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应用中的探讨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地面、大气和水体等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而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信息,实现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时发现和跟踪大气污染源,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环境的污染和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水体质量、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中的蓝藻、浮游植物等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及时预警水环境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遥感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土壤类型、土壤湿度、土壤质地等信息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关键指标,帮助农业部门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四、遥感技术在植被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的生长状态和覆盖情况对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态、植被类型等信息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草原退化的情况等,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五、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研究进展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生态环境评价成为了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大面积获取地表信息的工具,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优势,能够为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

二、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领域(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监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通过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识别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如森林砍伐、城市扩张、农田开垦等。

这有助于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植被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的光谱信息,从而反演植被的生长状况、覆盖度、生物量等参数。

这对于评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碳储量以及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三)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监测河流、湖泊、水库的水位、面积和水质等信息。

此外,还能够评估地下水的储量和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持。

(四)大气环境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气溶胶分布、温室气体含量等。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范围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五)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运用遥感数据和生态模型,可以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包括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功能稳定性和恢复能力等,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三、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一)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遥感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或飞机等,通过对地球表面反射、发射和散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记录和解译,从而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时空观测和监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植被遥感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状况、生长状态和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的光谱信息、叶片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数据,实现对植被生长状态和覆盖面积的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3.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等信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4. 生态环境灾害监测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灾害范围、灾情程度等信息,快速、准确地评估灾害影响,为灾后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优势1. 全时空观测能力:遥感技术具有全时空观测能力,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2. 高精度数据获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球表面信息,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 多源数据融合:遥感技术可以将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多角度、多维度的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多层次的数据支持。

三、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水体叶绿素浓度、透明度等信息,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水质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森林覆盖状况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覆盖状况、植被生长状态等信息,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生态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生态遥感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监测手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中。

本文将就生态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旨在展示该技术的重要性和前景。

1. 生态遥感技术的概述生态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通过获取卫星遥感影像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快速、准确的监测与评估。

2. 生态遥感技术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植被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生态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指数来判断植被健康状况,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反映植被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强度。

此外,植被分类和变化监测也是生态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可以通过解译遥感影像来获取植被类型信息,追踪和预测植被变化。

3. 生态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生态保护功能,也对水资源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而湿地的监测与评估是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基础。

生态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湿地的空间信息,帮助监测湿地的边界、面积和水体动态变化等。

此外,湿地植被的监测也是生态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中的重要应用,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判断湿地植被健康状况,反映湿地的生态质量。

4. 生态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水质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传统的水质监测方式通常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对大范围进行监测。

而生态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高光谱数据,利用反射光谱特征来评估水质状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监测蓝藻水华的遥感指标,实现对水体富营养化和富氧化的监测与预警。

5. 生态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生态遥感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将提升生态遥感技术的监测水平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也将使生态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各种污染和环境问题也不断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有效监测和管理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而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就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面、大气和水体等信息的一种技术。

通过获取的信息,能够对地球表面、大气层、海洋等进行观测和测量,为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的主要手段包括摄影测量、红外探测、遥感雷达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获取不同波段的数据信息,形成图像和数据产品,帮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大气、水体、土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多尺度的环境信息,为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1. 生态系统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的监测,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可以获取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动态变化等信息。

而通过遥感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则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了解植被的生长情况、水体的分布变化等,从而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 生物多样性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可以获取不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分布、种群数量等情况的分析和评估。

这些信息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组织及时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情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 自然灾害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自然灾害的监测,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等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位置和范围,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远距离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

它具有高效、快速、全面的特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气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的光谱信息,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气候变化研究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情况,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光谱信息,实现对水质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内的水质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水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土壤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的光谱信息,实现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内的土壤污染情况,为土壤修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土地利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物种分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为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变化,为制定物种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5-06T08:24:41.14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期作者:刘凯[导读] 随着国家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环境监测作为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有许多局限性,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效率不高。

遥感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出现了改变,实现了室外监测到室内监测的完美过渡,通过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得大量环境数据信息,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

基于此,该文分析了遥感技术的优势,探讨了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刘凯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摘要:随着国家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环境监测作为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有许多局限性,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效率不高。

遥感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出现了改变,实现了室外监测到室内监测的完美过渡,通过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得大量环境数据信息,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

基于此,该文分析了遥感技术的优势,探讨了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遥感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应用中图分类号:U212 文献标识码:A引言尽管人们已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因不同区域的监管力度不同,使存在的环境问题仍无法得到根治。

而环境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应根据监测数据来有针对性地分析区域的环境状态,挖掘环境问题的成因,以此为环保工作指明方向。

因此,环保机构应深刻意识到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可将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监测系统等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促进环保工作不断完善,进而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1 遥感技术应用意义将监测技术应用到环保工作中,可提前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且可将真实可靠的数据传递到环境规划、预防与维护环节,以此为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空间平台对地球表面进行搜集、传感、记录、处理和解释的技术。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雷达、激光雷达等技术,获取、分析和解译地表的数据,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包括城市扩张、森林砍伐、湿地退化、耕地利用等,对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资源十分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为农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自然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自然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森林、草地、湿地、沙漠等,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综合遥感、地形等相关数据,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监测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并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 水体污染与水资源量监测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而水资源的得失毫无疑问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实现。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提供水体污染源的定位、监测水源地的健康状况等,为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技术手段,降低污染源对水资源的影响,保障水资源的安全。

4.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遥感技术也可以实现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使得大气污染的来源、变化趋势等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掌握,对环境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精确的技术支持。

总之,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无异于一剂良方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非常科学有效的支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遥感技术,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应用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应用中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3-05T15:44:39.8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作者:王翠兰
[导读]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管理中,采用遥感技术以卫星、航空遥感技术为基础,全面监测生态环境。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环境监测站云南丽江 674200
摘要: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管理中,采用遥感技术以卫星、航空遥感技术为基础,全面监测生态环境。

遥感技术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动态化的监测手段,以监督生态环境的质量,预防生态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监测中提高了对遥感技术的重视度,能促使监测工作具有动态化、跟踪式的特征,满足生态环境的监测需求。

由此,文章主要探讨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技术;生态环境;监测
1 遥感技术与环境监测概述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探测仪器采集监测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在远距离不接触物体的前提下,对目标物的性质进行识别、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

一个完整的现代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翻译系统组成,其中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是决定遥感技术应用成败的三个主要技术因素。

目前,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火箭和卫星等,传感器主要有摄影机、摄像机、扫描仪、雷达、光谱仪、辐射计等,遥感平台和传感器代表着遥感技术的水平。

2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监测应用
2.1水环境
水环境具有复杂、隐蔽的特征,对遥感技术的要求较多。

遥感技术需要监测水环境中的温度、深度、有机物等状态来掌握水环境的实际情况,据此来管理水环境。

遥感技术为水环境的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环保部门利用遥感监测了解水环境中的污染信息,从而及时采取应对及治理措施。

如某地环保局,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水环境内水体的水色与光谱特性,以监测结果作为依据分析水环境是否有异常变化,同时分析诱发变化的原因。

该案例中,受影响的水环境区域周围建有工厂厂房和2片规模比较大的居民区,水体易受生活、生产污水的污染,所以技术人员根据遥感技术特点在水体中设置了监测点,监测水体排污、富营养化以及热效应。

经过一段时间监测后,发现水体发黑并伴随着臭味,遥感技术监测到水体反射率极低,这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超标从而导致水体内部缺氧,使水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寻找污染源时,通过分析红外传感器收集的水体红外辐射光谱,最后发现水体污染是生活排污导致的。

2.2遥感技术对大气气溶胶的监测
在大气环境中存在气溶胶主要是指可见及不可见的微小颗粒,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提及的烟、雾及雾霾等。

由于这些颗粒体积较小,且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传统大气监测手段很难发现并监测大气中的气溶胶含量。

随着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使用,可以通过超高分辨率的卫星对气溶胶的空间位置分布及运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弥补了地面在监测气溶胶工作方面的不足。

此外,沙尘暴作为一种发生几率较高的自然灾害也属于大气气溶胶的一种,因此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沙尘暴的情况进行监测,进而方便环保部门及时制定相关策略。

2.3秸秆焚烧遥感监测
每逢春秋时节,中国传统的农耕习惯导致秸秆焚烧现象相当严重,此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并增加PM2.5、PM10等微小颗粒物的浓度,加重雾霾天气,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同时也增加了火灾等隐患。

可靠数据表明京津冀地区每年因秸秆焚烧向大气中排放的
PM2.5日均浓度平均增加62.2ug/m3,导致雾霾频发。

虽然当地政府在秸秆禁烧综合治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遥感影像火点监测技术利用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秸秆燃烧源的扩散。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传感器MODIS得到广泛应用,该数据有着较高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解决了上一代技术数据的不足,这是该技术快速替代其他数据源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采用遥感航拍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实现秸秆焚烧源头锁定,严重惩处肇事者。

2.4用于径流量预测与预报
利用卫星遥感系统所获取的监测数据信息,结合水文气象站的相关信息,在水温模型上输入信息,就可以计算相应的数据信息,然后为径流量的预测预报实现提供依据。

实际上,遥感技术是无法直接评价与估算河流径流状况的,但是利用遥感技术,就可以进行地貌、水系、土壤以及植被等研究,再结合区域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及蒸发量等信息,就可以做好相应的预测与估算。

在早期径流量预测中,通过遥感技术就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然后利用卫星云图和水纹模型来分析土壤与植被,通过雷达预测降水量信息,就可以实现对径流量的预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在径流量的预测与预报中,通过多种覆盖类型蒸发计算,就可以满足径流量的预测。

2.5遥感技术与地面采样分析的合作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熟,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应用到大气环境监测更多的工作之中,通过遥感技术与地面采样技术的综合应用,就可以更加准确的分析出大气污染情况,并可以及时制定出相关应对策略。

在对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遥感图像的色调差异确定污染范围,再通过对污染区域内含硫、含氯量及PH值进行测定,就可以更加准确的分析出区域内的典型污染源。

2.6生态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具有视野广、获取信息量大、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监测和评估区域范围内生态环境在人类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状况和变化规律,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表现优异,可以获取地表湿度差异、辨别土地覆盖和植被类型、绘制植被指数图、清查土地利用形式、监视森林砍伐和牧场开垦、矿区生态监测等。

2.7固废污染
生态环境管理中,监测固废污染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城镇建设加剧了固废污染程度,如: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

遥感技术监测生态环境中的固废污染时,通过收集监测点的图像数据,分析图像中的颜色、形态等因子,解译图像数据中的信息,能客观地反馈出固废
的分布状态,也能表达固废污染的规模。

2.8土地环境
土地环境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遥感技术在监测土地环境分成了 3个部分。

首先遥感技术专门在土地污染区监测植被的生长变化,把特殊的生长信息反馈到光谱上,通过光谱特点分析土地环境的污染状态;然后是监测土壤状态,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土壤环境的状态,同时监控其是否存有异常,例如:某遥感监测案例中选取 2015 年和 2016 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某地土地退化情况。

遥感技术监测该地区 5 个县区的土地退化情况,标记为 A 区、B 区、C 区、D 县、E 县,2015 年监测的土地状况指标是 6.714、15.759、3.301、17.014、9.652,2016 年监测的指标依次为 6.721、15.743、3.301、17.014、9.662,2016 年与 2015 年相比,各区县土地状况指标相差极小,则可以认为土地状况稳定;最后是监测土地资源的利用状态,遥感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的成像,监测土地开发、耕种、绿化等情况,防止土地资源过度消耗,进而维护土地环境的稳定性。

结语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根据生态环境的现状全面落实遥感技术的应用,规范好监测的流程,致力于监控生态环境的状态,积极治理生态环境中的污染问题。

遥感技术的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自动化遥感监测、3S技术、一体化监测等,合理地规划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发展方向,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推进遥感技术的发展,必定能够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提供高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冯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5):95.
[2]韦辉,杨斯名.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04):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