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母婴同室的护理

合集下载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陪探视制度,非本室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

2.帮助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0分钟内进行皮肤接触,按需哺乳。

3.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及注意休息,坚持24小时母婴同室,若有医疗处置或沐浴要分开时,不能超过一小时。

4.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婴儿反应、吸吮及大小便情况,按时测量体温、检测黄疸指数,认真做好评估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婴儿每日或隔日沐浴一次,测量体重,做好婴儿脐部、眼部、臀部等皮肤护理。

6.健康教育做到“六教会四指导”提倡母乳喂养。

六教会: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挤奶、换尿布、婴儿沐浴、婴儿抚触、新生儿母乳喂养及补奶。

四指导:产妇“科学坐月子”、科学喂养婴儿、预防婴儿意外伤害、新生儿黄疸观察及促退黄疸指导。

7.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有关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8.加强风险管理与安全宣教,履行告知义务,防范婴儿错抱及被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母婴同室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入院护理热情接待入院产妇和新生儿
2、环境适宜提供舒适、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每对母婴床面积>6 ㎡,婴儿有独立床单位。

二、护理措施
1、母亲和婴儿同居一室,每天婴儿治疗、沐浴时母亲分离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2、鼓励早吸吮,给予早吸吮,鼓励母亲喂养,建立母亲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宣教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指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告知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照顾新生儿的方法。

2、日常护理告知新生儿护理技巧,如尿裤更换,脐带护理、婴儿更衣等,并提供生活帮助,帮助母亲顺利由孕期向哺乳期过渡,减少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不适。

四、注意事项
1、安全管理加强巡视,保障婴儿安全,严格执行婴儿治疗、沐浴时医护患交接制度。

2、预防感染严格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病房探视制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母婴同室护理是指新生儿与母亲在出生后立即呈现亲子躯体接触,并共同居住在一个独立房间内,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护理和照料,以推进母婴亲子关系的营造、促进母乳喂养的开展以及保障患儿安全和健康地成长。

为了有效地管理母婴同室护理,我院制定了一套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以下是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护理空间条件建设:1. 母婴同室护理空间应具备干净、通风、明亮的环境,阳光可以照射到房间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2. 设有独立的卫生间,配备洗手盆、浴盆、坐浴器等设施,以满足母亲产后的清洁需求,并确保便捷安全。

3. 提供舒适的床铺设施,确保新生儿和母亲的休息质量。

4. 房间内应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如新生儿护理台、测温仪、血氧仪等,并定期进行维护与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护理管理人员要求:1. 母婴同室护理由专门的团队负责,护士人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熟悉母婴同室护理的原则和操作技巧。

2.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能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 护理人员需主动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包括过敏史、疾病史等,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原则与操作规范:1. 具体操作前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相关医疗内容并取得相关意见。

2. 室内需维持较高的洁净度,定期进行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确保患者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3. 室内湿度、温度需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特别是针对新生儿,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不适。

4. 护士每次进行护理前,应首先执行洗手程序,并佩戴口罩及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5.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如观察体温、呼吸频率、吃奶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 护士需对新生儿和母亲进行必要的教育指导,包括哺乳、换尿布、洗澡、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技巧与知识。

四、妇婴健康管理:1. 护士需定期进行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测量,记录并跟踪生长发育情况。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是指在医院内为母亲和新生儿提供共同住宿的病房,并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一、病房环境管理1.1 温度和湿度控制:母婴同室病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母婴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湿度过高则容易滋生细菌。

1.2 空气质量管理: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流通。

同时,禁止吸烟和使用有害气体的物品,以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1.3 噪音控制:合理设置病房内的噪音限制,尽量减少噪音对母婴的干扰。

医院可以采取隔音措施,避免来自外界和其他病房的噪音干扰。

二、卫生管理2.1 病房清洁消毒:定期对病房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病房的卫生和干净。

特别是对婴儿用品和器具,应采取专门的消毒方法,以防止交叉感染。

2.2 母婴个人卫生:医务人员应向母亲传授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和技巧,引导母亲正确照顾新生儿的卫生。

同时,医院应提供必要的卫生用品和设施,如洗手间、洗澡设施等,方便母婴进行日常卫生保健。

2.3 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妥善的废物处理制度,对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等进行分类处理和安全处置,以保护母婴和环境的健康。

三、安全管理3.1 病房安全设施:病房内应设置安全设施,如防滑地板、防撞角、防护网等,以防止母婴发生意外伤害。

同时,病房内应配备紧急呼叫装置,方便母亲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寻求帮助。

3.2 病房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病房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保障母婴的安全。

同时,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录像保存制度,以备查证和纠纷解决之需。

3.3 人员管理: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服务和护理照顾。

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对母婴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营养管理4.1 母乳喂养指导:医护人员应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母亲正确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知识和技巧。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1)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1)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1)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
一、母婴同室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

母婴24小时同室,每天分开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二、婴儿出生后即回到母婴同室。

病理新生儿需收住儿科时,产妇可随同住进病理儿母婴同室。

三、责任护士负责指导母亲哺乳,观察婴儿吸吮,对产后三天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评估。

发现母婴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母婴同室内实行双查房制度,产科医生查产妇、儿科医生查婴儿,各自做好观察记录。

五、母婴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限制陪护,探视时间内每床仅限1人。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2小时,并用消毒液擦洗器具及地面,每月对室内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并记录。

产妇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六、母婴同室病区内定期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有条件的播放母乳喂养宣教录像。

七、母婴同室内坚持母乳喂养,不得给婴儿使用奶瓶、橡皮奶头及母乳代用品。

八、严格实行医生、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兆、产程进展、高危
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

科主任及护士长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九、认真实施促进母乳喂养措施,严格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十、认真完成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指标。

科室每年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入室前剪指甲,洗手,穿室内衣,戴工作帽,换专用鞋,每接触一个新生儿前后需洗手。

2、私人物品不能带入病室内,包括报纸,茶杯等,更不能在病室内进食。

3、凡有严重呼吸道、皮肤感染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停止入室工作。

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室,如有必要入室,需换鞋,带帽子,口罩,穿隔离衣,与病人接触前后洗手。

4、本室工作人员离开病室,应换下专用鞋和室内衣,回室时重新按入室要求进入。

5、病室保持整齐清洁,光线充足,调节温度在24~26℃,湿度在50~60%。

6、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需戴口罩。

严格执行查对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危重病人及时组织抢救,严格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各种表格记录。

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所有婴儿作床边交班,并核对总人数。

9、抢救物品和监护仪由专人负责,每班检查,用后当班清理,消毒及补充,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如有故障做好标记及交班。

10、室内一切物品定点放置,一般不借出,如必须借出或维修,应作好登记,交班,并向护士长报告。

11新入室婴儿,病情危重的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协助抢救,护士与家属或产房医务人员核对婴儿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了解病情,检查全身皮肤,注意有无臀红,畸形或产伤并记录。

给婴儿更衣,戴上写有姓名,性别,年龄的腕带,按病情安排床位,并向家属介绍住院须知和探视制度,记录家属地址和联系电话。

出生24小时内的婴儿注意脐带有无出血。

12、婴儿出院时,由家属办理好出院手续,备齐婴儿所需衣物,凭家属身份证、探视卡(与入院首页登记的家属一致)及出院证与家长核对腕带上的姓名,性别,年龄,向家长介绍婴儿住院情况,吃奶量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医院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

医院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

医院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1.同一般病室工作制度。

2.实行母婴同室(即:母亲与新生儿24h在一起,每天分离不超过1h)。

3.产妇进入母婴同室后,除一般的产后护理常规外,应发放书面材料,并进行口头重点宣教和指导。

4.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

5.及时进行母乳喂养评估,并做针对性的指导。

6.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作细菌监测;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母婴同室,阴转后才能回母婴同室工作。

7.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应在脐带结扎后30分钟内、剖宫产应在母亲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尽早吸吮。

8.实行母乳喂养,认真执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及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法则。

9.教会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体位和含接姿势,以及正确的挤奶方法。

10.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4~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11.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电话,解决出院产妇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知识的咨询。

12.产妇出院前进行母乳喂养技能和知识评估,了解住院期间对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合格者重点宣教。

13.指导家属积极支持母乳喂养,遵守病区各项规章制度。

14.新生儿入室后,应与助产人员或医生以及新生儿的家属全面和对母亲及新生儿相关信息,并向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15.严密观察母亲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6.每天进行新生儿沐浴,并进行脐部护理。

17.新生儿出院的当天,应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其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带、胸牌,做好出院指导,并请家属签字后方能出院。

篇二:1.母婴同室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十八学时的系统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强化母乳喂养的新知识。

2.母婴同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为母婴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小时,每两周做八大指标细菌培养一次。

母婴同室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入院护理热情接待入院产妇和新生儿
2、环境适宜提供舒适、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每对母婴床面积>6 ㎡,婴儿有独立床单位。

二、护理措施
1、母亲和婴儿同居一室,每天婴儿治疗、沐浴时母亲分离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2、鼓励早吸吮,给予早吸吮,鼓励母亲喂养,建立母亲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宣教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指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告知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照顾新生儿的方法。

2、日常护理告知新生儿护理技巧,如尿裤更换,脐带护理、婴儿更衣等,并提供生活帮助,帮助母亲顺利由孕期向哺乳期过渡,减少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不适。

四、注意事项
1、安全管理加强巡视,保障婴儿安全,严格执行婴儿治疗、沐浴时医护患交接制度。

2、预防感染严格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病房探视制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险增高。 对于高龄患者或有其他如心肺合并 症 、 体质 弱 、 难 于忍受 大手术 的患者 , 术 中可采 用“ 隧道法 ” , 只切开通道 , 有效解除排尿梗阻症状即可 , 而不 必追求完整切 除整个腺 体。 这样既可 以缩短手术 时间, 又不切穿外科包膜 , 减少灌 洗液吸收, 降低手术风险 。 3 . 4 电 切 综 合 征 的 护 理 术前护理 : ( 1 ) 整 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 。T U R P多为高龄患者 , 心肺功能差 , 手术耐受 力低 , 由于长期疾病困扰 , 可产 生悲观失望的情 绪, 针对这些情 况 , 我 们巡 回护 士术前与
Z U l 3年 弟 4删 手术时 间越长 吸收量越大; 出血越多 吸收量越 大; 前 列腺周 围静脉 窦被切 开 , 成 为液体 进入血循环 的门户; 前列腺被膜破裂 , 灌洗灌 流人膀 胱和耻 骨后 间隙 , 灌洗液压 力越 大 吸收量越 大。 3 . 2电切综合征 的临床表现 : T U R S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循环系统 、 神经 系统的功 能异常 。其发生 率及程度通 常与冲洗液 的吸收 量呈正 相关。早期 表现 为高血 压 、 心 率 加快 、 烦躁不安 、 胸痛 、 恶心 、 呕吐 、 表情淡 漠。随着病 情的进 展 , 病 人 出现 血压 下降 、 心 动过缓 、 呼吸 困难 、 惊厥 、 昏迷 , 甚至 出现心跳呼吸停止 , 导致死 亡。 3 3电切综合征的预防 : 严密观察 : 术 中、 术后都需 要严密 观察患 者的意识 、 生命 体 征、 血氧饱 和度 、 电解质等 , 尤其对心肺 功能障碍 、 凝血功能 异常者 , 应定时检 测血钠 、 血 钾 和动脉血气。经常观察膀胱冲洗情况 , 始终保 持冲洗通畅。 早 期合理 用药 : 对前 列腺体积 大 、 手术时 间较长 、 出血较多者 , 术 中可预 防性应 用 3 %氯化钠 、 呋塞米等药物。对 出现 T U R S先兆 或诊 断为 T U R S者 , 要及 早 给予 脱水 利 尿、 补充高渗氯 化钠 、 抗休克等治疗措施 。 膀胱低压灌洗 : 在满 足术野清晰的前提下将 冲洗液高度降低 , 最好不 超过患者 心脏 水平 6 0 e a。对于前列腺较大 者 , r 可先行 膀胱穿刺造瘘 , 并时刻保持 膀胱灌 洗通畅 , 这样 可以减低膀胱内灌注压力 , 减少灌洗液的吸收。 控制手术时间 : 尽 量将 电切时间控制在 9 0 a r i n以内, 因为超过 9 0 a r i n 发生 T U R S风
参 考 文 献
[ 1 ] 谷 国杰 , 董怀生, 李会 勇. 经尿道前 列腺 电切 综合征 的 防治[ j ] . 中外医疗 , 2 0 1 l ,
21: 8 9.

[ 2 ] 万杰. 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J ] . 中外医疗 , 2 0 1 1 , 3 2 : 1 5 1 . [ 3 ] 聂建 英. 经尿道前列腺 电切综合征的防控和护理[ J ' . 中国医药指 南, 2 0 1 1 , 3 5 : 2 3 1
术中护理 : ( 1 ) 保持引流通 畅。在 长期护理 工作 中, 我们 感觉 : 耻骨 上造瘘是 保持 引 流通 畅 、 降低膀胱内压行之有效 的方 法。务必保 持造瘘 管通畅 , 一旦 发现堵 塞 , 应立 即 排 除。膀胱持续低 压 , 可减少 冲洗液吸收 , 有利于减少 T U R S发生。( 2 ) 注 意引流液颜 色 的变化。引流液颜色反映出血情况 , 出血过 多会影响手术 者的操作 , 并增加 自创面吸 收 灌洗液可能。需 根据冲洗液颜色的变化调整冲洗速度和时 间。巡回护士 应认真观察 引 流液颜色的变化 , 做 到及早发 现并及早 配合处理 。 术后护理 : ( 1 ) 严格执行无 菌操 作 , 预 防感染。尿 道外 口用 0 0 2 % 碘伏 棉球 涂抹 消 毒, 每天一 次, 尽量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2 ) 对膀胱痉挛 的护 理。术后患 者均有不 同程 度的膀胱痉挛 , 我们加强 巡视 , 给 患者解 释疼痛 的原 因, 并 根据 医嘱 给予解 痉止 痛剂 。 ( 3 ) 拔管后的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 , 每日 保证饮水 2 0 0 0~ 2 5 0 0 m l , 以增加排尿量 , 达 到 冲洗尿道的作用。饮水方法是 白天每 2~ 3小时一 次 , 每次 喝完 3 0 0~ 5 0 O a r 1 . 晚上八 点 后可减少 , 以免影 响睡眠。为防止用 力大便 时诱发创 面出血 , 应保 持大便 通畅 , 多 吃蔬 菜水果预防便秘。对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

2 3 2 .

患者主动 、 热情 、 耐心交谈 , 了解患者心理动态 ,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 绪 , 增 强手术信 心。 良好的身心状态能提高手术耐 受 , 减少 T U R P的发生 。( 2 ) 准备 适 当的灌 洗液 。冲洗液 应无毒 、 无菌 、 能维持机体 渗透压 、 不溶血 、 低导 电性 、 透 明度高 、 结 晶低。我科 采用 5 % 的葡萄糖溶液或 5 %甘露醇溶液。
4 小 结 综上所述 , T U R P术中及术 后出现 的 T U R S虽然发 生率低 , 但一旦 发生往往导致 严
重的后果 , 甚 至引起死亡 。因此, 医护人员 应提 高对本病 的认识 , 重 视前列 腺增生 病人 的术前 、 术 中及 术后 的观察和护理 ,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 。
[ 4 ] 刘 晓红 , 屈晓英. 经尿道前列腺 气化电切术后并发症 的分析和 护理[ J ] . 中国 美容
医学, 2 01 2, 0 8 : 3 1 8—3 1 9 .
[ 5 ] 徐 磊, 张 国庆, 车宪平.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 电切综合征 的防治探讨 [ J ]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