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3章3

合集下载

船舶建造检验05第三章船体建造检验3.

船舶建造检验05第三章船体建造检验3.

船体密性试验条件和程序
三、密性试验舱室的完整性要求
(1)密性试验舱室内的结构完整,焊接矫正完工且交验。 (2)测深仪、计程仪舱先做空舱密性试验,设备安装后再对 密性焊缝补做密性试验。 (3)舱室密性构件上的孔、座、架等应安装完毕且交验。特 殊情况可征求验船师同意补做密性试验。
四、船体密性试验的检验程序
(8)锚链筒及锚唇、漏链 筒、锚机系统、制链器、锚 及锚链、带缆桩、导缆钳、 导缆孔与船傍眼环装好;
(9)与外板焊接的有水平 度要求的辅机座等按要求装 妥; (10)船体外的各种标志 (载重线等)勘划完毕;
船体下水前完整性要求
(11)装好桅杆、起重柱;
(12)整套轴系装置装好并校正;
(13)在舵扇和螺旋桨的连轴节处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防 止下水时转动; (14)船壳涂装完工。
船体主尺度检验
船的长度 (1)船长L
船的宽度 (1)最大宽Bmax (2)船宽(型宽)B 型深D
(2)总长Loa
(3)最大长Lmax (4)垂线间长Lpp
船舶外型检验
龙骨线直线度(轮廓度) 艏翘
艉翘
船底斜升线
船舶载重线标志与吃水标志检验
船舶载重线标志与吃水标志检验:对船舶艏、中、艉吃水 标志与载重线标志勘划准确性的检验。 国际航行船舶:根据《国际载重线公约,1966》及《1988 年议定书》勘划。 非入级船舶:根据《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2年)》 进行检验。 载重线标志包括:甲板线、载重线标志和载重线诸线段; 圆环两侧的字母代表勘定干舷机构(如:船级社)的名称; 标志应永久性地勘划在船的两舷,颜色应醒目。 吃水标志:由序数字和字母组成。
载重线标志
国际航行船舶载重线标志
载重线标志

《sql_server_2005》_课件第三章_表和表数据操作

《sql_server_2005》_课件第三章_表和表数据操作

datetime
8
1753-1-1 ~9999-12-31 1900-1-1 ~2079-12-31
smalldatetime
4
SQL Server实用教程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Page 4
3.1.4 字符类
1、字符串类型: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常量 使用单引号做定界符
名称 存储长度(字节) 存储数值范围 备注
Page 13
注意:向已有记录的表中添加列时,新添加字段 通常设置为允许为空,否则必须为该列指定默认 值。这样就将默认值传递给现有记录的新增字段, 否则添加列的操作将失败。另外,一个ALTER TABLE一次只能添加一个列。
SQL Server实用教程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Page 14
列约束的格式为:
[CONSTRAINT
约束名] PRIMARY KEY [(列名)]:
指定列为主键 [CONSTRAINT 约束名] UNIQUE KEY [(列名)]: 指定列为唯一键 [CONSTRAINT 约束名] FOREIGEN KEY [(外键 列)] REFERENCES 引用表名(引用列):指定列为 外键,并说明引用的源表及在该表中所用的列名 [CONSTRAINT 约束名] CHECK (检查表达式):指 定列的检查约束 [CONSTRAINT 约束名] DEFAULT 默认值:指定列 的默认值
第3章 数据库中的表
3.1 SQL 数据类型 3.2 创建表 3.3 表的管理和维护 3.4 表数据的操作
SQL Server实用教程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Page 1
3.1.1 精确数值型
1、 整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第3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第3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1)将等式中的某些项变号后,从等式的一边 移到 另一边的 变形叫做移项. (2)例如:把方程2y-6=y+7变形为2y-y=7+6,这种变形 叫移项.根据是 等式的性质1 . (3)注意:在移项前等式的两边的项数与移项后等式的两边的 项数不变.
返回
数学
对点训练
返回
数学
10.有两个仓库,A仓库存货30吨,B仓库存货50吨.A仓库每 天入货2吨,B仓库每天出货3吨.几天后两个仓库存货量相 等? 解:设x天后两个仓库存货量相等, 由题意,得30+2x=50-3x,∴x=4. 答:4天后两个仓库存货量相等.
返回
数学
7.【例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长比正方形的 边长多4 cm,长方形的宽比正方形的边长少2 cm,长方形 的长、宽之比为5∶3,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解: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5x cm、3x cm, 由题意,得5x-4=3x+2,∴x=3.∴5x=15,3x=9. 答: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15 cm、9 cm. 小结:按长、宽之比分别表示出长为5x,宽为3x,再分别表 示出正方形的边长的两个不同式子,列等式.
返回
数学
精典范例
4.【例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若不对,应怎样改正? (1)从7+x=13得到x=13+7; 不对,正确的应为x=13-7
(2)从5x=4x+8得到5x-4x=8; 对
(3)从3x-2=x+1得到3x+x=2+1; 不对,正确的应为3x-x=2+1
(4)从8x=7x-2得到8x-7x=2. 不对,正确的应为8x-7x=-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4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数学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要点 03 对点训练 04 精典范例 05 变式练习

第3章-3输出字母在字符串中位置索引(20分)

第3章-3输出字母在字符串中位置索引(20分)

第3章-3输出字母在字符串中位置索引(20分)第3章-3 输出字母在字符串中位置索引 (20 分)题⽬链接题⽬描述输⼊⼀个字符串,再输⼊两个字符,求这两个字符在字符串中的索引。

输⼊格式第⼀⾏输⼊字符串,第⼆⾏输⼊两个字符,⽤空格分开。

输出格式从右向左输出字符和索引,即下标最⼤的字符最先输出。

每⾏⼀个。

样例输⼊pmispsissippis p样例输出11 p10 p8 s7 s5 s4 p3 s0 ppython参考解答'''Author: your nameDate: 2021-07-05 18:46:34LastEditTime: 2021-07-05 19:13:40LastEditors: Please set LastEditorsDescription: In User Settings EditFilePath: \pat\第3章-3 输出字母在字符串中位置索引.py'''str1=input()a,b=input().split()str2=str1[::-1]for i in range(0,len(str2)):if str2[i] in (a,b):print("%d %s" % (len(str2)-1-i,str2[i]))较好的参考解答'''Author: your nameDate: 2021-07-05 18:46:34LastEditTime: 2021-07-05 19:30:22LastEditors: Please set LastEditorsDescription: In User Settings EditFilePath: \pat\第3章-3 输出字母在字符串中位置索引.py'''# str1=input()# a,b=input().split()# str2=str1[::-1]# for i in range(0,len(str2)):# if str2[i] in (a,b):# print("%d %s" % (len(str2)-1-i,str2[i]))str1=input()a,b=input().split()for i in range(len(str1)-1,-1,-1):if str1[i] in (a,b):print(i,str1[i])参考资料。

《材料力学 第2版》_顾晓勤第05章第3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材料力学 第2版》_顾晓勤第05章第3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13500)mm4
2.04104 m4
I y0
2
I i1 iy0
30 3003 12
270 503 12
mm4
7.03105 m4
0 13500 150 9000 13500
mm
90mm
i 1
(2)计算 T 形截面对于 x0 轴和 y0 轴的惯性矩
查表 5-1,得到矩形Ⅰ、Ⅱ对y0 轴的惯性矩:
I1 y0
30 300 3 12
mm 4
I2 y0
270 503 12
mm4
第 3 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第五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
第 3 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第五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
已知任意形状的截面如 图所示,C 为此截面的形心,
xC 、yC 为一对通过形心的坐
标轴。则定义图形对于形心
轴 xC 和 yC 的惯性矩为
I xC A yC2 dA I yC A xC2 dA
若 x 轴 // xC 轴,且相距为a;若 y 轴// yC 轴,且相距为b
第五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
(1)在C1xy 坐标系计算整个截面的形心坐标 xC 和 yC
矩形Ⅰ:A1 300 30 9000 mm 2 , xC1 0, yC1 0
矩形Ⅱ:A2 50 270 13500 mm 2, xC2 0, yC2 150
2
xC 0,
yC
i1 Ai yCi
2
Ai
第 3 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第五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
例 5-5 T 形截面几何尺寸如图所示,现取质心坐
标系 Cx0 y0 ,其中 x0轴沿水平方向,y0 轴沿垂直方向。 试计算 T 形截面对于 x0轴和 y0轴的惯性矩。

人教版-数学-5上-分类讲学案-第3章-小数除法-04专项练习-7行程问题

人教版-数学-5上-分类讲学案-第3章-小数除法-04专项练习-7行程问题

05上-第3章-小数除法-04专项练习-7行程问题【内容概述】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典型例题1-1:单个物体运动--简单的】轮船每小时行驶19千米,经过8小时后,轮船行驶了多少千米?解:19×8=156(千米)答:轮船行驶了156千米。

【练习1-1】1、〖求路程〗轮船每小时行驶25千米,经过7.8小时后,轮船行驶了多少千米?2、〖求时间〗东东在一条长200米的环行跑道上跑步,每秒6.4米,以这样的速度要跑多少秒他才能跑完两圈?3、〖求速度〗AB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6小时跑完全程,汽车的速度时多少?【典型例题1-2:单个物体运动--较复杂的】甲、乙两辆火车同时出发,甲车3.5小时行驶了280千米,乙车5.5小时行驶了330千米,谁的速度快一些?解:甲车:280÷3.5=80(米/秒)乙车:330÷5.5=60(米/秒)80>60答:甲车的速度快一些。

【练习1-2】1、小明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从家步行上学,5分钟后,他想起作业还未完成,加快速度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去学校,又走了7分钟到达学校,小明家到学校多少米?2、一艘轮船从一港口出发,以每小时19千米的速度向青岛行驶,中途停下来2小时装卸货物,到达青岛总共用了8小时,这一港口到青岛的水路长多少千米?3、妈妈去公司上班,每分钟走60米,在路上她遇到王阿姨聊了8分钟,共计26分钟后妈妈到达公司,问:从家里到公司有多少米?【典型例题2-1:两个物体的运动----相遇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多种应用。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有以下:①路程和=路程1+路程2②路程和=速度1×时间+速度2×相遇时间③路程和=(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即: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个关系式又可以变式为: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解:20÷(6+4)=2(时)答:两人2小时后相遇。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3 (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3 (2)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3.2平面直角坐标系(3)一.问题引入1.各个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规律象限 横纵坐标符号(a,b ) 图象第一象限 (+,+)即a >0,b >0(0,0)(0,-)(-,0)(+,0)(+,-)(-,-)(-,+)(+,+)(0,+)xy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x 轴上 y 轴上原点二.基础训练 1.设P (a 、b ),若a=0,则P 在 轴上;若b=0,则P 在 轴上;若a+b =0,则P 点在 象限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若 ,则P 点在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2.设P 1(a ,b )、P 2(c ,d ),若a=c ,则P 1 P 2∥ 轴; 若b=d ,则P1 P 2∥ 轴3.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 点P 的坐标是( )A.(-4,3)B.(-3,-4)C.(-3,4)D.(3,-4)4.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 起来。

(1)(0,3),(-4,0),(0,-3),(4,0),(0,3); (2)(0,0),(4,-3),(8,0),(4,3),(0,0); (3)(2,0)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三.例题展示例1、已知长方形ABCD 的长与宽分别是6,4,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例2、对于底边长为6,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ABC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DCBACB A四.课堂检测1.如图1-5-2所示,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2),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那么,所在位置的坐标为______.2. 在长方形ABCD 中,A 点的坐标为(1,3),B 点坐标为(1,-2),C点坐标为(-4,-2),则D 点的坐标是_______ 。

3.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1),(2,1),确定(3,3)的 位置。

人教版-数学-5上-分类讲学案-第3章-小数除法-04专项练习-5循环小数-答案

人教版-数学-5上-分类讲学案-第3章-小数除法-04专项练习-5循环小数-答案

05上-第3章-小数除法-04专项练习-5循环小数-答案【内容概述】⑴小数分为:①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

如0.9375②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

如0.9375…或无限小数的标志:小数末尾有“…”或小数头顶有“·”⑵无限小数分为:①无限不循环小数:②无限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注: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⑶无限循环小数分为:①纯循环小数: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小数。

②混循环小数: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小数。

⑷循环小数的表示。

①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如:5.333…的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②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这个点叫循环点。

如:5.333…写作:7.14545…写作:6.9258258…写作:注:用简便形式写循环小数,要从第一个循环节开始写。

根据计算或比较的需要,可以将循环小数还原或部分还原。

典型问题1:根据要求,将下列小数分类。

1.23333… 1.23232323 0.100100010001…1.528528528…0.16666666 0.142857142857… 3.141592653…①有限小数: 1.23232323 0.16666666②无限小数::1.23333… 0.100100010001…1.528528528…0.142857142857… 3.141592653…③无限不循环小数: 0.100100010001… 3.141592653…④无限循环小数:1.23333… 1.528528528…0.142857142857…⑤纯循环小数: 1.528528528…0.142857142857…⑥混循环小数: 1.23333…典型问题2:填空①9.9898…是一个(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While、 do while和for 循环结构 3种循环结构的比较
跳转语句和数组
1. 2.
终止语句break
继续语句continue
数组的使用
3.
终止语句 break
break 语句用语循环结构中,使程序结束循环,转移 到循环后面的语句。 注意:
1)break语句不能用于循环语句和switch语句之外的任 何其他语句中。 2)break语句只限于循环体内。
任务
使用continue语句编程,输 出1到25之间所有不能被7整 除的数。(renwu1.java)
定义循环控制 变量num
num=1
r<=25 Y num%7==0 N 输出v的值 continue N
r++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区别
while (表达式1) { ┇ if (表达式2) break; ┇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0
输出: 8 7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7 0
8
例题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Avera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core[]=new int[30]; for (int k=0;k<30;k++) { System.out.print("输入一个学生成绩:"); try { 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String s = br.readLine(); score[k] = Integer.parseInt(s); } catch(IOException e) { } }
LOGO
使用Java语言理解程 序逻辑
授课教师:王倩 QQ:18667394 E-mail:wq_fy@
第3章
授课班级
不同类型的Java语句
P09软一 2010年3月31日 周三1-6节 第五周 6学时 NO.05 教学做一体化(机房)
授课时间
授课周次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分配
复习:10分钟介绍; 重点难点:5分钟;新课导入:15分钟 内容讲解:50分钟;小节:10分钟
j<=Math.sqrt(num)
Y 定义整型变量num=0,j,p; 字符串变量s=””
num%j==0 Y
从键盘上输入m 的值 N
p=0
break p=1,j=2 j++
N
p==1 Y N
输出是素数
输出不是素数
任务
找出100到200之间所有的素数(ss.java)
数值数组
所谓数组,就是具有相同类型的有序数据的集合。比 如,一组学生的成绩、一串文字等。 可以为该数据集合起一个名字,称为数组名。该数据 集合中的各数据项称为数组元素,数组中每一个元素 的类型相同。用数组名和下标来唯一确定数组中的元 素。
注意:
1)continue语句只是结束循环结构中的本次循环,并 非跳出整个循环过程。 2)continue语句只是结束本次循环,而不是终止整个 循环的执行;而break语句的作 用则是强制终止整个 循环过程.
例题
阅读下程序,分析功能:
public class liti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for(i=1;i<6;i++) { if (i==3) continue; System.out.println("In the continue loop,i is now”+ i);} } }
数组的容量就是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number.length samplingData.length monthName.length
4 8 12
例题
编写一程序向一个数组中由小到大存入0至8这9个数, 然后按由大到小的方式将这9个数显示在屏幕上
public class a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new int[9],i; 定义了一个一维数组a,长度为9 for (i=0;i<=8;i++) a[i]=i; 用循环结构为数组的每9元素a[0]到a[8]分别赋值0到8 for(i=8;i>=0;i--) System.out.println(a[i]); }} 引用数组的9元素从a[8]到a[0]分别显示其值
} }
任务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sushu.java)
所谓素数,是指除了能被1和自身整除之外,不能 被其他任何整数整除的自然数。如,3. 5. 7. 11 等.
判断某数m是否是素数的算法: 根据素数的定义,用m去除以2~sqrt(m)之间的 每一个自然数,如果都不能被整除,则表示该数是一 个素数。
任务
已知圆柱的高为3.0,计算半 径分别为1到10的圆柱的半 径和体积,只输出体积不大 于100的最大圆柱的半径 (area.java)
定义循环控制 变量r,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1
r<=10 Y V=3.14*r*r
v>100 N N 输出v的值 Y
r++
break
continue 语句
continue语句的作用:流程跳过循环体中该语句后的 所有语句,提前结束本次循环周期,进入下一个循环 周期。
求数组长度
要获取数组的行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数组名.length 数组的列数则要先确定行,再通过如下方式获取列数: 数组名[行标].length
例题
public class ArrayOfArrays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Matrix = new int[4][];
求30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 以下计算输出平均成绩 */ int sum=0; for (int k=0;k<30;k++) sum+=score[k]; System.out.println("平均成绩为:"+sum/30); } }
任务
设有int数组a,数组元素为1,2,3,4,5,6,7,8,9,10, 计算数组中所有元素的和。(可以从键盘上输入数组 元素,并求和吗?)(sum.java)
int[][] num=new int[][]{1,2,3,4,5,5}; //error int[][] num=new int[][]{{1,2,3},{4,5,5}}; //ok int[][] num=new int[2][]{{1,2,3},{4,5,5}}; //error int[][] num={{1,2,3},{4,5,6}}; //ok
任务
打印1000之内的所有完数,并打印出所有的因数。 (因数之和为该数本身即为完数)(wanshu1.java)
二维数组声明
格式1:数组元素类型 数组名[ ][ ];
格式2:数组元素类型[ ][ ] 数组名;
例如:int a[][];
int[][] a;
创建二维数组空间
二维数组看作是数组的数组,不要求二维数组每一维 的大小相同
int[] number = { 2, 4, 6, 8 }; double[] samplingData = { 2.443, 8.99, 12.3, 45.009, 9.00, 3.123, 22.084, 18.08 }; String[] monthName = {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 int num []; num={1,2,3}; //error; int[] num=new int[3]{1,2,3}; //error; int num[]=new int[]{1,2,3}; //ok
1. 声明数组
格式1: 数组元素类型 数组名[ ]; 格式2: 数组元素类型[ ] 数组名; 其中,数组元素的类型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 是类或接口。 例如,要保存某批学生的成绩,可以定义一个数组 score,声明如下: int score[ ]; int[] score;
2.创建数组空间
创建数组元素并初始化
元素是基本类型,系统将按默认规则赋初值。 元素类型为其它引用类型,则其所有元素为未赋 初值状态(null)。 在数组定义时同时进行初始化,如: int a[][] = {{1,2,3},{4,5,6}}; int b[][] = {{1,2},{4,5,6}};
更为常见的做法是在数组定义后通过循环语句给 数组赋值。
(1)直接为每一维分配空间,如: int a[][] = new int [2][3]; (2)从最高维开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每一维 分配空间。如: int a[][] = new int [2][]; a[0] = new int [3]; a[1] = new int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