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CL01-A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01-A008:2018(电磁兼容)-核查表

)军用设备电磁兼容检测,可采用以下几种测试场地(或测试装置):
----屏蔽室;
----电波暗室;
----混响室;
----横电磁波室或平行板传输线;
----开阔试验场。
)军用设备电磁兼容试验通常在屏蔽室内进行,屏蔽室尺寸应足够大,以满足GJB151B(或GJB152A)的要求。当在屏蔽室内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测试时,屏蔽室内壁应敷设射频吸波材料,即要求采用局部安装吸波材料的屏蔽室(GJB151B或GJB152A)或电波暗室。
)如果订购方同意,电场辐射敏感度也可以采用步进搅拌模式混响室法进行测试,混响室法应满足GJB151B附录D要求。
)瞬态电磁场辐射敏感度测试可采用横电磁波室(TEM室、GTEM室)或平行板传输线等测试装置。
6.4设备
6.4.1
实验室应配置正确开展EMC检测活动所需要的设备,见附录。
6.4.5
实验室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测量准确度或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GB/T 6113.101~104系列标准(等同采用CISPR16-1-1~CISPR16-1-4)、GB/T17626系列标准等所申请认可的业务范围及相应标准的技术能力(和参数)要求。
----频率在1GHz以上的测量时,应按照GB/T6113.104第8章规定的场地确认方法,所得到的场地电压驻波比SVSWR,dB6dB;
----电波暗室的屏蔽效能应满足屏蔽室屏蔽效能的要求,并在1~6GHz (或18GHz)满足屏蔽效能> 80dB;
---进行辐射杂散测试时,全电波暗室应按照YD/T 1483《无线电设备杂散发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规定的场地确认方法,与规定全频段的归一化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的偏差在±4dB范围内;
CNAS CL01-A018:202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01-A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Testing目次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通用要求 (2)5结构要求 (2)6资源要求 (2)6.1总则 (2)6.2人员 (2)6.3设施和环境条件 (5)6.4设备 (5)6.5计量溯源性 (5)6.6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5)7过程要求 (5)7.1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5)7.2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 (5)7.3抽样 (5)7.4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5)7.5技术记录 (5)7.6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6)7.7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6)7.8报告结果 (6)7.9投诉 (6)7.10不符合工作 (6)7.11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 (6)8管理体系要求 (6)8.1方式 (6)8.2管理体系文件(方式A) (6)8.3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A) (6)8.4记录控制(方式A) (6)8.5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方式A) (6)8.6改进(方式A) (6)8.7纠正措施(方式A) (6)8.8内部审核(方式A) (6)8.9管理评审(方式A) (6)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制定,是CNAS 根据建设工程检测的特性而对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建设工程检测是CNAS对实验室认可领域之一, 该领域涉及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行业的土木工程检测等。
本文件与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若从事建筑机械检测中涉及到特种设备的要满足特种设备行业的要求。
CNAS-CL01-A0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01-A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y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microbiological 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CNAS根据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特性而对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本文件与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CNAS-CL01:2018中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对CNAS-CL09:2013应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文件代替:CNAS-CL09:2013。
相对于CNAS-CL09:2013,本文件除编辑性修订外,主要内容变化为:——5.5.2条将质量手册中应规定生物安全责任人的作用和职责,改为实验室应规定的作用和职责;——6.6.2c)将关键培养基和自制培养基技术验收合并在一个条款中改为“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培养基和试剂应进行技术验收:”然后分条款描述;——7.3.1去掉了“取样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CNAS-CL09:2006;——CNAS-CL09:201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化妆品、环境样品、玩具、医药、纺织品、卫生用品、消毒产品等微生物检测领域实验室的认可活动。
微生物检测领域包括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的定性分析或定量检测。
微生物专业中涉及的病毒检验、基因扩增检验等应符合相关专业的要求。
CNAS-CL01-A025: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

6.2 人员
6.2.2 实验室在制定影响实验室活动结果的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时,应考虑以下要 求:
a) 校准人员、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等关键技术人员应具备所从事校准项 目或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了解测量标准以及被校设备的工作原理; 2)熟悉测量标准和被校设备的使用方法; 3)掌握校准方法涉及的测量原理; 4)掌握测量结果相关的数据处理,能够正确应用和报告测量不确定度; 5)能够正确使用规范的计量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 b) 校准人员的培训应至少包含计量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培 训三部分。培训应由具备资质或能力的机构或人员实施。 6.3 设施和环境条件 6.3.1 校准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校准方法和程序的要求。 6.3.3 当相关校准规范、方法或程序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结果 的有效性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湿度、振动、 供电、电磁干扰、噪声、灰尘等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校准活动,或 相关校准方法或程序有要求时,实验室应: a) 对于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应该隔离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机械振动和冲击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CNAS-CL01-A025:2018
第 4 页 共 14 页
来源,比如升降机、机械车间、建筑工地、繁忙的公路等; b) 墙壁、天花板、地面使用光滑、抗静电的材料处理,必要时,使用空气
过滤装置,以提高对灰尘的控制; c) 防止阳光直射的措施,如遮光布、附加的墙壁; d) 按照相关规范、校准方法和程序等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进行控制,如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1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st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一、引言电磁兼容检测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对实验室的认可领域之一,该领域涉及仪器设备、元件的关键电气特性。
本文件是CNAS根据电磁兼容检测的特性而对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因此,本文件采用针对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具体条款提出应用说明的编排方式,故章节号是不连续的。
本文件需与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二、应用说明5技术要求5.2人员5.2.1实验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电磁兼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其中从事该领域的高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技术人员总数的60%。
检测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5.3设施与环境条件5.3.3根据所申请认可的业务范围和相应标准,实验室应具备满足相应指标要求的试验场所:----辐射骚扰检测应具备开阔试验场和(或)电波暗室;----传导骚扰、骚扰功率检测应具备屏蔽室;----辐射抗扰度检测应具备开阔试验场或电波暗室或横电磁波室;----传导抗扰度检测应具备屏蔽室或保证环境引入的传导干扰比相应标准规定的抗扰度限值低20dB的试验场地。
开阔试验场:----开阔试验场应满足GB/T6113.1-1995《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等效采用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16-1(1993)《无线电干扰和抗干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一部分,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试设备》)中有关开阔试验场地物理特性、电特性和场地有效性的要求;----开阔试验场每年应按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等同采用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22:1997《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附录测量一次归一化场地衰减,并保证归一化场地衰减满足±4dB场地可接受原则;----开阔试验场的最小尺寸应满足3米法测试要求。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17)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录前言...................................................................... 3 1范围 ..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4)4通用要求 (6)4.1公正性 (6)4.2保密性 (7)5结构要求................................................................... 7 6 资源要求. (8)6.1总则 (8)6.2人员 (8)6.3设施和环境条件 (9)6.4设备 (9)6.5计量溯源性 (11)6.6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11)7过程要求 (12)7.1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 (12)7.2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 (13)7.3抽样 (15)7.4检测或校准物品的处置 (16)7.5技术记录 (16)7.6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6)7.7确保结果有效性 (17)7.8报告结果 (18)7.9投诉 (21)7.10不符合工作 ..........................................................227.11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228管理体系要求 (23)8.1方式 (23)8.2管理体系文件(方式A) (24)8.3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A) (24)8.4记录控制(方式A) (25)8.5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方式A) (25)8.6改进(方式A) (25)8.7纠正措施(方式A) (26)8.8内部审核 (方式 A) (26)8.9管理评审(方式 A) (27)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溯源性 (29)A.1总则 (29)A.2建立计量溯源性 (29)A.3证明计量溯源性 (29)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理体系方式 (31)参考文献 (33)前言本准则等同采用 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CNAS-CL01-A0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01-A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y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microbiological 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CNAS根据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特性而对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本文件与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CNAS-CL01:2018中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对CNAS-CL09:2013应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文件代替:CNAS-CL09:2013。
相对于CNAS-CL09:2013,本文件除编辑性修订外,主要内容变化为:——5.5.2条将质量手册中应规定生物安全责任人的作用和职责,改为实验室应规定的作用和职责;——6.6.2c)将关键培养基和自制培养基技术验收合并在一个条款中改为“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培养基和试剂应进行技术验收:”然后分条款描述;——7.3.1去掉了“取样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CNAS-CL09:2006;——CNAS-CL09:201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化妆品、环境样品、玩具、医药、纺织品、卫生用品、消毒产品等微生物检测领域实验室的认可活动。
微生物检测领域包括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的定性分析或定量检测。
微生物专业中涉及的病毒检验、基因扩增检验等应符合相关专业的要求。
CNAS-CL01-A002: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8 年 3 月 1 日发布
2018 年 9 月 1 日实施
CNAS-CL01-A002:2018
前言
第 1 页 共 17 页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 CNAS 根据化学检测的 特性而对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 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2018 年 3 月 1 日发布
2018 年 9 月 1 日实施
CNAS-CL01-A002:2018
第 6 页 共 17 页
户,并征询其意见。如果发现该偏离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应通知客户。 7.4.4 检测样品应按可行方式妥善储存。实验室应规定不同类型样品,特别是易变质、 易燃易爆样品的储存条件。如果样品储存的环境条件很关键,应予以监控和记录,以 证实满足需要。 7.5 技术记录 7.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7.7 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7.7.1 实验室应对检测结果有效性进行监控 7.7.1.1 监控应覆盖到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所有检测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并证明检 测过程受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应包括但不限于空白 分析、重复检测、比对、加标和控制样品的分析中的一种或几种。内部质控实施时还 应考虑内部质量控制频率、规定限值和超出规定限值时采取的措施。 7.7.1.2 如果检测方法中规定了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和程序,包括规定限值,实验室应 严格执行。如果检测方法中无此类计划,适用时,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方法: (1) 空白 注:试剂空白一般每制备批样品或每 20 个样品做一次,样品的检测结果应消除空白 造成的影响。高于接受限的试剂空白表示与空白同时分析的这批样品可能受到污染, 检测结果不能被接受。当经过实验证明试剂空白处于稳定水平时,可适当减少空白试 验的频次。当检测方法对空白有具体规定时,应满足方法要求。 (2) 实验室控制样品 注:实验室控制样品(LCS)可每制备批样品或每 20 个样品做一次。LCS 应按通常遇到 的基体和含量水平准备,其测定结果可建立质量控制图进行分析评价。当经过 LCS 测试实验证明检测水平处于稳定和可控制状态下,可适当减少 LCS 的测试频率。 (3) 加标 注:应在分析样品前加标,基体加标应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 20 个 样品做一次,且添加物浓度水平应接近分析物浓度或在校准曲线中间范围浓度内,加 入的添加物总量不应显著改变样品基体。 (4) 重复检测 注:重复样品一般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 20 个样品做一次。当经过 试验表明检测水平处于稳定和可控制状态下,可适当地减少重复检测频率。 7.7.1.3 适用时,实验室应使用控制图监控实验室能力。质量控制图和警戒限应基于 统计原理。实验室也应观察和分析控制图显示的异常趋势,必要时采取处理措施。 注:适用时,实验室可参考 ISO 5725《测试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 6 部分和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分析化学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协调指 南”中给出的指南。 7.7.1.4 对于非常规检测项目,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必要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在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CNAS-CL01-A008:2018
第 4 页 共 202 页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在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1 范围
本文件是 CNAS 根据电磁兼容(EMC)检测领域的专业特点制定的特定领域应 用说明,适用于电磁兼容检测领域。本文件主要是针对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所 做出的进一步说明,内容没有包含环境保护和安全方面的内容。对在非固定场所 进行的检测活动,应参照 CNAS-CL01-G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 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中的应用说明》的相关要求。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CNAS-CL01-A008:2018
第 2 页 共 202 页
附录 M(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15 ..............................................................................89 附录 N(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16 ............................................................................101 附录 O(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17 ............................................................................112 附录 P(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18、1219 .................................................................123 附录 Q(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0 ............................................................................143 附录 R(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1 ............................................................................144 附录 S(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2 ............................................................................147 附录 T(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3 ............................................................................149 附录 U(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4 ............................................................................151 附录 V(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5 ............................................................................155 附录 W(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6 ............................................................................166 附录 X(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27 ............................................................................178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CNAS-CL01-A008:2018
第 3 页 共 2,是CNAS 根据电磁兼 容(EMC)检测领域的专业特点而对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本文件与 CNAS-CL01 同时使用。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CNAS-CL01中章、 节条款号和名称,对CNAS-CL01应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文件包括 24 个附录,均为规范性附录,是对 EMC 测试仪器设备、设施配 置及校准的要求,实验室可以根据能力范围选择使用。 本文件代替 CNAS-CL16: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 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与 CNAS-CL16:2006 相比,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为: ——调整文件编号为 CNAS-CL01-A008; ——根据 CNAS-CL01:2018 重新编排章节号; ——明确了人员和测试场地的相关要求; ——增加附录。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CNAS-CL01-A008:2018
第 1 页 共 202 页
目录
前 言 ..................................................................................................................................3 1 范围 ..................................................................................................................................4 2 引用标准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通用要求 ...........................................................................................................................4 5 结构要求 ...........................................................................................................................4 6 资源要求 ...........................................................................................................................4 7 过程要求 ...........................................................................................................................7 8 管理体系要求....................................................................................................................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1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2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3 ..............................................................................2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4 ..............................................................................2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5 ..............................................................................28 附录 F(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6 ..............................................................................34 附录 G(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7 ..............................................................................44 附录 H(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6 ..............................................................................48 附录 I(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09、1210 ...................................................................55 附录 J(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11、1212 ...................................................................70 附录 K(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13 ..............................................................................81 附录 L(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1214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