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件(人民版必修2)

【历史】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件(人民版必修2)

材料一: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为什么 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同志又鲜明地指出:“社会主 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三: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 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 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 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
•党的基本路 线不动摇 •判断实践的标准
改革开放
判断标准有 否三个有利于?
生产力
综合国力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人民生活
想一想,邓小平南巡讲话
•发展是硬道理
在当时起怎样的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 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 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郑永年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实现形式
多样化
1978
1988
1998
2001
2006
• 从公元1500年以来西方各国发展的历史看, 有四条是促进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重要 的因素:自由市场经济、法治、宪政民主、 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 • ----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如何走向富强》 归纳新中国建立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甚至误认为 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05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05人民版PPT课件
内容: (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作用:对建设个中体国经特济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外资或中外合资)
社会主市义场市经场济经的济特的点特点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背景 1. 20C90S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 风云变幻 2.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
问题:世界在变,中国会不会变?!要不要变?! 我们能否独善其身。
一、背景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 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 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 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建立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 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1997·中共十五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3. 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计 划 经 济 的 特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1992·中共十四大
内容: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体制的转变
A. 从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56公有制 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作后用公:有邓制小为平主南体方,谈多话种和所中有共制十经四济大成召分开并,存标的志经着济改 革C.开20放C进90入S以新来阶,段正式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美课件 人民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3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精美课件 人民必修2

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
共同富裕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思想解放
所起到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首先要对市
场有正确的认识,谈话指出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
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 C)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
3.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怎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提示 (1)理论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 了姓“资”姓“社”的争论,指出“计划”和 “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公 有制实现形式进行一系列创新,进一步完善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实践上:1992年, 开始起步;1993年,进入新阶段;2000年,初 步建立。
6.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30周年。深圳作为
“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B
()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解析 注意本题考查的是特区特殊性的“实质”
不是表现,故A、D可以排除。市场经济体制方
针的确立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可排除。
请回答: (1)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它们最大 的区别是什么? (2)从第一组图片到第二组图片的转变,党和政府采 取了哪些重大的措施? (3)根据两组图片谈谈你的认识。 思路点拨 仔细阅读图片及相关文字,可知第一组 图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情况,第二组图片反映 的是当前的情况。由此,两组图片所反映的经济体 制及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便很明了了。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共22张PPT)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件 (共22张PPT)

练出高分
1
2
3
4
5
解析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与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深圳 、珠海等城市相比,上海的经济基础更好,排除③。 当时中国经济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尤其是来自 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阻碍,排除②。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探究 对比史料一与史料二,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 上有何进步。 答案 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 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 学习并融入世界。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练出高分
知识点一:历史性的跨越
(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 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邓小平南 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方谈话 (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中共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 十四大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 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 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 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 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 当是指导性的计划。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44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442人民版PPT课件

GDP增长了8.8倍。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文革十年
改革开放后(1992-2001)
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 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适应经 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动摇不得
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胆子要大 ③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④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⑥关于发展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
想一想,邓小平南巡讲话在当时起怎样的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
意义:①彻底打破了 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 脑的传统观念,深刻 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推进改革开放的深 进入新的阶段 1.国际背景:
材料: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提出了加速社 会与经济发展的改革方针。在其影响下,波兰、民主德 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因自身危机, 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前恐后地向西方靠拢。1991年 12月25日,苏联也走向了解体。至此,战后存在四十多 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人民版《历史·必修一》P164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配置
哪个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共21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共21张PPT)

一、历史性的跨越
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 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1、背景:
国内: 经济政治经历低谷
国际: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旧 的世界格局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力量对比严重 失衡,中国面临着极大压力和考验。邓小平特别强调,中国自己 要稳住阵脚,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国际舆论压我们, 要泰然处之,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只要 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 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 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框架; 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 形式。
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
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4)“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共是在哪次会议作出改革开放伟大 决策的?20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邓小平南方讲话 (原题《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 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 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 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象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 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 革的全局。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63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636人民版PPT课件

荣智健 香港中信泰富公司董事局主席
上海 “胡润百富”公布今年中国的“百富榜” 名单,荣智健第四年蝉联中国大陆第一富豪。中 信泰富目前在钢铁、通信、房地产及航空业四领 域强势扩张,去年营业收入已达二百三十亿元人 民币。
——来源: 人物周刊(2005)
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到 2003年的8.5亿 美元,再到2004年的14.9亿美元,仅隔两年,财 富几乎翻了一番。荣智健延续祖辈们的商业帝国 之梦,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神话,中国近代史上 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迎来了一个新的飞跃。
2、中共十五大 1997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实现形式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1999年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有经济
荣毅仁
2000年美国《福布斯》 “中国大陆50名首富名单”, 前国家副主席、中国国际信托 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荣毅仁以 19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一位。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 公司),经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 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主要业务集 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经国务院批 准,2011年12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整体改 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 公司(简称“中信集团”)。截至2012年底,中 信集团总资产35657亿元,净资产2355亿元,全 年实现营业收入3498亿元,净利润301.6亿元。 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 界500强”企业排行榜,2013年排名第172位。
被评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后,荣毅仁面对记者 说:“……抗日时期,家业大部被日军破坏,伯 父一病不起,客死香港。抗战胜利后,70岁高龄 的父亲被国民党官僚绑架,……解放前50年,我 们荣家只办了20来个企业。但从改革开放至今的 9年里,我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个企业!……当 选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当然感到很高兴,但是,这 主要是共产党,……是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政策 的正确,否则,要干也干不起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三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件(共24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三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件(共24张PPT)

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促使我们 吸取教训,以便健康地成长。 而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要求改 革必须有重大突破。
原因3: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
指明方向
1992年1月18日,时年88岁的 邓小平,开始了在武昌、深圳、 珠海、上海等地的考察,一个 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了整个神 州大地。他的一系列谈话,如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 上扬起浩浩风帆”,成为继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进 程中的第二份宣言书,表明了 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 中国前进的方向——人民网《纪
21世纪初——初步建立
三.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意义1: 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第一组 过去购物凭票证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购物由计划供应到市场导向,超市商品 第二组 今日商品任意选 琳琅满目,人民物质生活富足。
意义2: 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力增强
“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周年》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论述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 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改革指明了 方向,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谈:公平合理
打:奉陪到底
意义3: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意义4: 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017年由 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并发布,其中占 据榜单前五的腾讯、海尔、中国人寿和华为迈 进世界级品牌阵营。
三.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年88岁 的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 地巡视,一个春天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
2.内容: 1)党的基本 路线不动摇
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持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 2)判断实践的标准 生产力 义本质 判断标准有否三个 有利于? 综合国力 人民生活 3)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背景 提出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
确立过程 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具体化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 21世纪初--基本建立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
确立意义 生产力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 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 2.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四届三 中全会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 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二)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在资源 配置中起基础性 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 作用
市场配置
资源配置方式
十四届三中全会: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 2)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3)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歌词中的“春天”寓意什么?两段歌词分别指 什么历史内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 时期:一方面,十年改革取得 了初步成效,另一方面,改革 面临着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4)发展才是硬道理
想一想,邓小平南巡讲话在当时起怎 样的作用?
(3)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 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 江泽民 当选为 中央委 员会 总书记
1.内容:
①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弊端是什么?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 了生产力的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
• 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 方式。 • 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 •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 饭”。 •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 经济的调节作用。
从国际形势看
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
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
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
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
《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独联体”
八 一九事件

戈尔巴乔夫辞职
俄罗斯国旗取代苏联国旗
一、1992年南方谈话
1.背景:
国际 国内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政治经济低谷
河北省邯郸钢铁总厂是1958年建设的老厂。1990年, 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 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 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 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 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 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 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总厂包揽了市场价格与厂 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之间的较大价差,职责不清,考 核不严,干好干坏一个样。
确立目标
勾画框架 理论完善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21世纪初:
初步建立
四川50年代粮票
90年代粮票
北京市居民粮食供应证
北京市面粉购买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粮食产量连上台阶
80年代四川省棉花票
1981年黑龙江省絮棉票
80年代北京市肉票
1983年河北省布票
专题三
三、走向社 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阶段
学测考点: 1.理解“南方谈话” 2.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 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感受变化】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大地间荡起滚 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
2.意义:
80年代的布票、料票
70年代的豆腐票、粉票和粮票
案例: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 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 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 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 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 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 是不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自主权,不能发挥 创造性.积极性,造成大量的浪费,影响发展
北京市棉花票证
北京市电冰箱购买证
北京市市民购煤证
北京市居民购货证
北京衣箱购买证
北京市购表证
北京市学生购本证
北京市自行车购买证
超市中的货物及购买的人们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各种票证废除,人们的生活用品敞开供应。
课堂小结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3、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 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 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A、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4、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 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 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 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必须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中共十五大(1997)
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多样体现在控制 力上
4)公有制实现形式 多样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
南方谈话: 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