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光现象模块-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训练
八年级物理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学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学案沪科版1、通过模型或挂图,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的位置,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和原理。
3、知道用眼卫生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老花镜,近视镜。
2、复习回顾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的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的像。
合作探究一、眼睛活动1:认识眼睛的结构及成像原理阅读课本第69页下半页,观察课本69页图片4-49眼睛的构造和第70页图4-50,1、指出眼睛的哪一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哪一部分相当于光屏?2、我们的眼睛看到物体利用了凸透镜的哪一种成像情况?3、我们平常说“眼睛看清物体”的含义是什么?填一填人眼是一个凸透镜成像系统,利用的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的像,其中是凸透镜,相当于光屏。
活动2:认识正常眼睛的自我调节功能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保持凸透镜不动,改变物距,移动光屏分别找到对应的像,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你有什么发现?F=10cm实验次数123物距/cm403025像距/cm3、保持物距不变,分别使用焦距10cm和15cm20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分别找到清晰的像,记下像距,分析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F=10cmF=15cmF=20cm保持物距40cm实验次数123焦距/cm101520像距/cm4、正常眼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的像距变大还是变小,要保持像距不变,晶状体的焦距应变大还是变小?正常眼看近处的物体时成像的像距变大还是变小?要保持像距不变,晶状体的焦距应变大还是变小?5、阅读课本第70页图4-51,讨论“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是指调节什么?人眼看远处景物时怎样调节?看近处物体时怎样调节?填一填1、正常眼既可看清近物也可看清远物,是通过来调节的。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教案 沪科版

正常人眼,成像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呢?
怎样矫正?学生提出办法,评价补充。
远视眼成像在哪?
由近视眼,学生想矫正办法
书上练习补充,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模型。近视眼远视眼带什么镜。
信息窗内容:给出焦距会算度数,给出度数会算焦距。
光和眼睛
回答
晶状体相当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光屏。
倒立缩小实象
二倍焦距之外。
思考回答:晶状体能自动调节焦距。
由正常人眼得出成像在视网膜前。
带凹透镜,视网膜提前,治疗恢复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视网膜后。
带凸透镜,视网膜移后,治疗恢复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教学环节教师调控 Nhomakorabea学生活动
备注
引课
怎样看见物体
本节课学习眼睛
提问:对于眼睛的构造你了解那些?
根据课件图片评价补充眼睛的构造。
其中有两部分相当物理元件?
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特点?
物体在哪?
人眼为什么能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呢?像距不变物距改变了为什么?
评价补充,课件图片给出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第四章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教案
课题
眼睛与视力矫正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看物体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跟他人交流与合作饿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培养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重点
了解眼睛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眼睛与视力矫正沪科版

眼睛与视力矫正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生丙:我们将看不见蓝天、白云,过马路也不方便,将看不见同学的笑容。
……师:眼睛瞎了,是很痛苦的。
有的人先天就是瞎子,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瞎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镜,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板书: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二、新课教学1.眼睛。
提出问题: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
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本P68图4—49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眼睛与视力矫正.doc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一、教学目标:C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视网膜上所成像与正常眼的区别。
3.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会测眼镜的度数。
C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对眼睛有保健的意识。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重点:明确眼睛的构造及原理、知道如何保护视力并知道如何矫正视力;难点:模拟实验对近视眼、远视眼进行矫正。
三、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画出人的眼睛结构模型,同照相机作类比,眼睛如同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二)进行新课一、认识眼睛及其视力缺陷(1)正常的眼睛: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正常的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强,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
因此人们能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弱,看远处物体时使远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3)远视眼: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弱,看进出物体实使近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学生观察图片,对比三种眼睛。
二、视力的矫正器材:光具座、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两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光源(蜡烛)、光屏做法: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2、点燃蜡烛,调节透镜、或光屏直到得以清晰像,(正常眼)3、在(1)的基础上先前移动光屏,像变模糊(近视眼)。
这时在凸透镜前放一凹或凸透镜,并前后移动,看能否得到一清晰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教案

《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教案【教学课型】新授◆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教学工具】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盛水的圆烧瓶、焦距不等的凸逶镜子和凹透镜、平行光源。
◆教学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提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教师活动2:眼睛是人们认识大自然的窗户。
教师问:你对眼睛了解多少?同时引导学生就眼睛看物体提出自己不明白又急于了解的问题。
学生活动: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汇分和分析,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人的眼睛如何看到物体?人的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进行新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投放学案,引导自学1.人的眼睛是透视大自然的窗户。
在人的眼睛构造中,___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相当于光屏。
2.在生活中,由于一些同学,不注意保护眼睛,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时,这说明这些同学已经形成了______眼,此时,晶状体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前或后),我们应该配戴________(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3. 老年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时,这说明我们已经形成了______眼,此时,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前或后),我们应该配戴________(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二、合作共建,解决疑难1.出示眼球模型和多煤体课件,引导学生联想凸透镜成像,体会眼睛看物体排原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简单结构和视物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模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2)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及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二、重点:知道如何矫正视力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
难点:对近视眼、远视眼进行矫正的探究过程
三、教具:
1. 演示教具:气球视力表三块蒙眼布
2. 学生实验:
眼睛模型①: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
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5cm)
白纸(相当于视网膜)
眼睛模型②: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
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10cm)
白纸(相当于视网膜)
一个凸透镜(焦距为30cm)一个凹透镜蜡烛火柴
四、学习方法:实验模拟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理念: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教
案
濮阳市第一中学刘荣芬。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眼睛与视力矫正教案

眼睛与视力矫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光现象模块近视眼 远视眼及其矫正训练

2019—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模块-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ﻫC。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2。
常见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ﻫA。
远视眼,凹透镜 B。
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D。
近视眼,凸透镜3、小明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
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ﻫC、小明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
小明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ﻫ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5、王平的爷爷眼睛“花”了,可为他选择的镜子是( )A。
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6。
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7、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ﻫC。
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8、下列光学器件中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A、老花镜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模块-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C.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2.常见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
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A. 远视眼,凹透镜B. 远视眼,凸透镜C. 近视眼,凹透镜D. 近视眼,凸透镜3.小明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 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 小明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 小明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5.王平的爷爷眼睛“花”了,可为他选择的镜子是()A. 凹透镜B. 平面镜C. 凸透镜D. 凸面镜6.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7.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 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C. 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 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8.下列光学器件中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是()A. 老花镜B. 近视镜C. 潜望镜D. 汽车观后镜9.下列图形中的“眼睛”及矫正,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A. B.C. D.10.若要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A. 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 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人眼C. 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D. 眼睛能发光11.爷爷佩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爷爷不戴眼镜时,看不清近处物体,是因为像成在视网膜之前B.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C. 爷爷不戴眼镜时,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应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D. 爷爷戴上远视眼镜比不戴眼镜相比,成的像向前移动二、填空题12.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是________,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是________透镜.13.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后”)________,这就是老花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________.14.眼睛近视是因为物体在眼球中成像的像距太________,近视镜的作用是利用其对光线的________作用使眼球中成像的像距变________,使像能清晰地成在________.而远视与此相反,远视镜是利用其对光线的________作用,使眼球中成像的像距变________.15.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25cm,这个距离叫作________距离.16.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________眼(选填“近视”、“远视”或“正常”),应配戴用_______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平面镜”).17.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 (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 (选填“强”或“弱”)些。
18.如图所示,刻度尺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水中部分刻度看起来比水面上刻度要________(选填“稀疏”、“密集”或“不变”),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该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三、解答题19.一个眼睛正常的人,如果带老花镜看物体,情况会如何?四、实验探究题20.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五、综合题21.根据题意解答(1)如图1所示,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________(2)要想使这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配戴什么透镜?画图说明.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图是我们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请你回答:(1)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若睫状体这种功能消退,会带来什么后果?(2)当光线比较强烈时或光线比较暗时,瞳孔分别会怎样调节?(3)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什么元件?(4)请你写出一条保护眼睛的措施.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造成的,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答案为:C。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答案】B【解析】【分析】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远视眼,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凸透镜。
故选B【点评】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4.【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5.【答案】C【解析】【解答】解:王平的爷爷眼睛“花”了,这是远视眼的症状,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交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C.【分析】首先明确王平的爷爷眼睛“花”了,这是远视眼的症状,其次根据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确定选择的镜子.6.【答案】B【解析】【解答】正常情况下,人眼距离书本大约33 cm,如果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说明此人已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故选B【分析】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7.【答案】A【解析】【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8.【答案】A【解析】【解答】解:A、老花镜的镜面是凸透镜,它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来矫正远视眼,符合题意;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近视眼镜没有使用凸透镜,不符合题意;C、潜望镜的主要部件是两面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D、后视镜利用了面镜的成正立的像规律,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折射;其次了解一些光学器件所利用的光学知识,是解答本题所必需的.9.【答案】D【解析】【解答】A、图示是近视眼的原理图,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A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也不符合题意.C、图示是远视眼的原理图,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但是没有矫正;故C不符合题意.D、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进行矫正.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10.【答案】B【解析】【分析】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一定是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眼里,这个物体不一定是光源。
故选B【点评】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眼里。
是中招的热点。
11.【答案】D【解析】【解答】A.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A不符合题意;B.远视眼镜是凸透镜,B不符合题意;C.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若不戴眼镜,应使物体远离眼睛,C不符合题意;D.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戴眼镜后使像向前成在视网膜上,向前移动了,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要用凸透镜矫正.二、填空题12.【答案】近视眼;凹【解析】【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故由图可知,该人所患眼病是近视眼;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近视眼;凹.【分析】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13.【答案】后;凸;大【解析】【解答】解:如果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远视眼或老花眼,因此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佩戴眼镜的“度数”越大.故答案为:后;凸;大.【分析】通过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可以确定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根据眼睛的矫正方法,可以确定带什么眼镜.像离视网膜越远,矫正时眼镜的“度数”应该越大.14.【答案】小;发散;大;视网膜上;会聚;小【解析】【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用眼过度,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小,呈在视网膜前,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会聚推迟,即像距增大,像呈在视网膜上.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即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小,发散,大,视网膜上,会聚,小.【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前方,应用发散透镜矫正;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用凸透镜矫正.15.【答案】明视【解析】【解答】解: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故答案为:明视.【分析】眼睛看近处物体最舒服的距离是25cm,这个距离是明视距离.16.【答案】近视;凹透镜【解析】【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可知:乙图中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眼睛会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图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答案为:近视;凹透镜;【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17.【答案】前;弱【解析】【解答】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而看不清远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