过日面的时间比水星短,即视运动快,所以月球距离太阳更远。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间隔纬度数(直射点与所求纬度)。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二3伟大的抗日战争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二3伟大的抗日战争

专题二3宏大的抗日战斗1.(2021·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毁灭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考点】抗日战斗——七七事变、正面战场的抗战【解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斗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备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挡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制,成为全国抗日战斗的开端,故D项正确。

【答案】D2.(2021·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马上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情愿与之亲热携手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考点】抗日战斗——中共联蒋抗日【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不是材料强调的抗日战斗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马上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情愿与之亲热携手共同救国。

”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局部侵华战斗,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共提倡全民族抗战以抵制日本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境内的一切抗日力气结成统一战线抗击侵略者,与联合政府的政治诉求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头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与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故D项错误。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3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3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背景1.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2.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二)过程爆发1851年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进入军事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后期:《资政新篇》(1859年)。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3)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四)评价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

这些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

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

——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核心论点:由于洪秀全的阶级局限性,其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

二、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条件(1)经济基础: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组织基础: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020版高中语文专题二第3课夏本纪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版高中语文专题二第3课夏本纪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3课夏本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被”“诛”“相”等多义词,翻译重点语句。

2.文化:大禹精神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3.审美:运用细节、对比、正侧结合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学法点拨学习本文,要紧紧抓住“言”“文”两条线索,以文带言,重点领会大禹这么一位治水英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诗美晨读涂山[注][宋]苏辙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注] 涂山:相传是大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之地。

其地一说在安徽蚌埠,一说在浙江绍兴西北。

[赏析] 该诗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涂山大禹不恋新婚和朝会诸侯两件事。

后两句议论抒情,歌颂了大禹治水胼手胝足的精神和治水功绩。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女.平水土,维是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山刊旅,九川涤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府甚修,众土交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是帝锡.禹玄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祗台德先,不距.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汝”,你。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诗经》1.主要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是其精粹。

2.艺术风格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及影响(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创立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产生,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风格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属于浪漫主义手法;句式较为录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及作品屈原,代表作是《离骚》,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三、汉赋的风采1.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代表人物及著作(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2)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恢弘,辞藻华丽。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4)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作品特点是篇幅较短,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人物时代特征风格特点李白盛唐(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2)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三吏”“三别”是其代表作1.词的产生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代。

早期词人有白居易、韦庄、李煜等。

2.特点能够合乐歌唱,有一定的词牌名,句子长短不一。

专题 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基本性质(学生版)

专题  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基本性质(学生版)

1专题23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基本性质题型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如果函数22(2)27my m x x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2m =±B .2m =C .2m =-D .m 为全体实数2.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A .222(1)2y x x =--B .235s t t =--+C .2y ax bx c=++D .22y x x -=-3.函数||1(1)55m y m x x +=++-是二次函数,则m =.4.已知函数22()(1)22y m m x m x m =-+-+-.(1)若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2)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求m 的值.(3)这个函数可能是正比例函数吗?为什么?5.在函数①2y ax bx c =++,②22(1)y x x =--,③2255y x x=-,④22y x =-+中,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是.(填写序号)2题型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二次函数241y x x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A .2x =B .4x =C .2x =-D .4x =-7.抛物线22(1)6y x =-+的顶点坐标是()A .(2,6)B .(1,6)C .(2,1)D .(1,6)-8.如果0a <,0b >,0c >,那么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9.对于二次函数22(3)y x =-+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口向上B .对称轴是直线3x =-C .当4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D .顶点坐标为(2,3)--10.已知1(A x ,1)y ,2(B x ,2)y 是22(0)y ax x c a =-+≠上的两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120x x >>时,12y y c >>,则开口一定向下B .若120x x <<时,12y y c >>,则开口一定向上C .若120x x >>时,12y c y >>,则开口一定向上D .若120x x <<时,12y y c >>,则开口一定向下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221y x mx m m =-+++的顶点一定不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0abc >B .0a b c ++=C .420a b c -+<D .240b ac -<313.已知函数2|3|y x =-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如果方程2|3|(x m m -=为实数)有4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14.若直线(y b b =为实数)与函数2|43|y x x =-+的图象至少有三个公共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A .01b < B .10b -< C .13b D .12b < 15.我们定义两个不相交的函数图象在竖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为这两个函数的“和谐值”.抛物线223y x x =-+与直线2y x =-的“和谐值”为()A .3B .114C .52D .216.二次函数22(0)y ax ax c a =-+>的图象过1(3,)A y -,2(1,)B y -,3(2,)C y ,4(4,)D y 四个点,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若120y y >,则340y y >B .若140y y >,则230y y >C .若240y y <,则130y y <D .若340y y <,则120y y <17.若点1(1,)A y -,2(2,)B y ,3(3,)C y 在抛物线228y x x c =-++的图象上,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A .321y y y <<B .213y y y <<C .132y y y <<D .312y y y <<18.已知二次函数2()(0)y a x m a =->的图象经过点(1,)A p -,(3,)B q ,且p q <,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1m - B .1m <C .11m -< D .1m >19.若二次函数2||y a x bx c =++的图象过不同的五点(,)A m n ,(3,)B m n -,1(0,)C y,D 2)y ,3(2,)E y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A .123y y y <<B .231y y y <<C .321y y y <<D .132y y y <<20.已知二次函数(2)()2y x m x m =+--+,点1(A x ,1)y ,2(B x ,212)()y x x <是其图象上两点,()A .若122x x +>,则12y y >B .若122x x +<,则12y y >C .若122x x +>-,则12y y >D .若122x x +<-,则12y y <4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 点坐标为(1,1),过点A 作1//AA x 轴交抛物线于点1A ,过点1A 作12//A A OA 交抛物线于点2A ,过点2A 作23//A A x 轴交抛物线于点3A ,过点3A 作34//A A OA 交抛物线于点4A ⋯,依次进行下去,则点99A的坐标为.题型三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22.将抛物线22(1)3y x =--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下移动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 .22(1)y x =+B .22(1)6y x =+-C .22(3)y x =-D .22(3)6y x =--23.把二次函数23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A .23(3)5y x =-+B .23(3)5y x =++C .23(3)5y x =--D .23(3)5y x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4)y x x =+-经变换后得到抛物线(2)(4)y x x =-+,则下列变换正确的是()A .向左平移6个单位B .向右平移6个单位C .向左平移2个单位D .向右平移2个单位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13y x =经过平移得到抛物线2y ax bx =+,其对称轴与两段抛物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3,则a 、b 的值分别为()A .13,43B .13,23-C .13,43-D .13-,435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抛物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且它们的顶点相距10个单位长度,若其中一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8y x x m =++,则m 的值为()A .13-或19-B .13-或19C .13或19D .13或19-27.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抛物线2(22)69y x m n x n =--+-+与22(5)y x m n x m =+-+关于x 轴对称,则22m n +的值为()A .13B .18C .24D .3628.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2),顶点为(1,1)--,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他再次经过点(2,2)时,所得抛物线表达式为()A .21(5)13y x =--+B .21(5)13y x =--C .21(4)103y x =+-D .23(7)1y x =--29.关于抛物线21(1)y x =+与22(1)y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象1y 与2y 的开口方向相同B .1y 与2y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C .图象2y 向左平移2个单位可得到1y 的图象D .图象1y 绕原点旋转180︒可得到2y 的图象30.如图,已知点(3,0)A ,(1,0)B ,两点(3,9)C -,(2,4)D 在抛物线2y x =上,向左或向右平移抛物线后,C ,D 的对应点分别为C ',D '.当四边形ABC D ''的周长最小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范蠢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问题一: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
问题二:在范蠡选择陶作为经商地点的原因?
问题三:“商”是什么意思?“商人”名称的起源呢?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师点评】
1、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目,寻找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知识能说明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去一个地方,就是“市场”,比如菜市、超市等等,那么中国古代的“市”是什么样的,“市”从出现到现在,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变化呢?
学生看书寻找答案,发展演变
3、商人是中国比较活跃的阶层,请大家阅读教材,以唐朝的商人为例,看看中国古代商人从事哪些活动,他们的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4、对比汉、唐两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时代商业发展表现特点
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早期的
商代初步发展
西周时期交易活动日益频繁,需求数量增加,可以看到流通的和的
情形
春秋战国商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出现了富足的和繁荣的
汉代商运活跃,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唐代“俞大娘航船”;客舍、邸店、车坊等营业场所生意兴隆远程贸易,陆路商运发达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发展迅速
北宋益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清时期出现,会馆是同一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和的势力最为强大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
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市”的发展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
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南北朝(六朝)民间集市——形成
唐代草市普遍,作用显著;繁荣。

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宋代突破了和的限制;繁荣的形成
明清商业区繁华
【思考探究】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北朝《木兰辞》
小组讨论回答: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木兰短时间内买齐物品,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三:商业都市的崛起
时代特点及表现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的商业区
汉代都市商业开始集中“车水马龙”。

王莽时期在长安和“”设“”官(“五均司市师”)控制。

唐代市已经由定时而聚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

洛阳市场规模超过长安。

也曾经“雄富冠天下”
随着的发展,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汴京商市繁荣,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还有定时的,商贾云集
清乾隆时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天下四镇分别是、、、
【思考探究】
从商业的兴起、市场的发育和专制政府控制商业等方面去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总结】你认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一、历史悠久,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二、是农业经济补充;
三、阶段明显,两宋空前繁荣;
四、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同步练习:
1、“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分。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其中“草市”是指()
A.唐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B.宋代的农村集市
C.唐代的农村集市D.汉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2、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繁荣原因有: ()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开通④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⑤“重农抑商”转变为“重商抑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3、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

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

“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它是()
A.浙商 B.闽商C.粤商D.晋商
4、唐代张籍《贾客乐》中写道:“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其体现的商运方式是()
A.陆路商运B.海外商运
C.水路商运 D. 长途贩运
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的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上述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7、请思考,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