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对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双宾语句的偏误分析研究_徐春兰

对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双宾语句的偏误分析研究_徐春兰

间没有句法结构关系的宾语的句子,常用“SVO1O2”表示。 维吾尔语中没有双宾语句,学生往往造出“学校把我分配
一套房子”“我给帮助他”之类的偏误句。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遗漏
1.缺少近宾语“O ” 1
*他瞪了一眼。(他瞪了我一眼。)
*他还告诉他爱妈妈。(他还告诉我他爱妈妈。)
造成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尚未掌握汉语双宾语
参考文献: [1]张敬仪.汉维-维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2]黄灵红.汉语双宾语句生成中的句法语义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
学报,1999,(2). [3]张斌,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苗焕德.汉语主谓谓语句及其翻译[J].语言与翻译,1989,(1). [5]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上海:书海出版社,1998. [6]成燕燕.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语语法教学难点释疑[M].北京:
策略二:帮助学生理解双宾语句与兼语句的区别 要让学生明白双宾语句与兼语句的区别有二:第一, 双宾语句的远宾语是回答“什么”的问题,而兼语式中兼 语后面的成分有谓语的性质,它回答“干什么”或“怎么 样”的问题。如双宾语句“老师教导我牢记艰苦奋斗的作 风”和兼语句“领导派我去学习”。前者可回答“老师教 导我什么”的问题,后者可回答“领导派我干什么”。再 如兼语句还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如“虚心使人进步” 一句,就是回答“虚心使人怎么样”的问题的。第二,兼 语式除了固定格式的以外,兼语前后的动词之间都有特定 关系。最常见的是兼语前的动词有使令性,它表示的动作 是兼语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所以产生的原因。而双宾语 句中,谓语动词和远宾语之间没有这种特定关系。 策略三:对双宾语句和主谓作宾句的区别作正确分析 汉语双宾语句的近宾语为动作的对象,远宾语为具 体内容,而主谓词组作宾语句中没有动作的对象,只有动 作的具体内容,如双宾语句“我嘱咐她好好学习”中, “她”是“嘱咐”的对象,远宾语“好好学习”是“嘱 咐”的具体内容。主谓词组作宾语句“老师宣布买买提当 选为班长”中,“买买提当选为班长”为具体内容,而不 能以“买买提”为对象。

浅析维吾尔语格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

浅析维吾尔语格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

浅析维吾尔语格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维吾尔语中格的作用充当了汉语中部分介词的用法。

维吾尔格虽然不能单独使用,但在作用上的复杂性却不可小看。

维吾尔语格在汉语中的表达形式多样。

1.维吾尔格的概述在维吾尔语中没有介词,除了能对译的一部分后置词之外,维吾尔语里只能根据上下文和动词所要求的格采用不同的用法来对应。

即,维吾尔语中格的作用充当了汉语中部分介词的用法。

维吾尔格虽然不能单独使用,但在作用上的复杂性却不可小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维吾尔语的格的中介或连接作用,就无法表达某些最基本的思想和概念。

1.1维吾尔格的句法作用维吾尔语格不能单独充当主、谓、宾、补、定、状等句子成分,它只能跟其他词语组合,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成分。

由维吾尔语格构成的短语,多在句子中不能独立成句,但能充当句子成分。

不同的格所构成的词不同,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少数格构成的短语是自由的,可以单独成句,但之所以成句,均为“语境句”,一般只出现在答话中。

一定的维吾尔语格构成的短语,对某些句法结构起制约作用。

这在于,绝大部分句法组合,如果没有格构成的词组,就不能成立。

1.2维吾尔格的语义作用维吾尔语格在语言中运用广泛,可以表示很多意义。

可以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关系、对象、比较、排除等等意义。

如:處所方向:由,从,自,自从,朝,往,到,顺着,沿着等;时间:自,自从,到,在,当,随着等;依据方式:按,按照,依照,遵照,根据,以,凭借,靠,用,本着,经过,通过等;原因缘由:为了,为,由于,因为等不同的格在不同的句子中根据句子的需要,具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

可见,掌握好维吾尔语格的意义和用法,对于学习好维吾尔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2.维吾尔语主要的格的浅析2.1属格属格名词与另一个名词连用,表示领属关系。

领属词与被领属词一起构成限定结构,表人或者事物的领属关系。

2.1.1维吾尔语属格的形式在维吾尔语中,属格形式“的”与名词(代词,动名词)结成短语表示所属关系,与属格名词相对应。

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常见的发音和书写错误

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常见的发音和书写错误

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常见的发音和书写错误
穆合台尔·阿布都热西提
【期刊名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00)004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穆合台尔·阿布都热西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215
【相关文献】
1.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发音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陶婵
2.藏族学生学习汉语常见的发音错误及其原因 [J], 扎西罗布
3.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常见的书写错误及书写技巧 [J], 张欣
4.民族地区高校母语非维语的学生学习维语实证研究——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为例 [J], 唐菊花
5.浅谈小学生常见书写错误及纠正方法 [J], 周彦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吾尔语学习者部分语法常见偏误分析

维吾尔语学习者部分语法常见偏误分析

维吾尔语学习者部分语法常见偏误分析文/唐元芳 贾贵娟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交融,使维吾尔语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处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尤其是南疆,是维吾尔族高度聚居的地方,维吾尔语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语言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维吾尔语学习者也越来越多。

可是在维吾尔语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特别是语法方面。

但是,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

因此,本人决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搜集实例,找出偏误最多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语法;偏误;分析学好维吾尔语,既可以推进新疆的双语教育,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推进新疆的团结稳定与发展。

那么,如何学好维吾尔语就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学习维吾尔语和学习其他语言一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偏误,其中语法偏误是影响学习者学好维吾尔语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从维吾尔语名词格位和动词时体两方面分析学习者语法偏误现象。

下面,我就想从名词格位和动词时体方面浅谈一下维吾尔语学习者部分语法常见偏误。

一、维吾尔语学习者名词格位偏误分析(一)名词的格位概述名词的格位范畴是表示名词在句子中与其他词之间关系的语法范畴。

维吾尔语名词格位都有特殊的形态标志,互相之间在意义上对立,形成完整的形式和意义体系。

不同格位的使用,所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

名词在各种句子中充当成分时,必须采用相应的格形式来表示。

在添加相应格位成分时,要注意弱化。

(二)维吾尔语宾格偏误分析宾格表示的是及物动词所指动作的客体、造成的结果、涉及事物的次数或数量,以及动作主体等意义(在句中作补语)。

1.维吾尔语学习者宾格常见偏误①宾格遗漏oqutuʃ binasi salɣili yʧ jil boldi.1)(1、教学楼已经建了三年了。

②宾格误加biz eʃɛkni miniduq.2)(2、我们骑了驴。

③宾格误用成向格tɛkʃyryʃtin burun doχtur sizgɛ tamaq jemɛŋ.3)(3、检查前,医生叫你别吃饭。

维吾尔语动词形容词化形式的习得偏误分析

维吾尔语动词形容词化形式的习得偏误分析

《长江丛刊》2018.0763维吾尔语动词形容词化形式的习得偏误分析■苏志伟/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摘 要:本文名为维吾尔语动词形容词化形式的习得偏误分析,将学习者在学习维吾尔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偏误进行整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减少偏误的建议,以供后来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维吾尔语 形动词 偏误一、形动词形式同动词直接陈述式形式的混用,以形动词过去时与直接陈述式动词过去时为例Men bu kitabni oqughan.(过去时形动词)我读过这本书Men bu kitabni oqudum.(直接陈述式动词过去时)我读了这本书偏误:目的语知识掌握不充分。

学生搞混了过去时形动词和过去时直接陈述式动词形式的语法意义。

忽略了两者之间得侧重点问题。

上例中第一个句子谓语动词用的是过去时形动词形式,第二个句子谓语动词用的是直接陈述式动词过去时形式,两者都表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处于过去时态,但前者强调动作的过程(例:看过)后者强调的是动词的结果(例:看了)如:Men bu kinoni körgen. (过去时形动词)我看过这个电影Men bu kinoni kördüm.(直接陈述式动词过去时)我看了这个电影同理,前者强调过程(例:看过),后者强调结果(例:看了)措施:主观上,学生需加强语法学习,特别是形动词及动词时的范畴的语法学习,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克服目的语负迁移的偏误;客观上,教师教授过程中将其作为易错点,举例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二、形动词词性转化时的偏误(一)形动词名词化时,人称词尾的漏用Men uning kitab oqughanliqni (oqughanliqini) kördim.我看到他读书了。

M u e l l i m d e r s t e d ëg e n l i k n i (dëgenlikini)hemmisi depterde yëzishimiz kërek.我们应该把老师上课说的全写到本子上。

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中发音偏误的原因分析

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中发音偏误的原因分析

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中发音偏误的原因分析作者:文且木·买合木提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在维吾尔语教学中,因汉语和维吾尔语所属语系不同,而导致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过程中不能正确发音字母或易发生偏误的问题。

因此,本文对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常见的字母发音偏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维吾尔语;汉族学生;字母发音;偏误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12-01维吾尔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语种距离越远,语言学习上的困难就越大。

我们在给汉族学生授课的过程中,第一个遇到的是汉族学生学字母不能正确发音的问题。

维吾尔语语音系统中特殊的元音和辅音,对汉族学生来说掌握发音较难,也是最容易发生偏误的地方。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的偏误。

1.元音汉语的元音分为复合元音和单元音两种,而维吾尔语的元音全部是单元,没有复合元音。

汉族学生读维吾尔语的元音, o, u,,e时,因受其母语中复合元音的影响,往往把维吾尔语中单元音读成汉语式复合元音。

如:gr(如果)—igruru∫(战争)—uiru∫ola(猎物)— oiagn(学习)— igneriq(小溪)— eirik2.辅音(1)把维语的小舌清塞音(q )读成与之相近的汉语舌根清塞音(k)。

如:Qz(纸)—kztamaq(饭)—tamak.这由于汉语中没有小舌音,汉族学生就用舌根音k 代替了q,还有些学生掌握了小舌音χ之后也用χ代替 q。

如:Jaliq(头巾)— jaliχharaq(酒)— haraχ(2)把维语的喉壁清擦音读成与之相近的汉语舌根清擦音(h)。

如:ava天气- χava arva(马车)-χarva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学生一时难以掌握,酒用掌握好的χ来代替。

(3)把维语的舌尖颤音(r)读成与之相近的汉语舌尖中边音l。

如:Brmk(去)- blmk qoruma(菜) -koluma.原因是汉语中没有颤音,就用同部位的边音代替了。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错误类型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错误类型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错误类型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摘要】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ypes of English vocabulary errors made by Uyghu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provid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The analysis section examines the various types of vocabulary errors commonly found among Uyghur students. The discussion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ioritizing vocabulary instruction, cultivating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ing interac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enhancing vocabulary retention and usag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key findings 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verall, 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addressing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in improving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Uyghur students and suggests potential avenue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关键词】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错误、教学改革、词汇教学、学习兴趣、互动与实践、词汇记忆与应用、结论、展望未来。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语音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没有语音,也就没有语言”。

发音是否标准将直接影响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效果,语音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首要地位,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起始阶段。

本文依据二语习得理论中口语教学模式及特点,探讨维吾尔族预科生在学习汉语口语方面产生的语言差距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

标签:少数民族;汉语;语音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问题(一)声调汉语是声调语言,而维吾尔语是音调语言。

汉语里每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声调,句子有语调。

而维吾尔语里一个词里有一个元音读得比其他元音突出,这就是重音。

汉语每一个字词都有一个声调,哪怕是轻声,而维吾尔语不是如此,维吾尔语中一个词里有一个重音。

因此,两种语言在声调上的差异是造成学生学习汉语声调困难的一个因素。

维吾尔语中声调的缺位现象使得学生也自然运用母语中的重音来“填补”,我们称为声调的“母语补偿机制”。

据调查,在汉语四个声调的习得过程中,上声是最难学的,其次是阳平。

阴平和去声相对易学。

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声调习得方面的突出问题有:1.汉语音同调不同是学生掌握声调的一大难点。

音同调不同就是指音节完全相同而声调不同。

维吾尔族学生常常把汉语上声和阳平用维吾尔语补位发成弱降调,所以遇到音节相同但是调不同的字词时大多读成降调,造成读音无差别,因而无法正确输出。

如:统一、同意、同一,这样的词在读音上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具有相似性。

由于他们很难分辨出四声调值的区别性特征,因而在听到类似读音的词时,输入到头脑中的都是相同的读音、相同的意思。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这样的情况在维吾尔族学生中很常见,例如:小张/校长、美妙/每秒、情景/清净/情境、忌妒/极度、链接/连接、只能/智能、一直/医治。

语音是相同的但是声调不同,这类词如果把握不住声调,那么听话人就会听不懂说话人的意思,影响口语输出及交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学生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偏误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赵丽摘要:本文试图以偏误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维吾尔语的动名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对比、统计的方法,分类分析了汉族学生在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时所出现的偏误现象,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并针对某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维吾尔语动名词;偏误分析;汉族学生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粘着语,有格、式、时、态等语法范畴,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孤立语,非形态语言。

由于两大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给学习者带来了种种困难,如本文重点讨论的维吾尔语动名词,在汉族学生的母语中是没有动名词这一概念,两种语言的这种差异会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上出现空位而逃避,也会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母语中与此动名词相对应的某个词语,进而把两者对应起来,造成使用不当。

本文采取了试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疆农业大学维吾尔语专业总计101名汉族学生做了“维吾尔语动名词的试卷”调查,然后搜集整理出了有关动名词的偏误例句进行归类分析,最后探讨了各类型偏误的成因并提出建议。

1.汉族学生在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时所出现的偏误类型与分析维吾尔语动名词偏误类型及偏误用例统计表(调查问卷101份)1.1 遗漏偏误遗漏偏误指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某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汉族学生在使用维吾尔语动名词的过程中往往会犯这种错误,就是遗漏了与动名词相呼应的成分而造成了语义残缺,这一部分的呼应成分并不是动名词本身,而是与动名词相呼应的成分。

如下:1.1.1 遗漏动名词的宾格附加成分1.* silɛrniŋkeliʃiŋlɑr qɑrʃiɑlimɛn.(我欢迎你们来。

)正:silɛrniŋkeliʃiŋlɑr[ni] qɑrʃiɑlimɛn.2.* jeziʃjɑzɖi, birɑqɑnʧɛ jɑχʃi jɑzmiɖi.(他写是写了,但写得不怎么好。

)正:jeziʃ[ni] jɑzɖi, birɑqɑnʧɛ jɑχʃi jɑzmiɖi.分析:例1中,考察的是ʃ动名词做句子成分时的用法,ʃ动名词在句中的作用与名词相同,具有人称、数或格的变化形式,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句子里的keliʃiŋlɑr是已经名词化了,具有名词功能,silɛrniŋkeliʃiŋlɑr与宾格ni结合,正好充当了宾语,所以前面必须加ni才显得语义完整。

例2中,是称名动名词的一种固定用法,即动名词后以宾格形式与该动词的变位形式重叠,表示一种让步意义。

句中的jeziʃ加宾格ni与自身的人称形式连用,就相当于汉语中常用两个重复动词中间加“倒是”的形式,可以看出是学生没有掌握其用法而省略或遗漏了宾格ni。

11.1.2 遗漏动名词的向格附加成分3.* bygyn ʧyʃtin kejin su yzyʃbɑrmɑqʧimiz.(今天下午我们打算去游泳。

)正:bygyn ʧyʃtin kejin su yzyʃ[kɛ] bɑrmɑqʧimiz.4.* ukɑmni tɑpɑlmiʁɑnɖin kejin,me niŋ øjgɛ qɑjtiʃim toʁrɑ kɛlɖi.(找不到弟弟,我只得回家。

)正:ukɑmni tɑpɑlmiʁɑnɖin kejin,meniŋ øjgɛ qɑjtiʃim[ʁɑ] toʁrɑ kɛlɖi.分析:例3中,部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好向格和称名动名词的具体用法,句中“打算去游泳”表示了行为动作的目的,使用动名词时,可以用“称名动名词+向格+趋向动词”的形式来表示,其中yzyʃ是称名动名词,bɑrmɑqʧimiz是趋向动词,可学生却遗漏了向格ʁɑ。

例4中,考察的是称名动名词与toʁrɑ kɛl mɛk的特殊用法,用“称名动名词+向格形式+toʁrɑkɛl mɛk”表示进行动名词所指动作是“需要的,应该的,必须的”等意思,所以不能省略了向格ʁɑ。

1.1.3 遗漏动名词的从格附加成分5. * bizniŋbu jɛrgɛkeliʃimiz mɛqsɛtøginiʃ,ojnɑʃɛməs.(我们到了这儿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玩。

)正:bizniŋbu jɛrgɛkeliʃimiz[din] mɛqsɛtøginiʃ,ojnɑʃɛməs.6.* øginiʃmɛqsɛt χizmɛt qiliʃ.(学习是为了工作。

)正:øginiʃ[tin] mɛqsɛt χizmɛt qiliʃ.分析:例5和例6中,是一个表示行为的目的句子。

在使用动名词表达时,除了使用“ʃ动名词+向格+趋向动词”的形式表示目的外,也可以用“ʃ动名词+从格形式+mɛqsɛt”来表示目的,所以本题绝对不能遗漏了ʃ动名词keliʃimiz 和øginiʃ的从格形式ɖin/ tin。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虽然学生们都会使用ʃ动名词,但并没有注意到它的细节要点而出现了遗漏。

11.1.4 遗漏动名词的领有格附加成分7. * bɛdɛn ʧiniqturuʃpɑjɖisi køp.(锻炼身体好处多。

)正:bɛdɛn ʧiniqturuʃ[niŋ] pɑjɖisi køp.8. * u tɑmɑq jegysi joq,telewizor kørgysi bɑr.(他不想吃饭,想看电视。

)正:u[niŋ] tɑmɑq jegysi joq,telewizor kørgysi bɑr.分析:例7中,句中的bɛɖɛn ʧiniqturuʃniŋ是做定语的,修饰后面的pɑjɖisi,在汉语中“锻炼身体(的)好处多”可以把“的”字省略并无改变此句的意思,但在维吾尔语中是不能省略的,因受母语的影响,占35%的学生没有加领有格的附加成分niŋ。

例8中,使用表愿(ʁu)动名词时,要注意两点:1.句子中的主体有时可以省略,但动名词后必须以相应的从属性人称形式出现,如:topni ojniʁum bɑr.(我想玩球。

)2.当句子的主体存在时,必须以领有格形式出现,动名词也必须以相应的从属性人称形式出现,但此句中就遗漏了与动名词相对应的主体“他”的相应成分niŋ。

1.1.5 遗漏动名词的从属性人称形式9. * bygyn qɑttiq jɑmʁur jeʁiʃmumkin.(今天可能要下雨。

)正:bygyn qɑttiq jɑmʁur jeʁiʃ[i] mumkin.10. * wɑqtiqɑriɑjɛqiliʃʃɛrt.(你们必须遵守时间。

)正:wɑqtiqɑriɑjɛqiliʃ[iŋlɑr] ʃɛrt.11. * biz uniŋɖinøginiʃkerɛk. (我们要向他学习。

)正:biz uniŋɖinøginiʃ[imiz] kerɛk.分析:以上各例句偏误的共同点是遗漏了动名词的从属性人称形式,当称名动名词带一定的从属性人称形式与情态形容词mumkin,ʃɛrt,kerɛk,lazim等词结合时,是做合成谓语,动作主体以主格形式出现。

所以例9中缺少了第三人称的附加成分(i),例10中缺少了第二人称的复数附加成分(iŋlɑr),例11中缺1少了第一人称的复数附加成分(imiz),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而出现句子成分前后不呼应,需加强记忆。

综上所述,遗漏了动名词的这些附加成分,主要是这些成分在汉族学生的母语中不出现,这些附加成分都是对句子意义的补充,再加上汉族学生过于重视词语的表达,在没有掌握好维吾尔语附加成分的情况下,就会不由自主的丢掉了词与词之间的联合成分,就出现了以上的遗漏,这些偏误是汉族学生学习动名词时例12、16 、17 摘自易坤琇,高石杰.维吾尔语语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第200-213页例13 摘自刘春霞.汉族学生维吾尔语习得偏误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例15摘自杨承兴.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第128、124页出现的较普遍的现象。

1.2 误用偏误误用偏误是指由于受目的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而误用了某些词语和句式而造成的偏误。

泛化就是其中常见的偏误,文中就是把称名动名词误用作副动词而造成了过度泛化。

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动名词期间,在没有完全掌握称名动名词的情况下,就会不由自主地运用先前学的知识,不断练习,不断扩大,如以下过度地使用p副动词以及其否定形式而造成的偏误,中括号里是误用的词。

12.* u kutupχɑniʁɑkitɑb[qɑjturup] kɛtti.(他到图书馆还书去了。

)正:u kutupχɑniʁɑkitɑb qɑjturuʃqɑkɛtti.分析:例12中,此题考察的是“ʃ动名词+向格形式+趋向动词”表示目的,而学生在脑海里常会习惯性地想到p副动词,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维文课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p副动词的句子,例如u øjigɛ qɑjtip kɛtti(他回家了。

)等等,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表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连续性动作,在前一个动词词干后加p,所以学生一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混淆不清,而错用了p副动词。

13.* u rekort [ buzup ] tiriʃiɖu. (他努力打破记录。

)正:u rekort buzuʃqɑtiriʃiɖu.分析:此题和例12题相似,当学生用维吾尔语思维来进行翻译时,“tiriʃiɖu”是动词,而在汉语中“打破”也是动词并在“tiriʃiɖu”动词的前面,当汉族学生一看到句子中有两个连着的动词时,就会想着在前一个动词前加p,而造成了误用。

14.* biz u jɛrgɛ [ bɑrmɑjmiz ] mumkin. (我们可能不去那儿了。

)正:biz u jɛrgɛ bɑrmɑsliqimiz mumkin.15.* øz wɑqtiɖɑorunɖin [ turmɑj] jɑχʃiɑɖɛtɛmɛs .(不按时起床不是好习惯。

)正:øz wɑqtiɖɑorunɖin turmɑsliq jɑχʃiɑɖɛtɛmɛs .分析:例14和15题中,考察的主要是称名动名词的否定用法,称名动名词的否定形式只有一种,由动词词干附加- mɑsliq//- mɛsliq 构成,29 %的学生没有掌握牢固,而是过度地使用了副动词的否定形式-mɑj。

16.* jol pɑtqɑq,jiqilip [ʧyʃyp] tɑs qɑlɖim.(路很泥泞,我差点摔倒了。

)正:jol pɑtqɑq,jiqilip ʧyʃyʃkɛ tɑs qɑlɖim.分析:例16中,此题考察的是“称名动名词+向格+tɑs qɑlmɑq或qil qɑlmɑq”,表示险些出现的动作,在汉语中表示“差点儿”的意思,作状语成分,但在维吾尔语中做谓语,“摔倒”又是动词,所以学生就在前一个动词词干后用了p副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